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含答案.docx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含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选自《韩非子》)
【乙】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球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遽(jù):
迅速,急忙。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郑人有且置履者________
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_______
③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
④不亦惑乎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你认为【甲】文段中“郑人”可笑的地方表现在哪里?
(4)有人说,【乙】文段写的是“蠢人蠢事”,请简要概括这个“蠢人”所做的“蠢事”。
(5)读了【甲】【乙】两则寓言后,你得到的共同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
(1)将要;测量;坠落;迷乱,糊涂
(2)①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②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写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3)尺码是根据脚量出来的,自己亲自去买鞋居然还要先量尺码;买鞋时,尺码忘带,还要回去拿;别人反问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还执迷不悟。
(4)一个渡江的楚人不小心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船停后,便从记号处跳入水中寻找落水的剑。
(5)做事不可以拘泥、死板,要善于变通。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
且:
将要。
②句意为:
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度:
测量。
③句意为:
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坠:
坠落;
④句意为:
不是很糊涂吗?
惑:
迷乱,糊涂。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中重点词语有。
及:
等到;罢:
散;遂:
最终。
句意为: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②中重点词语有止:
停;契:
刻。
句意为: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写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3)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通读全文找到相关句子。
从原文中找到原句,在翻译即可;
从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可以看出整人的可笑之处;
(4)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细读文章可知这个“蠢人”所做的“蠢事”,从“从其所契者入水球之”可以得出答案。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
是主观题型。
从“因循守旧、不知变通”上回答。
故答案为:
⑴将要;测量;坠落;迷乱,糊涂;
⑵①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②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写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⑶尺码是根据脚量出来的,自己亲自去买鞋居然还要先量尺码;买鞋时,尺码忘带,还要回去拿;别人反问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还执迷不悟;
⑷一个渡江的楚人不小心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船停后,便从记号处跳入水中寻找落水的剑;
⑸做事不可以拘泥、死板,要善于变通。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
既可作答;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
⑸本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两文,在此基础上,分析文中的寓意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有一个将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事先量好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去集市时却忘了带上尺码。
(郑国人)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道:
“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中拿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他回答说: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足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乙】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急忙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攻郡③,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
“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郡尽空。
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视④谓曰:
“我辈败⑤义之人,而入有义国。
”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①荀巨伯:
人名。
②值:
适逢。
③郡:
城。
④相视:
看望。
⑤败:
毁坏。
⑥班军:
调回军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今死矣,子可去/去后乃至。
B. 有疾不忍委之/相委而去。
C. 而入有义国/与儿女讲论文义。
D. 而敢独止?
/人不知而不愠。
(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
请写出两三点来。
【答案】
(1)C
(2)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解析】【分析】
(1)A项的“去”解释为:
离开;B项的“委”解释为:
丢弃;C项的“义”解释为:
正义,情义/含义;D项的“而”解释为:
表转折关系。
故选C。
(2)句子翻译为:
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
故断句为: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结合“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分析得出:
对友忠诚;结合“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分析得出:
舍生取义;结合“我辈败义之人,而入有义国。
”分析得出:
坚守信义。
故答案为:
⑴C
⑵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⑶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
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
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
“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
“荀巨伯说:
“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
“这时胡人已经到了,问荀巨伯:
“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怎样的一个男子,却敢一个人留下来?
“荀巨伯说:
“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
“胡人听了说:
“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
“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
仲由宇子路,卞人也。
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①,好勇力,志伉直②,冠雄鸡,佩猳豚③,陵暴④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⑤,因门人请为弟子。
(选自《史记。
伸尼弟子列传》)
【注】①鄙:
粗朴。
②伉直:
刚强直爽。
③猳(jiā,加)豚:
猪。
猳,公猪。
豚,小猪。
指以猳豚皮装饰的剑。
④陵暴:
欺凌,施暴。
⑤质:
质,通“贽”,礼物。
【丙】
王子敬①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②有名园。
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
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③好恶傍若无人。
顾勃然不堪曰:
“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④!
”便驱其左右出门。
王独在與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
然后令送箸⑤门外,怡然不屑。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王子敬:
王献之,官员。
②顾辟疆:
人名。
③指麾:
指点评论。
磨,通“挥”。
④伧:
粗野,鄙陋。
⑤箸:
这里相当于“之于”。
(1)学习文言文要注意一词多义。
请写出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顾:
①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②回转顾望________
(2)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词类活用的情况,如:
饭疏食,“饭”活用做“吃”的意思。
下列两句中的划线词都有词类活用情况,请写出意思。
①冠雄鸡________
②子路后儒服委质________
(3)下面的词语曾在课内出现,请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
①好勇力________
②顾勃然不堪曰________
(4)用“/”给文章划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
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
(5)阅读上面三篇文章,根据你的理解,结合画线句用现代汉语补全下面内容。
①【甲】文:
友人极为生气地说:
“________”。
陈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正午了您还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
②【乙】文:
孔子遭到子路的欺凌,他________。
③【丙】文:
顾辟疆愤怒地说:
“________。
失去了这两方面,这种人是不值得一提的伧父罢了!
”
(6)上述三篇文章中的人物面对别人的无礼行为,表现各有不同。
请结合示例对孔子和顾辟疆的表现进行点评。
示例:
陈太丘之友人没有按约定时间到来还骂陈太丘,此时元方为了维护父亲的尊严,据理力争,指出父亲友人不仅无礼而且无信,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见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
另外,当陈太丘之友人知错拉他的手表示歉意时,元方入门不顾,可见他是率真、有个性的孩子。
(7)《论语》中说:
“不学礼,无以立”。
就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古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尤其重视礼仪。
根据“敬称”和“谦称”的知识选词填空。
A.尊君 B.家父 C.小女 D.令爱 E.令郎
①我们家家教很严,________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②________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您。
③________不愧是绘画世家的子弟,他画的马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答案】
(1)回头看;看
(2)戴帽子;穿儒服
(3)喜欢;忍受
(4)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
(5)不是人哪!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设施礼教,逐渐诱导子路;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傲视别人,这是无理
(6)孔子:
子路出身微贱,生性粗野,好逞勇斗狠,为人刚强爽直,经常头戴鸡冠式的帽子,身佩用野猪皮装饰的剑,曾想“陵暴”孔子,孔子通过礼仪慢慢诱导他,使他改邪归正,改穿儒服,拜孔子为师。
可见孔子做到了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顾辟疆:
顾辟疆面对王献之无视别人、恣意评价别人好坏的傲慢的态度,他大发雷霆,最后把王献之赶出去。
可见顾辟疆不会因为王献之身份地位高就容忍他的无礼行为,是一个有原则的人。
(7)B;C;E
【解析】【分析】
(1)“顾”在古文当中的主要意思有以下几种,学生需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字词的意思。
①回头;回头看。
《荆轲刺秦王》:
“荆轲顾笑武阳。
”②视;看。
《行路难》:
“拔剑四顾心茫然。
”③看望;拜访。
《出师表》: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④顾念;关心。
《诗经·硕鼠》: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⑤回还;返回。
《屈原列传》:
“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
”⑥只是;不过。
《荆轲刺秦王》: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⑦但;却;反而。
《为学》: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2)“冠”本意是“帽子”,在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戴帽子”;“儒服”本意是“儒者的服饰”,在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穿儒服”。
(3)“好”多音字,读hǎo时作形容词泛指一切美好的事物,或同意、应允;读hào时作动词,表示喜欢的意思。
在这里“好”用作动词,解释为“喜欢”。
“堪”一般用作动词,主要有两种意思:
①能够承受,经受得起;②可以,能够。
在这里“堪”解释为“能够承受”,即为“忍受”。
(4)这句话翻译为“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王子敬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
所以断句为:
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
(5)①“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句中“委”意思是“舍弃”②“设礼稍诱子路”句中“设”意思是“使用,运用”,“诱”意思是“诱导”。
③“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句中“傲”意思是“对……傲慢”,“以”意思是“用”。
据此翻译作答即可。
(6)【甲】文中“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率真、有个性的孩子的形象;【乙】文中“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能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老师的形象;【丙】文中“顾勃然不堪曰:
‘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便驱其左右出门”可以看出顾辟疆是一个不趋炎附势的形象。
(7)①此处的意思应该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应该是“家父”故选B。
②此处是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女儿,应该是小女。
故选C。
③此处应该是尊称对方的儿子,所以应该是“令郎”。
故选E。
故答案为:
⑴回头看;看
⑵戴帽子;穿儒服
⑶喜欢;忍受
⑷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
⑸不是人哪!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设施礼教,逐渐诱导子路3、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傲视别人,这是无理
⑹孔子:
子路出身微贱,生性粗野,好逞勇斗狠,为人刚强爽直,经常头戴鸡冠式的帽子,身佩用野猪皮装饰的剑,曾想“陵暴”孔子,孔子通过礼仪慢慢诱导他,使他改邪归正,改穿儒服,拜孔子为师。
可见孔子做到了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顾辟疆:
顾辟疆面对王献之无视别人、恣意评价别人好坏的傲慢的态度,他大发雷霆,最后把王献之赶出去。
可见顾辟疆不会因为王献之身份地位高就容忍他的无礼行为,是一个有原则的人
⑺B;C;E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比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等。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平时的积累,结合句子进行分析理解。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
要求考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断句。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
⑺本题考查考生读敬词和谦词的理解和运用,在平时考生要掌握基本的谦敬词,并且要学会运用。
【附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友人)才来。
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
“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
”朋友便生气了:
“不是人哪!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元方说: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乙】仲由,字子路,是卞邑人。
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性情质朴,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曾经冒犯欺凌过孔子。
孔子设施礼教,逐渐诱导子路,后来,子路改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作孔子的学生。
【丙】王子敬从会稽郡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原先并不认识这个名园的主人,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
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王子敬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
顾辟疆气得脸色都变了,忍受不住,说道:
“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傲视别人,这是无理。
失去了这两方面,这种人是不值得一提的伧父罢了!
”就把他的随从赶出门去。
王子敬独自坐在轿子里,左顾右盼,随从很久也不来。
然后顾辟疆叫人把他送到门外,对他泰然自若,置之不理。
4.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阅读批注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杀之。
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
“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
“烛邹!
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
“勿杀,寡人闻命矣。
”
(示例)景公身为一国之主,却善于听取意见。
烛邹看管鸟却不慎丢失,景公能够冷静下来听取晏子的意见,不能因为小小的事故而失去一位人才。
并且能听懂晏子的言外之意。
可见他没有因为位高权重就做事武断,而且善用人才。
(乙)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
公作色太息,播弓矢。
弦章入,公曰:
“章!
自吾失晏子,于今十年有七,未尝闻吾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
”弦章对曰:
“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
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
夫尺蠖食黄则身黄,食苍则其身苍。
君其犹有谄人言乎?
”公曰:
“善。
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
”
(1)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
(2)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多种解释,请选出正确的义项,并根据文章前后内容说明选择的原因。
①数之公前(数:
①数目,数量;②几,几个;③计算;④天命,命运;⑤道术,方法)
我选第________个义项,原因:
________
②则臣服之(服:
①衣服,服装②穿(衣服)③从事,做④服从⑤敬佩,信服)
我选第________个义项,原因:
________
(3)(甲)(乙)两篇文章中的人物都在个人修养方面都有自己的优点。
请仿照示例,用批注的方法分别对下面两位人物进行点评。
晏子:
________
弦章:
________
【答案】
(1)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
(2)③;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把晏子召来并在景公面前计算烛邹的罪状”;②;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听说,君主喜欢什么颜色,那么大臣就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3)晏子借指责烛邹来劝谏景公,列举烛邹的三条“罪状”,其实是希望景公不要因为丢失鸟而随便杀人,失去人才,导致失去民心。
晏子敢于进谏,善于进谏。
;弦章善谏。
他借生活事例委婉劝说景公,如大臣以君主的喜好为自己的喜好,尺蠖吃什么颜色的食物就变成什么颜色等,希望景公能明辨是非。
【解析】【分析】
(1)语句“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的意思是:
晏子死了有十七年,齐景公请诸大夫饮酒。
景公射箭脱靶,堂上的百官叫好。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
(2)①句“于是召而数之公前”这句话的意思是:
因此把晏子召来并在景公面前计算烛邹的罪状。
所以“数”是“计算”。
②句“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的意思是:
我听说,君主喜欢什么颜色,那么大臣就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据此,这里的“服”是“穿(衣服)”。
据此可选择作答。
(3)【甲】文叙写齐景公因烛邹没有管好鸟而要杀他,晏子向齐景公委婉地列举了烛邹的三条罪状,本意并不是让齐景公杀了他,而是婉转地提醒他,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改变了主意,没有杀烛邹。
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思维敏捷、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人。
【乙】文叙写齐景公射箭脱靶而群臣齐声喝彩的故事,引出了弦章对景公的劝谏。
他借生活中“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
夫尺蠖食黄则身黄,食苍则其身苍”的事例委婉劝说景公,希望景公能明辨是非。
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
⑴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
⑵③;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把晏子召来并在景公面前计算烛邹的罪状”;②;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听说,君主喜欢什么颜色,那么大臣就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⑶①晏子借指责烛邹来劝谏景公,列举烛邹的三条“罪状”,其实是希望景公不要因为丢失鸟而随便杀人,失去人才,导致失去民心。
晏子敢于进谏,善于进谏。
②弦章善谏。
他借生活事例委婉劝说景公,如大臣以君主的喜好为自己的喜好,尺蠖吃什么颜色的食物就变成什么颜色等,希望景公能明辨是非。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文言语句的意思的理解,根据其现代汉语的意思进行断句。
⑵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积累,同时要求考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人物形象描写的语句的理解。
【参考译文】
齐景公喜欢用带着绳子的箭射鸟,让烛邹管理那些鸟,鸟却飞走了。
齐景公十分生气,下令想让官吏杀了他。
晏子说:
"烛邹有三条罪行,请让我将他的罪行一一列出加以斥责然后杀掉他。
齐景公说“好。
”于是齐景公就召见了烛邹。
晏子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
“烛邹!
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因为了一只鸟的缘故而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说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是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
罪状列完了,请杀了他。
”齐景公说:
“不用处死了,我现在明白你的指教了。
”
晏子死了有十七年,齐景公请诸大夫饮酒。
景公射箭脱靶,堂上的百官叫好如出于一人之口。
景公变了脸色叹息,丢掉了弓箭。
弦章进来。
景公说:
“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