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实验指导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1203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实验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网络实验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网络实验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网络实验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网络实验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实验指导书.docx

《网络实验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实验指导书.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实验指导书.docx

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

指导书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010年5月修订

前言

一、编写依据

根据《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及《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纲》编写。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数字媒体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及应用数学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中通常安排有1/4~1/3的实验学时,大纲中有课内实验和独立设置实验课两种方式。

●计算机网络课内实验。

可开设5个实验项目,16学时。

●独立设置实验课——“计算机网络实验”。

可开设7~8个实验项目,32学时。

任课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规定学生应完成的实验项目和相应的学时。

二、原理和应用并重

网络原理实验主要集中在协议原理分析和仿真,目的在于对网络协议的理解和掌握;网络应用实验主要体现在操作系统的网络操作和网络/WEB编程,目的是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最常用和最重要的网络技能。

三、多设置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

为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结合实验项目的可行性,尽量将实验设计为“设计型”或“综合型”,在基本实验操作过程或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实验选项或思考题,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四、实验项目根据实验室条件选定

实验室中编号=N的PC的默认配置为:

IP地址=192.168.0.N,子网掩码=255.255.255.0,默认网关=“”(空,未设置)。

所有PC以交换式快速以太网连网。

设有“网络协议仿真系统”(以下称“协议仿真系统”,详见“附件3”)。

该系统可供40人(2人一组)同时进行实验。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和总结,我们将该系统实验指导书上的部分实验进行了整合。

实践证明,该实验系统对理解和掌握典型网络协议有较大的帮助。

总体说明和要求

一、使用“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

“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以下称“协议仿真系统”)安装在实验室的57~88号以及103~110号共40台计算机上。

实验2、4和5要使用协议仿真系统,实验8也可使用该系统进行分析和调试。

实验中两人为一组,每人都必须完成实验规定的内容,即实验完成后两人要互换位置,重新进行实验。

二、实验准备

1、认真阅读本指导书。

2、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3、根据实验项目的要求和内容,拟定实验方案(电子文档)。

4、使用仿真系统做实验时,一组的两人须同班,实验前确定,并明确写入实验方案。

三、实验过程

1、携带U盘等USB端口存储介质,存放实验方案,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截图。

2、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3、使用仿真系统做实验时,用[姓名]+[实验项目号]作为过滤器名称(如“李晓明3”),表示“李晓明在实验3中使用的过滤器”。

4、使用仿真系统做实验时,IP报中的标识、TCP头部的序(列)号,客户端的端口号等,均采用学号作为相关的序号。

5、使用仿真系统做实验时,如果可能,数据中要包含实验者的姓名、实验时间等信息。

四、实验报告撰写和提交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过程的描述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要便于他人阅读和参考,同时便于批改。

根据以往的经验,实验报告是薄弱环节,部分同学重操作,轻报告,使实验的效果打折扣。

因此对实验报告如下明确要求。

1、实验报告撰写总体要求

●采用专业术语(包括专业词汇、图和表)。

●语言叙述简练、准确。

●格式规范,正文文字为5号宋体。

●图表清晰,其中的文字为小5号宋体。

2、实验报告内容

●实验目的和原理,大纲。

指导书中的内容不能简单复制。

●实验方案。

在预习方案的基础上修改、浓缩。

●实验过程和结果。

其中的图表要裁剪适当,标注清楚,并有相应的文字说明。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相应的结论。

●简要的实验总结,包括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特别说明:

两人合作的实验,报告要各自独立撰写,不能相同。

3、实验报告封面

●按格式要求完成。

模板另行提供,格式、字体、字号、项目等均不能修改,蓝色文字应按实际情况填写,并改为黑色再打印。

●使用“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时,封面中的IP地址和MAC地址填写“仿真机”地址。

●独立完成的实验,不写合作者;两人合作的实验,必须标明合作者。

4、实验报告提交

●书面文档。

用B5纸打印,顶端装订。

●实验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提交,迟交扣分,10个工作日后不再受理。

●两人合作的实验,报告要同时上交。

五、实验考核方法

1、考核内容

考核环节

考核项目

考核点

比例

实验过程

实验准备

有否实验方案

10%

完成情况

是否完成实验基本内容,是否完成可选内容

15%

表现

已有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运用是否熟练,是否独立完成,是否有新意(设计型或综合型)

15%

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是否详实、正确

15%

语言叙述

实验过程叙述是否全面、准确、简洁

15%

结论与总结

实验结论是否深入,实验总结是否有针对性

10%

结构和格式

实验报告结构是否完整,格式是否规范

10%

图表质量

实验报告中图表是否清晰、得当

10%

2、考核方法

每个考核项目结果评价为“A”(好)、“B”(较好)、“C”(一般)或“D”(较差),对应的分数如下:

考核结果

A

B

C

D

分数

≥8.5

7.5~8.5

6.5~7.5

<6.5

没参加实验,或参加实验但没交实验报告或明显抄袭实验报告,相应实验项目成绩为0分。

【双绞线RJ45连接头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认识基于双绞线的网络布线系统;

●掌握电脑网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掌握测线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类型、学时和完成方式

验证型;2~4学时;每人独立完成实验.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参观实验室布线系统;学会制作和测试网线。

要求[1].用RJ-45连接头制作工具制作并测试网线。

要求[2].记录教师对实验室的布线情况的讲解内容。

要求[3].制作并测试双绞线电缆(双绞线采用5类UTP,连接方式为“直通”)。

●用RJ-45双绞线压线钳制作长度为2米的直通电缆;

●用标签标明电缆的长度、类型、制作人和制作时间;

●用测线器测试制作的网线电缆;

●用测线器测试并记录双绞线电缆的连通性和线序。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室网络布线系统情况;

2、所制作网线的标准、类型、简要制作过程、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

【以太网MAC帧的构造与捕获】

一、实验目的

●掌握网络协议分析器的基本使用方法,构造并发送MAC帧;

●掌握协议仿真编辑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分析捕获的MAC帧;

●掌握以太网帧的构成,了解各个字段的含义;

●识别MAC地址并理解其作用。

二、实验类型、学时和完成方式

验证型;2~4学时;两人一组完成。

三、实验要求和内容

本实验包括《计算机网络协议仿真实验(第二版)》中[实验环境]以及[网络协议仿真器的使用说明]、[网络协议分析器的使用说明]和[实验一以太网数据帧的构成]等3个基本实验项目的内容。

实验原理见教材、参考文献[1]、[7]。

要求[1].熟悉“网络协议仿真实验系统”的结构和实验硬件的配置方法;

要求[2].学习使用“仿真编辑器”,构造并发送MAC帧。

●“地址本”使用;

●协议包的管理与编辑;

●构造以太网MAC帧,数据为字符串“ABCDEFGH”,发送给指定PC。

●构造以太网MAC帧,数据为字符串“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空格”+[实验日期]+“空格”+[两人的姓名拼音]+“0123456789”,发送给指定PC。

要求[3].学习使用“协议分析器”,捕获并分析MAC帧。

●定义过滤器;

●创建捕获窗口并捕获包;

●分析捕获的MAC帧。

四、思考题

1、MAC帧中DA在最前面有什么好处?

2、MAC帧的“长度/类型”字段的值=0800或=0806的差别。

3、MAC帧的“长度/类型”字段的值>1500或≤1500的作用。

4、为什么仿真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中没有FCS字段?

5、什么情况下仿真编辑器构造的MAC帧和协议分析器收到的MAC帧内容不一致(多出若干00字节)?

原因是什么?

【Windows的网络配置、管理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掌握WindowsXP环境下网络参数的配置方法;

●掌握最基本的网络管理命令作用和使用方法;

●掌握IP地址及分类;

●理解子网的划分和子网掩码的作用;

●理解默认网关的作用。

实验基本原理见教材、教学参考书、附录1,参考文献[2]、[4]。

二、实验类型、学时和完成方式

设计型;2~4学时;每人独立完成实验。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要求[1].学习使用WindowsXP网络实用命令。

●启动DOS操作界面;

●PING:

测试到目的主机的连通性(和可达性);

●IPCONFIG:

查看主机的网络参数;

●ARP:

管理ARP缓存。

要求[2].网络参数设置(修改“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并使之生效);

●配置:

子网掩码分别修改为255.255.255.0和255.255.255.128,查看配置结果并记录,并分析何时生效。

要求[3].设法改变网络参数配置,测试到某目的PC的连通性并得到以下3种结果。

提示:

目地IP与源IP在不同网络中,不配置默认网关。

目地主机不可达(Destinationhostunreachable)。

提示:

目地IP与源IP在同一网络中,或目地IP与源IP在不同网络中,配置默认网关;目的IP主机未工作或IP地址未分配。

请求超时(Requesttimedout)。

提示:

目地IP与源IP在同一网络中,或目地IP与源IP在不同网络中,配置默认网关;目的IP主机工作正常。

有响应/PING通(Replyfrom[目地IP],byte=32times=[时间]TTL=255)。

要求[4].测试以下配置是否可行,并记录结果。

●IP地址=192.168.x.0,子网掩码=255.255.255.0。

●IP地址=192.168.x.192,子网掩码=255.255.255.224。

●IP地址=192.168.x.193,子网掩码=255.255.255.224。

●IP地址=192.168.x.0,子网掩码=255.255.0.0。

x为计算机号。

四、思考题

1、IP参数配置的改变何时生效?

怎样查看?

2、IPCONFIG命令的作用是什么?

可带有什么参数?

3、PING命令的作用是什么?

必须带有什么参数?

带有参数“–t”作用是什么?

4、ARP–A和ARP–D命令有什么区别?

5、分析:

主机IP=192.168.1.0,掩码分别为255.255.255.0或255.255.0.0产生相应结果的原因。

6、分析“实验过程4”结果的原因。

7、当实验室较多的PC在运行时,执行“ARP–D”和“ARP–A”后,为什么仍有较多的“IP——MAC”地址记录?

【IP、ARP、ICMP报文构造与协议分析】

一、实验目的

●掌握IP数据报的组成和各字段的功能,分析数据报的IP首部;

●理解ARP、ICMP与IP的关系;

●理解ARP命令、PING命令与ARP、ICMP协议的关系;

●熟悉ARP和ICMP协议包格式;

●了解ARP、ICMP会话过程。

二、实验类型、学时和完成方式

设计型;4~6学时;两人一组完成。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本实验涵盖《计算机网络协议仿真实验(第二版)》中[实验二IP地址分类与数据包组成]、[实验三地址解析协议ARP]和[实验四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等三个实验项目的内容,并且在【Windows网络的配置、管理与测试】实验完成后进行。

实验中使用默认配置的网络参数。

实验基本原理见教材、教学参考书及参考文献[1]、[7]。

要求[1].在仿真机上用“仿真编辑器”构造IP包并发往“指定主机”,在监控机上用“协议分析器”捕获并显示该包。

要求[2].用网络实用命令发送ARP和ICMP报文到192.168.1.100,截获并分析报文。

要求[3].用“协议分析器”捕捉包并分析ARP、ICMP会话过程。

●运行“协议分析器”,设置适当的过滤器,开始捕捉包;

●在仿真机上删除ARP缓存,用PING测试到指定主机的连通性;

●分析捕捉到的包,查看并解释会话过程。

要求[4].仿真ARP、ICMP会话。

●用“仿真编辑器”编辑ARP、ICMP请求并分别发送(ICMP包携带的数据为:

“实验3:

”+[日期]+“,”+[姓名1]+“and”+[姓名2],例如:

“实验3:

2009-12-8,王强and李明”);

●用“协议分析器”捕捉包,显示分析相应的会话过程;并与[2]的结果相比较,确认仿真结果是否正确。

四、思考题

1、未使用“仿真编辑器”时,捕获的协议包是怎样产生的?

2、什么是ARP?

ARP与IP的关系。

3、什么是ICMP?

ICMP与IP的关系。

4、什么是“会话”?

本实验中那些协议有会话过程?

IP有否“会话”?

5、用PING命令测试连通性时如果结果为不能连通,并仍然使用“子网掩码”255.255.255.0,应添加什么设备才可能PING通?

为什么?

【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仿真】

一、实验目的

●掌握TCP协议建立连接的工作原理(包括TCP部中各字段的含义及作用,三次握手的过程)。

●能够分析TCP协议的建立连接的过程,理解TCP会话的概念。

二、实验类型、学时和完成方式

设计型;4~6学时;两人一组完成。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用“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仿真实现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过程。

WEB服务器IP地址:

192.168.1.53或192.168.1.100。

实验原理见教材、教学参考书及参考文献[1]、[7]。

要求[1].在仿真机上浏览一个WEB服务器,用协议分析器查看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会话;

要求[2].启动仿真编辑器的“TCP拦截”功能;

要求[3].用仿真编辑器构造并发送与web服务器第一次握手TCP报文(SYNX),用协议分析器捕捉并查看该报文;

要求[4].用协议分析器捕捉并查看web服务器发回的第二次握手TCP报文(ACKX+1,SYNY);

要求[5].用仿真编辑器构造并发送与web服务器第三次握手TCP报文(ACKY+1);用协议分析器捕捉并查看该报文;

要求[6].停止仿真编辑器的“TCP拦截”功能,重新3、4、5步,记录结果。

四、思考题

1、TCP、IP、以太网协议的依赖和封装关系。

2、TCP连接建立的三次握手包中,“序号”、“确认号”应为何值?

3、简述会话的概念及其在三次握手过程中的体现。

4、实验中为什么要启动/停止TCP拦截?

分析其原因?

5、是否有其它办法代替“TCP拦截”?

【WEB网站设计基础】

一、实验目的

●基本掌握WEB网页设计方法。

●掌握一种WEB服务器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类型、学时和完成方式

设计型,6~10学时;每人独立完成实验。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制作个人网站。

包括配置网站,制作网页并发布。

由指导教师在线检查设计结果。

实验中使用默认配置的网络参数。

实验原理及相关知识(HTML、WEB),见教材、教学参考书及参考文献。

要求[1].制作个人网站的网页。

●主页包括作者基本信息和照片;

●主页包括基于文字的站内链接“专业背景”、“求职意向”和友情链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192.168.1.100);

●主页包括基于图片的友情链接“Google”(192.168.1.200);

●主页包括到到自己邮箱(如JSJ030117@163.COM)的链接;

●主页包括可下载文件(如“网站设计基础.doc”)。

要求[2].配置IIS并发布网站。

●配置IIS(“默认网站”的“主目录”、“默认文档”等);

●启动WWW服务器。

要求[3].浏览自己的网站。

●在其它计算机上用IP地址浏览相应的网站;

●在自己的计算机上用“回送地址”浏览自己的网站。

四、思考题

1、网页和网站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使用哪些工具制作网页、网站?

2、在你制作的网页中使用了哪几种HTML语法标记?

哪些是必须成对出现的?

3、站内链接与站间链接有何区别?

4、网页中怎样提供可文件“网站设计基础.doc”下载(语法)?

怎样提供向“JSJ030117@163.COM”发邮件的链接(语法)?

5、配置IIS并启动WWW服务器的步骤。

6、浏览自己的网站有哪几种方法?

7、动态网页和静态网页的区别?

8、表单的作用是什么?

有哪些提交方法?

9、在自己的计算机上用“回送地址”浏览自己的网站是否能证明实验成功?

10、如果网站没有发布,浏览的结果是什么?

11、用“回送地址”浏览网站是是否出现过“网站正在建设中”的提示?

怎样解决的?

【网络分析软件Wireshark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掌握网络分析软件Wireshark基本使用方法。

●掌握用Wireshark分析常见协议的方法。

二、实验类型、学时和完成方式

综合型;4~8学时,每人独立完成实验。

三、实验要求和内容

配置WindowsXP的IP信息;用控制台命令查看相关配置信息,测试与不同主机的连通性;用协议分析软件捕获测试时数据包,并分析测试结果。

实验原理和软件操作相关知识,见教材及参考文献[8]。

要求[1].安装Wireshark。

要求[2].用Wireshark捕捉网络包并保存捕捉记录。

●建立只读共享文件夹“E:

\net\<计算机号>”;

●运行Wireshark。

●设置Wireshark捕包参数。

必做:

选择捕捉端口,实时刷新捕包显示,定义捕捉过滤规则表达式;可选:

定量捕包,定时捕包等。

●启动包捕捉。

在包捕捉过程中进行网络通信,以确保能捕捉到包;若没有捕捉到包,重新启动捕捉;

●学习Wireshark的其他捕捉方式、配置和过滤等功能。

●存储捕捉的包到文件中。

●退出Wireshark。

要求[3].分析并找出指定的包。

●重新运行Wireshark。

●打开包文件(“E:

\net<计算机号>\<计算机号><班级><学号><姓名>”),加载已保存的包数据。

●找到指定的包。

找到EthernetII、IP、ARP、ICMP和TCP包至少各一个,解析包结构,找到TCP建立连接时一组“三次握手”过程的所有包并分析。

四、思考题

1.Wireshark可定制哪几种捕捉方式?

2.通过观察其他同学的实验结果,说明Ethernet更多采用什么标准?

3.MAC地址16进制书写方式常用的有哪几种?

4.比较Wireshark与网络协议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协议分析器。

5.WinPcap与Wireshark的关系。

【Winsock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理解Winsock与TCP/IP的关系;

●基本掌握Winsock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类型、学时和完成方式

综合型;16~20学时;每人独立完成实验(UDP)或两人合作完成实验(TCP)。

三、实验要求和内容

编程实现单用户通信程序。

实验原理见①教材中有关运输层章节,②附录4,③参考文献[3]。

要求[1].用VC++、VB等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实现。

要求[2].采用TCP或UDP均可。

●采用TCP。

服务器端程序功能包括:

端口可设置,等待任意客户端连接请求(侦听)并接受,发送随机数据,接收数据并显示,终止连接(结束数据传输);客户端程序功能包括:

本地端口可设置,服务器进程端和端口可设置,请求连接到服务器端,发送随机数据,接收数据并显示,终止连接(结束数据传输)。

●采用UDP。

对方地址和端口可设置,发送随机数据,接收数据并显示。

要求[3].实验报告中,程序代码(主要)清单作为附录。

四、思考题

【动态网站设计】

一、实验目的

●理解动态WEB的相关概念;

●学习动态网页设计方法。

二、实验类型、学时和完成方式

综合型,16~20学时;可两人合作完成实验,明确分工,提交一份实验报告,标明两人分别撰写各自负责的部分。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制作论坛网站,并发布。

实验原理及相关知识见教材、教学参考书及参考文献。

要求[1].基于ASP或ASP.NET技术。

要求[2].论坛的基本功能。

●显示访问频度,当前客户端时间。

●用户和访客按主题浏览论坛,跟“贴子”,帖子可包含图片。

●用户注册、登录和信息修改。

●管理员登录及管理(主题管理,帖子管理,用户管理)。

四、思考题

1、动态网页和静态网页的区别?

2、什么是表单?

在动态WEB中的作用是什么?

有哪些提交方法?

3、什么是CGI?

与动态WEB的关系如何(作用是什么)?

4、使用什么支持技术?

其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是什么?

5、以所完成的内容为例,简单阐述数据库在动态WEB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中软吉大公司.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实验教材

[2]张基温.计算机网络实验与实践教程.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陆魁军.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践教程.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尚晓航.计算机网络与Windows2000实用教程.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孙践知.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锐捷公司.实用网络技术配置指南(初级篇)

[7]中软吉大公司.计算机网络协议仿真实验(第2版),pdf文档

[8]ethereal用户手册,pdf文档

附录1双绞线布线简介和网线插头的制作方法

双绞线是目前局域网中广为使用的传输介质。

一、双绞线的结构及分类

双绞线(TwistedPairwire)是综合布线中最常用的一种传输介质。

一对双绞线一般由两根22~26号(AUG,美国线规)绝缘铜导线相互缠绕而的成。

把两根相互绝缘的铜线按一定密度按逆时针方向互相扭绞在一起,可降低信号干扰的程度。

把一对或多对双绞线放在一个绝缘套中构成了双纹线电缆,不同颜色线对具有不同的扭绞长度。

双绞线分为非屏蔽双绞线(UTP)和非屏蔽双绞线(STP)两种。

美国电子-通信工业协会(EIA/TIA)把UTP分为7类,下表是对3类以上UTP的简要说明。

类别(catagory)

描述

最小带宽(MHz)

主要应用

3类(cat3)UTP

钮绞密度低,12次/米

16

10Base-T

4类(cat4)UTP

钮绞密度较低

20

TokenRing和10Base-T

5类(cat5)UTP

钮绞密度高,72次/米

100

100Base-T和10Base-T

超5类(high-cat5)UTP

稳定性加强的5类线

100

1000Base-T

6类(cat6)UTP

在超5类线上改善了串扰和回波损耗

250

1000Base-T

7类(cat7)UTP

尚未定义

600

RJ-45插头和插座

双绞线的性能指标包括传输频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