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3254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docx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docx

液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审定成绩:

重庆邮电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

液位控制系统

单位:

自动化学院

学生姓名:

汪函

业:

自动化

级:

0881201

号:

46

指导

教师:

陈勇

设计时刻:

2014年10月

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制

一、摘要1

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1

三、控制对象分析4

一、」[作原理5

二、系统运行方框图5

3、成立数学模型求系统传递函数5

4、系统稳固性分析5

五、校正前根轨迹、伯德图、单位阶跃图5

六、参数比较5

7、系统校正5

、校正方式肯定6

、校正进程6

八、校正后根轨迹、伯德图、单位阶跃图5

九、系统仿真5

四、总结1

五、参考文献1

一、一、摘要

在社会经济飞速进展的今天,水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应用中,常常会需要对容器中的液位进行自动控制。

比如自动控制水箱、水池、水槽、锅炉等容器中的蓄水量,生活中抽水马桶的自动补水控制、自动电热水器、电开水机的自动进水控制等,所以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在生活成了必不可少的东西。

设计一个合理、稳固性强的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对生活的意义重大,一个完整的水箱液位控制系统主要由水箱、电动机、进水阀门、浮子连杆等配件组成:

操作简便,靠得住性好,运行本钱低,可扩展行强等特点,本文对给定的水箱液位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画出结构框图,描述每一个元件的函数,并写出每一个元件的传递函数,用Matlab/Simulink对系统进行仿真,并分析结果。

关键字:

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电动机建模传递函数

Summary

Intoday'srapidso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waterplaysanincreasinglyimportantroleinpeople'slivesandproduction.Inindustrialproductionanddailylifeapplications,oftenneedtolevelinthecontainerforautomaticcontro1.Suchasautomaticcontrolofwaterstoragecontainertanks,ponds,tanks,boilers,automaticwatercontrollifeinthetoilet,automaticelectricwaterheaters,electricwatermachineautomaticwatercontrol,sothewaterlevelcontrolsysteminlifebecameaessentialthing・Designareasonable,strongsenseofstabilitywaterlevelcontrolsystemforamajorlife,afulltanklevelcontrolsystemconsistsoftanks,motors,watervalves,floatrodandotheraccessoriescomponents:

simpleoperation,goodreliability,lowoperatingcost,scalabilitylines,andothercharacteristics,thepapergivenwaterlevelcontrolsystemanalysis,blockdiagramshown,thefunctiondescriptionofeachcomponent,andwritethetransferfunctionofeachcomponentwithMatlab/Simulinkforsystemsimulation,andanalysisoftheresults・

Keywords:

waterlevelcontrolsystemofthemotortransferfunctionmodeling

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设计一液位控制系统,如下图示:

原理为:

当设定水箱水位为h时,输入电压经K1反向(比较)、K2放大驱动直流伺服电机通过减速器带动阀门旋转,调节进水。

浮子检测水位高度,并通过绳系带动滑线变阻器反馈到K1。

己知:

1.水箱底面积为,进水管流量o〈二q〈二1升/s,阀门转角e与流量的关系为Q二K£,其中Kf升/S.弧度,Q:

=K:

h,即层流情形下,出水量与水位高度成正比,K:

=l升/。

2.输入设定、位置检测电位器灵敏度10V/m,E=5V。

减速器减速比为K=10o

3.直流电机:

励磁线圈电阻&二20,扭矩常数K=6A),磁极磁通4)二4,电机电动势常数K=o

4.直流电机励磁电流和控制电压的关系为:

u二&*九+&*<1)*曲,(忽略漏磁)转矩为:

T=K*4>*ifo电机运行规律为:

T=I*d20(忽略阻力),I为电机和阀门折合惯性矩,共为:

>lkg/m2,不计阻力。

要求:

一、分析系统工作原理和特点,成立数学模型并画出结构图。

二、分析系统性能,针对系统要求:

a)稳固,无稳态误差。

b)液位在平衡位置提高为lcm时(即供水量提高必然值),调节时刻不小于20s,超调量小于等于30%。

3、若是系统不知足要求,用根轨迹法矫正系统并肯定校正装置参数。

并画出系统伯德图,指出校正方式

三、控制对象分析

液位控制系统的任务是使液而高度维持在一个设定的值上。

系统各个元件如下:

(1)、被控对象:

水箱

(2)、放大元件:

放大器

(3)、执行元件:

电机,减速器,阀门

(4)、测量元件:

浮子连杆

(5)、被控量:

水箱液位

(6)、给定量:

电位器给定电压U

(7)、输出量:

实际水位

一、工作原理:

当电位器电刷位于中间位置时(对应给定电压u)时,即水位处在希望的高度,同时岀水量等于进水量,现在电动机不动,系统处在平衡状态。

若流水量或出水量发生转变,当液而升高时浮子位置也相应升高,通过杠杆作用使电位器电刷从中间位置下移,产生电位差,通过放大器放大,给电动机一个控制电压,驱动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减小进水阀门开度,使进入水箱的液体流量减少。

这时,液而下降,浮子位置相应下降,直到电位器电刷回到中间位置,系统从头恢复平衡。

反之,液位下降,系统会增大进水阀门开度,加大进水量使液位升高到希望高度。

二、系统运行方框图

减速器―阀门水箱体—放大器电动机

浮子电位器卜

图1系统方案框图

3、成立数学模型求系统传递函数

减速器Ki:

由直流伺服电机直接作用来控制阀门的转动大小。

减速器的减速比

放大器Ka:

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心,则放大器传递函数为:

G($)出=10

电动机G4:

直流电机励磁电流和控制电压的关系为:

U=Rr*if+Kc*^*d<9

T二K*如

电机运行规律为:

(7)

(8)

T=I*d2<9

(9)

Id钳

ug业+K®艺

K^t2dt

(10)

(11)

将它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可取得电机与阀门开度的传递函数为:

G(s)=

sgs+l)

10

s(0.83s+2)

(12)

(13)

 

 

浮子电位器K5:

(14)

G(j)=1O

系统总传递函数:

(15)

100

5(0.835+2)(5+10)

 

图2系统传递函数框图

4、系统稳固性分析: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16)

(17)

(18)

不/、100

①(s)二

s(0.83s+2)(s+10)+100

闭环特征方程:

D(s)=s(0.83s+2)(s+10)+100=0

即:

D⑸=0.83s3+10.3s2+20s+100=0

对应上式应用劳斯判据,有:

S220

S2100

S1

S0100

因为劳斯表第一列个元素为正,所以该系统稳固

开环传递函数为:

m

(19)

(20)

(a)

K□(石s+l)

G(s)H(s)二

s'TI®+i)

J-1

因为,木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100

°5(0.835+2)(5+10)

所以本系统为I型系统

在阶跃输入h(t)=l(t)作用下,该系统稳态误差为0,知足要求

五、校正前根轨迹、伯德图.单位阶跃

cSPUOQas)9X

RootLocus

砧4

4

2

12:

0

-2

4

-6

0.76八1

0.16

-8・6-4

994’

T*

System:

G

Gain:

2.39

Pole:

・0.0325+4.83i

Damping:

0.00672

Overshoot(%):

97.9

Frequency(rad/s):

4.83

-0:

94

System:

G

Gain:

0

Pole:

-2.41

Damping:

1

Overshoot(%):

0

Frequency(rad/s):

2.41

八、

0.60

i「

RealAxis(seconds'1)

图3校正前根轨迹

 

BodeDiagram

Sys-tem:

G

Frequency(rad/s):

989Magnitude(dB):

-138

10

10°

102

103

o

5

15-9

-5

o

1mp)apac6ew-

(6ap)

101

Frequency(rad/s)

图4校正前伯徳图

StepResponse

apn三dlu<

System:

K1

Peakamplitude:

1.53Overshoot(%):

53.5

Attime(seconds);1.08

System:

K1

Settlingtime*(seconds):

6.2

K1

'(Riqetime(seconds):

0.39*

System:

K1

Finalvalue:

1

3456

Time(seconds}

 

图5校正前阶跃响应

六、比较参数

由图可知,ts=且ts<20s,知足要求

o%>30%,不知足要求,系统需校正

7、系统校正

校正方式肯定

O%=e

*100%

△=0.05

3.5

(21)

(22)

(23)

(24)

(25)

 

位于根轨迹右方,选择串联滞后网络

校正进程

滞后网络传递函数:

(26)

1+方7\

\+Ts

矫正要求:

o%<30%,ts<20s

Mr=

1

Isin/T

5"

取es=0.001

bT10

11001b~~i~~0A

(32)

滞后网络传递函数为:

GO二

1+bTs

1+TS

l+3・33s

一l+33・3s

(29)

(30)

(31)

(33)

(34)

则校正后系统传递函数为:

G1(s)=G0(s)*Gc(s)=

100(1+3.33s)

s(0・83s+2)(s+10)(33・3s+l)

八、校正后单位阶跃、根轨迹、伯德图

 

StepResponse

图6校正后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RootLocus

(L—SPUOO3S)型«<>?

EU-o)euJ_

6

4

2

0

-2

-4

^.375"

System:

G

-Gain:

0.0147

Pole:

-2.4

IDamping:

1

Overshoot(%):

0

Frequency(rad/s-);2.4

System:

G

Gain:

21.2

Pole:

-0.006&4+4.54S

Damping:

0.00153

Overshoot(%):

&9.5

Frequency(rad/s-):

4.54

-8

■64

_a

RealAxis(seconds)

 

图7校正后系统根轨迹

Phase(deg):

-269

图8校正后系统伯徳图由图可知,o%=%<30%,ts=<20s,符合题目要求

用MATLAB进行系统分析时所需程序代码:

B=»num=[333100];

»den=[200];

»G=tf(num,den)校正后开环传递函数

G=

333s+100

sA4+sA3+sA2+20s

Continuous-timetransferfunction.

»Gl=feedback(Q1)校正后闭环传递函数

G1=

333s+100

sA4+sA3+sA2+353s+100Continuous-timetransferfunction.

»margin(G)校正后系统伯德图

»rlocus(G)校正后系统根轨迹

»step(Gl)校正后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九、系统仿真

校正前:

在MATLAB中挪用Simulink仿真系统,新建SimulinkModel,并绘制

出系统框图:

在单位阶跃响应的作用下,系统的输出为:

校正后:

在MATLAB中挪用Simulink仿真系统,新建SimulinkModel,并绘制

出系统框图:

在单位阶跃响应的作用下,系统的输出为:

波形符合要求。

四、总结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加倍扎实的掌握了有关自动控制原理、Matlab等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进程中虽然碰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探,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岀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而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

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咱们掌握的知识再也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在课程设计进程中,咱们不断发觉错误,不断更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

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碰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

在此后社会的进展和学习实践进程中,必然要不懈尽力,不能碰到问题就想到要畏缩,必然要不厌其烦的发觉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如此,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此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久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久不可能取得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

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

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熟悉。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控制系统的设计方式和校正原理、熟练运用了血tlab软件。

我以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育了独立试探、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类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

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咱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式。

而这是往后最实用的,真的是收获颇丰。

要而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这对于咱们的未来也有专门大的帮忙。

以后,无论有多苦,我想咱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情形,发觉其中珍贵的情形。

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咱们都能够在实验结束以后变的加倍成熟,会面对需要而对的情形。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H子里,能够说得是苦多于甜,可是能够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能够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木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知道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试探的能力。

在设计的进程中碰到问题,能够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取得了解决。

实验进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咱们在合作起来加倍默契,在成功后一路体会喜悦的心情。

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彼此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这次设计也让我明口了思路即前途,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试探,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

五、参考文献

[1]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余成波张莲.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3]张志涌,徐彦琴.MATLAB教程[切,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4]赵广元.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践[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

[5]孙亮,杨鹏.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