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wfzuw韩国经济 87.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3159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Bywfzuw韩国经济 8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Bywfzuw韩国经济 8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Bywfzuw韩国经济 8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Bywfzuw韩国经济 8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Bywfzuw韩国经济 8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Bywfzuw韩国经济 87.docx

《Bywfzuw韩国经济 8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ywfzuw韩国经济 87.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ywfzuw韩国经济 87.docx

Bywfzuw韩国经济87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

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

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

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

乃书于纸上。

毕而卧。

凄然入梦。

乙酉年七月初七。

-----啸之记。

第十二章区域性自由贸易与经济合作

 

最近几十年来,区域间的经贸合作发展很快,成为国际经济领域里十分突出的现象。

区域性自由贸易与经济合作的出现改变了世界经济中原有的国与国之间实行自由贸易或保护贸易的状况,成为两种贸易政策合流的新形式:

集团内部贸易更加自由,在集团之外则形成一定的贸易壁垒。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介绍和分析区域自由贸易与经济合作以及经济全球化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第一节区域经济合作理论

一、区域经济合作的类型

区域性自由贸易与经济合作包括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

有的仅在商品贸易方面,有的则扩大到服务贸易,要素流动,甚至货币体系和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协调和合作。

最初级的合作层次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多边协商,最高的合作程度可以达到经济上的一体化。

区域性的合作通常是一种比关贸总协定和WTO所规定的开放程度更高的贸易与经济的自由化。

因此,这种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又被称为“特惠贸易协定”。

在对区域性自由贸易与经济合作的影响进行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将各种合作类型定义一下。

表12-1介绍了四种类型的区域性经济合作方式及其主要特征。

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一种区域内的自由贸易。

在自由贸易区内的各成员国通过协商签订协议,取消相互之间的贸易壁垒,各成员国制造的商品可以在区内自由流通,相互间没有关税、配额等保护措施。

各成员国对区外国家仍然维持贸易壁垒,但保护政策不求一致,由成员国自行订立。

由于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不一致,自由贸易区内各成员国之间的海关也不能撤消,以防止区外国家的商品通过贸易壁垒低的成员国流向壁垒高的国家,从而使壁垒高的国家的政策失效。

这类自由贸易区包括1960年成立的欧洲自由贸易区(欧盟的初级形式),1966年成立的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和1994年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等(NAFTA)。

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比自由贸易区更进一步,在关税同盟内部,各成员不仅取消相互间的贸易障碍,还取消了对外贸易政策的差别,建立起对同盟外国家的共同的关税壁垒。

由于各成员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一致,各成员国之间不设海关。

关税同盟典型代表是欧洲共同体。

虽然1992年底开始实行一体化的欧洲已远远超过一般的贸易集团,但其贸易政策仍然是对内自由、对外壁垒,因此,从对贸易的影响来说,与关税同盟相似。

无论是自由贸易区还是关税同盟,都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一些贸易壁垒,在一定的范围实现了较自由的贸易,从而更有效利用了资源,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共同市场在共同市场内,除了有一个关税同盟之外,各成员国还允许生产要素在它们之间完全自由流动(劳动及资本的流动)。

经济同盟在这种同盟内,各成员国统一所有经济政策,包括货币、财政、福利政策,以及有关贸易及生产要素流动的政策。

 

表12-1区域性经济合作的类型

成员国之间的

自由贸易

共同对外关税

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各种经济政策

(财政、货币等)的协调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同盟

注:

如果不仅是由各自政府使这些政策协调一致,而是由对所有成员国有约束力的统一的组织实际决定这些政策,则该集团相当于具备了完全的经济国家地位。

有些作者称其为“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二、区域内自由贸易的经济分析

在介绍完区域性自由贸易集团的基本类型后,我们来重点分析它对其成员国和非成员国经济的影响,进而来确定从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

1.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

首先,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因为区域性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往往会伴随着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个结果。

在图12-1中,我们假设有三个国家:

美国、墨西哥和中国,其中美国是运动鞋的纯进口国,中国及墨西哥都生产并出口运动鞋。

中国运动鞋的出口价格假设为10美元,墨西哥的价格为11美元,假设美国对运动鞋都课征2元的进口税,中国运动鞋在美国市场价格为12美元,墨西哥鞋则卖13美元。

在美国与墨西哥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以前,美国当然从中国进口,进口量为Mc,在国内市场售价12美元政府关税收入为$2XMc,即a+c部分。

图12-1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

 

美国和墨西哥之间实行自由贸易之后,取消了所有从墨西哥进口商品的关税,但仍保持着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

在不需缴纳关税的情况下,从墨西哥进口运动鞋售价只11美元,而中国运动鞋仍要支付关税,其市场售价仍要12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当然购买墨西哥鞋而不买中国鞋。

其结果,美国不再从中国而转从墨西哥进口运动鞋,由于墨西哥鞋便宜(只¥11),增加了美国消费者对运动鞋的需求量,进口量也就从Mc增加到Mm。

可见,建立自由贸易集团之后,美国的进口有两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改变了进口来源,从原来的中国变成了墨西哥,即从非贸易集团成员国转向了成员国,这一变化被称为“贸易转移”(TradeDiversion)。

第二个变化是增加了总进口量。

由于不加关税的墨西哥运动鞋比加关税后的中国运动鞋便宜,美国从墨西哥的总进口量要比原来从中国进口的多,这种由于取消对成员国关税而增加的进口量被称为“贸易创造”(TradeCreation)。

任何区域性或集团性的自由贸易都只是在有限范围内降低贸易壁垒,因此,都具有“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双重结果。

2.区域内自由贸易所产生的利益变动

美国和墨西哥进行自由贸易后,受益的首先是墨西哥,即贸易集团中的出口成员国,由于免除关税,成员国比非成员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从而增加出口获利,净收益部分由面积d表示。

作为进口成员国的美国,其利益变动由两方面组成:

一部分是因为商品价格降低,进口增加,消费者剩余的增加;另一部分变动是取消了对成员国的关税而使政府失去了关税收入。

消费者的所得利益用变动的消费者剩余部分来表示,即面积a+b,政府关税收入减少部分用a+c表示,社会福利究竟是增加还是减少则由b和c的大小决定:

如果b>c,美国有净收益;如果b<c,则有净损失。

一般情况下,

(1)如果墨西哥与中国在自由贸易下的出口价格越接近(即c的高度越低),或与加税后中国运动鞋价格差距越大(即b的高度越高),“贸易转移”的损失越小,c部分就相对小和b部分会相对大。

美国净收益的可能性比较大(见图12-2(A))。

(2)如果美国对运动鞋需求的价格弹性越高,由于价格下降而产生的“贸易创造”越多,b的面积也越大(见图12-2(B)),美国也就越有可能获得净收益。

图12-2影响贸易创造的因素

 

另外,作为自由贸易集团的成员国,美国输往墨西哥的商品也获得免税,美国还可以从增加出口方面获得净收益。

因此,总的说来,贸易集团的成员国有可能从区域性的自由贸易中获利。

对于非成员国中国来说,由于美墨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中国运动鞋受到价格歧视被墨西哥鞋挤出美国市场,其结果当然是净利益损失。

对整个世界来说,有比较优势的中国不得不减少运动鞋的生产和出口,本来没有比较优势的墨西哥则开始生产和出口更多的运动鞋。

这从全球资源利用的角度看,不能不说是一种效益的降低。

 

第二节区域性自由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发展

人们普遍认为区域间的经贸合作有利于促进贸易自由化,有利于促进多边贸易体制,会给成员国和全球经济带来新的动力。

因此,以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为目的的GATT和WTO在原则上支持区域间经济合作的发展。

“关贸总协定”第24条第4、5款规定:

“通过自愿签定协议发展各国只的经济一体化对扩大贸易的自由化是有好处的”,“本协议规定,不能阻止缔约各方在其领土之间建立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

世界贸易组织基本原则的第一条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最惠国待遇要求一成员方将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领域给予任何其他国家(无论是否世贸组织成员)的优惠待遇,立即和无条件的给予其他各方,但这一原则对以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等形式出现的区域经济安排则属例外。

在这些区域内部实行的是一种比最惠国待遇还要优惠的“优惠制”,区域外的世贸成员则无权享受。

一、欧洲经济的一体化

战后以来,尤其是80年代末期和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和贸易中一件不可忽视的大事就是欧洲经济的一体化。

从1993年1月1日开始,欧洲共同体开始实行单一市场。

当时的十二个成员国拆除了相互之间的边界,取消了海关,实行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全部或部分自由流通。

在长达40年的缓慢发展和将近17年的具体努力后,欧洲统一大市场终于启动运转。

这是欧洲历史上,也是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欧洲共同体(EuropeanCommunity,简称EC)的建立也吸引了其它欧洲国家。

1995年,奥地利、芬兰和瑞典也成为欧洲共同体成员国;还有许多东欧国家也都在积极申请加入。

目前,欧洲共同体共有15个国家,拥有3亿7千5百多万人口(2000年),32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且是世界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逾2万美元(2000年),贸易额约占世界的40%(2000年)。

作为一个集团,欧洲共同体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者和进口者。

因此,欧洲统一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对现有国际经济贸易的格局,包括对中国与欧洲国家的贸易,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1.欧盟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欧洲统一市场的建立并非一夜之举,而是经过了漫长的过程和曲折的经历。

统一市场既不是最初的设想,也不是最终的目标,它只是欧洲最终联合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欧洲共同体最终目标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联合,它是要建立一个在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上完全一致的统一体。

欧洲共同体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1952年开始的西欧煤钢联营,但真正提出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则是从1957年西欧六国的《罗马条约》开始。

欧洲共同体的发展就其目标来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8年--1968年):

建立关税同盟阶段

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于1958年,最初由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六国组成。

共同体建立的最初动机是加强欧洲大陆各国的经济合作。

这不仅是为了在战后重建欧洲经济,也为了减少再次在欧洲发生世界大战悲剧的可能性。

另外,共同对付来自苏联集团的军事威胁也是原因之一。

根据六国1957年3月签订的《罗马条约》,共同体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取消相互间的进出口关税和数量限制,撤消相互间贸易壁垒,对外则实行一致的贸易政策,在1957年各国的平均关税的基础上,建立共同的对外贸易壁垒。

因此,《罗马条约》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关税同盟。

这一目标虽然从一开始就提出了,但真正实现则是在1968年以后。

在第一阶段的10年中,欧洲共同体成员国的主要任务是朝这一关税同盟的目标努力。

第二阶段(1968年--1992年):

实现关税同盟和建立统一市场阶段

到1968年7月,欧洲共同体成功地取消了内部的关税和限量壁垒以及建立起农业产品的共同价格,在对外贸易上实行共同的关税政策,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关税同盟”。

在关税同盟的建立过程和建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内部贸易的自由化推动了欧洲共同体里各国的经济发展。

从1961年到1970年的10年中,作为一个集团,欧洲共同体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仍高于美国同期的2.5%)。

这无疑是给各成员的经济合作一种鼓舞,因此,当70年代欧洲经济陷入困境时,欧洲共同体决定扩大各国间的经济合作。

1985年6月,欧洲共同体的行政机构,欧洲议会,发表了一份包括300项建议的“白皮书”,提出了进一步取消内部障碍,建立包括商品,服务,资本,劳动力完全流动的统一市场的具体建议。

在1986年到1987年两年中,共同体各成员国的政府先后讨论,修改并批准了反映这一“白皮书”基本内容的“单一欧洲法”(SingleEuropeanAct)。

于1987年7月1日正式生效的“单一欧洲法”的基本目标是在1992年底建立统一的欧洲市场,具体内容包括:

(1)取消所有的有形障碍。

包括开放边界,取消海关,设立统一身份证,以便成员国人民自由往来,自由居住和自由选择工作;

(2)取消各种技术障碍。

建立统一的欧洲技术标准,以便于商品的自由流动;

(3)取消各种财政税收上的差别。

实行统一的商品税收政策,消除商品生产和销售成本上的差别,以保护商品公平竞争;

(4)取消商业投资法律方面的不同。

建立统一的商业法规,以便资本的自由流动。

在这一阶段里,欧洲共同体不断扩大,增加了6个新的成员国:

英国,爱尔兰,丹麦(均于1973年加入),希腊(1981年加入),西班牙和葡萄牙(1986年加入)。

第三阶段(1993年--):

实行统一市场和建立经济政治共同体阶段

1993年1月1日,拥有12个成员国的欧洲共同体拆除内部边界,取消海关,进入了单一市场,实现了“单一欧洲法”提出的目标。

这是欧洲统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的完成,也是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

为了继续推动欧洲的联合,12个成员国的首脑曾于1991年12月在荷兰小城马斯特里赫特举行了会议,提出了实现真正的全面的欧洲统一的新目标。

这次会议所通过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的宗旨是,通过12国全体人民的努力,将欧洲共同体缔造成一个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联盟。

自1993年1月1日起,其名称也从原来的“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EconomicCommunity)”改为“欧洲共同体”。

“马约”提出的一些重要新目标包括:

(1)建立单一的金融货币体系。

具体步骤包括:

1994年1月1日前成立欧洲货币协会,作为欧洲中央银行的前身;最迟到1999年建立中央银行,发行单一的欧洲共同体货币。

(2)组成统一的政治联盟。

包括统一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到1996年根据政治合作情况,考虑建立共同的防卫政策和武装力量。

(3)实现共同体内的政治一体化。

取消共同体内不同国籍公民政治权利上的区别,共同体公民在任何成员国内居住都有在当地的选举和被选举权。

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并将决策方式由现在的“一致决定”改成“多数决定”。

1993年9月,欧洲联盟(EuropeUnion,简称EU)条约正式生效。

“欧洲共同体”改为“欧盟”。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诞生,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挪威、葡萄牙、西班牙将欧元作为他们的官方货币。

2001年希腊加入欧元区。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流通。

至此,除英国等3国外,欧洲实现了货币统一。

资料西欧战后贸易经济一体化大事年表

1947年欧洲战后经济复苏的马歇尔计划(MarshallPlan)出台

1948年建立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以监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1949年在斯特拉斯堡成立欧洲委员会(CouncilofEurope)

1950年-1952年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建立比荷卢经济联盟

1951年4月18日比利时、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和卢森堡等六国签订巴黎条约,成立了欧洲煤炭钢铁共同体(ECSC)

1952年-1954年准备实行欧洲防御共同体(EDC)计划,但失败了

1955年6月2日墨西拿会议(MessenaConference)重提“建设欧洲”

1957年3月25日欧洲煤炭钢铁共同体中的六国签订了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和欧洲原子能委员会(Euratom)。

在1958年底到1968年中期逐步取消它们之间的进口关税,统一它们的对外壁垒。

1960年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国等七国组成了欧洲自由贸易区(EETA),在1960年到1966年期间逐步拆除了贸易壁垒。

芬兰、冰岛1970年作为准成员国加入。

196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委员会和欧洲煤炭钢铁共同体的机构合并

1968年7月1日关税共同体完成

1973年1月1日丹麦、爱尔兰和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使共同体成员国增加为9个。

1973年到197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九国之间及它们与仍留在欧洲自由贸易区的国家间的贸易壁垒被逐步拆除。

同期,欧洲经济共同体与地中海地区的大多数非成员国达成了贸易优惠协议。

197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委员会和欧洲煤炭钢铁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EC)

1979年欧洲货币体制开始运行,它以欧洲货币单位为基础。

1979年6月欧洲议会首次由公众投票普选产生

1981年1月1日希腊加入共同体成为第十个成员国。

1986年1月1日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共体,使欧洲共同体的正式成员国增加到12个。

1986年2月-欧共体的各成员国通过和颁布了统一欧洲法。

该法规定,统一的市场,

1987年7月1日并且规定,在欧洲委员会中实行投票加权的表决规则,不再实行全体一致原则。

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

1992年2月7日签订欧洲联盟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MaastrichtTreaty)

1993年1月1日建立统一的欧洲市场和欧洲经济区

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建立欧洲联盟(EU)

1995年1月1日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参加欧洲联盟

1996年3月29日关于修改《马约》的政府间会谈正式在意大利召开。

1997年7月欧盟执委会通过了《2000年纲领:

走向一个更强与更广的联盟》,提出了欧盟第五次扩张计划。

1998年6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成立。

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

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挪威、葡萄牙、西班牙将欧元作为他们的官方货币。

2000年1月15日政府间部长级会议在比利时召开,准备接受马耳他、罗马尼亚、立陶宛、斯洛维尼亚、拉脱维亚、保加利亚加入欧盟。

2001年1月2日希腊成为欧元区的第12个成员国。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流通。

与此同时,欧元区12国原有的货币不再使用。

2002年10月19日爱尔兰举行全民公决,审批并通过了对实施欧盟扩大计划至关重要的《尼斯条约》。

爱尔兰是欧盟十五成员国中,最后一个批准欧盟东扩计划的国家。

至此,欧盟东扩的计划正式开始实施。

(附历次欧盟扩张一览表)

2002年12月13日欧盟哥本哈根首脑会议宣布,已与波兰、匈牙利等十国达成全部协议,十国将于2004年5月1日成为欧盟的正式成员国。

 

历次欧盟成员国扩张一览表

过程

成员国

欧洲共同体成立:

1957.6

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第一次扩张:

1972/1973

英国、丹麦、爱尔兰

第二次扩张:

1979/1981

希腊

第三次扩张:

1985/1986

西班牙、葡萄牙

第四次扩张:

1994/1995

奧地利、瑞典、芬兰

第五次扩张:

2004年5月1日

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塞普路斯、捷克、斯洛伐尼亚、马尔他。

 

2.欧洲一体化对经济贸易的可能影响

全面估量欧洲统一市场的对欧洲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已经可以对此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加以预测。

首先,我们来分析商品市场统一的影响。

由于15国之间边界、海关的取消,相互间的贸易量一定会增加。

这就是我们在区域自由贸易和经济合作一节中分析过的“贸易创造”。

这种新“创造”的贸易一部分来自于各国间不同行业的进一步专业化分工和比较优势的发挥,一部分来自市场扩大带来的“规模经济”和竞争效益。

专业化分工和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不同行业产品交换的增长:

一些气候、土壤条件比较好的国家或地区会集中生产农产品;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地区可以充分发展旅游业而不用担心购买粮食的问题。

共同体内贸易壁垒的彻底消除不仅直接扩大了贸易量,还会通过更有效的利用资源而提高经济效益。

生产上的“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工业产品双向贸易的增长。

统一市场的建立为现代化工业扩大生产、享受规模经济提供了可能性。

生产能力的充分利用不仅可以多生产商品,还可以降低成本和市场价格,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同时受益。

而且,统一市场下各国企业规模的扩大,还可以避免在一国市场下企业规模扩大可能产生的垄断。

在本国市场有限需求的限制下,企业规模的发展一方面会有“规模经济”,另一方面会使企业数目减少竞争程度下降而失去部分经济效益。

而这种情况在15国的大市场中不会出现,即使一国只有一家企业生产某种商品(在本国是垄断),15国就有15家企业在这一大市场中竞争。

事实上,统一市场的建立不仅提高了个别企业的经济规模,而且还提高了整个市场的竞争程度,提高了整个共同体的经济效益。

经济学家塞克奇尼(PaoloCecchini)估计,1992年欧洲商品市场统一后,产生的经济利益约占12国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的6%左右。

其中0.2%来自于取消贸易障碍,2.2%来自于专业化分工和生产发展,2.1%来自规模经济,还有1.6%则来自于竞争的加强。

当然,欧洲统一市场的建立也会带来“贸易转移”。

由于成员国内商品成本价格的下降,使得一部分非成员国的产品因仍有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而失去竞争能力,不得不退出欧盟市场。

从目前欧洲进口的情况看,有可能受到影响的国家包括美国、日本、中国、亚洲四小龙和其他新兴工业地区。

其中美国跟欧洲有千丝万缕的政治经济联系和历史文化渊源,而且与欧盟的贸易基本平衡,受到的冲击不会很大。

日本对欧洲国家有很大的贸易顺差,可能会受到欧洲进口减少的影响,但日本仍能通过在欧盟的投资保持一定的市场。

而与欧洲国家仅有商品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冲击。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劳动力和资本市场统一所产生的影响。

劳动力和资本,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也会有“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效果。

一方面,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内的资本和劳动力会通过自由流动而获得更有效合理的利用,另一方面,非成员国的劳动力和资本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失去竞争优势而被排挤出欧洲共同体市场。

资本和劳动力在统一市场内的流动有单向和双向两种方式。

所谓单向流动指的是资本劳动力从充裕的国家向相对缺乏的国家流动;双向流动则是各国间互相投资互相移民,当然,不一定在同一行业。

无论单向还是双向,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都会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生产效率,给整个欧洲共同体带来收益。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欧洲统一货币“欧元”的影响。

欧元从诞生之日起涨涨落落,背后的原因众多。

不少人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全球市场并不看好欧洲经济的发展前景。

德国裕宝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梅尔廷•许夫纳对此观点进行了反驳。

他指出,世界上出售的所有债券中,其中1/3已经使用欧元作为发行货币。

而随着欧元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各种跨边境交易的简化,欧元能为欧洲带来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最终能使欧洲的国民生产总值多增长一个百分点。

2002年,欧盟决定东扩。

到2004年5月1日,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塞普路斯、捷克、斯洛伐尼亚、马尔他等10国将并入欧盟。

毫无疑问,欧盟东扩对欧洲经济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些人认为欧盟的东扩会在某种程度上减缓它的经济发展速度,东西德合并后经济遇到困难就是一个例子。

还有一些人认为,欧盟在未来10年接受的都是经济发展速度快于自身的经济体,如匈牙利、捷克共和国和波兰的增长速度在未来几年里有望达到4%至5%。

更有吸引力的是欧洲的巨大市场,如果欧盟从15国扩充到25国,将使它的总人口增长到约5.5亿。

而市场扩大的好处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过了。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欧洲一体化所引发的欧洲经济变革。

随着经济上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欧洲大陆已经开始形成共同的改革意识,如德国的企业税率的下调和法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