基于郑州三十四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实施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5001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郑州三十四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实施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于郑州三十四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实施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于郑州三十四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实施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于郑州三十四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实施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于郑州三十四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实施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郑州三十四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实施研究.docx

《基于郑州三十四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实施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郑州三十四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实施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郑州三十四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实施研究.docx

基于郑州三十四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实施研究

基于郑州三十四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实施研究

作者:

郑州三十四中王远荣

摘要:

在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了评价改革的方向:

“改革课程评价要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那么,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以后,我们应该构建怎样一套与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方式相匹配的评价体系呢?

从2002年开始,我校在上级部门的关注与支持下,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近几年的实践过程中,我校摸索了一套较为科学的立体的课程实施评价办法。

依据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系统实现了综合实践课程评价电子化,多元化,生成化,借助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优化了管理程序,使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成为我校突显的校本特色,为其他学科的过程性评价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过程性评价

正文: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

评价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它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阶段。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运行方式不同于学科课程,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评价有其特殊性,它一般应包括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从准备工作到组织指导,从学生反馈到家长意见等)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因此,从2002年,我校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初,课程评价就成为我们非常关注并一直正在进行探索的焦点,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有了一些思考和认识。

一、深入理解评价思想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的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努力使每个学生学有所获。

可见,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来促进学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1、能激励学生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信心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教师在课堂上应经常性采用赞赏性评价、富有自信的评价、富有使命感的评价、富有自我想像的评价。

在此基础上,首先增加激励性评价的频度,使“量”得到保证。

例如扩展评价主体,实施形成性评价和选择性评价,增加学生获得成功的途径和机会。

其次增加激励性评价的深度,使“质”得到保证。

例如变对结果的简单评价为对体验与收获的评价,切入学生的经验领域和精神世界,例如使学生的活动成果受到来自于专家、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多方承认,如《在本月我理财》活动中,学生以一个月为单位系统地记录自己家庭的收入与支出财务情况等。

在该活动这一环节,老师给予了激励性评价,使得学生在体验生活时,又感受到老师的信任。

2、引导学生分享他人的学习成果及过程

传统的教学过分追求“志”同“道”合。

通过让学生追求早已得到论证的唯一的正确答案牵引甚至控制学生走上一条早已预设好的道路。

学习过程成了被动完成任务的过程,评价过程成了不容置疑的等待裁决的过程。

也就是说学习过程中缺少争鸣,学习结果单一。

没有争鸣就不可能产生共鸣,没有共鸣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共享。

而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就志在促进“共鸣与分享”的发生。

首先,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特点和价值取向,无论过程还是结果都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民间”交流十分频繁,而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保护和支持这种交流状态,因此对交流本身做出肯定性评价,为“共鸣与分享”的发生提供了基本空间。

其次,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注重对“主流”成果进行面评引发共鸣,对“非主流”成果进行点评,促进共享,让学生意识到别样的观点和思维策略。

更重要的是,本课程致力于通过“展评”把学生多样的个性化成果进行集中的展示,使学生在大范围的多维多向的交流中高频率地产生“我也是这样想的”、“我也是这样做的”、“原来还可以这样想”、“原来还可以这样做”等等心理效应。

使学生不断地在“肯定自己与他人”中提高。

激励与分享是学生走向成长的必备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三、制定评价的方法时我们主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1、考虑学生的先天与后天差异

即使抛除先天的因素,不同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的个体在智力、能力、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是不争事实。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正视这种差异的存在,而不应该采取回避的态度。

因此:

(1)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方案。

(2)注重选择性评价。

根据学生自身情况选择相应评价项目、标准、尺度、方法、时间、场合等。

甚至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对自己的表现加以评价。

(3)注重“纵向”的评价。

关注学生最终成果展示,但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随意作横向的比较。

(4)注重对新奇和独特性的评价。

留出弹性空间允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中显现个性,这也是尊重差异的一种表现。

(5)注重“延时”评价、“远距离”评价。

遇到与其他同学或预定目标有一定差距时的结果,放弃现时现地的评价,给予学生充满真诚和期待的“下次”、“以后”等宽慰,并切实为学生的“二次创业”提供足够的时空和机会。

(6)注重“富有信心”的评价。

在本课程的评价中,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要他努力了),即不是看学生应该学会什么,而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

没有显性的不可改变的差距;没有明显的对与错(价值观领域)。

也没有不适合每一位学生的评价要素。

(7)对学习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注意综合综合实践活动对他的良性影响。

2、引导学生全体参与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充分参与,其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参与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实践活动的开展、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心态、发挥群体效应。

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把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需要强调是,综合实践活动对“参与”的评价,决不是简单地对出勤率的统计,因为参与决不是简单地“在场”,而是一种全员、全程、全心地投入。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指向保证学习者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心参与。

全员参与,即人人有事可做,有事要做,决不允许少数优生“包打天下。

”全程参与,即时时有事可做,有事要做,这就要求合作学习时分工合理、科学,决不允许少数能力较差的学生被抛挤在协作系统之外。

全心参与,即强调学生在调查、访问、实验、阅读、音画、信息技术等多样的活动中用心体验,提高参与真实性,提高参与质量,决不允许滥竽充数。

其次,评价本身应注重参与性。

即在评价方案的制定上,老师、学生、家长、都要参与其中,让学生觉得评价不是自上而下的一种硬性规定,而是自我设定的目标。

而且评价实施的过程也是一个民主协商,民主参与的过程。

教师没有任何特权妄下定论,教师只是一个中介人,一个条件提供者,学习者和其他一切与活动过程有关的人都可以成为评价主体,使评价过程成为多维多向的互动交流过程。

3、关注活动实施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过程的。

它要求学生像科学家、社会人一样参与到被还原的科学发现过程,生活实践过程当中。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对过程的评价和对整个过程的评价比对结果的评价更重要。

(1)重视对活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

单纯地观察结果无法了解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分工与进度安排是否合理,每个组员是否都积极参与,合作是否愉快,材料来源途径是否规范。

综合实践活动提倡真实及时地对活动中的行为作记录。

(2)重视活动中的多种体验与收获。

提倡学生写“学习记录”“学习日记”“学习收获。

”记录自己活动中表现出的专心致志,兴趣盎然、思维的活跃、想像的驰骋、解决问题时表现出的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以及发现新知产生创意时的惊喜等等。

而这些同样无法在研究结果中完全表现出来。

(3)重视促进过程的多元化。

如果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在学习策略、途径,方法、手段上失去了应有的创造激情以至于活动过程单一化、线形化。

那么这个过程就失去了被评价的价值。

因此,在活动的开题阶段,教师就应该通过认同、激励等评价方式,把学生的兴趣、关心、疑问等潜在性、可能性转化为实际行动,既把学生引入丰富多样的探究领域。

而在活动过程中,对具有教育价值的一切学习行为,不论其是否指向预定目标,都给予及时的协调、支持、帮助。

4、注重评价的综合性

世界问题的跨学科性,文化的统合性以及人的整体发展特征都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评价的内容、要求、过程、结论应是综合而全面的,这“综合而全面”体现在:

(1)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着眼于学生综合性学习意识的培养。

运用观察、调查、面谈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分析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中,能否将学问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

单一学科性知识与跨学科性知识、社会课题与学生问题、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2)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着眼于学生在动态过程中的整体表现。

例如在学分制评价中,学生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的表现都会得到相应的“学分”,积累所得“学分”来代表了该生在活动中的综合表现。

(3)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着眼于学习内容的横向统合。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全方位的评价。

即使在知识和技能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仅对通过语言、数理逻辑等学习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能力表示极大关注,而且注重发现、发展通过艺术等活动表现出来的其他潜能,简而言之注重文、理、艺术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各学科知识的简单累积。

四、使用多角度评价的形式,激发学生多方潜能

1、使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形成性评价是从各个特殊的现时状态中自然引发成长出来的,而不是为控制活动的走向预先设计好的。

形成性评价的宗旨是为教学提供频繁的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而不是统一学生的学习行为一致指向目标。

形成性评价着眼于学生的优点,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关注着学生的进步情况,从纵向的思路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而不是测量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以至于忽视了学生过程的努力。

总结性评价不是活动过程的最后环节,不是对结果的就事论事的静态分析,不是为学生作横向的比较,衡量学生在群体中的“地位。

”总结性评价志在通过研究结果,了解学生对原有的知识是“知道”还是真正理解,了解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涉足情况,对知识的举一反三能力及在解决问题中的创造能力和开放精神。

也就是,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一样,关注的是“过程。

”因此“学科课程主要是总结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形成性评价”这一观点有失偏颇。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同时并存,相辅相成。

2、关注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一次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一次自我鼓励、自我协调、自我减负、自我定位、自我剖析、自我省察的过程。

自我评价指向终身学习,较高的自我评价能力是自身得以健康和谐发展,自我潜力得以充分挖掘的保证。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想方设法增加自我评价的机会,并且争取其它评价都指向于自我评价能力的养育。

例如让学生参与评价方案的制订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出炉过程”,例如开展对“评价”的评价活动等等。

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多是小组活动、集体活动,而不是“单枪匹马”的个体活动。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同时注重相互评价,以此促进形成共感互动的学习环境。

相互评价可以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

相互评价可以发生在个体与个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

需要单独说明的是,在相互评价中,任何一个评价主体都不能把对个体的评价和对群体的评价截然分开,而应该有机整合,即以群体成绩为基础,兼顾个人表现。

例如,凡小组成绩为优秀的,获优的同学可以达到50%,小组成绩为良好的,获优的同学可达到30%,而小组成绩仅为及格的,组内同学基本没有资格评。

3、质评和量评相辅

量评是指通过在动态评价中所积累的数据变量,发现活动过程中隐藏的问题。

因为量评所得出的结论具体、科学、客观、可比性强,因此容易使人信服。

但是很多工作与收获:

如情感态度、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文化感悟等,根本无法量化,这就要用质评的方法进行。

而综合实践活动恰恰强调体验性知识的获得,这就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评价以质评为主,量评为辅。

4、点评和面评相互促进

点评和面评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基本的评价方式。

本课程中点评和面评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但同时又相互影响限制,需要人为的统筹协调。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点评是指对个体身上的闪光点或者活动过程中自然生成的亮点的评价。

这里所说的亮点可能是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流利的回答,一次自主的选择,一次主动的帮助,一次合理的分工或者一个突发奇想的创意。

这些点虽然稍纵即逝,但并非微不足“评。

”因为点可以连成线,线可以组成面。

对这些“闪光点”和“亮点”的跟踪评价,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全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更重要的是,很多“点”一经成功的评价,就会像水中的一滴油彩一样迅速生发成一个“面。

”因此我们在点评时要善于抓住学生信心的增长点,抓住问题解决的切入点,抓住学生的共鸣点,抓住课题组成员之间的粘合点,抓住综合实践活动价值取向的渗透点。

综合实践活动的面评是指对一个活动方案的评价,一次活动的评价,一段时间内总体表现的评价等等。

评价一个课题,要注重各个成员之间产生的合力,适度忽视其中某个同学(点)的表现。

评价一次活动(面),要注重整体效果,适度忽视其中某一个环节(点)的优劣。

评价个体一段时期内的表现(面),注重其总的发展趋势,适度忽视具体某一方面(点)的进退。

五、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时总结的几种评价表现形式

1、用表格统计体现

这是一种评价因素可量化的便于积累统计的评价管理方式。

在表格中根据该次活动的实际情况设置多个评价项目,常见的有:

▲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想方设法克服困难)。

▲积极做好资料积累、分析处理工作。

▲为小组的研究工作积极出谋划策。

▲积极与人合作。

▲善于采纳他人意见。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设想。

▲关键时刻敢于作出决断。

▲总是能想到新的方法。

评价主体就根据评价标准在这些项目后面打出相应的等级或分数。

这种表格统计式评价有效地减少了评价的工作量,同时,学习者的优势与不足,以及自身的综合水平可以直观地显现,令人一目了然。

如:

过一把作家瘾活动后进行的评价:

放飞自己

卷首语

本作品集中引用到的名人名言摘录

名人

名言

本作品集作品名称

本篇作品中精彩语句展示

家长寄语

老师的话

2、以与学生谈话的形式体现

倾诉和倾听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评价方式。

学生的想法在倾诉和被倾听的过程中产生喜悦的心情而产生自信。

采用谈话式评价:

(1)利用自身优势,走进学生的感性和精神世界。

例如活跃的想像、模糊的体验、会心的鉴赏、逆向的批判、不可言传的意会等等。

弥补依赖实证科学范式的具有强烈归纳主义色彩的评价不能切入学生的情意领域的不足。

(2)应适时。

留心观察学生的态势、表情等,把握谈话的时机。

一般不在学生有强烈行为欲望的时候,在学生心情低落的时候强行插入谈话,防止谈话式评价沦为“为谈话而谈话”的形式主义。

(3)谈话状态应该是民主、平等、自在的,不暗示学生谈话指向。

(4)对学生“正确的回答”、“好的回答”、“适当的回答”、“有想法的回答”给予充分关注。

3、以个性化语言描述形式体现

语言描述式评价就是通过分析性的语言对活动中学习者的种种表现进行评价但是我们采用这种评价方式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综合性。

因为书面评价允许有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因此我们主张用分析性的语言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综合素质、整体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人的整体发展。

(2)尊重个性。

通常情况下,语言描述性评价是“一对一”的双向交流,而不必像其他评价一样必须考虑相应产生的“公众效应”,因此,语言描述式评价应大胆关注学生的“私人行为”,大胆切入学生的“个性空间”,对有价值的独特行为、想法不吝赞美之词,而对无价值的个性行为做出善意的提醒、批评,这也是“尊重”的一种体现。

(3)用语鲜活。

评价的语言忌讳程式化,忌讳相互套用,忌讳冷冰冰的缺乏对人的理解与关怀。

而应该富于变化,富有个性,真情实意,体现“关爱人的生命发展”的教育理念。

如:

在《秋香气爽菊香至》活动中,学生留下了这样的评价语言: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初一学生去看菊花展览。

我们心里个个都乐开了花。

金秋送爽,正是秋菊开放的好时节。

我们从学校顶着寒风来到菊花展会。

走进大门,一座雄伟高大的日报大厦首先映入眼帘。

四周全部是争奇斗艳的菊花,五颜六色,形态各异。

我们分成小组开始观花,有的菊花好似小姑娘,长长的头发随风飘动;有的好似大太阳,又圆又大;有的又好似小毛球,又小又轻,真可爱!

有些菊花组成了一条长龙,又高又大,组成了美丽的凤凰。

走在一座座小山上,周围的花香沁人心脾,让人感到大自然的美好!

时间过得飞快,一下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我们依依不舍走了,但我们相信,同样精彩的课堂会再次出现!

4、用记录档案袋形式体现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求每个课题小组制作一个“档案袋。

”里面包括每次的活动记载表、调查表、访谈表、科技论文、实践记录、学习体会、绘画作品以及各种与课题有关的信息资料。

这样的档案可以体现学生在较长的时间内“在一个课程的一个或多个领域中所作出的全部努力、进步、学业成就。

”档案袋的制作过程不是教师单方面的问题,需要教师与学生以至于家长进行协商,在相互协商过程中,学生自身能够培养起自己是“档案的作者、所有者”的意识,从而反省、评价自己的学习。

但是,毕竟“档案袋”是一个“成果集锦”,无法真正体现评价的动态发展的过程性。

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本课程引进学分制评价,对活动的发展过程进行长期观察,给学生提供主动补足的机会。

本课程依据六个模块的窗口数,以及每个窗口的学习容量和难度系数,量化课程学分,以便学习管理。

成长记录

终结性成绩

交流合作

实践创新

1、一份独立或通过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的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或自己独立完成的论文、或亲手制作的手工或电子作品、小发明成果或其它能体现实践创新能力和特长的相关证据

2、在学校或班级组织的课堂活动、社区公益活动或社团活动中表现的原始记录(出勤、各种活动参与度

 综合实践活动综评成绩的原始记录

  信息技术课或劳动技术课考查成绩(或累计学分)的原始记录 

 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合作的原始成绩

积极参加电脑制作,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科技创新,第二课堂,校本网络资源课,六一电脑表演赛,并获得较好的成绩、有实践成果或者实践作品

5、让社会参与的形式体现

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要研究的问题并非是学科性很强的与生活完全脱节的“儿童化”问题,而往往是综合的社会热点问题,它要求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

这时,来自于社会的评价就更客观、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

怎样使社会式的评价得以实现呢?

(1)让有关的社会群体参与评价。

例如向社会分发相关问卷,调查统计群众对活动中学生的各方面行为、能力的满足程度。

(2)让家长参与评价。

例如建立家校联系本,设置家长信箱,让家长亲自参与等等。

(3)让专家、权威参与评价。

例如“请进来”,邀请校外人士参与民主评议。

“走出去”,打电话、写信甚至登门求教。

如在《母亲》活动中,我们采取了家长参与,专家指导的评价方式

寻求您的帮助,聆听您的指导

——关于<<母亲>>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评价

1、本次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您的看法是

A、非常赞成B、比较赞成C、一般D、其他()

2、此次活动的开展已进行一个多月,你了解这项活动吗?

A、非常了解B、知道一些C、没太在意D、完全不知道

3、本次活动你认为孩子的表现?

A、非常好B、比较好

C、好的建议()

4、你认为本次活动中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得到体现?

A、充分体现B、基本能体现

C、不能体现D、好的建议()

5、这样的活动开展对孩子与您之间的沟通有促进吗?

A、有B、一般C、没有

6、你还有关于哪些孩子成长中的困惑,需要学校的帮助?

6、通过展评的形式体现

展评式就是通过竞赛、汇演、展示、报告会等形式及时地把学生丰富多彩的阶段性成果,如论文、演唱、演讲、舞蹈、模型、手工作品、电子作品、摄影、表演剧等等集中展示出来,供人品评。

在选用这种形式的评价时,应注意:

(1)各种展示形式尽量“正规”、“唯美。

”尊重学生劳动成果,引发成就感。

例如“辩论会”的程序、规则都尽可能与正式“辩论会”相符。

又如一张自编小报在注重提高内容质量的同时,在形式排版上也争取与真的报纸接近。

(2)尽量拓展评价主体,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遭遇多样的认识和观点,从而更为客观地省察自己。

例如一本《本月我理财》帐目,详尽地记述了一个月中个人家庭中所发生的经济来往,走进社会调查、提出解决资金的方案,我们邀请了校内的教师、同学以及校外的家长、专家多方欣赏并在自己喜欢的作品后面画一个五角星或者画一张笑脸等等,以此确定一件作品的“综合能力。

(3)尽量超越对结果的简单化评价。

例如,让学生在自己作品的后面附上一则学习体会,同时请参观者有选择地在作品的留言簿(栏)内写观后感,使“展评”成为一个深入内心的交互过程。

《标志牌中的文明》活动中学生制作的作品展示

《母亲河生态环境调查》活动中学生用多媒体作品展示活动成果

六、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实施效果及下一步努力方向

本评价模式的研究实施,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初级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社会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课堂中知识得到了灵活的运用,活动中多方潜能得到了发扬与培养,活动后有了思考与方向,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了拓展,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困绕着我们,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地评价,客观地认识自我与同伴,活动后评价的及时有效反馈,任课教师的工作量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一些现代化教育手段来解决问题,但目前效果还不太明显,尽管如此,我们会努力向前,因为我们知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更多的人去参与,去推动,有了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进程就会多一份建议,多一份经验,多一份发展的动力。

合作者:

易峰王伟静杨南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