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试题5.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3846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论试题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总论试题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总论试题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总论试题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总论试题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总论试题5.docx

《总论试题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论试题5.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总论试题5.docx

总论试题5

法学专业刑法

(一)考试试卷

(注意: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实施犯罪时,我国有限制地对其行使管辖权,所根据的原则是:

()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普遍管辖原则

D.保护原则

2.我国刑法第13条中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应理解为:

()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构成犯罪但免除处罚

3.下列犯罪构成要件中,属于犯罪构成必不可少的要件是()

A.犯罪目的B.犯罪对象C.危害行为D.犯罪时间

4.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指:

()

A.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C.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D.不满14周岁

5.吴某因憎恨自己所在学校领导将自己开除,意欲爆炸该校的校办工厂,由于误把食盐当作炸药使用,使其行为未能得逞,该犯的犯罪主观方面应属于:

()

A.行为性质错误

B.工具的错误

C.行为对象错误

D.特定时空条件错误

6.警察甲与乙开玩笑,随手拿起执勤时放在桌上的手枪向乙瞄准,并同时戏称“我一枪打死你”,不料枪中有子弹,乙被当场打死,甲的行为是:

()

A.疏忽大意的过失

B.意外事件

C.故意犯罪行为

D.过于自信的过失

7.李明某晚携带凶器欲拦路强奸,黑夜中遇到一女性便将其强行抱入草丛中,该女性发现行为人是自己的熟人,便喊李明的名字,李明一听便住手,还道歉说:

“对不起,认错人了。

”李明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形?

()

A.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B.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D.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8.我国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是:

()

A.只处罚单位

B.既处罚单位又处罚自然人

C.单罚制为主,双罚制为辅

D.双罚制为主,单罚制为辅

9.对从犯的处罚,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

A.应比照主犯从轻处罚

B.可以比照主犯减轻处罚

C.应比照主犯免除处罚

D.应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10.下列行为中,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

A.甲乙互不相识,共同在一仓库内行窃

B.甲乙共同强奸妇女丙

C.甲教唆13岁的乙投毒

D.甲乙同时基于过失构成犯罪

11.犯罪中止发生的时空范围是()

A.犯罪的预备阶段

B.犯罪的预备阶段和实行阶段

C.犯罪的预备阶段和犯罪结果发生以前的实行阶段

D.犯罪的实行阶段

12.刘小平被判处没收全部财产,在犯罪前他还欠邻居刘正修房款3000元,另外,还欠朋友李失基贩运盗卖的林木款1200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执行没收财产,不予民事赔偿

B.没收财产和民事赔偿各一半

C.所欠刘正的款项3000元,在刘正向人民法院主张的情况下应当从没收财产中偿还

D.刘小平所欠债务均应当从没收财产中偿还

8.刑罚一般预防的目的是()

A.预防特定的人犯罪

B.预防被害人犯罪

C.预防犯罪分子犯罪

D.预防社会上的不稳定分子犯罪

14.在我国刑事责任解决的方式中最普遍适用的一种方式是:

A.定罪判刑

B.定罪免刑

C.消灭处理

D.转移处理

15.罗木被判处拘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罗木在被执行期间,执行机关可以允许其每个月回家一到两天;

B.罗木应当被强制劳动改造

C.对罗木应当按工作数量和质量发给报酬

D.罗木在被执行期间不得行使政治权利

16.某甲在审判时被认定犯两个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5年和7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9年。

执行3年后,发现他还有一个罪未经判决,又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这时,决定执行的刑期应该是:

()

A.4—9年 B.7—15年C.9—13年    D.9—15年

17.刑法分则某条文规定:

犯A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被告人犯A罪,但情节较轻,且其身无分文。

对此,下列哪一判决符合该条规定:

()

A.甲法官以被告人身无分文为由,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B.乙法官以被告人身无分文且情节较轻为由,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期2年执行

C.丙法官以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拘役3个月

D.丁法官以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罚金1000元

18.张某因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入狱后,因张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张某应如何处理:

()

A.既可以减刑,也可以假释

B.可以减刑,但不能假释

C.可以假释

D.既不能减刑,也不能假释

19.在我国,特赦由:

()

A.最高人民法院决定

B.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

C.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D.国务院决定

20.某甲于1992年4月2日犯甲罪,该罪的法定最高刑为10年有期徒刑,1994年6月3日,某甲又犯乙罪,那么,甲罪的追诉期限的结束时间应为:

()

A.2009年6月2日

B.2004年6月2日

C.2007年4月1日

D.2002年4月1日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答案均为两个以上,少选、多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关于我国刑法中的管辖说法正确的有:

()

A.非国家工作人员和非军人的中国人在领域外实施法定最高刑为三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可以不予追诉

B.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侵犯我国公民利益的,依照我国刑法最低刑为三年有期徒刑的犯罪(按犯罪地的法律也受处罚),可以不予追诉

C.中国人在领域外犯罪,在国外受到处罚的,我国仍应追诉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领域外犯罪,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2.周立意图杀死何伟。

2004年6月7日晚,周立潜入何伟住处,进入何伟房间后,借助月光,周立见床上被子下有人熟睡,便朝何伟的床上开了两枪,随后逃走。

其实周立杀害的是何伟的同学赵林。

对于周立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有:

()

A.周立杀人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B.周立杀人的行为属于犯罪既遂

C.周立的行为属于对象认识错误

D.周立的行为应当依照吸收犯的原理处理,即以杀人罪既遂吸收杀人罪未遂

3.以下属于实质一罪的有:

()

A.继续犯 B.想象竞合犯  C.结果加重犯 D.连续犯

4.死刑缓期执行期间,以下应当减为无期徒刑的有:

()

A.张明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有过失犯罪

B.景军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有一般立功表现

C.黄余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不积极参加劳动改造

D.李自力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自伤致残

5.下列关于共同犯罪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只要是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就是共同犯罪

B.共同犯罪只能是事前通谋

C.共同犯罪的首要分子依法应当从重处罚

D.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肯定是主犯

6.下列属于累犯的有:

()

A.甲1985年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1991年被假释,1993年犯强奸罪,应处8年有期徒刑

B.乙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1992年刑满释放,1996年因交通肇事(主观方面为过失)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

C.丙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1990年7月刑满释放,又于1996年4月犯抢劫罪,并将被害人打成重伤

D.丁1980年因分裂国家罪被判刑,1997年又因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应判拘役(两罪均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

7.以下关于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说法正确的有:

()

A.犯罪中止可以发生于犯罪预备行为的实施过程中,而犯罪未遂不能

B.犯罪中止是行为人内心意愿停止犯罪,犯罪未遂是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

C.犯罪中止表现出的行为人人身危险性一般小于犯罪未遂表现出的人身危险性

D.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故意犯罪过程中,而犯罪未遂可以发生在过失犯罪过程中

8.下列哪些犯罪分子是主犯()

A.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

B.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C.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D.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9.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对下列哪些权利的剥夺:

()

A.选举权

B.结社的权利

C.罢工的权利

D.担任公司、企业、事业单位领导职务的权利

10.我国刑法规定,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

()

A.从犯罪既遂之日起计算

B.从犯罪结果之日起计算

C.从犯罪之日起计算

D.犯罪行为有连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犯罪构成:

 

2、犯罪预备形态:

 

3、牵连犯:

 

4、量刑情节:

 

5、假释: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

 

2、简述成立不作为客观上应当具备的条件。

 

3、简述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五、论述题(共15分)

1、论述我国刑法对死刑适用的限制。

 

六、案例分析题(共15分)

案例:

张明(男,15岁),在家中一直是一个听话的孩子。

2003年8月5日,他父亲与邻居王某因琐事争吵,继而相互扭打,张明的父亲因身体单薄而被打致伤。

张明目睹了这一切。

8月7日,张明叫弟弟张平(男,13岁)将邻居王某儿子王华(男,8岁)骗出,然后又唆使张平将王华推至河中,使其溺水身亡。

问:

张明、张平兄弟俩的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如何处理该案件?

请有条理地分别说明理由。

法学专业刑法

(一)考试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DCCCB6-10ACDDB11-15BCDAA16-20CDBCA

二、多项选择题:

1.ABD2.BC3.ABC4.ABCD5、ABC6、CD7、ABC8、AD9、AB10、CD

三、名词解释

1.犯罪构成:

是指依照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或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统一。

2.犯罪预备形态:

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

3.牵连犯:

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

4.量刑情节:

是指犯罪构成事实之外的,对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具有影响作用的、人民法院在对犯罪人量刑时需要考虑的各种事实情况。

5.假释:

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一定时间后,如果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司法机关可以附条件将其提前释放的刑罚制度。

四、简答:

1.答案要点:

(1)犯罪法定化与刑罚法定化

(2)废除类推

(3)罪名相对完备

(4)溯及力上从旧兼从轻

(5)法定刑更具操作性

2.答案要点:

(1)行为人负有实行某种作为的特定义务

(2)行为人有能力实施该作为行为

(3)行为人没有履行该作为行为

(4)产生了严重后果

(答前三项者给满分)

3.答案要点:

(1)有不法侵害行为

(2)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

(3)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

(4)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5)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五、论述题:

(要点)

(1)死刑适用条件的限制:

罪行极其严重

(2)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

犯罪时不满16周岁的人和审判是怀孕的妇女

(3)死刑的适用程序限制:

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核准

(4)死刑执行制度的限制:

死缓

六、案例分析:

(1)张明、张平兄弟俩的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

理由:

共同犯罪的构成必须共同行为者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但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14周岁以下的人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案中,张平属于不负刑事责任能力者。

故两人的共同危害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

(2)张明的行为构成犯罪,张平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理由:

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故意杀人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张明已满15周岁,属于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故应对该故意杀人行为负刑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