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字词句与课文内容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264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字词句与课文内容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字词句与课文内容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字词句与课文内容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字词句与课文内容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字词句与课文内容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字词句与课文内容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字词句与课文内容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字词句与课文内容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字词句与课文内容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字词句与课文内容知识点梳理汇总

第三单元字词句与内容知识点梳理汇总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而已集》等。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通过回忆长妈妈的一些生活片段,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她身上既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富有爱心、真诚、善良,也有落后的封建文化的影响——粗野、庸俗、愚昧。

本文寄托了“我”对长妈妈深切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1.重点词语

骇(hài)掳(lǔ)孤孀(shuānɡ)惶急(huánɡ)诘问(jié)....

疮疤(chuānɡbā)渴慕(mù)粗拙(zhuō)霹雳(pīlì)......

陆玑(jī)惧惮(dàn)憎恶(zēnɡ)

懿(yì)辟头(pī)悚(sǒnɡ)......

切切察察:

现在多写作“嘁嘁喳喳”,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絮说:

絮絮叨叨地说。

惶急:

惊慌急迫。

面如土色:

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形容极端惊恐。

疮疤:

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深不可测:

深得无法测量。

形容极深,也比喻不易捉摸。

情有可原:

从情理上可以原谅。

诘问:

责问。

渴慕:

非常思慕、渴望。

霹雳:

原指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

文中指“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震悚:

因恐惧而颤动。

文中是震惊的意思。

2.重点句子

1.“‘哥儿,你牢牢记住!

’她极其郑重地说。

”一句中“郑重”一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郑重”在这儿是神态描写。

说明阿长的态度极其认真严肃,把这件事看得很重要,表现了她对美好祝愿的笃信。

2.作者明知道是《山海经》,为什么还要模仿当时阿长的语气写成“三哼经”呢?

把“山海经”念成“三哼经”,恰如其分地点明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说明阿长是个“文盲”,却买来了“我”心爱的书,实在出人意料。

也暗示了她买此书定是费尽周折,体现了她对“我”的爱。

3.当阿长说: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有什么反应?

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4.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撼,很激动,也因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5.“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

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6.“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为什么这么说?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惊,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第10课《老王》

1.文学常识

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

著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风絮》等;小说有《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译作有《堂吉诃德》

《小癞子》等。

本文选自《杨绛散文》,

2.文章写作思路及主题

作者通过写车夫老王的身世、她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高度赞扬了老王苦境中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给予的关心、同情和尊重,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3.重点词语

愧怍(kuìzu?

)镶(xiāng)嵌(qiàn)滞(zhì)笨荒(huāng)僻(pì)翳(yì)骷(kū)髅(l?

u)塌败:

塌陷破败。

取缔:

明令取消或禁止。

扶病:

带着病(做某件事)。

镶嵌:

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伛:

弯(腰)曲(背)。

翳:

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滞笨:

呆滞笨拙。

侮辱:

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到损害,蒙受耻辱。

愧怍:

惭愧。

4.重点句子

(1)“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一句中两个“也许”和“更深”有何含义?

两个“也许”表明是作者的猜测,从中可以看出老王的身世无人知晓,他从不被人重视。

“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也表现了“我”善良、宽厚的性格。

(2)第⑤段中“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一句表明了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大概”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这一句是对前面的“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的补充说明,表明老王从来没有想过要占“我们”的便宜或是欺负

“我们”,可见老王是一个老实忠厚的人。

“大概”一词不能删去,因为“大概”表示一种猜测,它并非是老王的想法,而是“我”根据自己的观察而做出的一种猜测。

(3)“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一句中的“货”有什么深刻内涵?

“货”加上引号有特殊意义,一方面表明老先生愿意帮助老王,另一方面表明老王生活越来越困难。

作者这样写在幽默诙谐的调侃中含有悲哀。

(4)“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愧怍”包含了“律己”和“爱人”两个方面,是由作者的道德观所生发出来的高尚情感。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

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第11课《台阶》

一、重点字词

凹凼(dàng)扫(sào)把宽敞(chǎng)门槛(kǎn)

痴(chī)涎(xián)水裂(liè)嵌(qiàn)

唿嗒(hūda)缘(yuán)故淌(tǎng)揩(kāi)

遮(zhē)铜盏(zhǎn)嘎(gā)疲倦(juàn)

垒(lěi)筹(chóu)划垮(kuǎ)砌缝(qìfèng)

黏(nián)性掺(chān)蹿(cuān)胯(kuà)骨

尴尬(gāngà)撬(qiào)抹(mǒ)熬(áo)

磕(kē)愣(lèng)住醒(xǐng)悟憋(biē)住

晌(shǎng)午挪(nuó)偶(ǒu)尔倔(juè)

头颅(lú)茬(chá)

低眉顺眼:

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微不足道:

非常藐小,不值一提。

若有所思:

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二、文学常识

李森祥,其小说以农村、军营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父亲为盖新屋,提高门第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了那个时代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况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之情。

四、写作手法

1、线索清晰,中心突出

本文的线索是“台阶”,开头点出,故事围绕“台阶”和提高“台阶”展开,表现了父亲辛劳的一生,展现了父亲希望被人尊重的追求。

2、细节描写,生动感人

文章中表现人物形象和现实发展运用了多处细节描写。

比如描写父亲劳作辛苦,用洗脚、砍柴、踏泥浆、破草鞋等来表现;表现新屋建造后父亲的喜悦用父亲为工人们递烟递茶,手足无措。

整体塑造了一个朴实、勤劳、不懈追求的劳动人民形象,深刻感人。

五、文体知识

小说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1)人物是小说的第一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2)故事情节通常包括:

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时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

这几个部分组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用以展现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思想。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3.主题思想

课文通过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了那个时代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况状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之情。

第12课《卖油翁》

1.文学常识

欧阳修(1007—1072),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对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伶官传序》《六一诗话》等。

本文选自《归田录》,题目是编者加的。

宋英宗诒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蜚语中伤,自请外任,《归田录》便是作者在出知亳州时所作。

2.重点字音字义

矜(jīn)圃(pǔ)睨(nì)矢(shǐ)颔(hàn)忿(fan)酌(zhu?

)沥(lì)遣(qiǎn)

3.重点词义

善:

擅长,善于。

以此:

因此。

自矜:

自夸。

矜,夸耀。

尝:

曾经。

释:

放下。

立:

站立。

睨:

斜着眼睛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颔:

(点,头。

)忿然:

(气愤的样子。

沥:

(下滴。

)因:

(接着。

)汝亦知射乎(动词作名词,“射技”)

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作动词,“轻视”)以此自矜:

(凭借)

以我酌油之(以凭借)以钱覆其口(以:

用)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代词,代指陈尧咨

以我酌油知之,代词,代指射技精湛的道理

徐以杓酌油沥之,代词,代指油

康肃笑而遣之,代词,代指卖油翁

4.句子翻译

(1)原文: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译文:

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

(2)原文: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

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3)原文: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译文:

陈尧咨问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

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

(4)原文: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译文: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

5.内容要点

(1)故事中先出现的陈尧咨这个人物有何特点?

为什么要先概括他的特点?

答:

善射;自矜。

以此人物特点为后文故事中两人矛盾激化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卖油翁是怎么观射的?

他观射时的神态说明了什么?

答:

睨之久而不去,微颔。

说明略表赞许的同时又感到美中不足。

(3)如何看待课文中“卖油翁酌油”这个情节?

答:

“卖油翁酌油”这个情节写得曲折有致,人物形象也非常鲜明,究其原因,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人物最富有个性的神态、言行来描写。

陈尧咨的轻狂自傲,卖油翁的从容稳重就跃然纸上了。

(4)在这个故事的两个人物当中,你最喜欢谁?

为什么?

示例1:

我喜欢卖油翁。

他虽然身怀绝技,却心态平和,不骄傲自满。

示例2:

我喜欢陈尧咨。

他不是一个完人,他因射技高超而沾沾自喜,认识到骄傲自满的错误后又能虚心接受卖油翁的批评。

示例3:

我喜欢卖油翁。

他是一位深明世故的老人,对于陈尧咨的责难,他没有分辩,只是用行动说明一切。

(5)文章主旨

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

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

记述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这件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