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轻轨3号线技术要求.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442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274 大小:2.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轻轨3号线技术要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4页
重庆轻轨3号线技术要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4页
重庆轻轨3号线技术要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4页
重庆轻轨3号线技术要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4页
重庆轻轨3号线技术要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轻轨3号线技术要求.doc

《重庆轻轨3号线技术要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轻轨3号线技术要求.doc(2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轻轨3号线技术要求.doc

第一篇总则 12

第二篇 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 14

2.1一般要求 15

2.2设计基础 15

2.3运营管理 17

2.4运营措施 20

第三篇车 辆 20

3.1.3供电条件 21

3.1.5车辆结构尺寸 22

3.1.8其他 22

3.3.2牵引与制动系统 23

3.3.6空调及通风 25

3.3.8车门驱动机构组件 25

3.3.9列车监控系统和信息系统 25

3.4列车运行噪声指标 25

3.6.2横向避难设备 26

3.6.3紧急缓降装置 26

3.6.4车门缓降装置 26

第四篇限界 26

4.1限界的含义及要求 27

4.2主要技术条件 27

4.3区间、车站的限界 28

4.4线间距的确定 28

4.5设备及管线安装 29

第五篇线路 38

第六篇轨道梁 41

6.1一般规定 41

6.2技术要求 41

6.3采用设计规范 42

6.4荷载 42

F=(V2/127R)·P 45

6.6轨道梁的计算要求 46

6.7支座 46

第七篇车站建筑 48

7.1设计原则 48

7.2总平面设计 49

7.3.3车站功能与组成 49

2、站台层 50

2)站台宽度 50

4、车站主要设施 57

1)自动扶梯 57

2)电梯 58

3)楼梯 58

(3)设计标准 58

6)无障碍设计 59

7.3.6车站建筑降噪 60

7.4车站换乘设计 60

7.5车站建筑消防 61

T=1+{(Q1+Q2)/0.9[A1(N—1)+A2B]} 61

7.6无障碍设计 61

7.7车站装修 62

第八篇 地面及高架车站结构 64

8.2.2高架车站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 64

1、永久荷载 65

8.5构造要求 65

8.5.2基础沉降控制要求 66

8.5.3变形缝设置原则 66

第九篇高架区间结构 67

9.1.6工程材料 67

9.2.2参考规范 68

9.4荷载类型 68

F=(V2/127R)·P 71

9.6.14碰撞荷载 72

P=0.1W·V 72

9.7结构设计 73

9.8桥墩与基础 73

第十篇 地下车站与区间结构及防水 75

10.1.3荷载 77

10.1.4工程材料 79

1)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类别、环境条件和耐久性要求等确定; 80

10.1.6混凝土耐久性 81

1、混凝土材料 81

10.1.9结构设计 83

8、内、外墙间设有隔离层或防水层时,按复合墙进行计算分析; 84

1、设计原则 85

2、设计标准 85

10.2.3设计基本规定 85

2)矿山法车站 88

10.3地下区间隧道 88

10.3.1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及标准 89

10.3.2一般要求 89

10.3.3荷载 92

10.3.4矿山法暗挖隧道 93

10.3.5明挖法施工隧道 95

10.3.6敞开段区间结构 96

(3)荷载 97

第十一篇导向系统 98

11.1一般规定 98

11.2.3客流流线设置原则 98

11.2.4使用对象原则 98

11.2.5优先设置原则 99

11.2.6方便运营管理及维护原则 99

11.3设计范围 99

11.4为乘客提供的信息 99

11.5导向标识分类 99

11.5.1确认标识 99

11.7图案元素 101

11.7.2颜色 101

11.7.3文字 101

11.7.4确认标识 101

11.7.5导向标识 102

11.7.6资讯标识 102

11.8布局及设置 102

11.9导向标识系统的配电 102

11.10导向标识系统的控制 102

第十二篇道岔与车挡系统 104

12.1 道岔 104

12.1.2设计范围 104

12.1.3设计原则 104

12.1.4主要技术参数 106

12.2 车档 109

12.2.1 设计依据 109

12.2.2 设计原则 109

12.2.3 主要技术参数 110

12.2.4 与相关专业的接口 111

第十三篇人防 112

13.1设计原则 112

13.2.2防护单元 113

13.2.3风口的防护措施 113

13.2.4人防连通口 113

13.2.5战时生活设施 113

13.2.6平战功能转换 114

13.2.7车站装修 114

13.4结构设计 114

13.5通风设计 115

13.6给排水设计 116

13.7电气设计 117

第十四篇供电系统 119

14.2设计规范、规程及标准 119

14.3供电系统 120

14.3.1主要设计原则 120

14.3.2系统接线 122

14.3.3系统运行方式 122

14.3.4功率平衡 123

14.3.5无功补偿、电压调整 123

14.3.6系统谐波分析 123

14.3.7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 123

14.3.8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 123

14.3.9系统防雷及防过电压 124

14.3.10接地 124

14.4主变电所 125

14.4.1主要设计原则 125

14.4.2主接线 125

14.4.3运行方式 125

14.4.4无功补偿 126

14.4.5系统谐波分析 126

14.4.6继电保护配置 126

14.4.7接地与防雷 126

14.4.8设备选择原则 127

14.5牵引变电所 127

14.5.1主要设计原则 127

14.5.2牵引变电所主接线及运行方式 127

14.5.3牵引变电所房屋及设备平面布置 128

14.5.4牵引变电所的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 128

3、控制与信号方式 130

14.5.5测量与计量 131

14.5.6交、直流自用电系统 131

2、直流自用电系统 131

14.5.7电缆敷设 131

14.5.8接地 132

14.5.9防雷、过电压保护 132

14.5.10设备选型原则 132

6、牵引整流机组 132

7、1500V直流开关柜 132

8、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 132

9、400V低压开关柜 133

10、控制信号盘 133

14.6降压变电所 133

14.6.1主要设计原则 133

14.6.2降压变电所主接线 133

14.6.3降压变电所配电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134

14.6.4降压变电所位置选择 134

14.6.5降压变电所房屋及设备平面布置 134

14.6.6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 134

14.6.7控制与信号方式 134

14.6.8测量与计量 134

14.6.9交、直流自用电系统 135

2、直流自用电系统 135

14.6.10设备选择原则 135

6、0.4kV交流开关柜 135

7、控制信号盘 136

14.7刚性接触网 136

14.7.1主要设计原则 136

14.7.2接触网主要设备材料及性能 136

14.7.3接触网设计参数 137

14.7.4供电分段设置 137

14.7.5隔离开关的设置 137

14.7.6防雷与接地 138

第十五篇通信系统 139

15.1一般要求 139

15.2传输系统 140

15.3公务电话系统 141

15.4专用电话系统 143

15.5无线通信系统 144

15.6电视监视系统 146

15.7广播系统 147

15.8导乘信息系统 149

15.9时钟系统 149

15.10通信电源与接地 149

第十六章信号系统 151

16.1设计原则 151

16.1.1信号系统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由正线区段的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以及相应的辅助设备构成。

本工程应选用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工程的信号系统ATC制式。

ATC系统包括列车自动防护(ATP)、列车自动运行(ATO)、列车自动监控(ATS)三个子系统及计算机联锁和正线列车辅助检测设备。

151

16.1.2信号系统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凡涉及行车安全的设备必须满足故障-安全原则,系统应留有足够的接口以满足线路延伸需要。

151

16.1.3信号系统的设备配置应有利于行车组织和运营管理,实现行车指挥的自动化和科学化。

所采用的设备、器材必须满足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的环境要求,设备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和维护。

151

16.1.4主要行车设备的计算机系统应采用双机热备,联锁、ATP等安全设备的应采用二乘二取二的系统结构。

151

16.1.5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凡国内能提供的设备应优先选用,对于目前国内尚不能生产的设备选择引进合作生产。

151

16.2主要技术要求 151

16.2.1本阶段系统设备的选定,按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工程的信号系统制式进行设计。

151

16.2.2有道岔车站可为联锁设备集中站,设置信号设备室、电源室,其余车站仅设置信号设备室,每个车站均在信号设备室附近设置和通信等其他弱电专业共用的电缆引入室。

在双龙东路车站设置信号维护工区。

151

16.2.3列车运行通常由控制中心集中控制(自动或人工),必要时在办理手续后或在紧急情况下,可由车站控制设备控制。

当车站控制时,应有必要的自排进路功能。

151

16.2.4正线区段按双线双方向运行设计。

对反向运行的列车不进行ATO控制,但ATP必须保证反向运行列车的安全。

列车在正常情况下由ATO驾驶,信号设备负责到站开门的安全及车门和屏蔽门(安全门)之间的安全联锁关系。

151

16.2.5信号机 151

16.2.6在正线车站每一站台列车正向停车位置前方的适当位置设置发车指示器1个。

每侧站台设紧急停车按钮2个。

152

16.2.7正线区段最小行车间隔150秒,设计行车间隔120秒。

152

16.2.8正线区段的室内信号设备尽可能设于设备集中站,设备集中站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各系统设备的控制距离要求。

152

16.2.9ATC系统应能满足与通信(时钟、传输、广播、无线、旅客向导)、机电设备监控(BAS、FAS、SCADA)、牵引供电、车辆、线路、屏蔽门/安全门等系统的接口要求。

152

16.2.10信号系统供电为交流三相五线,380/220V50Hz(+10%~-15%),一级负荷两路独立电源供电。

在所有的信号设备室均设UPS电源,电池备用时间为30分钟。

152

16.2.11正线车站信号室内设备的接地接入综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要求≤1Ω。

区间设备接地采用在桥墩上预留的接地端子接地,接地电阻≤4Ω。

152

16.2.12信号系统应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特别是对车辆采用VVVF变频变压交流电动机牵引和直流斩波器直流电动机牵引时的抗高次谐波干扰能力。

152

16.2.13线路及轨道主要参数 152

1、折返线安全防护距离≥30m 152

2、线间距:

一般直线为3.7m 152

3、轨道梁:

152

梁高1500mm,梁宽850mm;标准长度24m(用于直线和R>700m地段)和22m(车站和R≤700m地段)及少量小于20m的非标准长度。

152

4、道岔类型 153

正线采用可挠型和关节型道岔两种,一般开通直向不限速,关节型侧向限速15km/h,可挠型侧向限速25km/h。

153

16.2.14信号按二期工程初期配置列车数考虑车载设备。

153

16.2.15设备集中站设置交直流电源屏,满足信号机及有关电子设备的供电要求。

153

16.2.16采用的信号机、电缆箱盒等室外设备应具有较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