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2598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docx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docx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

(1)

第15章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游泳、爬行、奔跑、跳跃、行走、飞行等。

水生动物运动方式主要是游泳;陆地上的有爬行、行走、奔跑、跳跃等运动方式;空中的主要是飞行。

2、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

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获取食物,可以逃避敌害和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还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有利于生殖和繁衍。

3、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起运动、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4、长骨表面覆盖着骨膜,骨膜内有血管和神经,血管为骨组织提供营养物质,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5、骨膜内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6、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骨质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它使骨具有韧性。

骨中不同成分含量和骨的特性随人的年龄增大而变化。

在成人的骨中,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骨既坚硬,又有弹性。

在少年儿童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少于2/3,骨的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所以,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增多,骨的弹性变小,易骨折,所以要注意行走和坐车安全,防老年人跌倒。

7、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结,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

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

8、人体有206块骨,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大部分;有600多块骨骼肌,每块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骨骼肌是一种器官。

9、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刺激来自于神经传来的兴奋,骨骼肌的收缩要受到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

运动还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10、一个运动通常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11、运动是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其中骨骼肌的收缩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第16章动物的行为

12、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

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13、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会的,不依赖于个体的生活经验,是一种本能行为,是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如蜘蛛结网,蜜蜂筑巢等。

后天学习行为必须借助于生活经验和经历,具有学习行为的动物能对环境的变化做出有利生存的反应,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因此,本能和学习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两种基本方式。

14、动物的学习行为必须借助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具有学习行为的动物能够对环境的变化做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学习行为更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

15、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本能和学习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两种最基本方式。

16、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可以分为:

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同种生物间)、防御行为(被捕食者的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

17、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有:

观察法和实验法。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观察法,弗里施对蜜蜂色觉、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和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实验法。

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18、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因此,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是生物圏中的消费者,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重要成分。

19、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各种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食的营养联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植物和动物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20、动物不仅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21、我国的动物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新疆虎、野马在我国境内已绝迹。

长江中特有的白鳍豚已经成为我国最稀少的濒危动物之一,大熊猫、扭角羚、褐马鸡和扬子鳄都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

22、动物多样性包括:

①物种多样性、②遗传多样性、③生态系统多样性。

动物物种之间的差异是由各自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因此,动物的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生态系统多样性为不同种类的动物提供了各自的栖息环境。

23、保护动物多样性需要在①遗传物质、②物种、③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

24、保护动物实际上是保护它们的遗传物质;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①就地保护、②易地保护、③法制教育和管理。

其中就地保护是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5、我国为保护大熊猫和金丝猴,在四川省建立了卧龙、王朗等自然保护区。

26、根据食性可将动物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性动物和食腐动物。

第18章生物圈中微生物

27、生物圈中,细菌、真菌和病毒等都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称为微生物。

28、微生物分三类:

①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蓝藻和酵母菌等;②多细胞微生物,如各种霉菌和真菌等;③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

29、一些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枯枝落叶、动植物尸体和粪便等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这种营养方式称为腐生。

枯草杆菌、乳酸菌、霉菌、蘑菇等都是腐生性微生物。

腐生性微生物能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将无机物归还到非生物环境,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些微生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

如蓝藻和硝化细菌。

30、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生活在其他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这些生物体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寄生。

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就是寄生性细菌。

人的头癣、灰指甲、脚癣等都由真菌寄生引起的。

所有的病毒都不能独立生活,须寄生。

以上都属于消费者。

31、有些微生物如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等,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属于生产者。

具有固氮作用的是根瘤菌、黏球菌等。

32、制作泡菜的原理是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分解糖类产生乳酸。

思考与练习:

1、蚯蚓、粪金龟子等从食性上分别属于

A、植食动物B、肉食动物C、杂食动物D、食腐动物

2、下列珍稀动物中,属于我国特产的、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是

A、大鲵B、扬子鳄C、大熊猫D、白鳍豚

3、下列哪一种动物不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哺乳动物

A、鸭嘴兽B、扭角羚C、白唇鹿D、大熊猫

4、有一种非常古老而稀少的鱼类,生活在抬爱水域,被我国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的是

A、鲸B、桃花鱼C、中华鲟D、扬子鳄

5、下列几种野生动物中,由于人们对森林乱砍滥伐,对动物滥捕滥杀,已经绝种的是

A、东北虎B、华南虎C、新疆虎D、野骆驼

6、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鹰等鸟类,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

以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

A、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管理B、易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C、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D、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7、对于数量稀少的麋鹿,最好的保护方法是

A、就地保护B、建立麋鹿自然保护区

C、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保护D、进行克隆

8、我国动物资源中,动物种类占世界前列的是

A、鸟类B、爬行类C、鱼类D、哺乳类

9、下列处于濒临灭绝的动物是

A、山羊、新疆虎B、金丝猴、野骆驼C、扭角羚、斑马D、新疆虎、梅花鹿

10、保护动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A、就地保护B、保护基因库C、保护森林D、保护濒危动物

11、四川省卧龙、王朗和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是

A、麋鹿和朱鹮B、熊猫和金丝猴C、扭角羚和褐马鸡D、白鳍豚和扬子鳄

12、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是

A、大鲵B、白鳍豚C、扬子鳄D、麋鹿

1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遗传的多样性

B、当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时,生物种类和遗传的多样性也会发生锐减。

C、当遗传多样性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到生态系统多样性。

D、某种生物学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

14、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的是

A、放线菌B、病毒C、霉菌D、真菌

15、没有细胞结构的一类微生物是

A、细菌B、酵母菌C、霉菌D、病毒

16、下列不属于真菌的是

A、青霉菌B、根瘤菌C、根霉菌D、蘑菇

17、确切地说,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最大作用的是

A、病原菌B、寄生的细菌和真菌C、腐生的细菌和真菌D、大肠杆菌

18、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法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

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的繁殖B、组织尘埃、细菌入坛,防止污染

C、造成缺氧的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D、防止气体对流,利于醋酸菌无氧呼吸

19、下列生物的营养方式属于寄生的是

A、流感病毒和大肠杆菌B、蘑菇和木耳

C、酵母菌和大豆D、大肠杆菌和青霉菌

20、人的灰指甲是哪种微生物寄生引起的

A、细菌B、真菌C、肺炎球菌D、酵母菌

21、下列关于抗生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的抗生素适于治疗不同的疾病B、使用后人体内会产生一些有较强抗药性的病菌

C、滥用是会产生杀死人体内有益的细菌D、多用会增强人的抵抗能力

第19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33、生殖是指生物产生后代和繁衍种族的过程;生长是生物体体积增大、体重增加的变化;发育是生物体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活动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变化过程。

34、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其作用是①产生精子、②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卵巢,其作用是①产生卵细胞、②分泌雌性激素。

35、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成受精卵;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为胎儿。

36、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输卵管是受精作用和胚胎早期发育的场所,同时能输达卵细胞。

胚胎发育初期由卵黄提供营养,胚胎发育后期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内获得营养。

37、受精卵分裂和胚胎发育初期由卵黄提供营养,胚胎植入子宫后,通过胎盘经脐带由母体供给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

胚胎在子宫内妊娠280天左右,由阴道分娩而出。

38、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叫做第一性征。

进入青春期后,男女出现的其他性别差异叫做第二性征,比如骨盆宽大,乳腺发达,声调较高属于女性的第二性征。

39、女孩进入青春期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叫月经;男孩进入青春期后,有时睡梦中会出现精液排出的现象,叫遗精。

40、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是其基本要求。

41、像蝗虫这样,变态发育的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叫不完全变态发育;像家蚕、蜜蜂、蚊、蝇等,发育过程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发育时期,叫完全变态发育。

42、动物的胚胎发育主要有卵生(如鱼类、鸟类)和胎生(如猪、马)两种类型。

如青蛙是卵生、体外受精、变态发育;鸟类是卵生、体内受精、体外发育。

43、由亲体产生的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其特点是:

后代的生活力较强。

44、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

其特点是:

①子代个体数量多、②繁殖速度快、③子代能稳定地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

45、绿色开花植物利用营养器官繁殖新个体,这种无性生殖方式叫营养生殖。

营养生殖有利于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速度。

营养生殖常用方法有:

①扦插、②嫁接、③压条。

46、在无菌条件下,把花药、子房、叶片、茎或根的一部分等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它们能够生长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这就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些接种到培养基上的植物材料统称为外植体。

47、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和依据是植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在适当的离体条件下,都具有重新形成一个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这也称细胞的全能性。

48、无性生殖的类型有:

①营养生殖、②分裂生殖(细菌、蓝藻)③出芽生殖(水螅、酵母菌)、④孢子生殖(蘑菇、霉菌)。

思考与练习:

1、下列属于生殖的是

A、植物种子的萌发B、双子叶木本植物的形成层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C、红骨髓不断产生红细胞D、细菌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个体

2、人卵受精后,从受精卵分裂开始到胎儿出生前,这段时间叫做

A、卵的分裂B、胎儿的发育C、胚胎的发育D、胚后发育

3、人体发育的起点开始于

A、婴儿B、受精卵C、胎儿D、出生后

4、日常生活中,人们说的人体发育是指

A、从婴儿出生到发育为性成熟的成年人B、从婴儿出生到人的死亡

C、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胎儿D、受精卵发育到婴儿出生

5、输卵管被结扎后,生理上出现的变化是

A、卵巢功能和第二性征改变,受精作用受阻B、卵巢功能和第二性征不变,受精作用受阻

C、卵巢功能和第二性征改变,受精作用正常D、卵巢功能和第二性征不变,受精作用正常

6、胚胎最早期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

A、卵黄B、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质

C、母体血液D、胎盘

7、因病摘除子宫的妇女,将会

A、不能分泌激素B、失去妊娠能力C、月经仍然存在D、不能产生卵细胞

8、下列叙述中,不属于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

A、身高、体重迅速增长B、形成两性生殖器官

C、出现第二性征D、大脑兴奋性增强

9、在人体生殖系统的下列结构中,能产生性激素和生殖细胞的一组是

A、输卵官和子宫B、输卵管和输精管C、睾丸和卵巢D、附睾和精囊腺

10、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具体措施是

A、晚婚B、少生C、晚育D、以上三项都是

11、观察“金蝉脱壳”的过程,脱壳后的蝉属于

A、卵B、幼虫C、蛹D、成虫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家蚕的发育过程看,这句诗有不准确的地方,下面的改动,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

A、春蚕到死丝不尽,蜡炬成灰泪始干B、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春蚕到死丝不尽,蜡炬成灰泪难干D、春蚕到死丝无限,蜡炬成灰泪始干

13、蝗虫是农作物,特别是禾本科农作物的主要害虫,蝗虫对禾本科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

A、产卵以后B、蜕三次皮以前C、三龄以前D、五龄以后

14、我国人民很早就学会驯养家蚕,编制丝绸。

其中有一道工序是将蚕用热水浸泡后缫丝,请问:

缫丝时,在茧内死亡的是哪一发育阶段的家蚕

A、卵B、幼虫C、蛹D、成虫

15、在鸡蛋的卵黄上,有一个小白点,这是

A、胚盘B、卵黄C、卵细胞D、卵白

16、嫁接成活的关键是:

接穗和砧木必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部位是

A、木质部B、韧皮部C、髓D、形成层

17、植物园引进了一种稀有花卉,技术人员想在短时间内将其大量繁殖,比较理想的方法是

A、种子繁殖B、组织培养C、扦插D、压条

18、水螅在水温适宜、营养良好的环境下的生殖方式是

A、孢子生殖B、出芽生殖C、有性生殖D、营养生殖

19、下列关于有性生殖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亲体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的方式

B、人、绝大多数的动物和植物都能进行有性生殖

C、所有的动物和部分植物都进行有性生殖

D、有性生殖的后代生命力较强

20、下列哪种生物子体产生后,母体便不存在了

A、变形虫B、水螅C、青霉D、草莓

21、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

A、能否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B、能否进行减数分裂

C、能否形成生殖细胞D、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2、下列有关变态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是指动物在从幼虫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形态上的变化

B、只是指动物在从幼虫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生活环境的变化

C、只是指动物在从幼虫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生理上的变化

D、是指动物在从幼虫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形态、生理和习性的变化

23、下列属于有性生殖的繁殖方式为

A、用根繁殖B、用茎繁殖C、用种子繁殖D、用叶繁殖

24、下列生物中主要进行出芽生殖来繁育后代的有

A、酵母菌B、胡萝卜C、苹果D、桃树

25、单细胞生物中,比较普遍的生殖方式是

A、出芽生殖B、分裂生殖C、孢子生殖D、营养生殖

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49、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

50、①同一种生物、②同一种性状、③不同表现类型,总称为相对性状。

51、生物从亲代将性状传给子代的现象叫遗传。

亲子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变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猫生猫,鸭生鸭”,描述了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现象。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一树结果,酸甜各异”,描述了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变异现象。

52、自然科学领域中探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就是遗传学。

53、在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DNA分子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4、染色体上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叫基因。

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基因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的。

55、在体细胞、受精卵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数量是特定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一个来自于父,一个来自于母,因此,后代个体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是成单存在的。

56、一种生物的全部不同基因所组成的一套基因,叫基因组。

57、在成对的基因中,两个不同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在等位基因中,有个基因是占主导地位,它会掩盖另一个基因的作用,使其没有表现。

这种能得到表现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它控制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没有得到表现的基因被称为隐性基因,它控制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58、在遗传学中,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AA、aa、Aa等,叫这个个体的基因型;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如有耳垂、无耳垂等,叫这个个体的表现型。

一般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易使基因型发生改变,表现型则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所以,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59、在传种接代过程中,配子(生殖细胞)是联系上下代的桥梁,是传递遗传物质的唯一媒介。

性状表现决定于生物体的基因组成。

性状遗传的原因是控制性状的基因随着配子(生殖细胞)代代相传。

60、人的性别不同主要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从形态上看,在人体细胞的23对染色体中,有22对染色体在男女两性中一样的,只有一对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有关,这对染色体叫性染色体,男性的怀染色体用XY表示,女性的性染色体用XX表示,其余的22对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叫常染色体。

61、生殖细胞(如人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基因)数目比体细胞中少一半。

(如人的精子和卵细胞中分别是23条染色体,体细胞、受精卵中则是23对,即46条)。

62、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两种,凡性状的变异可在后代中重复出现,这种变异叫可遗传的变异。

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当不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仅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这种变异叫不遗传的变异。

63、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致病基因可通过配子在家族中传递。

64、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因为血缘关系越近的夫妇,从共同祖先那里获得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越大,患遗传病的可能性越大。

思考与练习:

一、填空题

1、生物体的或,叫做性状。

动植物折性状主要是通过遗传给后代的。

2、基因是中决定生物性状的,由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存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存在。

3、在成对的基因中有些还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4、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叫做;一类是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做。

5、在生物界,之间以及之间的性状表现并不完全相同,这种现象叫做变异。

6、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和,其中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7、

右图表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根据图回答:

1)a、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它们的染色体数均为。

2)A表示父母分别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生殖细胞c、d分别叫

和。

它们的染色体分别为,比a、b减少。

3)B过程为,形成的e细胞叫做。

4)它的染色体数为,又恢复到与细胞一样的数量。

5)C过程叫。

f细胞是女儿的细胞,其染色体数为。

6)由上述可以看出,人类上下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的。

生物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一条来自。

因此,后代个体具有的遗传物质。

二、选择题

1、新生儿的性别主要取决于

A、母亲的体细胞B、父亲的体细胞C、精子和卵细胞D、精子的类型

2、“龙生龙,凤生凤”所包含的生物现象是

A、遗传B、变异C、性状D、遗传和变异

3、下列性状是相对性状的是

A、牡丹花的红色和菊花的红色B、狗的黑毛与狗的黄毛

C、狗的黄毛和鹅的白毛D、玉米的黄色与豌豆的黄色

4、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基因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B、基因数与染色体数一样多

C、基因在生死细胞中成单存在D、生物的某一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5、在下列基因组合中,表现出相同性状的是

A、Cc和CCB、CC和ccC、Cc和DDD、AA和AA

6、一对有耳垂的夫妇,生下一个无耳垂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

A、Aa和AAB、Aa和aaC、Aa和AaD、AA和AA

7、牛的体细胞中含有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卵细胞中和受精卵中分别含有的染色体数是

A、30对,30对B、30条,30对C、30条,30条D、30对,30条

8、小明的母亲怀孕了,则她生个女孩的机率是

A、100%B、50%C、75%D、0%

9、下列现象中,不能遗传的变异是

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B、家兔的白毛和黑毛

C、常晒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