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氏妇人科.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3692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7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氏妇人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万氏妇人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万氏妇人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万氏妇人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万氏妇人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万氏妇人科.docx

《万氏妇人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氏妇人科.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万氏妇人科.docx

万氏妇人科

万氏妇人科

格式编辑:

射水鱼

万全[密斋]

卷之一

立科大概

夫男女者,均禀天地之气以生,有生之后,男则气血俱足,女则气有余而血不足。

至于受病,外感内伤之症,未尝不同。

但女则别有调经胎前产后之治,此所以更立一科也。

调经专以理气补心脾为主;胎前专以清热补脾为主;产后专以大补气血行滞为主。

此妇人科调治之大略云。

济阴通元赋概论八条

阴阳异质,男女殊科,特立专门之证治,以救在室之沉疴。

因其血之亏也,故调之必使流通;因其气之盈也,故抑之不使郁遏。

体本娇柔,性最偏颇。

肥白者多痰,瘦黑者多火。

胃太过者气结,养不足者血涸。

专宠爱者,治合异乎孤另;饫膏粱者,瘵莫同于藜藿。

月事时下兮,如朝夕之应期;血海尝满兮,似江汉之流波。

谓之无病,可以勿药。

或不及期而先来兮,气有余而血易亏;或过期而后来兮,气不足而血本弱。

花气淡淡兮,由血室之水虚;桃浪紫色兮,被胞户之火灼。

经未行而腹痛兮,气滞血涩而可调;经已行而腹痛兮,和气养血而勿错。

或一月再行兮,邪火迫而气血不藏;或数月而一行兮,元气亏而生化不多。

皆是损真之症,贵在调理之和。

满而不泄兮,为经闭,为血枯,为癥瘕;泄而不满兮,为崩中,为带下,为漏浊。

常满者恶其中满,常泄者虑其气脱。

脉惟喜于芤涩,诊起切忌乎洪数。

或隐忍而病盛兮,愚妇自速其亡;妄攻补而病增兮,庸医反助其虐。

经候既调,男女可和。

不出三日之期,宜践应候之约。

乾辟坤闱,阴唱阳和。

滴秘露于花枝兮,玉粒可结;鼓春风于桃浪兮,金鳞自跃。

阴包阳兮,则红莲吐萼。

天地之大义,生民之本始,勿谓刍荛之言,作诙谐而笑谑。

震风之喜有征,妊娠之脉必确。

尺数关滑而寸盛,阳搏阴别而雀跃。

精神虽倦兮,桃腮更妍。

饮食粗恶兮,天癸不落。

无妨恶阻之害,所慎漏胎之浊。

热常要清,脾不可弱。

热若盛兮而胎动不安,脾若虚兮而胎危易堕。

惟以安胎为本,其余杂证治为末。

斯先哲之格言,宜后人之守约。

子悬急痛而勿疑,子痫卒倒而可愕,子满胎肥而气壅,子疟脾虚而气弱。

子烦子淋兮,胎热所为。

子肿子气兮,胎水所作。

子嗽子痢兮,病转剧而胎损。

伤寒伤食兮,病苦多而成恶。

常惨常笑兮,肺气结而非崇。

暴哑不语兮,心血虚而勿药。

胎若肥而瘦胎速进,脉怕微而诊脉休错。

格式编辑:

射水鱼

怀胎之后,禁忌不可少犯。

临产之前,戒慎乃为要约。

预备药物,审择稳婆。

禁哗去疑兮,恐产母之心动。

居安守静兮,令产母之气和。

儿身未转兮,坐草不宜太早。

胎浆既破兮,使力未可太过。

或逆或横兮,在稳婆之妙手。

若迟若留兮,系催生之圣药。

医药之系匪轻,母子之命所托,差之毫厘,甚于水火。

胎衣未下兮,取之有道。

恶露未下兮,去之勿过。

血迷血晕兮,生死存乎呼吸。

血胀血痛兮,攻击戒乎挥霍。

但以补虚未主,莫因他病而讹。

药喜甘温兮,切忌苦寒。

脉宜和缓兮,最嫌洪数。

恶阻各归于脏腑,诸病似乎障魔。

头旋而尝见黑花兮,乙木之病。

声哑而乍见鬼神兮,丁火之疴。

脐下痛而或淋或秘兮,沟渎塞于污淤。

腹中痛而或胀或肿兮,仓廪积乎陈莝。

息逆而喘嗽不宁兮,因犯素天之气。

腰疼而俯仰不利兮,乃冲元海之波。

烦热兮,责其血去而阴虚。

赢怯兮,知其蓐劳而气弱。

能祥察夫症候,斯可议乎方药。

经候不调兮,乌鸡可投。

天癸或阻兮,苍莎宜托。

地黄补肾兼行,参术养脾莫却。

三补凉血兮,专治崩中之药。

补中煖宫兮,能固带下之脱。

安胎胡连兮,在妊娠为最宜。

瘦胎达生兮,视行症而休错。

黑神去恶露而可取胎衣,十全补虚羸而能除阴火。

临病审证兮,请观设问之辞。

举一该百兮,勿讶立言之约。

吐露灵府之珠玑,掣开医门之锁阴。

调经章概论五条

谨按经云: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冲任满盛,月事以时下,乃有期候。

得其常候者为无病,不可妄投调经之剂。

苟或不及期而经先行者,或过期而经后行者,或一月而再行者,或数月而经一行者,或经闭不行者,或崩者,或漏下者,此皆失其常候,不可不调也。

大抵调治之法,热则清之,冷则温之,虚则补之,滞则行之,滑则固之,下陷则举之,对症施治,以平为期。

如芩连栀柏,清经之药也;丁桂姜附,温暖之药也;参术归茯,补虚之药也;川芎香附,青皮元胡,行滞之药也;牡蛎赤石脂,棕榈炭侧柏叶,固精之药也;升麻柴胡,荆芥白芷,升举之药也。

随其症而用之,鲜有不效者矣。

妇人经候不调有三:

一曰脾虚,二曰冲任损伤,三曰脂痰凝塞。

治病之工,不可不审。

脾胃虚弱者,经曰:

二阳之病,发于心脾,女子经病。

夫二阳者,阳之海,血七之母也。

惟忧愁思虑则伤心,心气受伤,脾气失养,郁结不通,腐化不行,胃虽能受,而所谓长养灌溉流行者,皆失其令矣。

故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气日渐耗,血日渐少。

斯有血枯、血闭及血少、色淡,过期始行,数月一行之病。

冲任损伤者,经曰:

气以吹之,血以濡之。

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也。

女子之性,执拗偏急,忿怒妒忌,以伤肝气。

肝为血海冲任之系。

冲任失守,血气妄行也。

又褚氏曰:

女子血未行而强合以动其血,则他日有难名之疾。

故女未及二七天癸之期,而男子强与之合,或于月事适未断之时,而男子纵欲不已,冲任内伤,血海不固。

由斯二者,为崩为漏,有一月再行,不及期二行者矣。

脂痰凝塞者,盖妇女之身,内而肠胃开通,无所阻塞,外而经隧流利,无所碍滞,则血气和畅,经水应期。

惟彼肥硕者,膏脂充满,元室之户不开,挟痰者痰涎壅滞,血海之波不流。

故有过期而经始行,或数月而经一行,及为浊为带为闭经,为无子之病。

格式编辑:

射水鱼

不及期而经先行

如德性温和,素无他疾者,责其血盛,且有热也。

用:

赤芍、生地、知母、麦冬、地骨皮各一钱,归身、川芎各七分,甘草五分。

水煎,空心服。

如性急躁,多怒多妒者,责其气血俱热,且有郁也。

用:

归身、川芎、白芍各一钱,生地七分,条芩(炒)、黄连(炒)、香附(炒、研)各一钱,生草五分。

水煎服。

如形瘦素无他疾者,责其血热也。

用四物加芩连汤。

四物内加芩连俱炒各一钱,生草五分,水煎,食前服。

兼服三补丸和之。

四物汤:

归身、川芎、白芍、生地。

三补丸:

专治血热。

黄芩、黄连、黄柏(俱炒)各等份。

蜜丸,白汤下。

如形瘦素多疾且热者,责其冲任内伤也。

用:

归身、白芍、熟地、人参、知母、麦冬各一钱,川芎七分,炙草五分,姜枣引。

水煎。

更宜常服地黄丸。

地黄丸:

治女子冲任损伤,及肾虚血枯血少血闭之症。

熟地八两,山药四两,山茱萸(去核取肉)四两,白苓三两,牡丹皮(去骨)三两,泽泻(去毛)三两。

用蜜为丸,空心白汤下。

如曾误服辛热暖宫之药者,责其冲任伏火也。

用:

归身一钱,川芎七分,赤芍、生地各一钱,黄柏(炒)、知母、木通各一钱,生草五分。

水煎,食前服。

更服三补丸和之。

如形肥多痰多郁者,责其血虚气热也。

用:

归身、川芎、生地各七分,陈皮(去白)、半夏(滚水泡)各五分,白苓、生草各五分,条芩(炒)、香附(便炒)、黄连(炒)各一钱,姜引,水煎服。

经过期后行

如德性温和,素无疾者,责其血虚少也,八物汤主之。

川芎、白芍、人参、茯苓、归身、生草、生地、白术各等分,姜枣引。

水煎,食后服。

如性急躁,多怒多妒者,责其气逆血少也,八物加香附汤主之。

加香附(便炒)、青皮等分,水煎服。

兼常服苍莎丸以调之。

苍莎丸:

和中开郁。

苍术(米泔水浸)、香附(便浸一日夜)各三两,条芩(酒炒)一两,共为末,汤浸蒸饼为丸,白汤下。

如行瘦素无他疾者,责其气血俱不足也,用十全大补汤主之。

此药治气血两虚,脾胃不足。

人参、白术(土炒)、茯苓、甘草(蜜炙)、当归、川芎(酒炒)、白芍(酒炒)、熟地、黄芪(蜜炙)各一钱,肉桂五分,姜枣引,水煎服。

如形瘦食少,责其脾胃衰弱。

气血虚少也,用异功散加当归川芎汤主之。

此汤专补脾胃,进饮食,养气血。

格式编辑:

射水鱼

人参、白术、白茯、炙草、陈皮、归身、川芎各一钱,姜枣引。

兼服地黄丸。

如肥人及饮食过多之人,责其湿痰壅滞,躯肢迫寒也。

用六君子加归芎汤主之。

人参、白术、茯苓、炙草、陈皮、半夏、归身、川芎、香附各一钱,姜引。

兼服苍莎丸。

如素多痰者,责其脾胃虚损,气血失养也。

用参术大补丸,即参苓白术散加归芎地黄丸。

人参五钱,白术、白茯、陈皮、莲肉、归身各七钱五分,炙草三钱,山药一两,砂仁、川芎、石菖蒲各五钱。

共末,薄荷包米煮饭为丸。

米饮下。

一月而经再行

如性急多怒气者,责其伤肝,以动冲任之脉,用四物加柴胡汤主之。

归身、川芎、白芍、生地、柴胡、人参、条芩、生草、黄连,煎服。

更宜常服补阴丸,以泻冲任之火。

补阴丸

黄柏、知母(去皮毛,炒)各等分,蜜丸。

每服五十丸。

如曾服辛热之药者,用四物汤加黄柏知母汤及三补丸主之。

如曾伤冲任之脉者,用四物人参知母麦冬汤及地黄丸主之。

数月而经一行

瘦人,责其脾胃弱,气血虚,用十全大补汤及地黄丸主之。

肥人,责其多痰兼气血虚,用六君子加苍莎导痰丸主之。

人参、川芎、半夏七分,甘草五分,白术、白茯、陈皮、苍术(米泔水浸)、归身、香附(便炒)、枳壳各一钱,姜引。

苍莎导痰丸

苍术、香附各二两,陈皮、白茯苓各一两五钱,枳壳、半夏、南星、炙草各一两,生姜自然汁,浸饼为丸,淡姜汤下。

经行或前或后

悉从虚治,加减八物汤主之。

人参、白术、茯苓、炙草、当归、川芎、白芍、陈皮、丹参、香附、丹皮各一钱,姜枣引。

乌鸡丸:

此丸专治妇人脾胃虚弱,冲任损伤,血气不足,经候不调,以致无子者,服之屡验。

白乌骨雄鸡一只,要未镦者,以粳米喂养七日,勿令食虫蚁野物,吊死,去杂毛并杂细,以一斤未率。

用:

生地、熟地、天地、麦冬各二两,放鸡肚中,甜美醇酒十碗,入沙罐煮烂,取出,再用桑柴火上焙。

去药,更以余酒淹尽,焙至焦枯,研罗为末。

再加杜仲(盐水炒去丝)一两,人参、炙草、肉苁蓉(酒洗)、

格式编辑:

射水鱼

破故纸(炒)、小茴(炒)各一两,归身、川芎、白术、丹参、白茯各二两,香附(醋浸三日,焙)四两,砂仁一两。

共研末,和上末,酒调,面糊为丸。

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或米饮下。

经后腹痛

凡经水将行,腰胀腹痛者,此气滞血实也,桃仁四物汤主之。

归尾、川芎、赤芍、丹皮、香附、元胡索各一钱,生地、红花各五分,桃仁二十五粒,水煎。

如瘦人责其有火,加黄连(炒)、黄芩(炒)各一钱;肥人责其有痰,加枳壳、苍术各一钱。

凡经水过后,腹中痛者,此虚中有滞也,加减八物汤主之。

人参、白术、茯苓、归身、川芎、白芍、生地各一钱,炙甘草、木香各五分,青皮七分,香附(醋炒)一钱,姜枣引。

经水多少

瘦人经水来少者,责其血虚少也。

四物加人参汤主之。

人参、归身、川芎、白芍、生地、香附(便炒)、炙草各一钱,姜枣引。

肥人经水来少者,责其痰碍经隧也,用二陈加芎归汤主之。

陈皮、白茯、归身、川芎、香附(便炒)、枳壳各一钱,半夏八分,甘草五分,滑石二分,姜引。

凡经水来大多者,不问肥瘦,皆属热也,四物加芩连汤主之。

归身、白芍、知母、生地、条芩、黄连各一钱,川芎、熟地各五分,黄柏七分。

兼服三补丸。

经水紫色淡色

色紫者热也,四物加香附黄连汤主之。

归尾、川芎、赤芍、香附、生地、黄连、生草、丹皮各一钱。

色淡者虚也,八物汤主之。

人参、白术、白茯、归身、川芎、白芍、熟地、黄芪(蜜炙)、香附各一钱,炙草五分,姜枣引。

更常服地黄丸。

以上各例调经之法,并宜于经候行时,连进十余服,则下次经候,自不愆矣。

若丸药,则宜常久服,乃效。

经闭不行

妇人女子,闭经不行,其候有三:

乃脾胃损伤,饮食减少,气耗血枯而不行者,法当不其脾胃,养其血气,以待气充血生,经自行矣。

不可妄用通经之剂,则中气益损,阴血益干,致成痨瘵之疾而不可救。

所谓索千金于乞丐,垂楚日加,徒毙其生而已。

一则忧愁思虑,恼怒怨恨,气郁血滞,而经不行者,法当开郁气,

格式编辑:

射水鱼

行滞血而经自行。

苟用补剂,则气得补而益结,血益凝聚,致成癥瘕胀满之疾,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一则躯肢迫寒,痰涎壅滞,而经不行者,法当行气导痰,使经得行。

斯谓之良工矣。

如因脾胃损伤,血枯不行者,用加减补中益气汤主之。

人参、白术各二钱,黄芪(炙)、柴胡各七分,炙草五分,归身、白芍(酒洗)、川芎、陈皮各一钱,神曲(炒)、麦芽(炒)各五钱,姜枣引。

更宜服前参术大补丸、乌鸡丸,以经行为度。

如因气郁血闭不行者,用开郁二陈汤术之。

陈皮、白茯、苍术、香附、川芎各一钱,半夏、青皮、莪术、槟榔各七分,甘草、木香各五分,姜引。

更宜服四制香附丸,以行经为度,此丸乃妇人常用之要药也。

四制香附丸

香附一斤(净,杵,分四制,酒、醋、盐水、童便各浸三日,焙研),乌药八两,共末,醋糊为丸,白汤下。

如因痰者,用前苍莎导痰丸主之。

更服上开郁二陈汤,去莪术,加枳壳一钱,服之。

有愆期未嫁之女,偏房失宠之妾,寡居之妇,庵院之尼,欲动而不能得遂,憾忿而能得伸,多有经闭之疾。

含羞强忍,不欲人知,致成痨瘵之病,终不可救者,宜用四制香附丸、参术大补丸,攻补兼行,庶几可瘳。

此七情之变,无以法治者也。

有经闭不行,骨蒸潮热,脉虚者,增减八物柴胡汤主之。

人参、白茯各一钱,炙草五分,归身、白芍、生地、麦冬、知母、柴胡,有汗加地骨皮,无汗加牡丹皮各二钱,淡竹叶十五皮,煎服。

凡妇人血虚有热者,皆可服之。

如热大甚,服此不平者,加黑干姜一钱,神效。

有经闭发热,咽燥唇干,脉实者,用四物凉膈散主之。

归身、川芎、赤芍、生地、黄芩(酒炒)、黄连(酒炒)、山栀(炒黑)、连翘、桔梗各一钱,生草、薄荷叶各五分,竹叶十皮。

凡血实形盛,脉有力者,皆可服之。

附:

石瘕

石瘕者,因行径之时,寒气自阴户而入,客于胞门,以致经血凝聚,月信不行,其腹渐大,如孕子状。

妇人壮盛者,半年之后,小水长而消矣;若虚怯者,必成肿病。

温经汤主之。

归身、川芎、赤芍、莪术、人参各一钱,炙草五分,川牛膝、故纸、小茴(炒)各二钱,姜枣引。

更宜常服香附丸。

附:

肠覃

肠覃者,因经行之时,寒气自肛门而入,客于大肠,以致经血凝涩,月信虽行而血却少,其腹渐大如孕子状,为胎漏状。

壮盛妇人,半年之后,气盛而除,阴怯者必成胀病。

桂花桃仁汤主之。

桂枝、槟榔各一钱五分,白芍、生地、枳壳各一钱,桃仁二十五粒,炙草

格式编辑:

射水鱼

五分,姜枣引。

更宜常服四制香附丸。

以上二症,载【灵枢经】内,人鲜知者,女科未载焉,特表而出之。

崩漏章

妇人崩中之病,皆因中气虚,不能收敛其血,加以积热在里,迫血妄行,故令经血暴下而成崩中。

崩久不止,遂成漏下。

叔和【脉经】云:

崩中日久为白带,漏下时多,肾水枯也。

治有三法,初止血,次清热,后补其虚,未有不痊愈者也。

凡妇人女子,初得崩中暴下之病者,宜用止血之剂,乃急则治其标也。

四物汤调十灰散服之,以血止为度。

十灰散

藕节、莲蓬、艾叶、棕榈、大小蓟根、侧柏、干姜、油发、干漆。

以上十味,各烧存性,为灰,等分,和匀,每服三钱。

或用醋煮糯米粉为丸,每服百丸,不喜服者,用之止血,即服清热之剂,用凉血地黄汤主之。

生地、当归各一钱,黄连、黄柏、知母、藁本、川芎、升麻各五分,柴胡、羌活、防风各七分,黄芩,炙草,细辛、荆芥穗、蔓荆子各四分,红花一分,煎服。

如血未尽,再吞十灰丸。

血已止,里热已除,宜用补中之剂,加味补中益气汤主之。

黄芪(炙)、人参、白术、陈皮、归身、白芍(酒炒)、熟地各一钱,炙草、白茯、升麻、柴胡、知母、黄柏(炒)各五分,姜枣引。

更宜早服地黄丸,夕服参术大补丸,以平为期。

如崩久成漏,连年不休者,此中气下陷,元气不固也,宜用前加味补中益气汤,兼服鹿角霜丸补之。

川芎七钱,香附(醋制)二两,炙草五钱,川续断一两半,鹿角霜、柏子仁(去壳,炒)、归身、茯神、龙骨(煅)、阿胶(蛤粉炒成珠)各一两。

共末,山药五两。

研作糊为丸。

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附:

经血妄行

如经血妄行,或吐血,或唾血,或口内血腥,用前四物凉膈散,加生韭自然汁服之。

格式编辑:

射水鱼

赤白带下

带下之病,妇人多有之。

赤者属热,兼虚兼火治之;白者属湿,兼虚兼痰治之。

年久不止者,以和脾胃为主,兼升提。

大抵瘦人多火,肥人多痰,要知此候。

赤带用前四物加芩连汤,再加升麻、丹皮主之,兼服三补丸。

白带,用加味六君子汤主之。

陈皮、半夏、苍术(米泔水浸)、人参各一钱,白术一钱五分,白茯一钱二分,升麻、柴胡各五分,姜引。

兼服香莎导痰丸。

带久不止者,专以补虚为主,宜服十全大补汤,去地黄,加陈皮、半夏、干姜。

更服参术大补丸,以补脾胃之虚,及服补宫丸,以固下元之脱。

补宫丸

鹿角霜、白茯、白术、白芍、白芷、牡蛎(煅,童便炒)山药、龙骨(煅)、赤石脂各等分,干姜(炒)减半,醋糊丸。

空心米饮下。

白浊、白淫、白带辨症

妇人常有白浊、白淫、白带之疾,症虽不同,治亦有别。

白带者,时常流出,清冷稠粘,此下元虚损症也,用止带久不止之法治之。

白浊者,浊随小便而来,混浊如泔,此胃中浊气渗入膀胱也。

加味二陈汤主之。

陈皮、半夏、白茯、白术、苍术、益智仁(盐水炒,研)各一钱,炙草五分,升麻、柴胡七分,姜引。

附:

遗白带方

酒煮白果三升,去心去膜,晒干为末,每服二钱,白水下。

白淫者,常在小便之后而来,亦不多,此男精不摄,滑而自出,不须治而自愈。

温经汤

妇人行经之时,连服三剂,易能成孕。

陈皮一钱,半夏一钱,生地一钱,归尾二钱,川芎八分,白芍八分,红花八分,秦艽八分,乌药八分,香附一钱半,木通三分,青皮七分,姜引。

水煎服。

种子章十三条

无男女,乾坤几乎息矣。

男女配匹,所以广嗣,厥系匪轻,勿谓无预于人事。

生育者,必阳道强健而不衰,阴癸应候而不愆。

阴阳交畅,精血合凝,而胎元易成矣。

不然,阳衰而不能下应乎阴,阴亏而不能上从乎阳,阴阳乖离,是无以子。

虽云天命之有定,抑亦人事未尽欤~

故种子者,男则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则平心定气以养其血,补之以药饵,济之以方术,是之谓人事之当尽也。

何谓男贵清心寡欲,盖形乐者易盈,志乐者

格式编辑:

射水鱼

易荡,富贵者之人,不知御神,则荡必倾,不知御形,则盈必亏。

此清心寡欲,为男子第一紧要也。

何谓女贵平心定气,盖女子以身事人,而性多躁,以色悦人,而情多忌,稍不如意,即忧思怨怒矣。

忧则气结,思则气郁,怨则气阻,怒则气上。

血随气行,气逆血亦逆。

此平心定气,为女子第一要也。

药饵维何,男子宜服地黄丸,以补左肾之阴,如杜仲、苁蓉、巴戟、补骨脂、沉香,以补右肾之阳;女子宜服乌鸡丸,以养其气血,调其经候,斯为得理。

若彼桂、附、丹皮,动火耗阳,损血消阴之剂,一切远之。

何谓济之方术,如种子之歌,素女之论是也,宜搏求之。

女子无子,多因经候不调,药饵之辅,尤不可缓。

若不调其经候而于之洽,徒用力于无用之地。

此调经为女子种子紧要也。

如肥盛妇人,禀受甚厚,及恣于酒食之人,经水不调,不能成胎,谓之躯脂满溢,闭塞子宫。

宜行湿燥痰,用前苍莎导痰丸、四制香附丸。

如瘦怯性急之人,经水不调,不能成胎,谓之子宫干涩无血,不能摄受精气。

宜凉血降火,用地黄、三补丸调之。

如素有浊漏带下之人,经水不调,不能成胎,谓之下元虚惫,不能聚血受精。

宜补虚涩脱,用前乌鸡丸、补宫丸调之。

种子歌云:

三十时辰两日半,二十八九君须算。

落红满地是佳期,经水过时空霍乱。

霍乱之时枉费工,树头树底觅残红。

管取芳华能结子,何忧丹桂不成丛。

此盖言经水尚未行之时,血海正满,子宫未开,不能受精以成其孕。

经水既行,则子宫开,血海净,斯能受其精矣。

然亦自经初行之时,计算至三十个时辰,足恰两日半,欲种子贵当其时。

故一日、二日、三日与之交,则多生男;四日、五日、六日与之交,则多生女。

七日后,子宫复闭,不必再交矣。

妇女阴质,取象于月。

若自朔至望,经水行不失其候者,结孕易生子多寿,以月光渐生,月轮渐满也;若自望至晦,经水行或失其期者,胎难结生子多夭,以月光渐消,月廓渐空也。

此造化之理,可与懵者道之乎,【素问论】中,男有三至,女有五至。

如男至而女未至,玉体才交,琼浆先吐,虽能下应乎阴而阴不丛也;如女至而男未至,则桃浪先翻,玉露先滴,虽能上从乎阳,而阳不应也,所以无子。

此气至者,亦有先后男女至别。

如阳精先至,阴血后忝,则精开裹血而成女;阴血先至,阳精后冲,则血开裹精而成男。

故小书云:

阴包阳则桂廷添秀,阳包阴则桃洞得仙。

此之谓也。

何谓男有三至?

盖阳痿而不举,肝气未至也;举而不坚,肾气未至也;坚而不热,心气未至也。

肝气未至而强合则伤肝,其精流滴而不射;肾气未至而强合则伤肾,其精散漫而不粘聚;心气未至而强合则伤心,其精冷而不热。

此男子之所以无子,贵乎清心寡欲,以养肝肾心之气也。

何谓女有五至,盖交感之时,面赤而热,心气至也;目中涎沥,微睨视人,肝气至也;娇声低语,口鼻气喘,肺气至也;伸舌吮唇,以身偎人,脾气至也;玉户开张,琼液流出,肾气至也。

五气皆至而与其合,则情合意美,阳施阴受,有子之道也。

男女无疾,交会应期,三虚四忌,不可不避。

三虚者:

天地晦冥,日月薄蚀,雷电风雨,晦朔弦望,天之虚也;地震土陷,山崩水溢,地之虚也;忧怒悲恐,醉饱劳倦,人之虚也。

犯此三虚,则交而不孕,孕而不育,疾病日生,为身之灾也。

四忌者:

一忌者,本身正冲,甲子庚申,灭没休废之日;二忌大寒、大暑、大醉、大饱之时;三忌日月星辰,寺观坛庙,灶厕冢墓之处;四忌触忤恼犯,骂詈击搏之事。

犯此四忌,不惟令人无子,且致夭也。

凡种子者,当应候之时,男服补肾益精之药,女则调其饮食,淡其滋味,

格式编辑:

射水鱼

避其寒暑,至于夜半生气乘旺之时,依上三至、五至、三虚、四忌行之,自然交而必孕,孕而必成矣。

卷之二

胎前章

确论胎养数条

妇人受胎之后,所当戒者,曰房事,曰饮食,曰七情,曰起居,曰禁忌,曰医药,须预先调养,不可少犯,以致伤胎难产,且子多疾,悔之无及。

古者妇人有孕,即居侧室,不与夫接。

所以产育无难,生子多贤,亦少疾病。

今人不知禁忌,纵情恣欲。

有触动胎气而堕者,有胎肥硕而难产者,有败精凝裹而碍产者,有生子多疾、痘疮稠密者,皆多房事故也。

妇人受胎之后,最宜调饮食,淡滋味,避寒暑,常得清纯和平之气,以养其胎,则胎元完固,生子无疾。

今为妇者,喜淡辛酸煎炒肥甘生冷之物,不知禁口,所以脾胃受伤,胎则易堕;寒热交杂,子亦多疾。

况多食酸则伤肝,多食苦则伤心,多食甘则伤脾,多食辛则伤肺,多食咸则伤肾,随其食物,伤其脏气、血气、筋骨,失其所养,子气自此生矣。

又如食兔肉则儿唇缺,食羊血则儿多白睛,食犬肉则儿多声喑之类,皆有明验,所宜禁者。

不然,则儿之形体相貌,且有不具不全者矣。

古有胎教,凡视听言动,莫敢不正,喜怒哀乐,莫敢不慎。

故其子女多贤,此非贤母不能也。

盖过喜则伤心而气散,怒则伤肝而气上,思则伤脾而气郁,忧则伤肺而气结,恐则伤肾而气下。

母气既伤,子气应之,未有不伤者也。

其母伤则胎易堕,其子伤则脏气不完,病斯多矣。

盲聋喑哑,痴呆癫痫,皆禀受不正之故也。

妇人受胎之后,常宜行动往来,使血气通流,百脉和畅,自无难产。

若好逸恶劳,好静恶动,贪卧养骄,则气停血滞,临产多难。

况行立坐卧之久,为筋骨皮肤之伤,子在腹中,气通于母,必有伤者。

又勿登高,勿临深,勿越险,勿负重,少有触犯,其胎必堕。

妊娠在于清热养血,条实黄芩安胎圣药,清热之故也。

置水中取沉者为佳,俗人不知以为害而不敢用。

又谓温经之药,可养胎气,误人多矣。

养胎全在脾胃。

譬之钟悬于梁,梁软则钟下坠,梁断则钟下堕。

故白术补脾,为安胎要药。

胎中痛者,非缩砂不止,必择连壳者研用之。

妊娠七个月以后,须用枳壳、大腹皮则易产,行气开滞故也。

孕妇有疾,只以和胎安胎为本,所感外伤内伤之症,以末治之。

孕妇有疾,必择其专门平日无失者用之。

若未试之,医有毒之药,不可轻用,以贻后悔。

又不可轻用针灸,以致堕胎。

妊娠恶阻

恶阻者,谓有胎气恶心,阻其饮食也。

其症:

颜色如故,脉息平和,但觉

格式编辑:

射水鱼

肢体沉重,头目昏眩,择食,恶闻食气,好食酸咸,甚者或作寒热,心中愤闷,呕吐痰水,胸膈烦满,恍惚不能支持。

轻者不服药无妨,乃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