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河南邮电通信业实现历史性跨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2759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30年河南邮电通信业实现历史性跨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改革开放30年河南邮电通信业实现历史性跨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改革开放30年河南邮电通信业实现历史性跨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改革开放30年河南邮电通信业实现历史性跨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30年河南邮电通信业实现历史性跨越.docx

《改革开放30年河南邮电通信业实现历史性跨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30年河南邮电通信业实现历史性跨越.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改革开放30年河南邮电通信业实现历史性跨越.docx

改革开放30年河南邮电通信业实现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30年河南邮电通信业实现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30年河南社会发展系列分析报告之十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河南邮电通信行业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先后完成了邮政电信分离、政企分开、电信企业重组、邮政储蓄银行成立等一系列改革,引入竞争机制,邮电通信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战略性的深刻变革,行业垄断局面被打破,实现了多元化经营,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体制改革彰显了发展活力。

一、电信业迅猛发展

目前,河南电信业全局性战略重组基本完成,已经形成网通、移动、联通、铁通、电信、卫通六家基础电信企业相互竞争,500家电信增值服务业务经营者参与的竞争合作、和谐发展的市场格局。

电信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电信业务与服务种类不断丰富,电信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电信业已从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一跃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战略产业,成为推进信息化的骨干力量。

1、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通信能力大幅提高,网络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六五”期间,国家投资建设的京-汉-广中同轴电缆工程南北穿越河南境内,河南省本地电话网形成初具规模。

长途电话从人工接续的单一方式,向半自动、自动接续方式逐步转变。

“六五”期末,全省市、农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6.89万门。

“七五”期间,河南电信积极贯彻中央“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十六字建设方针,贷款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电信建设迈出较大步伐。

伴随着国家京-汉-广、郑-西等一级微波干线在河南经过和交汇,河南形成贯穿东西、南北的“双十字”通信大网络,成为全国重要通信枢纽之一。

“八五”时期,河南电信在“上能力、上水平、上效益”思想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发展、改革、服务、管理”的工作主线,着力提高综合实力。

全省新建光缆5332公里,数字微波2672波道公里。

“八五”期末,全省市话用户达到114.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06万户,无线寻呼用户达到53.64万户。

“九五”以来,河南电信实现了高起点、高速度、高效益、超常规、大跨度、跳跃式的飞速发展。

电信技术装备水平自动化、数字化比重迅速提高,程控交换、光纤传输、数字微波、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通信网络的不断优化,市话户线工程的逐步实施,使装电话难等服务热点得到了缓解。

电话装机、修机的时限明显缩短,缴费、查询和营业服务工作有了明显改善。

截至2007年底,全省光缆线路长度达到28.86万公里,是2001年的2.7倍;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含接入网设备)达2548.49万门,是2001年的2.4倍;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4092.87万门,是2001年的5.3倍;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达82.29万路端,是2001年的3.0倍;互联网接入端口达到369.2万个,是2001年的13.0倍。

到2007年底,全省电话用户总数达到4855.01万户,较1978年的4.27万户增长1136.0倍,年均增长27.5%,电话普及率达到49.2部/百人。

固定电话(含无线市话)用户数从2001年的1096.09万户增长到1940.47万户,年均增长10.0%;固定电话普及率由2001年的11.47部/百人增长到19.8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从2001年的503.03万户快速增加到2914.53万户,年均增长34.0%,移动电话普及率由2001年的5.28部/百人增长到29.7部/百人;互联网用户从2001年的185.66万户发展到403.26万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288.9万户。

1998年底,河南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全省行政村村村通电话。

2007年底,通电话自然村占全省自然村的比例达到96.6%。

1999年9月,河南率先在全国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上网。

截止2007年底,移动电话可以漫游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

2、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新型业务不断涌现,电信业务量大幅增加

河南电信不断拓展业务,移动通信、IP电话、智能网业务发展迅速,拉动话音业务持续增长,宽带、短信、悦铃、电话信息服务等新兴数据增值业务大量涌现,新兴业务成为拉动市场发展新的增长点。

充分发挥基础产业、先导产业作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为全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高效的通信服务,农村通信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下,各电信运营企业克服自然条件差、施工难度大、时间要求紧等困难,自筹巨额资金,用短短3年多的时间,为全省9万多个行政村和自然村开通了电话,圆满完成了“村村通电话”工程建设。

实施了农村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村村通宽带”工程、“服务新农村建设信息村”工程、农村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和百万农民上网工程,其中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被中央组织部称为“河南模式”在全国推广。

完成了河南省电子政务网建设、平安城市和数字城市建设等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

先后推出了“E税通”、“警务通”、“校信通”、“数字医院”、“远程教育”、“交通监控”、“企业之星”、手机银行、手机报、掌上物流、车辆定位等信息化应用产品和服务,面向全省中小企业推出了“宽带商务”信息化平台,努力推动行业信息化,不仅满足了用户需求,拓展了市场领域和经营范围,也成为电信业务新的增长点。

2007年,全省完成电信业务总量891.96亿元,是2001年的5.83倍,年均增长34.2%;实现电信业务收入311.74亿元,是2001年的2.3倍,年均增长率达14.9%;完成电信增加值215.90亿元,占全省GDP的1.4%。

河南电信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给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从2万元1部的“大哥大”到200元1部的农民手机;从高额的入网费到逐年降低的通信资费;从一城一家营业厅到网络、电话、短信等多维度服务渠道;从单一话音业务到包含新闻、图片、铃声、游戏、视频、定位等丰富内容的多媒体服务。

电话、手机、互联网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庭,现代通信手段在人们生产、生活和学习中广为应用。

二、河南邮政实现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河南邮政独立运营以后,在履行好普遍服务的同时,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大力推进业务创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先后经历了快速发展打基础、深化改革增活力、提升质量和效益三个发展阶段,使河南邮政从一个基础薄弱、亏损严重、发展困难的传统国有企业,成为行业领先、员工自豪、社会认可的现代服务企业。

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日益改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10年来,全省邮政固定资产投资达31亿元,其中土建项目投资22亿元,建成了71个邮政综合生产楼、5个邮件处理中心,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综合网等技改项目投资9亿元,建成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和邮政金融网。

截至2007年底,全省邮政局、所达2599处;邮政从业人员4.53万人,其中投递人员0.77万人;拥有邮政车辆2518辆,邮路总长度达10.26万公里;全省共有农村投递路线4592条,全长19.27万公里,共有城市投递段道2970条,邮政物流处理和营业网点面积达107.7万平方米。

河南邮政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2007年,全省实现邮政业务收入为37.76亿元,比1998年增长2.8倍,年均增长15.8%,高出全国平均增幅4.2个百分点,发展速度排全国第1位。

2、加快发展邮务类业务,服务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邮务类业务包括函件广告、集邮、报刊发行等。

河南邮政以邮票、明信片、商函等独特载体,积极为文化旅游产业服务。

向国家邮政局申报发行河南题材的邮票,宣传展示河南的风景名胜、历史文化、民间艺术、经济建设成就,共发行河南题材的邮票35套、96枚,先后在郑州、洛阳、开封、商丘等15个省辖市举办了邮票首发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利用邮资信封、景区邮资明信片门票等,大力宣传河南旅游资源。

目前,全省90%以上的景点已使用了景区邮资明信片门票。

创新函件业务功能,积极发展商函和账单业务,使信函由民用走向商用。

大力发展行政执法告知类、公共事业类、金融类、通信类账单,积极营造明明白白的放心消费环境。

利用名址信息库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为中小企业提供策划、制作、寄递和信息反馈等直复营销服务,仅2007年,全省邮政部门就为3400多家中小企业发寄数据库商函3000多万件。

2007年,全省函件达21515.2万件,包裹366.9万件,分别比1978年增长85.0%、34.3%。

充分发挥邮政报刊发行主渠道的作用,对党报党刊采取一把手负责制,确保完成党报党刊发行任务。

同时,积极进军都市类、行业类、教育类和农业农村类报刊市场,重点做大豫版报刊规模,使党的声音和先进文化传递到千家万户,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素质。

近十年来,河南邮政报刊订阅份数由分营时的1.03亿份增长到2007年的8.68亿份,全省邮政报刊流转额达7.32亿元,人均报刊订阅额达到了7.15元。

3、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服务全省经济发展

邮政具有百年的品牌优势和集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的网络优势,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的良好条件。

河南邮政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号召,在郑州建成了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为新飞、许继、郑州日产、辅仁药业等数十家知名企业提供了以仓储、配送、信息服务、代收货款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物流服务。

河南中邮物流公司先后被评为“中国物流百强企业”、“河南省物流十强企业”,荣获“河南省物流诚信企业”称号;利用邮政速递网络,大力发展国际、国内、同城特快专递业务,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速递、代收货款、经济快递、限时递等新业务,与公安、法院、工商等政府部门合作,大力开办特快专递邮寄身份证快证、补换驾驶证、护照证件等快递业务,方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仅2007年,全省邮政就发送物流邮件370万件,寄递特快专递邮件1500多万件。

建立了村级邮政“三农”服务点2.8万个,开通了全省邮政服务“三农”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农村邮政服务网络体系。

通过邮政物流配送网络,把优良的农作物种子、质优价廉的农药化肥和农村生产生活用品直接送到农民家中,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消费中存在的“不放心、不实惠、不方便”问题。

独立运营至今,全省邮政已累计配送化肥130.18万吨、各类良种41.4万吨、农药570吨、白酒2265万件、土特产1000万箱、洗化产品200多万件,成为农村流通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4、着力发展邮政金融业务,促进全省金融产业发展

邮政金融网络是商业银行中最大的网络,网点覆盖城乡,邮政金融已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力量。

截至2007年底,全省邮政储蓄余额已达1027.87亿元,绝对值居省内银行业第4位;积极开办代缴农电费、代发农民补贴等业务,在全省1352个乡镇开办了代缴农村电费业务。

大力开展绿卡村、绿卡乡(镇)、绿卡县建设,对邮政绿卡实行免收工本费、免收卡年费、免收小额账户管理费,全省邮政已累计发卡2209.7万张,使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到了现代金融服务;在全国邮政系统首家开办小额贷款业务,开辟了邮储资金返还农村、支持“三农”的新途径,解决了农村地区信贷资金紧张和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截至2007年底,全省邮政累计发放小额质押贷款14.37亿元,发放小额信用贷款2256.80万元;积极向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争取资金返还河南,累计向河南注入资金119.41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河南经济发展。

依托邮政平台,积极开展邮政代理保险业务,面向城市、农村提供保险服务,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财需求,赢得了保监会的肯定。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河南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但仍存在电话普及水平低,农村通信发展相对滞后,邮政电信市场竞争结构失衡,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功能还不能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等突出问题。

“十一五”期间,河南将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基本途径,大力实施科教兴豫、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发展速度,力争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始终走在中西部地区的前列,率先实现中原崛起。

全省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将为邮电通信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加快服务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实施,为邮电通信行业也提供了良好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

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也将为邮电通信行业发展增添活力。

展望未来,河南邮电通信业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规模发展,创新经营模式,培育卓越能力,以优势再创新优势,更好地满足全社会对于邮电通信的需求,为推进中原崛起,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