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研发厂房工程施工测量及监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3045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8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研发厂房工程施工测量及监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科技研发厂房工程施工测量及监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科技研发厂房工程施工测量及监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科技研发厂房工程施工测量及监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科技研发厂房工程施工测量及监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技研发厂房工程施工测量及监测施工方案.docx

《科技研发厂房工程施工测量及监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研发厂房工程施工测量及监测施工方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技研发厂房工程施工测量及监测施工方案.docx

科技研发厂房工程施工测量及监测施工方案

华大基因中心

施工测量及监测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基本概况

华大基因中心项目为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生物科技研发基地。

项目基地位于深圳市盐田区03-01号片区[大梅沙地区]12-1E9地块,南临盐坝高速公路,东、西、北三面环山位于地块南侧。

南北长约470m,东西宽约270m,总用地面积102999.81平方米,建设用地面积92300.88平方米,规划计容总建筑面积2060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约34.4万㎡。

本项目规划设计为:

生物科技研发厂房B共9层、高43.75m;幼儿园D共3层、高11.45m(已经建成);厂房E地上2层,地下1层、高11.6m;厂房F原设计共8层、高37.8m;宿舍A:

共19层,裙房1层、高59.85m;会议中心C共4层、高21m;以及各类配套设施。

地下室为一层地下室是停车和设备用房;局部设有人防地下室。

建筑耐火等级:

一级;结构类型:

框架,剪力墙;抗震设防烈度:

7度。

本项目钢结构用量约3000吨左右,主要由一个108mX108m的钢结构网架屋面组成,以及一个43.2mX40.2m的长方形钢结构网架屋面。

正方形网架由多条长达108m的大跨度桁架组成,桁架高度为4m。

长方形网架屋面桁架为倾斜布置,高度为2.5m。

主材为国标方管以及焊接方管,最小规格为口150×8,最大方管规格为口600~300×300×30。

 

建筑效果图:

第2节工程测量概况

1.场地布置

生物科技研发厂房B共9层;幼儿园D共3层;厂房E地上2层,地下1层;厂房F原设计共8层;宿舍A:

共19层,裙房1层;会议中心C共4层。

见下图:

2.测量难点

1)建筑物变形影响:

由于受到沉降、收缩等影响,设置的测量点位会发生变化影响测量精度。

2)施工条件的影响:

基坑尺寸约为470m×270m,在基坑施工阶段基坑的位移及沉降对轴线控制桩的留设影响较大,必须每次复核无误后方可引测。

3)标高变化的影响:

要考虑建筑物的沉降量及上部结构的标高修正,先前设置在各楼层上的标高线(点)变化也不尽相同,必须经常检查和修正。

3.总体思路

在制定技术方案之初,我们分析和研究了国内有关工程。

本工程将采用科学的测控技术,先进的测量仪器,严格的复核校正手段来保证施工测量精度。

平面控制网分总控制网和轴线控制网三级测设。

总控制网的建立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网)为基准,采用全站仪导线法测量。

轴线控制网以总控制网为基准对建筑物各轴线控制点进行加密,进场施工地下室主体结构时,直接利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点(网)将总控制网投测在基坑底,施工首层以上主体结构时,将总控制网投测在首层地面上,以避开深基坑、大基坑位移和沉降的影响。

高程控制网布设成闭合环形,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测量,经平差后作为施工水准网。

地下施工平面测量采用外控法,直接用全站仪投测各控制轴线;高程采用悬吊钢尺法进行传递。

地上住宅楼、写字楼施工平面测量均采用内控法,用激光准直仪将控制点整体同步传递,并经全站仪进行检测校正;高程用全站仪测天顶距法进行传递。

4.测量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业主提供的有关测量资料和实物,设计资料及相关技术文件、施工规范等。

5.测量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人员的组织及测量仪器的选择、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论证与数据准备,工程重点、难点的分析与应对措施。

6.主要测量仪器及性能

表1-1主要测量仪器性能表

仪器名称

型号

数量

精度

用途

全站仪

LeicaTC2003

3台

0.5"1mm+1ppm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高程传递

全站仪

LeicaTC1800L

2台

1"1mm+2ppm

楼层轴线测量

电子经纬仪

ET-02

3台

2"

轴线投测

激光经纬仪

JBJ2

2台

2"

电子水准仪

ZeissDini10

3台

0.3mm/km

高程控制测量、沉降观测

激光准直仪

LeicaZNL

5台

1/200000

控制点的竖向投递

水准仪

S2

5台

2mm/km

标高测量控制

激光扫平仪

SJ2

3台

1″

标高水平线测设

风速/风向仪

ZSXZ

0~30m/s

2台

0.5m/s

风速/风向测量

红外线测温仪

TES1326

-20~500℃

1台

0.5℃

温度测量

钢卷尺

50M

15把

经计量局检验合格

距离测量

7.人员组织

表1-2测量人员配备及分工表

职务

数量

任务及工作责职

测量总负责人

1

测量策划及专业技术施工管理负责

测量工程师

2

方案编制、理论分析、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和传递、

楼层测量作业、技术资料编制、内业计算

测量员

4

配合测量工程师工作及测量细部作业

8.基准控制点(网)的复测

测量工作实施前与业主进行基准控制点(网)书面和现场交接,对业主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测量成果资料和现场控制点(网)进行复测,并将复测成果报业主和监理审核。

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控制网点进行校准。

9.布设原则及精度

1)平面控制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进行。

3)控制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表1-3的规定:

表1-3平面控制网的测量精度要求

等级

测角中误差(mβ)

测距相对中误差

相对闭合差

四等

±2.5″

1/80000

1/35000

控制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地面以上设醒目的围护栏杆,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见图1-1。

10.平面总控制网

平面总控制网分地下室施工阶段和地上主体施工阶段两部分进行投测,且布设成环形,用全站仪导线法测量,并进行复核。

平面初始控制点是业主给的S1(X=25730.9,Y=141023.9)、S2(X=25895.21,Y=141099.68)、S3(X=26055.66,Y=141202.55)三个市政控制点,根据三个控制点将南北两个区段分别设置控制点,其中北段设A1~A4四个控制点形成闭合网;南段设B1~B3三个控制点形成闭合网,再根据施工需要引出。

如下图:

11.轴线控制网

轴线控制网与平面总控制网保持同步,也在地下室施工阶段和地上主体施工阶段分别布设成矩形,采用全站仪直角坐标法与极坐标法相结合进行测设。

1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1)控制点的埋设

高程控制网以业主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为依据,在地下室施工阶段和地上主体阶段施工阶段的平面总控制网点上拟布设12个控制点,形成环形闭合水准路线。

水准点埋设见图1-2。

13.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仪器为数字水准仪。

测站观测顺序为往返测:

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返测:

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14.精度等级

高程控制网等级为二等,技术要求见表1-4。

等级

视线长度

(m)

前后视距差

(m)

前后视距累

积差(m)

视线高度

(m)

基辅分划读数

之差(mm)

闭合差

(mm)

二等

≤30

≤1.0

≤3.0

≥0.3

≤0.3

4

表1-4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高程控制网水准线路按环形闭合差计算,每km水准测量闭合差按下式计算:

MW=±4

mm(L为路线长度)。

第二章施工测量

第一节平面测量

本工程的桩基部分采用钻孔灌注桩,其定位测量方法:

首先,根据根据业主提供的桩位移交资料计算出所有桩的中心点坐标;其次,复测布设的总平面控制网;再次,以复测后的平面控制点作为测量依据,运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出灌注桩的中心点。

第二节高程测量

首先,复测总控制网点的高程;然后,按照《工程测量规范》所规定的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把控制点的高程引测到模板的顶面;最后,依据模板顶面布设的临时高程控制点,用绳尺丈量法来控制钻孔灌注桩的开挖深度。

 

第三节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测量

3.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移动。

校测仪器采用测角精度0.5″、测距精度为1mm+1ppm的全站。

3.2平面测量

1)垫层轴线放样

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复测轴线控制桩无误后,再用经纬仪以正倒镜挑直法投测各控制线,投测允许误差±2mm,见图1-6。

2)楼层轴线放样

将经纬仪架设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向轴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

3)楼层轴线复核

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并报监理验线,以便能及时进行下道工序。

3.3高程测量

1)标高引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进场施工时,直接将高程控制点引测到基坑里。

2)楼层标高控制点布设

采用50m钢卷尺水准法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高程点,与各层标高控制点作相互校核,每次每栋塔楼校核不少于4个点,校核后的校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段施工标高的控制点,引测到附近的立柱上进行标识,以便施工中使用。

3)标高控制线放样

待模板拆除后,用水准仪在高程控制点以外的立柱上抄测每层结构+1.000m线,作为该层结构施工标高控制的依据。

3.4模板测量

1)中心线及标高的测设

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墙体底部的楼层平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抄测出楼层+500mm或+1000mm标高线,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

2)模板垂直度检测

模板支立好后,利用吊线坠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过检查线坠与轴线间距离,来校核模板的位位置。

第四节地上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测量

施工测量精度受结构自振、风振、日照的影响大,拟采用增加施工测量基准层,减少激光准直仪的投测高度,以及通过测量基准层传递,采用计算机软件自动处理动态测量数据,消除结构自振、风振对施工测量精度的影响。

利用计算机通过对激光接收靶上测得的结构自振、风振产生的摆动影响的激光接收点摆动振幅进行自动处理的方法解决结构自振、风振对垂直度测量控制进度的影响;通过在清晨同一时间进行垂直度测量时间的控制解决日照对垂直度测量精度的影响;通过固定的测量施工人员控制测量精度的人为误差。

1)轴线控制点的布设

在地下室施工完成后,依据基坑边布设的平面控制网,按照《工程测量规范》四等导线网测量的精度要求,在±0.000m楼面(第1控制基准点层)布设轴线控制基准点(见图3.1-4),并用徕卡GX1230GPS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坐标校核,精度合格后作为地上部分平面控制依据。

控制点所对应的各楼层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200mm×200mm的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

2)控制点传递原则

为了保证核心筒的铅垂性,使固定在底板面上的控制点精确传递至施工层,以控制施工层的各轴线,为保证传递精度,竖向传递必须分段投测。

3)控制点传递方法

将激光准直仪架设在首层楼面基准点上,对中、整平后,接通电源射出激光束。

把有光学成像物镜与CCD光点传感器的激光接收靶由导线引入计算机系统。

根据计算机显示器显示偏移方向的偏移值移动激光接收靶。

基准控制点与激光接收靶中心重合后确定控制点的点位并加以保护,见图1-8~1-10。

图1-8基准控制点传递示意图

(一)

第五节楼层测量

5.1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见表1-5

表1-5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高度

(H)

H≤30m

±5

30m

±10

60m

±15

H>90m

±20

5.2施工层放线

施工层放线时,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细部放线。

室内应把建筑物轮廓轴线和电梯井轴线的投测作为关键部位。

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达到在装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要求在施工层放线中弹放所有细部轴线、门窗位置以及洞口边线。

5.3高程测量

1)标高基准点的建立

在每栋楼首层建立3个标高测量基准点,共计9个高程控制点,采用水准仪由施工现场内高程测量控制点引测,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

2)标高传递

高程控制点的传递是在底层平面控制点预留孔正下方架设好全站仪,先精确测定仪器高,再转动全站仪进行竖向垂直测距,最后通过计算整理求得激光反射片的高程,然后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所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把激光反射片的高程传递上,见图1-11。

高程的传递不得从下层楼层丈量上来,以防此误差积累。

 

图1-11高程控制点传递示意图

3)标高控制线的建立

施工层抄平之前,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采用水准仪、塔尺引测高程控制点的标高。

方法是:

调整仪器高度使其后视线正对水平线,前视则用铅笔直接在钢筋上标出视线,提高测量精度。

第六节装饰工程测量

6.1轴线的恢复和引测

1)轴线恢复前对每条轴线的相对距离、角度进行校核,方法为:

用钢尺直接丈量距离,用经纬仪测量轴线、轴线控制线之间的角度;

2)在施工中被砂浆覆盖和因为时间久而模糊的轴线、轴线控制线,把面层的附着物清理干净,用墨线重新弹出,用于隔墙的平面位置控制;

3)柱立面的轴线由恢复后的轴线进行引测,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识;

4)根据恢复后的轴线及图纸上隔墙线与轴线的关系依次放出各楼层的隔墙线,用墨线弹出。

6.2标高的抄测

+0.500m线在装饰工程中因为高度太低上返易造成误差,一般把装饰线定在+1.000m,这样可以为施工时定标高提供方便。

楼层+1.000m抄测前先用水准仪校测结构施工从首层传递在电梯井内壁的标高控制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

楼层+1.000m线抄测,将激光扫平仪(见图1-12)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抄测各施工区内的装饰水平线并用墨线标示。

第三章施工监测

第一节建筑物沉降观测

1.1沉降观测的目的

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高层建筑的沉降进行一个时期的跟踪观测,获得建筑物准确可靠的沉降数据,了解建筑物的实际沉降情况,为建筑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数据保证。

1.2沉降基准点布设

1)基准点布点原则

沉降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依据,每项工程应有4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并每半年检测一次,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2倍基坑深度。

2)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

沉降观测基准点采用测量总控制网埋设的控制点。

基准点高程的校测:

基准点使用前,用蔡司Dini10电子水准仪从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与场区内6个水准基准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6个基准点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

沉降观测基准点布设闭合路线,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测法应符合表1-6规定。

表1-6沉降观测技术要求(单位mm)

等级

相邻基准点

高差中误差

每站高差

中误差

往返较差、附合

或环线闭合差

检测已测高

差较差

观测方法及要求

二等

±1.0

±0.30

0.6

0.8

往、返各两次

注:

n为测站数

3)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A布点原则

依据《建筑变形观测规程》(JGJ/T8-97)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

(2)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

(3)避开暖气管、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

(4)承重墙可沿墙的长度每隔20m左右设置一个观测点;

(5)在转角处、沉降缝两侧设置观测点;

(6)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柱基上设置观测点。

B埋设方法

为了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观测点宜采用不锈钢标志,见图3.1-21

C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针对本工程建筑结构形式,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沉降观测埋设在首层核心筒剪力墙、外部柱侧面标高+0.5m处。

4)观测技术要求

A观测仪器

选用德国蔡司Dini10型数字式精密电子水准仪及与其配套铟瓦条码尺。

B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按《建筑变形观测规程》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观测过程中应做到:

主要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及附属设备固定、安置的尺位固定、观测方法及程序固定。

C观测的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表1-7的要求进行。

表1-7沉降观测要求

等级

仪器型号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积差

视线高度

往返较差、附合

或环线闭合差

二等

蔡司Dini10

≤30m

≤1.0m

≤3.0m

≥0.3m

4

第二节基坑监测

1.1基坑顶面水平位移监测

用全站仪(根据现场情况设置必要的水平位移测站)测读埋置于基坑顶面水平位移监测点,获得基坑顶面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随着基坑开挖与施工的进行的变化情况。

当水平位移总量及其速率超过报警值时,及时报警,并加密监测频率。

根据基坑的特点、所处的周边环境条件及设计要求,在基坑顶面周边每隔15.0~20.0m布设一个水平位移监测点。

1.2基坑顶面沉降监测

用精密水准仪测读埋置于基坑顶面沉降变形监测点,获得基坑顶面监测点的沉降随基坑开挖与施工进展的变化情况。

当沉降总量及其速率超过报警值时,及时报警,并加密监测频率。

根据基坑的特点、所处的周边环境条件及设计要求,在基坑顶面外侧地表每隔15.0~20.0m布设一个沉降监测点;在远离基坑的地方,按规范要求及工地具体情况选埋20~30个沉降测量基准点。

第四章测量质量保证

第一节减少测量误差方法

1.1经纬仪

1)采用盘左、盘右复测法

2)以长边定短边

3)选用DJD2-PG电子经纬仪

4)注意保养仪器,在检定期内使用并每星期自检

1.2水准仪

1)采用附合测法

2)前后视线等长

3)塔尺要扶正,保证顺直

4)高差(或应读前视)要算对、测准,用红蓝铅笔紧贴尺底划线

5)现场引测标高采用精密定平法

6)相邻测点间距<3m,一根柱要抄测4个点

7)小线要细(1mm),墨量适中,弹线要绷紧。

8)在检定期内使用,并每星期自检

1.3钢尺量距

1)丈量两点间定线要直,以保证丈量的距离为两点之间直线距离。

2)丈量时尺身要水平,以保证丈量的距离为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3)前后测手拉力要准(用标准拉力100N),要稳。

4)前后测手动作配合要齐,对点与读数要及时、准确。

1.4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1)测量器具必须由专人负责保管,非测量人员不得擅自使用测量仪器。

2)仪器要防震、防潮、防晒,保护目镜,保护物镜。

3)钢尺要防折、防踩、防轧、防潮、防电、护尺面。

4)仪器搬运要轻拿轻放;器具每次使用后,要作必要的清洁工作。

第二节测量复核

2.1本工程的测量复验主要采用互检,复查,复验。

轴线及水准控制(1米线)主要由每段测量负责人组织测放,由经理部测量责任人组织各段测量负责人复查,两次较差应控制在3mm以内。

2.2每段的细部测量由各段技术测量人员配合测量负责人测放,由每段测量负责人复测,误差也不应超过3mm。

2.3全部放测完成后,由技术主管、质检员、测量主管检查验收,合格后报请监理复验,以确保无误。

第五章资料管理

1、施工测量记录按《深圳市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要求编制,编号,根据资料内容和数量进行装订。

2、施工资料内容

1)工程定位图纸(总平面图、首层建筑平面图、基础平面图)。

2)交接桩记录。

3)设计变更文件及图纸。

4)现场平面控制网与水准点成果表。

5)《施工测量记录》。

6)竣工验收资料、竣工图。

7)沉降变形观测资料。

第六章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1、仪器实行专负责制,建立测量仪器管理台帐,由专人保管、填写。

2、所有测量仪器必须每年校准检定一次,具备合格的计量检定证书,并由项目测量负责人每半月自检一次。

3、仪器置于专业仪器柜内,仪器柜应干燥、无尘土。

4、仪器使用完后,必须进行擦拭。

5、仪器运输过程中,必须手提、抱等,禁止置于有振动的车上。

6、仪器现场使用时,测量员不得离开仪器。

7、水准尺不得躺放,三角架水准尺不做工具使用。

第七章测量管理制度

1、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上岗前认真学习测量的相关规范。

2、到现场放样前必须先熟悉图纸,对图纸技术交底中的有关尺寸进行计算、复核,制定具体的方案后方可进场。

3、所有测量人员必须熟悉控制点的布置,并随时检查控制点的保存情况,如有破坏及时纠正。

4、及时掌握图纸变更、洽商,并及时将变更内容反映到图纸上。

5、工作中应严格、认真、负责、及时校核,避免因测量出现大误差,影响施工质量、进度,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6、及时收集、整理、保管各种测量原始资料。

7、对于施工测量,应主动、及时,不得延误。

第八章安全保护措施

1、测量放线人员进入现场内,严格遵守工地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工地安全小组的领导。

2、工地定期进行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以及现场三级安全教育。

3、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内必须戴好安全帽,测量放线人员在高空引测外墙轴线点及标高点时必须系好安全带,注意脚下,防止踩空,不得违章作业。

4、易出危险处做好明显的危险标志,放线人员更要注意,危险地段引线不可单独行动,至少两人,必须提高警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