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7276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

《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版.docx

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版

1、春天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对色彩的认识和表现力。

2.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把自己对春天的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加以表现。

3.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难点:

能抓住春天的特点,有创意地表现春天。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

教师:

课件

教学过程

1.寻找春天

(1)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寻找校园的春天,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2)交流:

你发现春天在哪里?

(3)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2.春天的色彩。

春天的色彩到底是怎么样的?

观察景色,欣赏图片,学生自己来总结春天的色彩。

(1)欣赏名作。

通过欣赏名作来总结春天的色调,看看画家如何用画笔来表现生机盎然的春天。

(2)春天的色彩。

用感官感受春天的色彩,在调色盘里找出春天的颜色。

3.布置作业

抓住春天的色彩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创作一幅春天的画。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只要能体现春天的感觉即可。

引导学生耐心地完成作品,不要半途而废。

4.展示点评。

(1)将学生的作业布置成春天的花园,逛一逛“春天的花园”,一边逛一边评价。

(2)找一找最美的景色,说说美在哪里。

5.拓展游戏小燕子。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废旧材料等

教师:

平面或立体的瓶贴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1)除了绘画,我们还有很多方法来表现对春天的喜爱,比如歌唱、跳舞、诗歌。

今天我们一起动动手,用一些废旧材料来制作一个春天的百花园。

以作品导入,技法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揭示课题《春天在哪里》。

2.欣赏环节

(1)平面作品的欣赏《小姑娘》《神奇的大树》。

布贴,综合材质的作品欣赏,在作品中总结剪、撕、拼、贴等一些技法。

(2)立体作品欣赏。

从平面转为立体、教师示范。

学习教材中最基本的手工技法。

立体花束的制作有点难度,教师示范起效果。

3.体验环节

(1)学生作业

动手实践,大胆表现。

互相欣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评价能力。

4.课外拓展

利用完成的作品搞一次以春天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2、盛开的鲜花

1、教学目标

1.感受鲜花的美,了解鲜花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

2.学习渐变色,掌握渐变色的涂色要领,进行涂色练习。

3.培养善于观察、勤于表现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的重点定位于学习渐变色,对于鲜花的外形也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鲜花的色彩,在观察鲜花外形和色彩的基础上了解渐变色,发现渐变色的色彩规律,并能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初步掌握单色渐变和多色渐变的涂色方法。

在学习涂渐变色方法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涂色技巧:

(1)由轻到重或者由重到轻的渐变涂色方法;

(2)运用点或线的疏密排列产生渐变的涂色方法;(3)先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阶梯式排列色彩,再平涂产生渐变的涂色方法等。

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鲜花,养成善于观察和美化生活的习惯,将渐变色的涂色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

2.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几种基本的渐变色涂色方法。

难点:

自主探究发现渐变色的涂色新方法。

3、教学课时:

1课时

4、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鲜花图片资料,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鲜花图片资料、课件、范画、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欣赏感悟。

(1)教师谈话引导: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柳树发芽,鲜花盛开。

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欣赏盛开的鲜花。

(2)请学生说一说鲜花美在哪里。

小结:

鲜花美在苴炎在述鲜花美在它的形状和色彩上。

2.观察思考,尝试表现。

(1)师生共同分析鲜花的基本结构。

(2)欣赏不同形态的鲜花,尝试表现喜欢的鲜花。

(3)欣赏不同颜色的鲜花,分析鲜花的色彩规律,发现自然界一部分鲜花花瓣的色彩是渐变色。

(4)渐变色分为单色渐变和多色渐变。

3.探究尝试,总结方法。

(1)同桌合作探究:

怎样画出渐变的色彩?

并动手尝试。

(2)师生交流探究结果。

(3)教师示范几种涂色小技巧。

①通过点、线的疏密变化表现渐变色。

②油画棒由轻到重地涂色表现渐鹅。

③平涂深色打底,用浅色由浓到淡地或由淡到浓地进行覆盖,表现出渐变色。

④挑选出渐变的色彩,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阶梯式排列,依次平涂色彩表现出阶梯式的渐变效果。

(4)师生共同总结渐变色的涂色方法和规律。

4.欣赏同学作品,尝试创作表现。

(1)欣赏同学的作品,思考你能从同学作品中学到什么。

(2)教师提示花朵的各个花瓣渐变方向要一致。

(3)教师提出学习建议:

①选择自己喜爱的鲜花,用渐变色的方法进行表现。

②到室外去写生盛开的鲜花,灵活运用渐变色的方法表现鲜花。

5.评价与拓展。

(1)学生将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美丽的大花园,评选出最美的花。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从色彩方面进行评价。

(2)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渐变色。

(3)总结:

学会用色彩表现美,善于用心灵发现美。

3、田园风光

1、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美丽的田园风光。

2.学习简单的构图方法,并能运用概括的绘画手法表现景物。

3.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观察和体验是本节课创作的基础,教师可以展示典型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田野,在愉悦中受到审美的熏陶,品味田园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线条和色彩的表现控制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能流畅稳定地画出或弯或直的线条,进行随意交织的布局划分;通过体验各种绘画工具的使用效果(水笔的流畅、油画棒的粗犷、颜料的明快与厚重),尝试根据所表现的景物进行多变构图练习和绘画表现活动,借助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

本课可以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构图技巧,创作表现想象、记忆中的田园风光。

第二课时进行写生练习,可以在校园内进行相关风景的写生,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孩子们走出校园,到田野中进行写生创作。

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集体创作一幅田园风光的长卷。

教师要多加演示风景构图的不同视点和形式,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绘画表现的潜能。

2.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田园的美,学习风景写生的方法和培养简单的构图能力。

难点:

构图方法和画面空间的划分如何体现画面内容的需要。

景物的点、线、面表达和色彩的运用通过教师直接示范,学生参与尝试来突破。

3、教学课时:

2课时

4、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乡村的生活场景,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1.漫步田园。

(1)欣赏田园风光。

郊外的田园景色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灵动的韵律和丰富的色彩。

你去过田园吗?

风景如画的田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请同学们看图片,看看你喜欢哪幅图,哪幅图能勾起你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课件展示。

①整体感受:

俯瞰或远观。

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两种视野下的田园面貌,引导学生观察。

②局部特写:

人物和作物。

通过拉近“镜头”,展现田园中的农作物和劳作的人们,观察田园中各个景物生长的样子和特点,人们劳动的场面和生活的场景。

(2)交流表达感受。

在欣赏中,教师带领孩子漫步田园,观察中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视角下田园的不同构成方式。

(如俯瞰时表现田埂的交错分布,平视时表现近景、中景、远景的层叠。

交流:

你觉得田野怎么样?

说说你最喜欢哪块田野?

为什么?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欣赏田园风光图片或视频,在感受田园美景的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城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农村的田野,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获得感官的认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校园的园艺基地写生。

2.开垦田园。

(1)模拟拓荒者,将画纸当做未开垦的土地,用线条画出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将“田地”分割。

(2)继续用线分割布局,把这片土地分成好多块“田地”,近处可以稍微大一点,远处的小一点。

也可以通过画田埂、河流或其他景物再分出几块田地。

(3)讨论分割方法:

一是自然分割,田间小路线条弯弯曲曲,体现一种俯瞰大地的视野效果;二是直线分割,体现机械作业环境下的现代化田野;三是水平线分割,这种构图方法可以用水平线构图的方式进行。

还可以怎样分割?

请一位学生尝试。

(4)通过两张图片的比对,找出分割线。

观察分割线之间的透视和景物的遮挡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示范和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田园布局和构图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而关注田园的平面构成和视觉效果。

3.田园拾趣。

(1)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了解不同农作物的色彩,田园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和状态下所呈现出来的色彩和景象:

如还没插过秧的水田的颜色;还没种过植物的旱田的颜色;还没成熟时的小麦和玉米的颜色;成熟时稻田和麦田的颜色;紫云英、红高粱、油菜花等各种农作物所呈现出来大面积的色彩。

课件再次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通过图片观察这些植物生长的样子。

(2)现代化农业的设备和田地设施有哪些特有景色?

辛勤劳作的农民们都在干着什么农活呢?

田园中还有其他值得细细观赏的景物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和交流的内容通过示范和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比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表达,通过由远及近的镜头推移,使学生感受田园中情趣盎然的美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重点解决画面中具体事物造型表达的方法。

4.田园畅想。

(l)作品欣赏。

欣赏画家的画和同龄人笔下的田园风光,学习画面中不同的表现方式所传达的意境和童真童趣。

(2)学生尝试作业涂色方法,在分割好的“田块”中表现:

如何用大面积涂色、用线条排列涂色(新翻的土壤也可以用波浪线)、快速点涂(可表现苗、花、果实等)、颜色叠加(色彩更丰富)等方法画出几片田野。

(3)在田园里加以点缀(池塘、大树、拖拉机、稻草人、谷仓等)。

(创作提示:

相邻的颜色要有变化,田埂才分明。

景物大小有区分,前后有遮挡,造型有虚实。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5.我们的田园。

将黑板看做一块未开垦的荒地,依次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和学生一起排版、布展,根据孩子们的作品内容分类组合。

(1)介绍自己的作品。

(2)互评作业,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块田园?

为什么?

小结:

看到这么美丽并且充满希望的田园,教师忍不住要唱一首田间小曲赞美一下,在欢快轻松的整理活动中结束本课。

(教学提示:

展示作品时,尽量让孩子们多表达自已的想法和看法,营造愉快、轻松的评述氛围,发现孩子作品中生勃且自然的一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课前观察乡村的生活场景,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l.画家笔下的田园欣赏。

每个季节的田园都有它不同的美,令人神往。

这么美的田园景色不仅吸引了同学,古往今来许多画家也为之倾倒,留下了不朽的名作。

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作品,请同学们静静地体会画中的意境,并将你的所看所想告诉大家。

(1)名画欣赏。

欣赏中西绘画所表达的不同技法和意境对比照片,学习画家笔下画面的构图与色彩特点。

(2)对比分析。

①构图。

分析讨论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湘西水田》,比对照片,说说画家是如何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田园风光的。

重点讲解画面的构图节奏。

②色彩。

欣赏毕沙罗的油画作品《红房子》和凡,高的油画作品《播种者》,比对照片中的麦田,说说画家为什么用这样的色彩来表现田园。

③造型。

欣赏画家笔下的农家色彩静物写生作品和田园农作物线描写生作品,体会一景一物所传达的田园情趣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