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辛集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4025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辛集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辛集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辛集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辛集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辛集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辛集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docx

《河北省辛集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辛集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辛集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docx

河北省辛集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河北辛集中学2016—2017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文科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春秋战国时期最本质的社会变革是()

A、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B、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C、由工商食官到私营工商业兴起D、由学在官府到私学兴起

2、《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私田主人希望获得土地的所有权B.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

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3、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

A.商鞅B.孟子C.墨子D.荀子

4、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5、商鞅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

其本质目的是()

A.提倡法家思想B.加强中央集权

C.加强思想文化专制D.打击旧贵族的势力

6、下图是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形成的()

A.法制意识B.重农精神

C.娱乐意识D.尚武精神

7、商鞅变法内容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废分封行县制B.废除井田制

C.重农抑商D.按军功授爵

8、“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9、商鞅变法时期,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基本治国要领。

下列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②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③什伍连坐法④焚烧诗书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0、王安石曾写诗道: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这主要说明()

A.取信于民是商鞅新法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

B.物质奖励是商鞅推行新法的重要手段

C.奖励军功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D.奖励耕织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1、“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

A、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B、俄国1861年改革

C、北宋王安石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

12.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

“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13、“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B.推行三长制C.整顿吏治D.迁都洛阳

14、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

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A.均田制B.三长制

C.租调制D.汉化政策

15、王安石说:

“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目的之一是

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

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16、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

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17、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

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18、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法战争后D.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

19、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B.强学会的成立

C.保国会的成立D.“公车上书”

20、《应诏统筹全局折》与《五条誓文》最大的相似之处是()

A.都是改革的施政纲领

B.都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化措施并得到了贯彻执行

C.颁布于新政权建立后

D.都表达了统治者的变法决心

21、对康梁维新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B.维新派虑事不周、轻举妄动,失于操切

C.中国统治阶层中顽固势力的阻挠

D.君主立宪等主张不符合世界潮流和中国国情

22、《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

“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

23、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B.都是提倡民权和西学

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都是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24.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

下列措施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

①裁撤冗员②取消旗人特权③废除八股④裁汰旧军⑤设立京师大学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D.②③④⑤

25.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

年引入中国。

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26、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

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完全忠于天皇的军队④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7、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

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殖产兴业②废除封建制度③实施“大陆政策”④推行“文明开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8.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富国强兵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加强中央集权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D.确立土地私有制

29、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

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A.“废藩置县”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殖产兴业D.“文明开化”

30、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

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

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

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

31、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A.富国强兵,制定大陆政策,积极扩军备战

B.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

C.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D.借用天皇权威,改革派掌握政权并采取循序渐进的推进策略

32、俄日两国均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从根本说是因为俄日两国()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B.没有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C.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D.缺乏民主传统

33、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

B.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国王

D.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

34、17世纪中叶,俄国颁布的《法律大全》规定:

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民必须无条件地给领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

这说明()

①俄国农民地位低下②俄国农奴制确立③地主的残酷剥削引起了农奴的激烈反抗④农奴成为地主的

私有财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35、恩格斯在论述克里木战争影响时指出:

“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人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

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B.制度腐朽C.经济凋弊D.吏治腐败

36、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

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①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

②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

③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

④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7、这个国家刚刚与英国和法国打了一仗,输得一败涂地,以致民怨沸腾。

人们甚至可以在每个劳动者的前额上看出那些情感的外在表现,而矛盾焦点直指该国最棘手的问题。

据此推断,这个国家将要发生(  )

A.明治维新B.农奴制改革C.洋务运动D.南北战争

38、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

39、列宁说: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

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40、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生动反映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社会的深刻变化。

作者用作品中人物的话说:

“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

”这里“刚刚开始安排”指的是()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措施B.加强农奴制的措施

C.开展工农运动的措施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措施

41、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

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

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

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觐见”。

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

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②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④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42、“武大三大名嘴”之一的武汉大学哲学院赵林教授前来中南大学,作了一场题为“宗教改革与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的讲座。

下列言论中最有可能被提到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B.“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

C.“信徒皆为祭司”D.“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43、在韦伯看来,新教之所以为资本主义精神的成长提供沃土,是由于新教的理性化,下面路德教的哪些内容能证明上述结论(  )

A.重视用宗教圣礼仪式来“驱邪避灾”

B.鼓动教徒购买赎罪券

C.强调“因信称义”,靠虔诚的信仰得救

D.宣扬“预选法”,能否救赎是上帝先定的

45、梭伦在国家危难之际被最高执政官,他拒绝了国家授予的绝对的帝王权力;美国的开国元勋华盛顿同样拒绝了担任君主的建议。

这表明

A.民主政治的环境决定了领袖人物的品格

B.梭伦和华盛顿对自己国家的贡献相同

C.领袖人物的品德对民主政治形成有重要作用

D.领袖言行决定了国家政治的发展

46、公元前594年,希腊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改革,力图解决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是()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

47、梭伦语: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这段话体现了梭伦在改革中坚持()

A.民主原则B.平等原则C.法治原则D.中庸原则

48、为纪念在塞浦路斯举行的国际会议而发行的梭伦纪念邮票,上面有梭伦的名言“避免极端”(Nothinginexcess)。

梭伦改革的措施最能体现他这一主高^考#资*源#网张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鼓励发展工商业

C.建立“五百人会议”       D.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49、梭伦在担任执政官期间,曾立法“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

这一规定旨在用法律来()

A.赋予公民的国家主人地位B.培养公民见义勇为的品质

C.引导公民切实地关心国事D.冲破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50、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都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C.都打破了世袭特权D.都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二、非选择题(共50分,51题15分,52题15分,53题20分)

51、近代中日两国的现代化历程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结局却大相径庭(共15分)

材料一: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

“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

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

“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

”“著军机

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

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

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

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材料二:

“皇太后不愿将法尽变……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

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

——《光绪大事汇鉴》卷九

材料三:

此次藩制改革,有如另纸布告。

兹仅揭示其纲领,至于实施细节,诸藩当体察朕之旨意,斟酌其宜。

务必铲除旧弊,不致有名无实,图示收效显著为要。

——明治天皇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

之处。

(4分)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二、三和有关史实,对比两国改革,分析日本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5分)

52、清末新政是晚清中国三次现代化选择中影响最深刻的一次。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讲师领取饷银。

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

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练新式枪炮。

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

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

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

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

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

——据《清史稿》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

(6分)

 

53、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法律作为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是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手段。

阅读材料,了解我国晚清前后司法变化。

(20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制以“礼法合一”为主要特征。

礼教所倡导的价值观在法的规范中得到体现,那么“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

但是由于法律的不可全述和社会行为的复杂,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教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可以归结为“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

“八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所谓“八议”,是指亲(皇亲国戚)、故(皇帝的故旧)、贤(依封建标准德高望重的人)、能(统治才能出众的人)、功(对封建国家有大功勋者)、贵(上层贵族官僚)、勤(为国家服务勤劳有重大贡献的人)、宾(前朝的贵族及其后代)。

这八种人犯罪,不按法定的程序和刑罚审判,司法机关不得自行处理,要采取“请议”的特殊诉讼程序,即先交大臣会“议”,议其罪行,然后再奏请皇帝进行最终的裁决。

这八种人经“请议”特别程序后,往往享有减免刑罚的优待。

古代的诉讼虽然也收集使用物证人证,并比较重视勘验现场,但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根据。

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认罪的口供是不能定案的,这种对口供的重视就必然导致了刑讯逼供。

……

在中央,秦汉的廷尉、唐宋明清的

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在地方,商周时地方司法权由诸侯掌握,秦以后由郡

守、县令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

——王继尧《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借口中国的司法制度过于野蛮残酷,不能适用于西方人,因此强迫清政府承认外国的领事裁判权。

1906年秋清廷设立专门司职审判的大理院,从机构设立上启动了行政、司法分立的进程,如果说这一改革还只是对传统体制稍加变动的话,那么在地方各级,从袁世凯在天津府地方试办新式审判厅开始,到京

地方、东三省及江苏等地试办各级审判厅,以及后来各省城、商埠各级审判厅等各级新式审判机构的设立,无疑是对传统体制的重大突破。

从其人员任用上看,传统体制中,各级行政官即是审判官,审判所需的法学专门知识主要是靠其司法审判的辅佐人员,而新式审判机构的审判官员,既需要较长时期的专业学习,考试选拔合格,并经过一定时期的试用后,才能正式成为其一员。

袁世凯在天津试办新式审判厅时,“经试办数月,积牍一空,民间称便”,甚至开厅以后,洋商因为该厅审判公正,“亦有不先赴该国领事投禀而径赴该厅起诉者”。

清末政府通过《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以及其后几部法律,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规定了辩护和律师制度。

被告人有权对自己所受到的控诉进行辩护,并随时可以自己选任或由法定代理人为其选任辩护人。

——春杨《论清末中国司法体制的转型及其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司法审判制度的主要变化。

(10分)

 

高二文科历史参考答案

1—5BDADC6-10DBCBA11-15DDADA16-20BCBDA21-25DBCAB26-30ACBBB31-35DABCB36-40BBCCD41-45DCCAC46-50ADDCC

51、(15分)

(1)共同之处:

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4分)

(2)原因:

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国内外情势不同。

(6分)

(3)第一、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第二、日本从封建统治阵营中分化出的改革派,实力强;

第三、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第四、日本明治政府一系列的政策得以真正实行;

第五、有比中国较有利的国际环境。

(答出四条得满分5分)

52、.(15分)

(1)设立专门招募、训练军队的中央机构;仿西式军制及训练方法,采用西方征兵方式;

有固定服役期

限;使用新兵器。

(2)确立近代陆海军制,提升军队战斗力,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军事改革未能

加强清政府统治,新军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

53、(20分)

⑴特点:

礼教是指导审判的主要原则;官员、贵族享受司法特权;皇帝掌握最终司法

审判权;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依据,刑讯逼供;司法从属于行政,不具

有独立性。

(10分)

⑵主要变化:

西方列强

获得领事裁判权,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行政、司法分立,

确立司法审判的独立地位;选拔任用专业的审判官员;审判效率提高,冤

案减少;确立辩护和律师制度,给予法律当事人辩护的权利。

(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