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的内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2853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规划的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环境规划的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环境规划的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环境规划的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环境规划的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规划的内容.docx

《环境规划的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规划的内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规划的内容.docx

环境规划的内容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

第一节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一、环境规划的目标

(一)环境规划目标的概念

环境规划的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如国家、城市和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二)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

1、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

环境规划目标必须有时间限定和空间约束,可以计量并能反映客观实际。

2、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

环境规划目标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综合平衡,保障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

可实施性主要指技术经济条件的可达性以及目标本身的时空可分解性,便于管理、监督、检查

和实行。

4、保证目标的先进性

目标应能满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对环境的要求,保障人们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环境质量;同时应

考虑技术进步因素,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

1、按管理层次划分

(1)宏观目标:

总体上的规定

(2)详细目标:

具体的规定

2、按规划内容划分

(1)环境质量目标:

依据不同的地域或功能区而不同,其由一系列表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来实

现。

(2)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

主要由工业或行业污染控制目标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目标构成。

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实质上是以功能区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目标,即把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功能区

环境容量的限度内,多余的部分即作为削减目标或削减量,削减目标是污染总量控制目标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

3、按规划目的划分

(1)环境污染控制目标:

在规划期内要把区域内的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浓度控制在一定的标准范围内,包括各项质量指标和污染治理指标。

(2)生态保护目标:

包括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规划目标,同

时还有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的规划目标。

(3)环境管理目标:

包括组织、协调、监督等管理目标,同时还包括实施环境规划,执行各项环境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等管理目标。

4、按规划时间划分

(1)短期:

即年度计划,目标要准确、具体、定量、可操作;

(2)中期:

5〜10年,包含具体的定量或定性目标;

(3)长期:

10年以上,主要是战略意义的宏观要求。

5、按空间范围划分

可分为国家、省区、县市各级环境目标,从总体上看,上一级环境目标是下一级目标的依据,而下一级则是上一级的基础。

(四)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

1、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

对无能力防治和对污染特别敏感的区域,目标应高一些;而对环境容量大、承载能力强的区域,

可以适当放低目标。

2、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思想就是社会、经济、科技相结合,人口、资源、环境相结合的协调发展。

3、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

一方面,确定目标应高于人们生活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尤其对于符合要求的饮用水、清洁空气、

适当的生存空间和娱乐休闲等生活条件得到保证;另一方面,确定的目标也要高于生产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保证符合标准的生产用水、空气、生产用地、生产材料和能源等,从而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4、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

确定目标时应考虑现有的管理、防治技术和人才结构问题,要分析现有经济水平能够提供多少

资金用于环境保护。

不同地区技术经济条件不同,但都应在现有和可能有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确定环境规划目标。

5、环境规划目标要求能作时空分解、定量化

环境规划目标要具体化,在时间和空间上能进行分解细化,形成易于操作的指标和具体要求,

便于规划方案的管理、监督和执行。

(五)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常用的方式

1、定量方式

其优点在于明确而具体表示环境规划目标,以利于管理、监督和实施,这种规划方式在中短期

规划中应用较多。

2、定性方式

其优点在于能在较高视角下表达目标,常用于中长期规划的目标确定,不具有操作性。

3、半定量方式

指介于定性与定量方式之间,适于一些模糊目标的确定。

(六)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1、环境保护投诉分析

2、技术力量分析

(1)环境管理技术

(2)污染防防治技术

(3)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

3、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

4、其他分析

二、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一)概念

(二)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既有反映环境规划全部内容的环境指标,又包括在环境规划过程中所使用的社会、经济等项指

标,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规划体系。

2、科学性原则

即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3、规范性原则

对各项规划指标进行分类和规范化处理,使各类环境规划指标的涵义、范围、量纲和计算方法

等具有统一性、精确性和可比性。

4、可行性原则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必须根据环境规划的要求来设置,在设计和实施环境规划方案时具有可行

性。

5、适应性原则

一方面要适应环境规划的要求,也要适应环境统计工作的要求,如果片面强调指标的完整无缺,势必增加了指标统计的工作量,超过统计部门的人、财、物的可能,会给建立环境规划指标带来更加不利的影响。

6、选择性原则

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现实性、独立性和必要性的指标,特别是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指标要注意代表性和可比性,真正体现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并可以得到客观准确的评价。

三、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一)环境质量指标

环境质量指标主要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等)和生活环境(如安静)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衡量尺度。

(二)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是根据一定地域的环境特点和容量来确定,其中又有容量总量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两种,前者体现环境的容量要求,是自然约束的反映;后者体现规划的目标要求,是人为约束的反映。

(三)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是首先达到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进而达到环境质量指标的支持性和保证性指标,这类指标有的由环保部门规划与管理,有的则属于城市总体规划。

(四)相关性指标

第二节环境评价和预测

一、环境评价

(一)环境调查与环境信息采集

1、信息情报收集的内容与来源

2、信息情报采集的方法

3、信息情报的收集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

1、自然环境评价

2、经济、社会现状评价

(1)区域相关的经济现状(生产布局现状分析、生产力发展水平现状分析)

(2)区域内相关的社会因素(社会人口状况分析、社会意识状况分析、社会制度状况分析)

3、污染评价

确定评价区内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考察现存环境设施运行情况、已有环境工程的技术

和效益,作为新规划工程项目的设计依据和参考。

(三)环境评价工作和内容

1、污染源调查

2、监测项目的确定

3、监测网点的布局

4、获得环境污染数据

5、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6、人体健康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确定

7、建立环境污染计算模式

8、环境预测研究

(四)环境评价的注意问题

1、评价参数的选择宜从简,以能表征评价对象为原则。

2、评价标准应以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为首选标准,要照顾到统一性、可行性,能反映具体实际情

况。

3、环境评价应有整体观念,注意多因素相互的影响和作用,以及评价区域各个时期的演变趋势。

4、环境评价要将污染源与环境效应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为城市环境功能区合理划分、城市建

设和产业布局提供依据。

二、环境预测

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一)环境预测的依据

1、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作为环境预测的主要依据;

2、规划区的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预测的基础工作和依据;

3、规划区内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各水平年的发展目标是环境预测的主要依据;

4、城市、村镇建设发展规划、城镇总体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交通运输等有关资料都是环境预测的依据资料。

(二)环境预测遵循的基本原则

1、经济社会发展是环境预测的基本依据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突出重点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预测的类型

1、警告型预测

2、目标导向型预测

3、规划协调型预测(四)预测的主要内容

1、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

社会发展预测重点是人口预测,经济发展预测重点是能源消耗预测、国民生产总值预测和工业

部门产值预测。

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

根据区域环境功能的区划、环境污染状况和环境质量标准来预测区域环境容量的变化,预测区

域内各类资源的开采量、储备量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效果。

3、环境污染预测

预测各类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总量、浓度以及分布的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新污染物种类和数量;预测规划期内由环境污染可能造成的各种社会和经济损失。

4、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

各类污染物的治理技术、装置、措施、方案以及污染治理的投资和效果的预测;预测规划期内的环保总投资、投资比例、投资重点、投资期限和投资效益等。

5、生态环境预测

(1)城市生态环境

(2)农村生态环境

(五)预测方法的选择

1、定性预测技术

专家调查法、历史回顾法、列表直观预测法等

2、定量(或半定量)预测技术

外推法、回归分析法等

(六)预测结果的综合分析

1、资源态势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分析规划区的经济发展趋势和资源供求矛盾;分析说明重大工程的环境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环境污染发展趋势分析

明确须控制的主要污染物、污染源、污染地域或受污染的环境介质;明确大气、水体的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确定重点保护对象。

3、环境风险分析

环境风险有两种类型:

(1)一些重大的环境问题,例如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或严重的环

境污染问题等;

(2)偶然的或意外发生的事故对环境或人群安全及健康的危害。

对环境风险的预测和评价,有助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事故发生时可减少损失。

第三节环境功能区划

一、环境功能区划的含义和目的

(一)含义:

是指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

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二)目的:

1、合理布局2、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3、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

对于未建成区或新开发区、新兴城市等来说,环境功能区划对其未来环境状态有决定性影响。

二、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和内容

(一)依据

1、保证功能与规划相匹配

2、依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

3、依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划分功能区

4、依据社会经济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

5、依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

6、依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

(二)内容

1、合理确定使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立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位;

2、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

3、设计出污染物流和环境信息流;

4、建立环境信息库,作出合理的控制决策。

第四节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

一、环境规划的内容

环境规划的内容应根据规划对象和实际情况选取,一般为区域或城市综合性规划所应包括下列内容:

1、自然环境现状和社会发展状况概述

2、环境变化趋势分析

3、环境规划总目标

4、重点城市和经济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5、工业污染防治或部门行业污染控制规划

6、乡镇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7、水环境保护规划

8、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9、产业结构与生产力布局规划

10、自然保护规划

11、科技发展与环保产业发展计划

12、环保系统自身建设计划

13、费用预算和资金来源

二、环境规划的方法、程序

1、接受任务与组织规划编制

2、完成规划文本的编制

3、规划的申报与审批

整个规划工作程序如下:

环境规划有三个主要环节,即弄清问题、提出合理目标、制定费用最小和效益最高的规划方案。

1)弄清问题

2)提出合理目标

3)制定最小费用规划

在环境规划中,最常见的是污染物总量规划,目前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常用方法主要有线性

规划、整数规划、离散型规划和动态规划等,其中通过线性规划方法可求得总污染源排放量最大、总污染源削减量(或削减率)最小,或削减污染物措施的总投资费用最小。

通过整数规划方法和离散型规划方法可获得最佳的削减污染物的措施和方案。

还可通过动态规划方法求得总排放量的分配问题。

第五节环境规划的实施

一、环境规划的实施

环境规划的实用价值主要取决于它的实施程度。

环境规划的实施既与编制规划的质量有关,又取决于规划实施过程所采取的具体步骤、方法和组织。

环境规划实施的保证措施主要是:

(一)环境规划必须切实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

经济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保护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发展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基础和保证,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是协调环境与社会经济关系不可缺少的手段。

其纳入的内容包括:

环境规划指标的纳入;环境技术政策的纳入;环境保护资金的平衡和环境建设项目的纳入等。

(二)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制度相结合

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制度的先导和依据,而管理制度又是环境规划的实施措施与手段。

(三)环境规划实施的政策与法律的保证

政策与法律是保证规划实施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政策中,逐步体现环境保护的思想和具体规定,将规划结合到经济发展建设中,是推进规划实施的重要保证。

(四)环境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是对规划实施过程的全面监督、检查、考核、协调与调整,环境规划管理中的手段主要是行政管理、协调管理和监督管理,建立与完善组织机构,建立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实行目标的定量考核,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环境规划的编制管理

对于环境规划编制者来说,规划方案编制出来,在经过专家学者们论证后,上报给规划管理部门,此时就可以认为完成了他们的全部规划工作。

然而,对环境规划管理者来说,组织、协调环境规划方案的编制只是他们整个规划管理工作的第一步。

在整个环境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规划管理者负责组织人员编写规划,下达规划任务,安排各项规划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并负责组织专家学者对规划方案进行论证以及初步审查、审批环境规划方案。

2.环境规划的审批和下达

环境规划方案经决策机关审批后,才能变成实施方案。

否则,不能付诸实施。

环境规划方案的申报审批管理制度,能够及时地将一个切实可行的环境规划方案变成实施方案,以便解决或防治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实现环境规划目标。

而对那些不理想、没有可行性的环境规划方案,通过申报审批管理可予以否决,避免这种环境规划的实施带来的不良后果。

经批准的环境规划方案,可按与申报相反的程序逐级下达,由环境规划主管部门再委托环境规划实施单位去完成。

驳回的环境规划方案,如要求修订,则由受委托单位重新修改和编制,

然后再逐级申报审批。

而对于否决的环境规划方案,不再审报。

3.环境规划的实施

环境规划的编制、审批和下达只是环境规划工作的一部分,而重要的工作是组织环境规划的实施。

经过审批的环境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或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前景的意愿,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有关部门有责任组织各方面的力量,促进规划付诸实施。

但是,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上的实际情况,环境规划的实施要比规划的编制困难得多。

因此,要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各级政府和各级部门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将环境规划切实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多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之所以日趋严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环境保护没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应有的比例。

要保证环境规划顺利实施,各级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必须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行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重大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经济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决策出台之前,应从环境角度审议其利弊,开发项目建设必须严格遵守先评价,后建设”的法律制度,切实建立起环境与发

展综合决策机制。

②落实环境保护资金投入。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环境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可以通过制定有关的环境保护政策,强化环境管理和依靠科技进步等措施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这一切都需要资金的投入。

尤其是对于环境污染治理欠帐较多和自然生态破坏严重的我国来说,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没有或缺少一定比例的环保投资是不行的。

环境保护投资比例问题是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一个重要问题,比例大小与规划目标相关,是实现规划目标措施中最根本的一环。

同时又是制约规划目标的主要因素之一。

③编制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中长期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需靠年度环境保护计划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各地区、各部去实施。

否则,制定的环境规划再好也将落空。

因此,各级政府在制定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要把编制年度环境保护计划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

④实行环境保护目标管理。

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还相当严重,虽然局部地区的环境状况有所改善,但大部分地区环境治理的速度赶不上污染速度,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赶不上城市扩展的速度,生态建设速度赶不上生态破坏的速度,因此,环境状况整体上还在进一步恶化。

由于国家的财力有限,不可能拿出很多钱来治理环境,因此,加强环境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为实现环境规划目标和任务,仅靠行政手段一般化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把环境规划目标和任务与责任制密切结合起来,实行各级领导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管理制度,是顺利实现环境规划目标和任务的重要措施。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从各级领导的职责范围出发,具体规定出他们的在任期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这一基本职责,从而理顺了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关系,使改善环境质量的规划目标和任务得到层层落实。

实践证明,一个地区领导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与否,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好坏。

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质量是各级政府领导的基本职责之一,因此,实行各级政府领导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使他们对本地区的环境质量负责,是实现环境规划目标和任务的根本保证。

加强对污染物总量控制,推行限期治理项目,提高上同时”执行、率,足额征收排污费等制度和措施,

是各污染排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

因此,实行各部门、各单位领导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使他们对削减污染负荷、防治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负责,是实现环境规划目标和任务的重要环节。

4.环境规划的检查和总结

在实施环境规划中,检查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通过检查可了解有关环境规划的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环境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以及时地解决。

检查规划落实的主要方法是环境监测、环境统计和跟踪调查。

同时,还要进行考核、评比,

用定量打分的办法,定期公布规划指标和任务完成的进度。

如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在32个城市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办法,通过考核、评比,分解规划指标,落实规划任务,以此完善规划的实施。

因此,对规划的检查应贯穿于规划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检查的最终目的是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对规划实施比较好的部门和单位,要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并为以后的环境规划编制的更好、更加切实可行奠定基础。

要在不断总结环境规划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环境规划的理论,真正发挥环境规划的指导作用,实现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