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景观设计》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4785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景观设计》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公路景观设计》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公路景观设计》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公路景观设计》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公路景观设计》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景观设计》复习资料.docx

《《公路景观设计》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景观设计》复习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景观设计》复习资料.docx

《公路景观设计》复习资料

《公路景观设计》复习

一、公路(highway)

  1、定义

联接城市、乡村和工矿基地之间,主要供汽车行驶并具备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的道路称公路。

2、公路的分类

  按行政等级划分

  公路按行政等级可分为:

国家公路、省公路、县公路和乡公路(简称为国、省、乡道)以及专用公路五个等级。

  按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划分

  根据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2019),公路按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二、我国公路建设的特点:

1.公路环境绿化、美化和景观设计得到重视,公路规划设计中较以往更多地融入景观学、生态学、美学、园林艺术学等学科知识,改善了以往公路建设只管修路,不问环境的旧观念;

2.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社会公众更加关注公路景观环境的美学欣赏价值及公路规划、设计建设中对周围生态环境、视觉环境的保护问题,一些高等级公路和大跨度桥梁已成为一些地方的旅游景点,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严重破坏公路沿线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的现象,也不断受到舆论和大众的抨击;

3.公路里程的增加和机动车辆数量的增加,使交通网络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只有应用先进、科学、有序的技术手段,大力建设环保型、生态型公路系统,才能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公路景观的含义

1.区别“景观”与“环境”和“空间环境”、“景观”与“感觉”和“印象”。

“环境”偏向于客观,往往把“景观”和“景物”混为一谈。

“感觉”偏向于主观,视“景观”和人的审美经验为一物。

2.“景观”:

是由地貌过程和各种干扰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生态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的宏观系统。

它体现了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人的约束,是一种文化与自然的交流。

景观的美不仅是形式的美,更是表现生态系统精美结构与功能的有生命力的美,它是建立在环境秩序与生态良性运转轨迹之上的。

3.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从四个层面探讨了景观的含义:

  风景:

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

在空间上与人物我分离,景观所指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土地、人对城市的态度,也反映了人的理想和欲望;

  栖居地:

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

是体验的空间,人在空间中的定位和对场所的认同,使景观与人物我一体;

  生态系统:

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

  符号:

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

是人类历史与理想,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与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4.公路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1)公路平、纵、横线形协调,使空间线形顺适,无突然转折,让行车者看到公路的连续性,增强安全感,从而能镇静自如地在公路上驱车。

(2)使公路及其构筑物与周围环境融成一体,并为周围环境增添美感。

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中避免大填大挖,使路线环绕天然景物或突出的地形,而不破坏地形和景物的完整。

公路桥梁等人工构筑物的造型应与周围景物协调。

(3)公路交通设施如行道树、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线、交通信号、照明设施等均应布置得体,起自然诱导行车的作用。

行道树过密、过近就有可能阻碍视野;对有碍观瞻的物体,则应适当遮蔽。

第二节公路景观的构成

一、按公路景观客体的构成要素分类

自然景观:

动物、植物、(地形、地貌)、水体、天象、时令

人文景观:

虚拟景观(历史传闻、诗词碑记;寓意象征、古迹遗址;神话传说、名人轶事);具象景观(沿途景、公路景观、环境艺术)

二、按公路景观主体的活动方式分类

公路景观:

动态景观、静态景观

三、按公路景观处理方式分类

公路景观:

保护、利用景观和设计、创造景观

第三节公路景观的特点

1)构成要素多元性

从公路景观客体的构成要素中,可见公路景观是由自然的与人工的、有机的与无机的、有形的与无形的各种复杂元素构成。

2)时空存在多维性

从公路景观空间来说,它是连贯性带形空间。

而从时间上来说,公路景观既有前后相随的空间序列变化,又有季相、时相、位相和人的心理时空运动所形成的时间轴。

3)景观评价的多主体性

评价的主体不同,评价主体所处的位置、活动方式不同,评价的原则和出发点必有显著的差别。

评价的主体如观赏者、旅行者;经营者、投资者;沿线居住者;公路设计者、建设者。

4)景观环境的多重性

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既具有功能性、实用性又具有观赏性、艺术性。

第五节公路景观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公路景观研究的目的

1.改善公路景观

2.吸尘防噪、净化空气

3.固土护坡及防止水土流失

4.视线诱导

5.防眩光

6.降低路面温度

二、公路景观研究的意义

1.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是实现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是延续历史文脉、弘扬民族文化的要求

3.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是保护视觉环境质量的要求

第二章人对公路景观环境的认知

第一节公路景观环境认知及设计的三个层面

一、环境认知的概念

1、认知四个阶段

一般把这一过程概括为四种成分所组成的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

(1)感知系统接受由环境提供的信息,即首先把信息的某些特征抽取出来加以组合;

(2)记忆系统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活动;

(3)控制系统决定目标的先后顺序,监督当前目标的执行;

(4)反应系统则控制目标的输出。

当然这几个过程存在着相互作用,以确保信息的输入、加工和输出,沟通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环境认知

环境认知是指人对环境刺激的储存、加工、理解以及重新组合,从而识别和理解环境的过程。

环境认知包括环境中的实质要素及其中的事件、个人或群体情感属性及象征意义,如城市和建筑物的表像、环境中的认知地图和探路等都是环境认知的主要研究内容。

3、影响探路的环境特征因素:

⏹分化是指环境中各部分相似或相异的程度。

例如,高度分化的大学校园有各种不同的地域和建筑物,如生活区、教学区、科研区和家属区,以及图书馆大楼、实验大楼、行政大楼和教学大楼等。

显然,高度分化的环境比看来都相似的环境更容易通行。

⏹视觉接近度表示从其它观测点可看到背景中不同部分的程度。

高视觉接近度也能促进探路。

环境复杂度反映了在环境中移动时所需处理信息的数量和困难度。

⏹环境越是复杂,处理的信息越多,探路就越困难。

4、影响环境认知的因素

(1)一是人口因素。

主要包括年龄和性别。

(2)二是经验和文化因素。

(3)三是环境特征因素。

二、设计的三个层面

1.形式层面:

指人可以通过直觉体验到的环境所具有外显体态、形状、尺度、色彩、肌理、位置、方位和表情。

2.意象层面是形式层面所包含和涵纳的结构要素,是通过空间的结构框架、功能使用和具有典型特征的景观符号表现出来的内涵。

是指人们头脑中所形成的外界反映,在心理学的术语中把意象看做是过去的体验留存在大脑中的记忆贮存,一旦经过现实的刺激立即在头脑中浮现出来的心理图象。

3.意义层面:

是一种隐藏在形象结构中的内在文化涵义,是一种非功利性的精神反应。

第二节中国人的环境观与审美观

一、环境观

1.在现在的生活中,仍保留着许多按宇宙图式行事的习惯。

如“万物负阴而抱阳”,讲究经纬、平直、方正、天圆地方、面南而尊等等。

2.强调人与环境相和谐。

中国人强调入乡随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主张识大局、顾大体、审时度势、顺应自然,有整体环境的意识,讲究“体宜”、“序列”、群体和谐,在行为上的“吾从众”和随大流。

3.强调人和自然相和谐。

人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是“仙境”、“天堂”、“世外桃园”,力求再现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即所谓斩天人合一。

4.有极强的领域性。

喜欢用大小围墙来划分领域,内外有别,封闭自守,自强化自完善。

讲究门第对应和圈里圈外,居必择邻、行必择友。

5.在生活领域中保留了许多迷信的色彩。

信天命,讲风水,趋吉避凶,取谐音和象征以自慰。

二、审美观(中西方对比)

1.首先,对美的起点不同。

西方:

关注美是什么,对美的主体追问是偏重分析的逻辑思维,特别注重思维的认识作用 。

中国:

关注“审美何为”,是一种价值论、意义论上的追问,偏重于直觉的感悟。

2.其次,主客体关系的不同 

•“心物二元论”使西方审美体验的主客体始终处于分裂、对立的状态之中,在审美体验的“心物轴”上,总是比较极端。

•“天人合一”就成了中国人传统的宇宙观、认识论。

审美体验以“心物一元论”为基础,审美体验的心物两极获得了辩证的统一。

3.再次,实现形式的不同 

•中国:

美学是以实现理想人格为目的的实践美学,它非常重视人的情感的因素,它是在知、情、意三者的统一中追求某种智慧。

所以“重经验而不重理论,重情感而不重逻辑

•西方:

美学概念化、逻辑化、形式化的理智型思辩思维。

4.“道”和“逻各斯”

•“道”倾向于“无”,是不可言说的。

文学艺术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高格,绘画艺术贵在“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逻各斯”倾向于“有”,是可以言语的使西方艺术重在对“典型”的刻画,强调从个性的特殊性中认识到共性的普遍性,在对规律的认识中得到审美的愉悦。

第三章形式美的规律及色彩学基础

第一节形式美的规律

1、形式美的特性

形式美的特性:

抽象性、相对独立性、装饰性和符号性。

第一,抽象性。

形式美的抽象性,是指各种个别的美的形式中能够抽取出某种富有美感的共同形式特征。

第二,相对独立性。

形式美的相对独立性,是指形式美具有不受内容制约的自由特性。

一是因为形式美所得以构成的自然物质材料及其组合规律,本身就具有美的因素。

二是形式美是在人类的长期的符号实践中从各个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自由美。

第三,装饰性。

装饰性是指形式美具有装点和修饰事物外观的特性。

第四,符号性。

符号性是指形式美具有审美符号特性。

2、形式美的自然因素

构成形式美、同时也构成人借以感知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基础的要素是色彩、形体和声音。

第二节色彩学基础

一、色彩的作用:

色彩可为景观环境增添无穷的魅力与光彩,公路景观若仅有有单调、乏味的水泥灰,只能给人一种毫无生气之感。

而沿途色彩丰富的景象,可使人感到舒适、愉悦。

1.从生物学角度设计的色彩环境有利于人生理机能的协调;

2.从心理学角度设计的色彩环境能融合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从美学角度设计的色彩环境能扩展人的精神境界。

二、色彩的属性

1.色相:

指色彩的相貌或名称,例如:

「紅」、「橙」、「黃」、「綠」...等不同相貌的顏色,就有不同的名称。

2.纯度:

纯度也称颜色的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粹程度。

3.明度:

明度也称为亮度、光度或鲜明度,指颜色本身的深浅程度。

明度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同一种颜色由于受光强弱不同而形成的明、暗、深、浅的程度。

二是对于不同的色彩来说,也同样有一个明度问题。

三、色彩的心理效应

1.色彩有冷暖感

 2.色彩有兴奋感与沉静感  

 3.色彩有膨胀感与收缩感

4.色彩有前进感与后退感

5.色彩有轻重感

6.色彩的活泼感

7.色彩的疲劳感

第四章公路景观环境评价及管理

第一节公路景观环境评价方法

一、景观环境评价的意义

1.保护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防止公路修筑过程中破坏这些资源或使资源的观赏价值受到影响。

2.识别和发现公路沿线有价值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并加以保护和利用,使其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3.为公路的美学规划、建成符合社会需要和时代特点的公路提供环境信息和规划建议。

4.对公路建设造成的不良景观或受到破坏和影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提出减缓和恢复措施,减少公路建设造成的景观影响。

第五章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第一节公路景观规划设计内容、原则、方法、流程

一、公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2.动态性原则

3.地区性原则

4.整体性原则

5.经济性原则

6.因地制宜原则

7.考虑司乘人员的交通心理要求和视觉效果要求。

8.风格鲜明,统一中变化。

二、规划的依据

1.国家有关城市建设中绿地建设的有关规定和建设标准;

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城市规划法》、《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土地法》等法律中的有关法规;

3.高速公路建设设计方案;

4.国内外城市绿地及高速公路绿化建设经验;

5.由招标办公室或甲方提供的各种技术资料;

三、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

1.保证道路畅通与安全。

2.线性景观设计重在“势”

3.点式景观设计重在“形”

四、公路景观设计的内容

道路景观规划主要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1.现状条件分析。

包括区域位置、地形特色、周边建筑构物、周边道路交通状况、相邻地段建设内容及规模;自然和人文背景分析;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想、道路总体的功能定位与规划应对策略。

2.道路布局及其导则。

包括不同道路要素与用地功能区与用地功能区的安排及周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控制

3.空间组织和景观设计。

包括不同功能所要求的不同尺度空间的组织、不同空间的景观设计。

4.道路交通规划。

包括道路等级、平面形式、交通方式、人车流系统、停车站场规划等。

5.绿地系统规划。

包括不同性质绿地如草地、自然林地、疏林草地、林下公园、人工水体、自然水体等的组织。

6.主要种植类型设计。

包括种植意向苗木选择。

7.区域夜景灯光效果布局规划。

包括设计意向、照明形式。

8.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

包括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热力燃气等。

9.竖向规划。

包括地形塑造、高差处理、土方平衡表。

10.主要节点设计与重点景观断面控制。

包括道路典型平面、纵横断面;道路各类节点,如道路平、立交交叉口,公交站场与路边停车方式,底下通道与天桥,车行与步行出入口等交通设施的平、纵断面;道路与商业、文化、居住、绿地公园、院落等相关结合部的典型断面;车行、非机动车与人流交通的组织方式与相互关系;道路内各种市政设施与公共服务小品的外观与材质设计。

五、公路景观设计的步骤

道路景观规划按如下步骤进行:

1.首先是景观主题的产生和整体印象的创造、个性化(对城乡、地区文脉的认识、道路景观的素质调查、道路个性的发现与表现);

2.接着是道路的基本设计(道路的比例、线形设计、道路平面结构与断面形式);

3.然后进行要点的概念设计与控制导则(交叉点、桥、站前广场、停车场、底下出入口、隧道、步行桥、路边广场、小型建筑物);

4.道路的修饰(种植用地、树种选定、路面的构成、铺装材料、车道铺装、步道铺装、挡土墙面处理);道路景观的修饰(人车分离设施、机动车交通用设施、道路照明、步行者用设施、公益设施);

5.路景的形成(沿路建筑形态、建筑外观意向、开敞空地、墙面后退、与沿界街设施一体化设计、对室外广告、招牌的规定与诱导、保护性造景);

6.人行道(人行者专用道路、绿道、购物步行街、人车共存道路、使用管理);

7.最后进行指导道路景观要素方案探讨与初步的通则编制。

第二节公路景观设计的结构和组成

高速公路景观结构由以下部分组成。

1.隔离带景观

2.立交景观

3.两侧带状景观

4.边坡地被景观

5.休息站景现

第六章公路选线及线形的景观设计

第一节概述

1.视野:

视野是人眼所能看到物体的范围,它具有宽度和空间的深度。

视野分为静态的和动态的,汽车停止时,驾驶员的视野是不变的;行驶时,是动态的。

道路必须提供足够的视野来保证驾驶员有效地控制车辆,避免行驶中遇到意外障碍物而来不及采取相应措施。

2.视距:

视距是确保汽车刹车时应当看得见、停得住的必要短距离。

它分为三种:

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

(1)停车视距:

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从看到同一车道上的障碍物时,开始刹车到达障碍物前安全行车的最短距离。

它由驾驶员在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距离,开始刹车至停车的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组成。

(2)会车视距:

两辆汽车在同一条行车道上相对行驶发现时来不及或无法错车,只能双方采取制动措施,使车辆在相撞之前安全停车的最短距离。

 (3)超车视距:

汽车绕道到相邻车道超车时,驾驶员在开始驶离原行车路线能看到相邻车道上对向驶来的汽车,以便在碰到对向驶来车辆之前能超越前车交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

第二节公路选线及地形与景观

一、公路选线

1、routeselectionofhighway

在公路规划路线的起点、行经地点、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而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公路中心线的工作。

2、影响因素

公路选线要综合考虑路线通过地区的地理位置、社会情况、自然条件和工程的难易,以及路线的性质、使用任务、等级和投资等因素。

为此,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工作。

3、工作程序

公路选线可分为路线基本方向的选择、路线带选择和定线三个阶段。

(1)路线基本方向的选择

据点:

公路选线中,根据政治、经济因素所确定的路线必须通过的点(包括起迄点)称为据点。

控制点:

根据自然条件或工程经济所决定的路线应穿过或避开的点称为控制点。

(2)路线带选择

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形条件具体选择路线通过的地带,也称路线布局。

②山岭区选线

分为沿河线、越岭线、山脊线、山腰线等线型。

二、“555”原则

1 动视觉及道路催眠

(1)动视力

视力,也称视敏度,是指人的眼睛能感知的最小的对象、分辨细微差别的能力。

在静止状态下的视力称之为静视力。

在车辆行驶状态下,驾驶员观察物体的视力称为动视力。

一般来讲,动视力比静视力低10%~20%,特殊情况下低30%~40%。

动视力的影响因素:

动视力随景物相对运动速度的加快而变化,车速越快,视力下降越大。

另外,影响动视力的因素还有:

照明、背景目标光亮度对比、目标呈示时间、目标至驾驶员眼间的间距、物体运动的方向、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式以及驾驶员的性别及年龄等。

(2)道路催眠

高速行驶时,容易对驾驶员形成“道路催眠”。

在单调的直线道路或高速公路上,外界信息单调重复,没有新鲜感,不能够产生兴奋。

加之发动机单调的响声和单调枯燥的驾驶操作,脑细胞产生抑制作用,致使驾驶员大脑机能降低,感觉迟钝,知觉减弱;进而肌肉动作迟缓;视野变窄,难以发现突然出现的障碍物,对危险情况缺乏必要的应急能力,基本上处于无防备状态,这时就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如图)。

(3)“555”原则

所谓“555”原则,为几个时间视觉阈值的概括。

具体含义是:

意识到景物存在的最小时间取为0.5s;认清景物细节的合理时间为5s;防止“低觉状态”的出现,新的视觉吸引点需要每5~10min出现1次,保守的情况下,可以取5min。

以上的0.5s、5s、5min即所谓的“555”。

“555”原则可以应用到道路的景观设计中去,为景观设计提供量化参考。

为便于景观设计,将“555”原则对应的纵向距离列于表1中。

(4)“555”原则的应用

A、路侧景观设计

根据“555”原则,风景窗的开设可以根据设计行车速度,当需要展示路侧景观的掠影时,取0.5s时距的窗口宽度,实现沿线美景“若隐若现”的效果,即所谓“犹抱琵琶半遮面”;当需要展现路侧景观的全景时,取5s时距的窗口宽度,实现对美景的“饱餐”。

同样,为避免长距离“绿荫大道”的单调性,每5min时距的长度,应对路侧绿化带的模式进行一次变换或设置“风景窗”。

B、中央分隔带的绿化模式

目前,高速公路的绿化植物多为每10km变换一个绿化方案。

根据“555”原则,10km的长度与设计车速120km·h-1时5min行程是对应的。

说明了“555”原则的合理性。

当设计车速低于120km·h-1,一个绿化方案的长度应小于10km。

当在线形多变路段,线形变化产生的刺激会大于因沿途绿化的变化产生的影响,因而在这些路段,即使以比10km更长的距离变换绿化方案也是可以接受的。

C、路堑边坡视觉敏感度

根据“555”原则,若边坡纵向长度小于5s时距时,驾驶员没有充足的时间识别坡面的细节,即便坡面景观效果差,对整体景观的视觉影响也不会太严重。

在进行边坡设计时,对于纵向长度大于5s时距的边坡,需要更慎重地对待。

对于长度大于5min时距的边坡,更需要强化景观设计。

D、避免景观单调而进行视野分割

根据“555”原则及设计经验,为提升公路景观,需要运用以下设计技巧。

(1)如果路侧空旷地带长度超过5s时距时,考虑在路侧保留或孤植供观赏的树。

(2)若路侧景观优美路段的长度大于5min时距(比如很大的湖面),可以通过路侧保留或栽植长度大于0.5s时距的绿化段来分隔纵向长度很大的景物,分隔最好为不等间距的。

第七章公路沿线设施的景观设计

公路沿线设施包括:

交通安全设施、公路标志、路面标线、其它设施、服务设施和养路房屋等。

它是公路的组成部分,对保障行车安全和交通畅通具有重要意义,应经常保持完整、齐全并处于良好状态。

  第一节公路挡土墙的景观设计

一、公路挡土墙的功能

公路挡土墙具有防止土坡坍塌,承受侧向压力的功能。

是土木工程中解决地形变化、地平高差的重要手段。

在公路及桥梁工程中,挡土墙多见于路堑、桥梁台座等处,常用砖、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筑成。

二、公路挡土墙的分类

按结构形式分类

(1)重力式挡墙

(2)衡重式挡墙

(3)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挡墙

(4)加筋土挡墙

(5)特殊挡土墙:

如箱式、框架式等,设计、施工难度较大。

三、公路挡土墙的景观设计要点

1.化高为低

2.化整为零

3.化大为小

4.化陡为缓

5.化直为曲

6.化硬为软

第二节公路声屏障的景观设计

一、公路声屏障的功能

声屏障是指当噪声源与接受者处于一定距离时,为了减少噪声对接受者的侵害,在二者之间设置遮挡噪声的屏障,俗称声屏障。

声屏障主要用于高速公路、高架复合道路、城市轻轨、铁路等交通市政设施中的隔声降噪,它主要通过吸声和隔声来达到交通噪声的衰减作用。

吸声是靠吸声材料的性能来实现的,而隔声主要是靠增加噪声的传播距离来实现减噪。

二、公路声屏障的分类

1.按材质不同分为:

木质类、石材类、混凝土类、玻璃纤维、高强塑料、金属板材、黏土砖及土墙等。

2.按材料性能不同分为:

(1)吸声型屏障:

将公路声屏障朝向声源一侧的障壁贴上玻璃纤维、岩棉或其他形式的吸声材料,以达到吸收噪声的目的。

(2)反射型屏障:

利用声波的反射原理,当声波遇到一个阻挡的障板时,会发生反射,并从屏障上端绕射,于是在障板另一面会形成一定范围的声影区,声影区的噪声相对小些,可以达到利用声屏降噪的目的。

3.按声屏形状分类

(1)直壁式及

型声屏障

(2)土堤式声屏障

(3)生态型声屏障

(4)地下式声屏障

(5)半地下式声屏障

(6)壳式声屏障

第三节公路隧道洞口的景观设计

一、公路隧道的功能

从功能上讲,隧道洞口具有三大作用:

一是承受背后土压力,稳定围岩.保护道路免于落石、雪崩等危害的基本力学功能;二是缓和洞口内外明暗差异,降低眩晕感.确保眼睛的舒适性和视觉安全性的安全功能;三是与洞口周边的景观协调并缓和高速进入暗部时心理紧张感的景观作用。

二、公路隧道洞口的分类

从形式上分为:

有洞口挡墙类、无洞口挡墙类和特殊形式类。

其中有洞口挡墙类又可分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