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复习配套检测题 演练 仿真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3556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复习配套检测题 演练 仿真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九年级复习配套检测题 演练 仿真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九年级复习配套检测题 演练 仿真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九年级复习配套检测题 演练 仿真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九年级复习配套检测题 演练 仿真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复习配套检测题 演练 仿真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

《九年级复习配套检测题 演练 仿真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复习配套检测题 演练 仿真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复习配套检测题 演练 仿真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

九年级复习配套检测题演练仿真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2019-2020年九年级复习配套检测题演练仿真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教科书循环使用      B.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疾病传染

C.大量使用私家汽车出行,节约时间D.大量建设钢铁冶炼厂,促进经济发展

2.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是同一种物质B.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D.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3.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的石墨瓦可以起隔热和保护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石墨(  )。

A.能导电B.密度小 

C.熔点高、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D.硬度小,有润滑作用

4.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金刚石中混有杂质就呈现不同的颜色

B.铅粉和少量石墨粉制作铅笔芯

C.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粉末来作润滑剂

D.活性炭可作冰箱的去味剂

5.防毒面具的滤毒罐中用来吸附毒气的物质是(  )。

A.炭黑B.活性炭C.木炭D.石墨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人用煤炉取暖时,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炉子上放一盆水

B.在用CO还原CuO的实验中,尾气中CO的含量很少,可以不必处理

C.某同学夜间发现家中煤气泄漏,他立刻拉开电灯开关进行检查

D.CO没有颜色和气味,民用煤气中常加有恶臭味的物质,是为更好地防止煤气中毒

7.常用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是(  )。

A.它是一种能溶解水的气体B.降温加压下它可以变成固体“干冰”

C.它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8.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

A.供给呼吸B.作化工产品的原料

C.用于灭火D.作气体肥料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  )。

A.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一氧化碳能够燃烧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易升华同时吸收大量的热

C.金刚石用于裁玻璃——金刚石很硬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石墨很软

10.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常用方法是(  )。

A.煅烧石灰石        B.点燃木炭

C.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D.碳酸分解

11.碳和碳的化合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质。

(1)碳原子的结构示意为,碳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

(2)碳的单质有多种,具有如下图所示结构的碳单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

(3)上海世博会体现的“低碳”亮点主要是降低了__________气体的排放。

A   B   C

12.“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根据这一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用活性炭除去冰箱里的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性。

(2)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褪色,这一事实体现了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CO分子和CO2分子的________不同,导致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4)利用CO的________性,能把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中的铁冶炼出来。

13.查阅资料知道,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某同学为了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设计了下图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完整,还需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属于钙盐,方法是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________(填字母)。

A.Na2CO3溶液B.AgNO3溶液

C.NaCl溶液D.Ca(OH)2溶液

(3)鸡蛋壳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小组在实验室里制取CO2时,用到了下列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1)能用B装置收集CO2,是因为CO2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

(2)用B装置收集CO2时,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__________。

(3)将生成的CO2通入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原因是CO2与__________反应生成了碳酸。

(4)将A装置改成C装置,通过拉动铜丝可以控制底部破损的小试管升降。

这一改进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  B.使破损的小试管得到利用  C.生成更多的CO2

(5)如果在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

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你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F

(1)选择________装置组合来制备和收集氧气(填字母编号)。

(2)已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将收集满氨气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反应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1.炭雕(主要成分木炭)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于一体的工艺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炭雕是质轻透明的固体  B.炭雕摆放要远离火种

C.炭雕艺术品可以长久保存  D.炭雕能吸附室内微量的甲醛等有害气体

2.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中错误的是(  )。

A.CO与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分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

C.CO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酸雨的产生D.金刚石和石墨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二氧化碳,下列除去二氧化碳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点燃混合气体        B.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   D.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4.可生成CO2的反应很多,例如:

①酒精的燃烧;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③碳与氧化铜反应;④高温煅烧石灰石;⑤石灰石(块状)与稀硫酸反应;⑥石灰石(块状)与稀盐酸反应;⑦碳酸钙粉末与浓盐酸反应;⑧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

其中可用于实验室制CO2的是(  )。

A.④⑥  B.⑤⑥     C.⑥    D.全部

5.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6.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C.反应前后Co3O4质量改变  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7.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1)图中a、b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A”“B”或“C”),装入药品前应先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b中应加入__________。

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盛放__________的D装置。

如用E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端通入(填“c”或“d”)。

(4)用块状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时,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8.下图是某同学对二氧化碳部分知识构建的网络图(部分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省略)。

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物质a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物质b主要成分中阳离子是__________。

(3)物质c(C6H12O6)所属类别是__________,该物质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

(4)写出由CO2生成物质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标出物质e化学式中带点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

9.为确定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固体成分,请你与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以下探究。

【对固体猜想】

猜想Ⅰ:

全部是金属铜;

猜想Ⅱ:

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猜想Ⅲ:

除铜外,还含有木炭;

猜想Ⅳ:

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__________。

【进行实验】实验流程见下图:

【问题与讨论】

(1)步骤②包括溶解、__________两步操作,它们共同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__________。

(2)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由此推出固体B中含有__________(写化学式),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

(2)的结论推断:

如果溶液A显蓝色,则溶液A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说明样品中含有____________,则证明猜想__________成立;如果溶液A无色,则证明猜想__________成立。

10.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含量,现取15g鸡蛋壳,捣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80g某浓度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鸡蛋壳中除CaCO3外的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烧杯中的反应剩余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忽略水蒸气的挥发),其中当反应进行到B点时,所用盐酸刚好消耗了加入量的一半。

试计算:

(1)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xx年重庆市)“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

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有错误的是(  )。

A.碳海绵有吸附作用      B.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

C.碳海绵易溶解于水      D.碳海绵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2.(xx年北京市)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

(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钙B.乙醇(C2H5OH)  C.二氧化碳

(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___和天然气,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很多天然矿石中含有碳元素,菱锰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锰(MnCO3),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4)在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5)“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如下图所示),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

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

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具有吸附性

B.可重复使用

C.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3.(xx年江西省)工业上用“碳捕捉”技术将CO和CO2混合气体中的CO2捕捉并回收CO,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示出):

(1)反应②分离出的CO2可制成干冰,干冰常用于____________。

(2)反应①在“反应分离室”内进行。

将NaOH和CaCO3分离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3)“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该捕捉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____。

A.捕捉到的CO2可制备其他化工产品,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B.“反应分离室”中的反应要吸收大量热

C.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循环利用

D.能耗大是该捕捉技术的一大缺点

4.(xx年德阳市)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F

(1)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为____________;②为____________。

(2)若用上述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其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是(用接口字母顺序从左至右连接)____________。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xx年天津市)某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和氯化钙,取该混合物6g,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2.2g气体(假设气体全部逸出)。

计算:

(1)所取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

(2)所加稀盐酸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碳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叙述错误的是(  )。

A.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B.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C.石墨是最优良的绝缘材料D.C60是新型超导材料

2.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B.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D.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 B.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4.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

将此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蓝色。

则原混合气体的成分是(  )。

A.HCl和CO B.HCl、H2和CO2

C.CH4和H2 D.CO和CO2

5.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序号

事实

解释

A

氧气用于金属切割

氧气具有可燃性

B

石墨用来制取金刚石

石墨中的碳原子可以重新排列

C

墨汁写的字或作的画可永久保存

碳的化学性质在任何条件都不活泼

D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按要求装好仪器;②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③向反应器中放入块状石灰石;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生成的气体。

以上操作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A.①③②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①④③②⑤D.①②④③⑤

7.李兵同学编写的化学小报中有如下标题,其中某标题下文章中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标题可能是(  )。

A.PM2.5与雾霾天气B.新装修房屋内空气中的杀手

C.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D.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居室内的危险

8.有关下图中甲、乙、丙、丁所示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实验目的是检验氢气的纯度,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B.乙实验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丙实验可证明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丁实验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9.下列除去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合理的是(  )。

选项

混合物

试剂或方法

A

CuO(C)

隔绝空气加强热

B

CO(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CO2(CO)

点燃混合气体

D

N2(O2)

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10.小张用足量的盐酸、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

你认为小张(  )。

A       B       C

A.一定不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

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34分)

11.(6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干冰 ②肥皂水 ③食盐 ④硝酸钾 ⑤碳酸氢钠 ⑥石墨

(1)可用于炒菜调味的是______________。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___。

(3)可用于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______________。

(4)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________。

(5)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_______。

(6)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______________。

12.(10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C+______Fe2O3

________+________。

(2)C+______ZnO

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制煤气:

C+CO2

________。

(4)工业上制水煤气:

C+H2O

________+________。

13.(10分)Cu可以形成化合价为+2和+1的化合物。

其中+1价化合物称为亚铜化合物。

(1)高温时,氧化铜可被木炭还原为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CO还原CuO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实验中需要特别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亚铜是一种红色粉末。

加热时,氧化亚铜能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这一性质可检验氮气中是否含有氧气(装置如上图所示),判断氮气中含有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8分)氯化钙是多用途的干燥剂和建筑防冻剂。

实验室里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备二氧化碳的含酸废液(含有MgCl2、FeCl3等)通过以下途径可制得无水氯化钙。

(1)操作I的名称为________,操作II的名称为__________。

滤渣的化学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

(2)石灰乳的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1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15.(14分)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F    G

 

(1)若要组装一套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_____(填仪器下方的字母,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图中的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该发生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填一种)。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除需增加酒精灯外,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是__________,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____(填“a”或“b”)端导入。

16.(10分)丽丽的爸爸旅游归来,带回一些钟乳石块送给了她。

丽丽和同学们想验证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于是她们将其中一块钟乳石带进实验室进行探究。

(1)请你帮助丽丽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实验操作

预期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一小块钟乳石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________,观察现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现象

有气泡生成,_____________

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2)查阅资料得知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假设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发生反应)。

上述预期的实验现象中有气泡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后,为了防止废液腐蚀下水管道或对水质产生不良影响,丽丽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了一个洁净的烧杯中。

她取样测定了废液的酸碱性,你认为她选择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___。

测试后得知该废液显酸性,则烧杯中废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

(4)丽丽向烧杯中的废液里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填序号)能使废液呈中性,过滤后才可安全排放。

①碳酸钙  ②熟石灰  ③生石灰  ④氢氧化钠

四、(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17.(12分)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取10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反应),并绘制了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坐标图(见下图)。

(1)碳酸钙完全反应用去稀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3)当盐酸和石灰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规范写出计算过程)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演练·巩固提升】

基础训练

1.A 2.B 3.C 4.B 5.B 6.D 7.D 8.A 

9.A 10.C

11.

(1)6 

(2)C (3)CO2

12.

(1)吸附 

(2)不活泼(或稳定) (3)构成 (4)还原

13.

(1)杯内固体减少,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A

(3)CaCO3+2H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