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87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440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87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87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87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87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87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87套.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87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87套.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87套.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第187套

民乐一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

张轩铭赵贤

本试卷分 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务必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非选择题(第Ⅰ卷8~14,第Ⅱ卷20~22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 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一卷(6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

汉语,我为你忧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

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

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

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

诗人余光中说得好:

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

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

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

”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

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1.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这句话的一项是(  )

A.汉语能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

D.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的后辈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那么,东方民族的含蓄之美就可能消失殆尽。

B.国人冷落汉语,高学历的青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使国人文化水平降低,国际竞争力减弱。

C.方块字横平竖直,独具韵味。

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势必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

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无法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用词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这样才可能领略到母语独特的文化意蕴。

B.“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备受冷落,面临危机。

为了保护民族文化,我们应高度重视汉语学习,以此来抵制外语。

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我们可以乐观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

D.汉语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在华夏民族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时至今日,汉语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2分)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事鲁君。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鲁卒以为将。

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

“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

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

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

‘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遂事曾子。

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

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

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文侯问李克曰:

“吴起何如人哉?

”李克曰:

“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人曰:

“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母曰:

“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明不与齐也与:

亲附

B.鲁卒以为将卒:

士兵

C.鲁君疑之,谢吴起谢:

劝戒

D.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过:

指责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B.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夜缒而出

C.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D.乃以为西河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6.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

①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②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③其母死,起终不归④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⑥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④⑤D.②③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取得过辉煌战功。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分)(《荆轲刺秦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译文:

(4分)

9.默写填空:

(10分,每空1分)

(1)漫江碧透,___________。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

(2)我身旁飘过这女郎;___________,远了,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雨巷》)

(3)那河畔的金柳,______________;波光里的艳影,。

(《再别康桥》)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______________,不知;______________,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

(5)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6),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王冕:

元代诸暨人。

幼年家贫,牧牛自学。

后屡试进士不第,即焚所为文。

晚年归隐九里山。

10.这首小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突出了它哪些主要特征?

(4分)

11.作者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三、选考题(选做其中的一篇,若两篇都做,只默认甲篇)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父亲的影子

陈永林

村人都极喜欢我,谁家有好吃的,如炒了蚕豆、花生,就大把大把地往我口袋里塞,不装满不罢休;谁家饭桌上有两条鱼,非得夹一条给我吃。

村里的小孩都极羡慕我。

他们都问我:

“他们为啥都喜欢你,不喜欢我?

”我说:

“不知道。

”那时的我成了孩子王,村里的同龄小孩都听我的话,我想欺负谁就欺负谁,我甚至敢欺负长得比我高半头的小孩。

他们都不还手。

父亲也总骂我,说积攒了半辈子的好名声要毁在我手里了。

父亲有时气得打我,母亲便把我搂在怀里,与父亲转着圈。

父亲便对母亲说:

“你会害了他的。

父亲要我跟他学医,我看不上赤脚医生这一职业。

母亲也劝我,可我就是不想做赤脚医生,觉得做赤脚医生一点也不好,有时半夜都得被村人叫醒,觉都睡不安稳。

尤其是刮风下雪的冬天,得从热窝子里爬出来去给人家看病,真是活受罪。

父亲说:

“苦一点,累一点,怕啥?

我赚到了好名声。

其实我不跟父亲学医主要一点还是不想活在父亲的影子里。

担心别人总拿我同父亲比,我也知道我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超过父亲。

父亲的影子却时时追随着我,甩都甩不掉。

为了逃出父亲的影子,我便来到县城。

我不会再听到叹气声,再看到怪眼神了。

我们几个人疯狂地玩,县城里玩的东西比镇上多。

但玩要钱,吃也要钱,身上的钱花完了,我们只有铤而走险地偷。

第一次偷就被抓住了。

那男人要报警,我们都很害怕,怕坐牢,更怕家里人知道我们做小偷儿的事,都跪下求他。

他仍报了警。

后来,他仔细看了一下我的脸,说:

“你不是陈医生的儿子吧?

”我不出声,同伴兴奋地说:

“是,他是陈医生的儿子。

”警察来了,那人给警察一个劲儿赔不是,说我们同他是一个村的人,来他这儿玩,他以为是小偷儿,误会了。

警察便走了。

他掏出一百块钱递给我,说:

“你们走吧。

今天放过你们是看陈医生的面子,陈医生是个好人,是个好医生。

那时我家穷,连看病的几块钱都拿不出,可你父亲见我没去你家,想我准是没钱,他便来我家了,给我药,还给我打了针。

”那男人竟然掉眼泪了,“我一辈子都记得你父亲,但我没想到你一点也不像你父亲。

你应该做你父亲那样的人。

我便来到市里,市里总没人认识父亲吧。

但我错了。

我们喝多了酒,三个人坐一辆摩托车兜风。

摩托车撞在一棵树上,我们都受了伤。

医院竟要先收五千元押金,可我们只有几十块钱。

马悦一见医生就说:

“认识陈茂林医生不?

”一连问了十几个,才有一个医生说:

“你是说鄱湖嘴村的陈茂林医生?

他怎么啦?

”马悦说:

“他儿子出了车祸,因交不起押金正躺在医院门口。

”那医生忙叫护士把我们推进了急救室。

我醒来后,那医生对我说:

“你父亲是个好医生,小时候我发了三天高烧,烧成肺炎。

你父亲一边骂我娘,一边背着我就往镇医院跑。

要不是你父亲,我可能已不在人世了。

我学医同你父亲有很大的关系,我想做一个像他一样的好医生。

出院后,我来到了省城。

我不想再混日子,便四处找工作。

小偷小摸的事,我再也不愿干了。

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我只有捡破烂卖,晚上就睡在立交桥下。

后来我看到一个招聘仓库管理员的广告,便去应聘。

公司负责人见了我,只说两个字:

不要。

我说了许多好话,可他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

我最后试探地说了句:

“你认识陈茂林医生不?

我是他儿子。

”说这话时我一点也不抱希望,只是病急的人乱投医。

哪知奇迹出现了,他说:

“你真的是陈医生的儿子?

”我点点头。

他很激动,“想不到你是陈医生的儿子,真想不到。

你爸真是个好人。

记得我没钱交学费,一个人站在学校门口哭,你爸知道后,给我交了学费。

”他的眼里泪光闪闪。

我便留下来了。

过年时,我回家了。

我对父亲说:

“爸,我要跟着你学医,成为一个像你一样的人。

我知道父亲的影子会一辈子紧紧跟着我。

1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通过几个受过父亲真心帮助的同乡人的回忆,表现了父亲乐善好施,真诚善良,为人热情的品质。

B.文章用大量笔墨写“我”为了不做赤脚医生,逃出父亲的影子,宁可在外游荡,甚至铤而走险偷东西,表现了“我”的青春叛逆和缺乏责任感。

C.小说开头部分说“父亲也总骂我,说积攒了半辈子的好名声要毁在我手里了”,这表明父亲要我跟他学医的目的是光宗耀祖和赚到好名声。

D.这篇小说曲折地展现了“我”对父亲及其职业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认知转变过程,意蕴深刻,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伦理、亲情的严重缺失。

E.这篇小说构思精巧,开头写我受到村人的关照,既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又为下文塑造父亲的形象作了铺垫。

13.“父亲的影子”是本文的题目,在文中也多次出现,请结合全篇,分析“父亲的影子”有哪些含义。

(5分)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也有人说是“我”,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8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留学教父”的华丽转身

任 武

当俞敏洪现身于美国或加拿大的街道时,常常会被一些中国留学生认出来,他们心悦诚地称呼他为“留学教父”。

  作为一名教师兼商人,俞敏洪在十多年间将新东方从一间教室、十几个学生的培训作坊,发展成为影响全国、融资上市的庞大教育集团,这或许是他身上最吸引人的地方。

  俞敏洪出生于60年代初的江苏农村,他因英语培训成名,却曾经因为英语成绩差劲两次高考落榜。

他说自己从那时开始与英语较上了劲。

1980年,第三次参加高考的俞敏洪终于考上了大学,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录取他的是北京大学西语系。

即便如此,当时也没人想到俞敏洪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

进入北大后,他因为肺结核病休学一年,他的普通话不标准,因此只能在差班上课。

土里土气、智商平平是俞敏洪当时的公认形象。

他的高三补习班同学、现任北大新东方校长周成刚后来调侃,自己苦苦奋斗了二十几年,想不到最后竟要受制于他。

俞敏洪自嘲,5年的大学生涯,大家认为他是最没出息的一个,也没有一个女孩正眼看过他。

  这些故事是俞敏洪日后经常在公开场合对别人提起的,他想要表达的是:

不甘困苦,笨鸟先飞,就一定有成功的机会。

事实上,俞敏洪当时还未萌发出创立一大摊子生意的远大梦想,但他的确是个愿意为生活做出改变的人。

大学毕业后,俞敏洪的大部分同学出国留学,他因为学业不出众“只能”留校担任一名普通老师。

在“下海”浪潮席卷全国的那个年代,对于接触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老师是一份无聊的工作。

经过3年的申请,他终于也被美国一所大学接受。

 成功总是被各种偶然包裹,这就是新东方创立的最初动机。

俞敏洪为了攒钱出国,张罗起一间在建筑工地中的培训作坊。

其实,起初俞敏洪并非一个纯粹的企业家。

1991年,因开办辅导班而被北大以“不务正业”为名全校通报批评后,他才最终下定决心,投身商海。

从课外作坊到教育集团,俞敏洪的发家经历始终被当做新东方天然的形象宣传片,他时常用加强版的心灵鸡汤让台下的新东方学员们热血沸腾,增加后者对于这个品牌的崇拜。

1993年底,“寄人篱下”的北京新东方学校正式独立注册,凭借抢占市场先机的优势和留学生群体的逐渐扩大,1995年底,新东方学生已经突破1.5万人次。

直到这个时候,俞敏洪才真正被“逼上梁山”。

从1995年到2000年,他陆续邀请了杜子华、徐小平、王强、胡敏、包凡一、何庆权、钱永强、江博、周成刚等一大批日后响当当的人物加入新东方学校,共同创业。

  “当时野心太大了,现在留给我的是难以承受之重。

当你发现自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难以承受之重的目标后,煎熬和痛苦便呼啸而至。

新东方是一条不归路,让我不得不走下去。

”这是俞敏洪总结的创业体会。

日后,王强回忆说自己选择放弃贝尔实验室工作回到国内与俞敏洪创业,并非因为俞敏洪身上的商业才干,而是看重他的诚恳和实干。

诚恳、实干让俞敏洪有了非凡的凝聚力和领导力,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之后,新东方的成功显得顺理成章。

2006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11年,新东方已经达到学员200万人,教师15000名,净利润超过30亿的规模。

截至2010年底,包括学而思、环球雅思、学大教育在内,国内上市的海外教育机构已达到两位数。

正如俞敏洪自己所说,做大后的新东方给他带来更多压力,这已不是当初举办几场激情澎湃、幽默诙谐的讲演和满大街、满校园张贴小广告就可以占据市场的时代,从“草莽”到“正规军”,俞敏洪需要为自己和新东方找到新的定位。

  “一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创业”始终不能长久,俞敏洪从始至终都知道自己的才能和短板在哪里。

2010年底,陈向东出任新东方执行总裁。

而在此前,新东方已经因为利益分配、管理权限等遗留问题进行过多次人员重组,它需要从一个家族企业色彩颇重的企业变为一家真正市场意义上的大企业。

陈向东“掌权”后,新东方迅速推出了公务员培训、优能、泡泡英语、麦格森国际高端英语培训等新业务,力主从独立品牌向多元品牌转型,并提出一系列优化改革方案,希望提高新东方的运营和工作效率。

在事业经过一个新的转折点后,俞敏洪再选择“放权”。

  俞敏洪说,希望有一天能够净身离开新东方,写书、旅游、支教,甚至到沙漠寻找绿洲。

他始终还是一个文人。

很难想象,如果真有一天新东方与老俞再无瓜葛,会是怎样,但可以肯定,新东方不再仅仅只有一个俞敏洪。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

12.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中国留学生心悦诚服地称俞敏洪为“留学教父”,源于其个人及新东方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B.文章描写俞敏洪出身草根,在于强调坎坷困苦的人生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C.文章中提到新东方曾“寄人篱下”,将俞敏洪称为“土鳖”,语含讥讽,暗蕴褒贬。

D.俞敏洪将新东方称为“一条不归路”,折射出其急流勇退的精神及对新东方前景的担忧。

E.俞敏洪诚恳、实干的品质使其具有非凡的凝聚力与领导力,这也是他事业成功的原因之一。

13.第4段画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分)  

14.联系全文,就俞敏洪成功的原因,谈谈自己的看法 。

(8分)

第二卷(83分)

四、语言运用(23分)

15.选出加点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3分)

A. 长篙(hāo)  漫溯(sù)    彷徨(páng) 挥斥方遒(qiú)

B.卮酒(zhī) 瞋目(chēn)阙秦(quē) 目眦尽裂(cì)   

C. 百舸(kě)   慰藉(jiè)  刀俎(zǔ)  亘古不变(gèn)

D. 舵手(duò)    憧憬(chōng) 火钵(bō)  残羹冷炙(zhì)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寥阔桀骜喋血婆娑殒身不恤

B.籼米褴缕皮辊颓圮苍茫大地

C.青荇斑斓团箕踌躇忸怩不安

D.赁屋浸渍显宦执拗切齿跗心

1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看到自己战友的牺牲,悲痛之情郁结胸怀,唯有长歌当哭,借以略表自己的哀思。

B.图穷匕见,这个一向以友好邻邦来标榜的霸权主义者,终于撕去了“友谊”的面纱,赤裸裸地进行军事交涉了。

C.他的这番议论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看来是暗指我的。

D.出游之前,老师告诫学生们说:

“我们这次出游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要做到秋毫无犯。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这座铜像,是由巴金等著名作家倡议,国内外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30万元铸成的。

B.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的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C.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茅草房子,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乡音,那胶东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

D.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③②⑥⑤①④B.④②①⑤⑥③

C.②⑥⑤①④③D.③①⑤②⑥④

20.某班举行诗歌朗诵会,根据你对下面诗歌的内容、风格等的理解或评价,在三首诗之间为主持人报幕各设计一段衔接语。

(每段不超过40字)(4分)

徐志摩《再别康桥》

衔接语:

戴望舒《雨巷》

衔接语: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1.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个个句子,要求仿写句中仍含有“人生”和“微笑”两个关键词,句式与示例相同。

(4分)

人生如画,有了微笑,画卷便添了亮丽的色彩;

       ,      ,               ;

       ,      ,               ;

五、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一首辛弃疾的词,根据要求作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四季有春夏秋冬,人生有酸甜苦辣。

我们总是在品味人生滋味中懂得了人生,不断成长。

请以《_______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注意]①选择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⑤不少于800字。

 

民乐一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D(汉语“广为传播,‘热’遍全球”,只能说明外国人对汉语的兴趣和重视,不能说明“汉语是我们真正的根”。

2.B(B项不能说明汉语“语词”表达特点及功能与“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A(B项,汉语和英语并非此长彼消、相互对立的关系。

重视母语并不意味着要排斥外语,按照文意,两者都要兼顾。

C项,“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的说法绝对,推断无据。

D项,汉语“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原文无据,且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