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扑蝶大班》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4771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茶扑蝶大班》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采茶扑蝶大班》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采茶扑蝶大班》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采茶扑蝶大班》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采茶扑蝶大班》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茶扑蝶大班》音乐教案.docx

《《采茶扑蝶大班》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茶扑蝶大班》音乐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茶扑蝶大班》音乐教案.docx

《采茶扑蝶大班》音乐教案

《采茶扑蝶大班》音乐教案

《采茶扑蝶大班》音乐教案1

活动目标:

1。

在熟悉歌曲和乐曲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玩法与规则,学玩游戏。

2。

能注意倾听音乐,跟随音乐进行游戏。

3。

感受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简单了解采茶的过程,熟悉歌曲《采茶》。

2。

每人右手戴一个标记。

活动过程:

1。

复习歌曲与韵律:

采茶。

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采茶。

边做动作边唱歌。

2。

欣赏乐曲,学习扑蝶游戏。

(1)倾听、初步欣赏扑蝶的音乐。

(2)进一步感受乐曲,学习采茶人扑蝶的游戏方法。

讨论:

采茶人是什么时候扑蝴蝶的?

扑了几次蝴蝶?

采茶人是怎么扑蝴蝶的?

(集体学习扑蝴蝶的动作:

看→扑)

尝试做采茶人,随音乐扑蝴蝶。

(3)初步学习蝴蝶的角色动作(用双手做蝴蝶)。

讨论:

蝴蝶是怎么飞的?

什么时候躲起来的?

怎么躲?

跟随音乐尝试用双手做蝴蝶随乐游戏。

两两合作,分别做采茶人和蝴蝶(手部动作),随乐游戏。

(4)进一步学习蝴蝶的角色动作(扮演蝴蝶四散游戏)。

讨论:

自己扮演蝴蝶可以怎么飞?

怎么躲?

教师做采茶人,幼儿做蝴蝶,四散随乐游戏。

幼儿两两合作,分别做采茶人和蝴蝶,四散随乐游戏。

3。

完整随乐游戏:

采茶扑蝶。

(1)完整倾听、欣赏音乐:

采茶扑蝶。

(2)两两合作,尝试跟着音乐完整地游戏。

民间音乐活动《采茶扑蝶》,乐曲是一首民间有代表性的乐曲,节奏欢快富有表现性适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它设计成采茶人和蝴蝶的游戏很符合乐曲的情境。

体会:

1。

分段欣赏乐曲,幼儿感知、探索乐曲中乐段的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乐曲中“叮”的声音,探索如何扑蝴蝶,扑了几次,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

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分角色玩游戏。

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有两个不同的角色,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教师先分别让幼儿熟悉采茶人和蝴蝶的动作,然后由教师做采茶人和幼儿一起游戏。

当幼儿熟悉游戏时,教师再退位,由幼儿两两合作玩游戏。

3。

难点细化,注重细节。

教师用清唱乐谱的方式重点练习难点乐段,同时借助手腕花,让幼儿清楚了解角色动作,便于更快的学习游戏玩法。

《采茶扑蝶大班》音乐教案2

活动目标:

1、感受民间音乐旋律和情绪,尝试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采茶"与"扑蝶"的不同内容。

2、倾听音乐会在乐句的鼓点响起时"停"和"扑"。

3、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相互嬉戏的快乐。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课前欣赏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初步了解歌舞表现的内容。

2、物质准备:

幼儿每人一把小蒲扇、小蝴蝶若干只;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

幼儿随《采茶扑蝶》音乐,手持小扇子走小碎步入室。

二、完整欣赏《采茶扑蝶》音乐,了解AB两段音乐表现的内容。

1、幼儿完整欣赏。

师:

茶园里响起了《采茶扑蝶》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可以分几段?

每段在说什么?

2、欣赏后提问:

可以分几段?

第一段在说什么?

第二段呢?

茶女是怎么采茶的呢?

三、分段欣赏与游戏表现

(一)欣赏第一段"采茶"部分音乐

1、提问:

茶女怎么采茶的?

她们是用什么装茶叶的?

(引导幼儿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以及高低左右的动作方位变化)

2、幼儿尝试使用扇子随音乐采茶。

(二)欣赏第二段"扑蝶"部分音乐

1、教师拿蝴蝶示范逗幼儿游戏一遍。

提问:

第二段谁来了?

蝴蝶是怎么和茶女做游戏的呢?

2、利用图谱,引导幼儿感受乐句的最后重音。

(1)出示图谱,师随音乐指图谱,引导幼儿感觉乐句的最后重音。

提问:

蝴蝶是什么时候停呢?

(2)幼儿扮演蝴蝶随音乐做蝴蝶飞、停动作。

(3)幼儿扮演茶女随音乐用扇子有节奏地扑蝴蝶

3、两人结伴玩游戏:

扑蝶

(1)教师引导幼儿商量游戏玩法。

小结游戏玩法:

蝴蝶随着音乐飞来飞去,当锣声响起的时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这时扇子就轻轻地去扑蝴蝶。

(2)幼儿两两相对,一人当蝴蝶,一人扑蝶,进行游戏。

游戏后评价:

游戏时是否听音乐进行游戏,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3、交换角色再游戏一遍。

四、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采茶扑蝶"

1、游戏第一遍:

男孩采茶,女孩当蝴蝶

2、游戏第二遍:

女孩采茶,男孩当蝴蝶

3、游戏第三遍:

请客人老师当蝴蝶,全体幼儿采茶

小结:

刚才这个游戏玩了什么感觉?

回去可以和谁一起玩?

我相信你们一定玩得很开心。

五、律动出室:

幼儿手拿小扇子,随"采茶扑蝶"音乐小碎步律动出室。

教学反思:

民间音乐活动《采茶扑蝶》,乐曲是一首民间有代表性的乐曲,节奏欢快富有表现性适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它设计成采茶人和蝴蝶的游戏很符合乐曲的情境。

心得体会:

1、分段欣赏乐曲,幼儿感知、探索乐曲中乐段的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乐曲中“叮”的声音,探索如何扑蝴蝶,扑了几次,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分角色玩游戏。

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有两个不同的角色,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教师先分别让幼儿熟悉采茶人和蝴蝶的动作,然后由教师做采茶人和幼儿一起游戏。

当幼儿熟悉游戏时,教师再退位,由幼儿两两合作玩游戏。

3、难点细化,注重细节。

教师用清唱乐谱的方式重点练习难点乐段,同时借助手腕花,让幼儿清楚了解角色动作,便于更快的学习游戏玩法。

《采茶扑蝶大班》音乐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福建民歌的特点,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活泼、愉快的情绪。

2、了解舞蹈轻柔的动作、欢快的风格,尝试用动作表现采茶的劳动情景。

3、培养对舞蹈的兴趣及积极参与活动的愿望。

活动准备:

准备扇子、篮子、围裙等小道具。

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讲一段简短的故事,引导幼儿借助故事清洁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和情绪。

2、幼儿跟随教师练习采茶的各种动作。

3、引导幼儿根据后半段音乐渐轻的特点,想一想:

采茶姑娘最后有没有扑到蝴蝶?

4、启发幼儿围绕故事清洁想象采茶姑娘扑蝶的动作并进行创编,如:

看见蝴蝶时高兴的情绪、神情、扑蝶时轻柔的动作,蝴蝶飞走时焦急的神态,追逐蝴蝶时活泼地跳来跳去的情景。

5、启发幼儿分角色创编动作结伴表演,如:

有的幼儿当蝴蝶,有的当采茶姑娘,两两相对表演,也可几个幼儿共同围成圈,先采茶后再扑蝶。

6、引导幼儿将创编的动作进行组合,并尝试表演出来。

7、教师帮助幼儿练习,重点突出手腕的'动作。

8、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作、方式、道具,边听乐曲边做动作,把想象的内容用动作表现出来,并随时提醒幼儿注意体验美感。

《采茶扑蝶大班》音乐教案4

活动目标:

1、感受民间音乐旋律和情绪,尝试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采茶”与“扑蝶”的不同内容。

2、倾听音乐,会在乐句的鼓点响起时“停”和“扑”。

3、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相互嬉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课前欣赏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初步了解歌舞表现的内容。

2、物质准备:

PPT、幼儿每人一把小纸扇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入

1、幼儿随《采茶扑蝶》音乐进入

师:

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到茶园里去采茶,好吗?

二、完整欣赏《采茶扑蝶》音乐,了解AB两段音乐表现的内容。

1、幼儿完整欣赏。

师:

茶园里响起了优美的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音乐这可以分几段?

每段在说些什么?

2、欣赏后提问:

刚才的音乐可以分几段?

(两段)

第一段在说什么?

(茶女在茶园里采茶)

第二段呢?

(蝴蝶也飞来跟茶女做游戏啦!

三、分段欣赏与游戏表现

(一)欣赏第一段“采茶”部分音乐

1、欣赏前提问:

茶女是怎么采茶的呢?

我们一起来听听。

欣赏后提问:

茶女怎么采茶的?

谁能来采采看?

(请个别幼儿表现,其他幼儿跟着一起学)

师:

我看到你是用大拇指和食指找到一片茶叶摘下来。

(动作演示)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1)提问:

那我们看不到的茶叶可以怎么采呢?

(请幼儿表现拨的动作,一起来学动作)

(2)提问:

茶女采茶的时候动作有哪些变化呢?

谁来试一试。

(请个别幼儿表现高低左右的动作方位变化)

(3)提问:

茶女采了这么多茶叶用什么装茶叶呢?

(手叉腰当箩筐)

2、幼儿表演采茶动作

师:

你们想不想也到茶园里去采采茶呢?

(想)那我们轻轻地走到茶园中间找到一棵茶树。

(引导茶树有高有低)

(二)欣赏第二段“扑蝶”部分音乐

1、欣赏前提问:

第二段谁来了?

欣赏后提问:

第二段谁来了?

蝴蝶是怎么和茶女做游戏的呢?

2、利用图谱,引导幼儿感受乐句的最后重音。

(1)出示图谱,师随音乐指图谱,引导幼儿感觉乐句的最后重音。

提问:

蝴蝶是什么时候停呢?

(2)幼儿扮演蝴蝶随音乐做蝴蝶飞、停动作。

(3)幼儿扮演茶女随音乐用扇子有节奏地扑蝴蝶

3、两人结伴玩游戏:

扑蝶

(1)教师引导幼儿商量游戏玩法。

小结游戏玩法:

蝴蝶随着音乐飞来飞去,当锣声响起的时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这时扇子就轻轻地去扑蝴蝶。

(2)幼儿两两相对,一人当蝴蝶,一人扑蝶,进行游戏。

游戏后评价:

游戏时是否听音乐进行游戏,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3)交换角色再游戏一遍。

四、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采茶扑蝶”

小结:

刚才这个游戏玩了什么感觉?

回去可以和谁一起玩?

我相信你们一定玩得很开心。

五、结束活动:

幼儿手拿小扇子,随“采茶扑蝶”音乐离开。

《采茶扑蝶大班》音乐教案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民歌的特点。

2、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乐意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情感。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乐曲:

《采茶扑蝶》

2、能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乐曲《采茶扑蝶》,说说听完之后的感觉。

2、结合有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讲述舞蹈动作及其所表现的采茶情景。

3、示范采茶舞,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采茶、拔树枝、背着茶篮回家等情景。

4、在教师的提示下,想象蝴蝶出现的情景,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蝴蝶出现和扑蝶的情景。

(如蝴蝶飞得高,蝴蝶停下来,蝴蝶有飞走了等)

5、鼓励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蹈。

教学反思:

民间音乐活动《采茶扑蝶》,乐曲是一首民间有代表性的乐曲,节奏欢快富有表现性适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它设计成采茶人和蝴蝶的游戏很符合乐曲的情境。

心得体会:

1、分段欣赏乐曲,幼儿感知、探索乐曲中乐段的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乐曲中“叮”的声音,探索如何扑蝴蝶,扑了几次,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分角色玩游戏。

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有两个不同的角色,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教师先分别让幼儿熟悉采茶人和蝴蝶的动作,然后由教师做采茶人和幼儿一起游戏。

当幼儿熟悉游戏时,教师再退位,由幼儿两两合作玩游戏。

3、难点细化,注重细节。

教师用清唱乐谱的方式重点练习难点乐段,同时借助手腕花,让幼儿清楚了解角色动作,便于更快的学习游戏玩法。

《采茶扑蝶大班》音乐教案6

设计意图:

劳动创造了人类,同时也孕育出了灿烂的文化,人们在劳动中成长,在劳动中发展。

《采茶》正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一首优美动听的福建民歌。

大班幼儿的模仿智力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既能模仿采茶的动作,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模仿蝴蝶的动作。

结合优美动听的音乐,通过自己的创编,让孩子体会劳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民歌的特点。

2、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发展幼儿的模仿智力。

3、学习调整自己的动作与同伴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1、乐曲:

《采茶》。

2、事先准备能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画。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乐曲《采茶》。

2、结合有关采茶的图画,讲述舞蹈动作及其所表现的采茶情景。

评析:

通过分别欣赏乐曲和采茶的图片,石油获得一种更为形象和直接的知识,有利于对该知识的掌握。

3、示范采茶舞,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采茶、拔树枝、背着茶篮回家等情景。

4、想像蝴蝶出现的情景,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

5、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创意动作表现蝴蝶出现和扑蝶的情景。

评析:

幼儿的接受智力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通过上述活动幼儿对采茶已有了一定的经验,于是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运用幼儿的模仿智力极利用智力让幼儿自己创编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了。

6、想象山坡上还有什么昆虫出现,如何用动作表现。

7、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

鼓励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跳舞。

评析: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充分利用的是幼儿的创造能力,通过理解、记忆和构思,加上幼儿的合作表演,幼儿对该内容的掌握程度就一目了然了。

活动延伸:

在教师放一些与采茶有关的道具,如茶篮、头巾等,鼓励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里自由表演。

《采茶扑蝶大班》音乐教案7

设计思路: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民间歌舞"采茶扑蝶",起源于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迄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

作品情节生动有趣,角色形象诙谐,是福建民间艺术中的奇葩。

我们结合《纲要》,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在欣赏民间歌舞《采茶灯》的基础上,以音乐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充分体验、感受民间音乐的艺术美。

活动目标:

1、感受民间音乐旋律和情绪,尝试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采茶"与"扑蝶"的不同内容。

2、倾听音乐会在乐句的鼓点响起时"停"和"扑"。

3、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相互嬉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课前欣赏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初步了解歌舞表现的内容。

2、物质准备:

幼儿每人一把小蒲扇、小蝴蝶若干只;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

幼儿随《采茶扑蝶》音乐,手持小扇子走小碎步入室。

二、完整欣赏《采茶扑蝶》音乐,了解AB两段音乐表现的内容。

1、幼儿完整欣赏。

师:

茶园里响起了《采茶扑蝶》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可以分几段?

每段在说什么?

2、欣赏后提问:

可以分几段?

第一段在说什么?

第二段呢?

茶女是怎么采茶的呢?

三、分段欣赏与游戏表现

(一)欣赏第一段"采茶"部分音乐

1、提问:

茶女怎么采茶的?

她们是用什么装茶叶的?

(引导幼儿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以及高低左右的动作方位变化)

2、幼儿尝试使用扇子随音乐采茶。

(二)欣赏第二段"扑蝶"部分音乐

1、教师拿蝴蝶示范逗幼儿游戏一遍。

提问:

第二段谁来了?

蝴蝶是怎么和茶女做游戏的呢?

2、利用图谱,引导幼儿感受乐句的最后重音。

(1)出示图谱,师随音乐指图谱,引导幼儿感觉乐句的最后重音。

提问:

蝴蝶是什么时候停呢?

(2)幼儿扮演蝴蝶随音乐做蝴蝶飞、停动作。

(3)幼儿扮演茶女随音乐用扇子有节奏地扑蝴蝶

3、两人结伴玩游戏:

扑蝶

(1)教师引导幼儿商量游戏玩法。

游戏玩法:

蝴蝶随着音乐飞来飞去,当锣声响起的时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这时扇子就轻轻地去扑蝴蝶。

(2)幼儿两两相对,一人当蝴蝶,一人扑蝶,进行游戏。

游戏后:

游戏时是否听音乐进行游戏,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3、交换角色再游戏一遍。

四、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采茶扑蝶"

1、游戏第一遍:

男孩采茶,女孩当蝴蝶

2、游戏第二遍:

女孩采茶,男孩当蝴蝶

3、游戏第三遍:

请客人老师当蝴蝶,全体幼儿采茶

刚才这个游戏玩了什么感觉?

回去可以和谁一起玩?

我相信你们一定玩得很开心。

五、律动出室:

幼儿手拿小扇子,随"采茶扑蝶"音乐小碎步律动出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