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技术模拟测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4877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工程技术模拟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道路工程技术模拟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道路工程技术模拟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道路工程技术模拟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道路工程技术模拟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工程技术模拟测试.docx

《道路工程技术模拟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工程技术模拟测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工程技术模拟测试.docx

道路工程技术模拟测试

道路工程技术

单项选择题:

1.石质路基开挖最简单有效地施工方法是(C)

A.人工施工B.简易机械化施工

C.爆破施工D.水力机械化施工

1.路基施工基本方法中,工效最低的是(A)

A.人工施工B.简易机械化施工

C.爆破施工D.水力机械化施工

1.下列关于土质路基施工时,土堤填筑方案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土质路堤填筑方案按填土顺序可分为分层平铺和竖向填筑

B.分层平铺是土质路堤填筑方案的基本方案

C.竖向填筑方案相对分层填筑方案,填土更易压实

D.竖向填筑指沿公路纵向或横向逐步向前填筑

1.用来推缓陡坡地形,整平场地的路基土方施工机械是(A)

A.推土机B.铲运机

C.松土机D.挖掘机

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大致可归纳为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质准备三个方面,其中健全施工队伍应属于(A)

A.组织准备B.技术准备

C.物质准备D.无法确定

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大致可归纳为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质准备三个方面,其中搞好临时工程应属于(B)

A.组织准备B.技术准备

C.物质准备D.无法确定

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大致可归纳为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质准备三个方面,其中材料与机具设备的购置应属于(C)

A.组织准备B.技术准备

C.物质准备D.无法确定

2.相比较而言,确保路堤填筑质量的关键点是(B)

A.填土压实B.填筑方案

C.填料选择D.基底处理

3.按照路堤设计横断面,自下而上逐层填筑的施工方法称为(A)

A.分层填筑法B.竖向填筑法

C.横向填筑法D.混合填筑法

3.沿路中心线方向逐步向前深填得施工方法称为(B)

A.分层填筑法B.竖向填筑法

C.横向填筑法D.混合填筑法

3.路堤下层用竖向填筑,上层用水平分层填筑的施工方法称为(D)

A.分层填筑法B.竖向填筑法

C.横向填筑法D.混合填筑法

3.沿路堑全宽,以深度不大的纵向分层进行挖掘的施工方法称为(B)

A.横向全宽挖掘法B.纵向挖掘法

C.混合法D.分层挖掘法

4.土基压实施工中的关键环节是(A)

A.控制最佳含水量B.采取分层填土

C.控制有效土层厚度D.增大压实功能

4.压实后土体的密实度随深度增加而(A)

A.递减B.递增

C.保持不变D.无法确定

4.土体压实时,荷载作用时间越长,土的密实度(A)

A.越大B.越小

C.保持不变D.无法确定

4.碾压土体速度越高,压实效果(B)

A.越好B.越差

C.保持不变D.无法确定

5.路面抵抗变形的能力是指路面的(C)

A.强度B.挠度

C.刚度D.耐久性

5.路面结构整体及各结构层抵抗在各种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及破坏的能力是指路面的(A)

A.强度B.挠度

C.刚度D.耐久性

5.路面结构层次中直接与行车和大气相接触的表面层次是(A)

A.面层B.基层

C.垫层D.结构层

5.路面结构层次中的承重层是(B)

A.面层B.基层

C.垫层D.防水层

6.为了保护路面面层的边缘,铺筑时,基层宽度每侧宜比面层(A)

A.宽B.窄

C.相等D.无法确定

6.为了保护路面面层的边缘,铺筑时,底基层宽度每侧宜比面层(A)

A.宽B.窄

C.相等D.无法确定

6.为了保护路面面层的边缘,铺筑时,底基层宽度每侧宜比基层(A)

A.宽B.窄

C.相等D.无法确定

6.水泥混凝土做面层的路面结构是(A)

A.柔性路面B.刚性路面

C.半柔性路面D.半刚性路面

7.沥青贯入式路面可以用作(A)

A.高速公路B.一级公路

C.二级公路D.三级及以下公路

7.密实类沥青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混合料的(A)

A.黏聚力和内摩阻力B.黏聚力和外摩阻力

C.内外摩阻力D.稠度

7.路面的最基本的功能是(A)

A.为车辆提供快速、安全、舒适和经济的行驶环境

B.给道路使用者留下美好的印象

C.防治路基出现滑坡、崩塌等病害

D.承受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下传给地基

7.下列关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

A.强度大B.稳定性差

C.耐久性好D.有利于夜间行车

8.路基设计宜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要求土基回弹模量值应大于(A)

A.30MPaB.40MPaC.50MPaD.60MPa

8.路基设计宜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要求重交通、特重交通公路土基回弹模量值应大于(B)

A.30MPaB.40MPaC.50MPaD.60MPa

8.路基设计宜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土基回弹模量值应大于(B)

A.30MPaB.20MPaC.10MPaD.5MPa

8.路面保持其较好的结构完整性而不出现损坏的能力称为路面的(C)

A.强度B.刚度

C.结构性能D.稳定性能

9.表征路面整体刚度大小的指标是(A)

A.路面设计弯沉B.路面的水稳定性

C.路面的刚度D.路面的强度

9.由于面层材料组合不当或施工质量差,结合料含量太少或粘结力不足,使面层混合料的集料间失去粘结而成片散开,称为(B)

A.坑槽B.松散

C.开裂D.推移

9.路面在车轮作用下其表面产生的较大的凹陷变形,有时凹陷两侧伴有隆起现象出现,称为(C)

A.坑槽B.松散

C.沉陷D.推移

9.车辆荷经过接缝时,基础中部细粒材料从接缝和裂缝处与水一同喷出,板边缘底部会出现脱空的现象称为(D)

A.坑槽B.松散

C.沉陷D.唧泥

10.挡土墙靠近回填土的一面称为(A)

A.墙背B.墙顶

C.基底D.墙胸

10.挡土墙暴露在外侧的一面称为(D)

A.墙背B.墙顶

C.基底D.墙胸

10.仰斜、垂直、俯斜3种不同挡土墙在相同情况下,墙背所受土压力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

A.仰斜挡土墙墙背所受土压力最大B.垂直挡土墙墙背所受土压力最大C.俯斜挡土墙墙背所受土压力最大D.垂直挡土墙墙背所受土压力最小

10.挡土墙通常采用的基础形式是(A)

A.浅基础B.深基础

C.桩基础D.片伐基础

多项选择题

1.现有的道路网结构形式主要包括(ABCD)

A.方格网式B.环形放射式

C.自由式D.混合式

E.三角式

1.我国城市道路根据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沿线建筑物及车辆和行人进出的频率分为几大类,分别是(ABCD)

A.快速路B.主干路

C.次干路D.支路

E.高速路

1.道路的平面线形主要包括(BD)

A.竖曲线B.直线

C.折线D.圆曲线

D.波浪线

1.实地放线操作方法主要有(ABC)

A.图解法B.解析法

C.综合法D.逻辑推理法

D.归纳法

2.横向力系数μ主要取决于(BCD)

A.汽车牵引力大小B.汽车行驶稳定

C.乘客的舒适程度D.汽车的运营经济

E.设计车速

2.一般来讲,选择平曲线半径主要考虑的因素有(BC)

A.汽车牵引力大小

B.道路的等级和它所要求的设计车速

C.地形、地物的条件

D.汽车的运营经济

E.道路的交通量

2.平曲线的长度包括(AB)

A.圆曲线的长度

B.缓和曲线的长度

C.折线的长度

D.直线的长度

E.竖曲线的长度

2.行车视距通常可分为(ABCD)

A.停车视距

B.错车视距

C.会车视距

D.超车视距

E.刹车视距

判断题

1.城市道路网通常是指各种道路在城市总平面图上的布局。

(√)

1.设计速度是道路几何线形设计所依据的车速。

(√)

1.城市快速路与高速公路相交时,必须采用平面交叉。

(×)

1.城市快速路可以与次干路、支路直接相交。

(×)

2.方格网式道路网的优点是布局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和方向识别。

(√)

2.环形放射式是由四周向内辐射路线,中心以环路沟通。

(×)

2.自由式道路网多以结合地形为主,路线布置依据城市地形起伏而无一定的几何图形。

(√)

2.自由式道路网的优点是城市中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分散、非直线系数大。

(×)

3.次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是连接城区各主要分区的交通干道。

(×)

3.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

3.次干路是支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

3.道路的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小时或每昼夜)通过道路上某一横断面处的往返车辆总数。

(√)

4.路面结构需要翻修改建的年限为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

4.道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

4.道路的平面线形,通常指的是道路中线的平面投影,主要由直线和圆曲线两部分组成。

(√)

4.平曲线半径的选定以及曲线与直线的衔接,依情况设置超高、加宽和缓和曲线等。

(√)

5.在平面定线时,一般是先进行实地放线,然后在地形图上进行纸上定线。

(×)

5.在道路平面设计中,应在相交的两直线段交汇点处,用曲线将其平顺地连接起来,以利于汽车安全正常地通过,这段曲线称为竖曲线。

(×)

5.由于离心力的产生,使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横向产生两种不稳定的危险:

一是汽车向内滑移;二是向内倾覆。

(×)

5.当汽车沿曲线行驶时,即产生向心力。

(×)

6.横向力系数μ表示汽车转弯行驶时单位重量上所受到的横向力。

(√)

6.直线是平面线形基本要素之一,具有能以最短的距离连接两控制点和线形易于选定的特点。

(√)

6.一般来讲,定线应尽量注意节约用地,少占农田。

(√)

6.纸上定线就是将图上定好的道路中心线准确地移到实地上去。

(×)

7.汽车在弯道上行使时,汽车前轮的轨迹半径和后轮的轨迹半径相同。

(×)

7.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大圆曲线与大圆曲线之间,由较大圆曲线向较小圆曲线过渡的线形,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

(√)

7.缓和曲线的形式有回旋线、双纽线、三次抛物线等。

(√)

7.平曲线半径的选择在平面设计中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应结合当地的地形、经济等具体情况和要求来定。

8.一般来说,为使道路上汽车行驶快速和安全,纵坡值应取小一些。

(√)

8.纵断面上如变坡点过多,则车辆行驶时司机变换排挡会过于频繁而影响行车安全。

(√)

8.道路纵断面上的变坡点可以缓解驾驶疲劳,因此越多越好。

(×)

8.凸形竖曲线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缓和行车时汽车的颠簸与震动。

(×)

9.平曲线长度不包括圆曲线的长度和缓和曲线的长度。

(×)

9.为了使路线顺直,在地形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使路线转角大一些。

(×)

9. 最大纵坡系指各级道路纵坡的最小限值。

(×)

9.合成坡度是指在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路线纵向坡度与超高横向坡度所组成的矢量和。

10.凹形竖曲线主要为缓和行车时汽车的颠簸与震动而设置。

(√) 

10.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道路上,确定设计容许最大纵坡时,还要注意考虑非机动车上、下坡的安全和升坡能力。

(√)

10.竖曲线计算的目的是确定设计纵坡上指定桩号的设计标高。

(√)

10.凸形竖曲线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缓和纵坡转折线,保证汽车的行车视距。

(√)

简答题

1.什么是方格网式道路网,其有何特点?

答:

是最常见的一种。

其干道相互平行间距约为800~1000m,平行干道之间布置次要道路,将用地分为大小合适的街坊。

多适用于地势平坦的中小城市或大城市的局部地区。

我国一些古城的道路网,多采用这种轴线对称的方格网形。

  方格网式道路网的优点是布局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和方向识别;道路定线方便;交通组织简便、灵活,不易造成市中心交通压力过重。

其缺点是对角线交通不方便,非直线系数,即两点间经过道路的实际距离与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较大,使市内两点间的行程增加,交通工具的使用效能降低。

1.什么是环形放射式道路网,其有何特点?

答:

环形放射式是由市中心向外辐射路线,四周以环路沟通。

多为旧城市向外发展而成,有利于市中心对外交通联系。

多适用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环形放射式道路网的优点是中心区与各区以及市区与郊区都有短捷的交通联系,非直线系数小(1.1~1.2)。

缺点是交通组织不如方格网灵活,街道划分不规则,很容易造成市中心交通压力过重、交通集中。

为消除这些缺点,分散市中心交通,可以布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市中心,也可根据交通情况,将某些放射干道网置于二环路或三环路,以减轻对市中心的负担。

1.什么是方格网式道路网,其有何特点?

答:

自由式道路网多以结合地形为主,路线布置依据城市地形起伏而无一定的几何图形。

我国很多山丘城市地形起伏大,道路选线时为减小纵坡,常沿山麓或河岸布设。

  自由式道路网的优点是能充分结合自然地形,适当节约工程造价,线形流畅,自然活泼;缺点是城市中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分散、非直线系数大。

适用于自然地形条件复杂的区域和小城市。

1.与公路相比较,城市道路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与公路相比较,城市道路具有功能多样、组成复杂,车辆多、类型杂、车速差异大,行人交通量大,道路交叉点多,沿路两侧建筑密集,艺术要求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强等特点。

2.道路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

(1)道路平面设计必须遵循保证行车安全、迅速、经济以及舒适的线形设计的总原则,并符合设计任务书和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有关文件的各项有关规定要求。

(2)道路平面线形应适应相应等级的设计行车速度。

(3)综合考虑平、纵、横三个断面的相互关系。

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应兼顾其他两个断面在线形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4)道路平面线形确定后,将会影响交通组织和沿街建筑物、地上地下管线网以及绿化、照明等设施的布置,所以平面定线时须综合分析有关因素的影响,做出适当的处理。

2.设计速度和设计交通量各指什么?

  在道路、交通与气候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具有平均驾驶技术水平的驾驶员所能保持的最大而安全的车速。

是表明道路等级与使用水平的主要指标。

是道路几何线形设计所依据的车速。

  设计交通量是指达到设计年限时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它是道路公路等级的主要依据。

设计交通量根据道路使用的功能、任务和性质,目前一般按年平均增长率计算确定。

2.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

 

(1)图上和实地放线:

即确定所设计路线的起、终点及中间各控制点在地形图上和实地上的具体位置。

  

(2)平曲线半径的选定以及曲线与直线的衔接,依情况设置超高、加宽和缓和曲线等。

  (3)验算弯道内侧的安全行车视距及障碍物的清除范围。

  (4)进行沿线桥梁、道口、交叉口和广场的平面布置,道路绿化和照明布置,以及加油站和汽车停车场等公用设施的布置。

(5)绘制道路平面设计图。

道路平面设计图的比例可根据具体需要而定,一般为1:

500或1:

1000。

2.道路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

(1)道路平面设计必须遵循保证行车安全、迅速、经济以及舒适的线形设计的总原则,并符合设计任务书和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有关文件的各项有关规定和要求。

  

(2)道路平面线形应适应相应等级的设计行车速度。

  (3)综合考虑平、纵、横三个断面的相互关系。

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应兼顾其他两个断面在线形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4)道路平面线形确定后,将会影响交通组织和沿街建筑物、地上地下管线网以及绿化、照明等设施的布置,所以平面定线时须综合分析有关因素的影响,做出适当的处理。

3.什么是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作用有哪些?

  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大圆曲线与大圆曲线之间,由较大圆曲线向较小圆曲线过渡的线形,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

它的主要特征是曲率均匀变化。

设置缓和曲线的作用有:

便于驾驶员操纵转向盘,使司机有足够的时间和距离来操纵方向盘,让汽车按行车理论轨迹线顺畅地驶入或驶出圆曲线;满足乘客乘车的舒适与稳定的需要;满足超高、加宽缓和段的过渡,利于平稳行车;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3.在完成了平面的具体设计后,即可绘制平面设计图,绘制内容包括什么?

 答:

(1)规划道路中线与设计道路中线及控制点坐标。

  

(2)红线宽度,机动车道,辅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肩)及道路各部分尺寸。

  (3)平曲线要素,路口路缘石曲线半径。

  (4)桥隧,立交的平面布置与尺寸,港湾停靠站、人行通道或人行天桥位置与尺寸。

  (5)各种管线和附属构筑物的位置与尺寸、拆迁房屋、迁移线杆,征地范围等。

(6)相交的主要道路规划中线、红线宽度,道路宽度等。

3.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完成的工作有哪些?

  答:

(1)依据控制标高来确定设计线的适当标高;

  

(2)确定设计沿线各路段的坡长及纵坡度;

  (3)设置竖曲线及计算竖曲线各要素;

  (4)计算各桩号的设计标高;

  (5)计算各桩号的施工高度;

  (6)若道路纵坡小于排水要求的纵坡度时,应进行锯齿形街沟设计;

  (7)标注交叉口、桥涵以及有关构筑物的位置及高程,完成纵断面图的绘制工作。

3.如何进行竖曲线的连接设计?

  竖曲线之间连接时,可以在其间保留一段直坡段,也可以不留直坡段而布置成同向或反向复曲线形式,只要不使两竖曲线相交或搭接即可。

若两相邻的竖曲线相距很近,中间直坡段太短,应将两者合并成复曲线形式。

在一般情况下,则应力求两竖曲线之间留一段直坡段L,坡长建议以不小于汽车行驶3秒的距离为宜。

4.在道路纵断面设计时,为何要控制最小纵坡坡度?

 答:

一般来说,为使道路上汽车行驶快速和安全,纵坡值应取小一些。

但在挖方路段,设置边沟的低填方路段和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特别是多雨地区,为了保证满足排水的要求,减少路面积水形成水雾、水漂等对行车安全不利的情况,规定了道路的最小纵坡应大于或等于0.3%。

如遇特殊困难,其纵坡度必须小于0.3%时,则公路边沟纵坡应另行设计,城市道路应设置锯齿形街沟。

4.为什么要确定平曲线最小长度?

答:

为了使路线顺直,在地形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使路线转角小一些,但当转角过小时,往往容易引起司机在视觉上产生急弯的错觉,此时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使司机感到道路是顺适地转弯,其长度应大于规定值。

4.平面和纵面线形组合原则应遵循哪些设计原则?

  答:

(1)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2)平面、纵断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避免出现平面高标准,纵断面低标准,或与此相反的情况,使线形在视觉上、心理上保持协调。

  (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4)平、纵面线形组合应注意与周围环境相配合,充分利用公路周围的地貌、地形、天然树林、建筑物等,尽量保持自然景观的连续,以消除景观单调感,使公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4.在道路纵断面设计时,为何要控制最大纵坡坡度并进行坡长限制?

答:

 汽车在陡坡上行驶时,由于用来克服上坡阻力的牵引力消耗增加,导致车速降低,耗油量加大。

若陡坡过长,水箱中的水会沸腾、气阻,致使行车缓慢,严重时导致发动机熄火,机件过快磨损,驾驶条件恶化;沿陡坡下行时,由于需频频使用制动器减速而造成刹车部件过热后失灵,引起交通事故。

综上所述,对各级道路的最大纵坡及坡长应加以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