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牛歌歌词.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1096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陵牛歌歌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铜陵牛歌歌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铜陵牛歌歌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铜陵牛歌歌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铜陵牛歌歌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铜陵牛歌歌词.docx

《铜陵牛歌歌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陵牛歌歌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铜陵牛歌歌词.docx

铜陵牛歌歌词

铜陵《牛歌》歌词

啊唉哦,哦啊唉哦,哦啊唉哦

放牛的小伙子哎我们放牛去哟

哦咿哎嗨呵呵呵,哦啊唉哦,哦啊唉哦

红日当头照,晒得真暖和

哦咿哎嗨呵呵呵,哦啊哎嗨哦

牛儿在吃草,我们来对歌

哦咿哎嗨呵呵呵,快快出一个

重打锣鼓哟,重开台哟

我出牛歌喂,给你猜一猜哟,给你猜一猜哟

什么团团罗,团上天罗,什么团团罗,在水边哟

什么团团罗,长街卖哟,什么团团罗,姐是姐面前

哦哦唻,唻唻唻哦,哦哦唻,唻唻唻哦唻哦哦

太阳团团罗,团上天罗,荷叶团团罗,在水边哟

烧饼团团罗,长街卖哟,筛子团团罗,姐是姐面前

哦哦唻,唻唻唻哦,哦哦唻,唻唻唻哦唻哦哦

什么出世罗,双是双罗,什么出世罗,拜四方哟

什么出世罗,跟娘走哟,什么出世罗,不是不要娘

哦哦唻,唻唻唻哦,哦哦唻,唻唻唻哦唻哦哦

羊儿出世罗,双是双罗,牛儿出世罗,拜四方哟

鸡儿出世罗,跟娘走哟,鸭子出世罗,不是不要娘

哦哦唻,唻唻唻哦,哦哦唻,唻唻唻哦唻哦哦

什么开花罗,白如云罗,什么开花罗,是黑心哟

什么开花罗,头朝下哟,什么开花罗,吹是吹喇叭

哦哦唻,唻唻唻哦,哦哦唻,唻唻唻哦唻哦哦

棉花开花罗,白如云罗,蚕豆开花罗,是黑心哟

茄子开花罗,头朝下哟,南瓜开花罗,吹是吹喇叭

哦哦唻,唻唻唻哦,哦哦唻,唻唻唻哦唻哦哦

什么生蛋罗,生得高罗,什么生蛋罗,水上飘哟

什么生蛋罗,咯咯叫哟,什么生蛋罗,土是土里埋

哦哦唻,唻唻唻哦,哦哦唻,唻唻唻哦唻哦哦

老鹰生蛋罗,生得高罗,哈蟆生蛋罗,水上飘哟

母鸡生蛋罗,咯咯叫罗,乌龟生蛋罗,土是土里埋

哦哦唻,唻唻唻哦,哦哦唻,唻唻唻哦唻哦哦

哦啊唉哦,哦啊唉哦

牛儿吃饱草莽,歌也对完着

哦咿哎嗨呵呵呵,我们回家去哟

铜陵县老文艺工作者方明光、姚介平搜集整理。

铜陵市文化馆鲁克军、陈建平提供。

[水澈映天]发上。

 

真诗在民间

——《铜陵牛歌》的美学意蕴

市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

 

2006年《铜陵牛歌》列入首批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是铜陵人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是铜陵人民的骄傲之作。

明李梦阳(1472—1529)《诗集自序》借王叔武之口称:

“……今途咢而巷讴,劳呻而康吟,一唱而群和者,其真也,斯之谓风也。

……今真诗乃在民间。

”看得出来,这里赞叹的“真诗”指的是“一唱而群和”的民歌。

研读《铜陵牛歌》的词曲,你会为铜陵先民的天才审美创造而感动不已,你会深深赞同“真诗在民间”的概括之至精至准。

  一、铜陵牛歌的流行和发掘

  铜陵牛歌流行于操铜陵当地土语的流潭、钟仓、朱村、顺安一带圩区。

这里是东西湖畔,鱼米之乡,农家自古习种水稻,土壤肥沃却偏粘。

所以主要力畜是力量较大、但汗腺不发达、以放养为宜的水牛。

这一带草滩大、多水潭,是水牛散放的天然牧场。

放牛对歌和斗牛便成了乡间儿童最常见的游戏。

经过数百年的口耳相传,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创制了《铜陵牛歌》这样一件民间音乐艺术珍品。

建国初期,在党和政府的倡导下,挖掘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活动在全国开展。

1954年,铜陵的音乐工作者也深入农村进行了大规模的民歌采风。

当时在铜陵县文化馆工作的方明光先生首次掘得《牛歌》。

1956年,为了参加安徽省第一届音乐舞蹈汇演,由张学琨、田清华、姚介平等对曲谱和歌词进行了整理,将两首放牛歌合在一起,成为三段体,且对比段以八段对唱的形式,使《铜陵牛歌》的体制基本固定,同时组织牛歌流行地的两位少年江世林(时14岁)和吴慕珍(女,时17岁)排练赴省演出。

此曲一经上演便引起很大反响。

著名作曲家时乐蒙在观摩汇演后的发言中,以较大的篇幅对《铜陵牛歌》的曲式、调性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其中对比段的旋法大加赞美,称之为“汉民族人民的天才创造”。

1959年《铜陵牛歌》被编入安徽人民出版社编辑的《安徽民间音乐》第二集。

1962年上海戏曲学校吴歌老师将其冠以“安徽民间童歌”选编进该校的《民族音乐简谱视唱教材》,并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此后,《铜陵牛歌》便成为省、市、县文艺团体的保留节目。

直到文革后的1978年安徽省首届“民族民间唱法汇演”,当时的省歌舞团还献演了《铜陵牛歌》。

1985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音乐词典》设“牛歌”词条以《铜陵牛歌》为例,并摘举了歌谱。

  二、铜陵牛歌的演唱形式

  《铜陵牛歌》曲调基本上为单三部曲式。

呈示段舒缓、悠扬,为羽调式,在“哦啊唻哦”的吆喝声中,牧童们吹起竹笛,横坐牛背,从东村西庄聚集到山野草滩上,一幅秀美的江南农村风景画融入曲中,现于歌外。

此段原是一独立的民歌,当地现在仍称为“唱哦唻子”,起着吆喝牲口和邀集伙伴的作用。

《铜陵牛歌》的诞生和传唱地是半山半圩的丘陵地区,较之纯山区多了一分开阔,较之平原在地貌上又增加了更多的变化。

所以不难理解《铜陵牛歌》为何既无大山区山歌的高亢,又无平原山歌的那种悠长。

黑格尔认为地理环境对经济、对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对人的性格三个方面都有重用的影响作用。

细细品味《铜陵牛歌》的开局乐段,确能体味到演唱人情绪,虽悠然却并非悠闲,所谓“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尽在其中!

  对比段为角调式。

对歌开始了,速度转快:

“重打锣鼓重开台,我出牛歌给你猜……”歌词天真机智,旋律幽默逗趣。

对歌既是一种歌唱活动,又是一种智力游戏。

农村里通常在劳动量并不过于沉重、人数相对集中时进行,如锄草、拔秧、耘田时等,放牛更不待言。

其唱词为即兴问答(当地俗称“见风挂牌”),无限反复。

到高潮时也时常会出现抢问抢答、转问转答或者回环传递问答(俗称“击鼓传花”),热烈而充满生气。

  再现段又回到舒缓悠扬的羽调式。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宋·雷震《村晚》)这是一种尽兴之后归去的邀伴歌。

劳作的艰辛、生活的艰难随着歌唱而消解,或者说是弥忘。

本段虽然同呈示段的词曲只有些微变化,却收束得相当完满。

  在放牛滩上唱牛歌的一般都是男童(农村土语“小伢妮”)。

经过艺术家的编导,搬到舞台上表演时,始设男女对唱,但仍为同一个音区内的大本嗓,亦如流行于本地的地方戏曲。

即使后来省级专业文艺团体演出,也是“民族唱法”,鲜见女声比男声高一个八度的。

所谓“村言村语,俚曲俚唱”,这才是原汁原味的民歌。

  三、铜陵牛歌的歌词艺术

  什么团团啰团上天?

  什么团团啰在水边?

  什么团团啰长街卖?

  什么团团啰姐是姐面前?

  哦哦唻,唻唻哦,哦哦唻,唻唻哦!

  太阳团团啰团上天,

  荷叶团团啰在水边,

  烧饼团团啰长街卖,

  筛子团团啰姐是姐面前,

  哦哦唻,唻唻哦,哦哦唻,唻唻哦!

  什么出世啰双是双?

  什么出世啰拜四方?

  什么出世啰跟娘走?

  什么出世啰不是不要娘?

  哦哦唻,唻唻哦,哦哦唻,唻唻哦!

  羊儿出世啰双是双,

  牛儿出世啰拜四方,

  鸡儿出世啰跟娘走,

  鸭儿出世啰不要娘,

  哦哦唻,唻唻哦,哦哦唻,唻唻哦!

  这是《铜陵牛歌》对歌的部分歌词,采用猜谜语的方式,一问一答,内容涉及生活细节、农桑田亩、家畜饲养等方方面面。

儿歌是儿童最早接触到并且是喜爱的一种艺术种类,所以语言要求平实易懂,寓教于乐。

《铜陵牛歌》充分显示了这一民间儿歌集交际、娱乐、教化功能于一身的鲜明特点。

其修辞手段基本上是大白话,“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体现了铜陵民间文学艺术朴素、自然的总体风格。

如前述,在“放牛滩”上唱牛歌大都是“见风挂牌”。

其“风”就是彼时彼地的情和景。

所以内容多为身边事、眼前景,并时常会杂以戏谑地对骂,未免陷于粗俗。

民歌最主要的特点是所谓“口头性”。

经过了千人唱、万人传,在即兴的“见风挂牌”中逐渐有一些句子被大家所承认而相对稳定下来。

当然这是一个永远没有结束的创作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歌手们所遵守的最重要的美学原则就是简洁、精炼。

经过自觉的或不自觉的磨研锤炼、遗传变异,词曲日益精炼、成熟,成为其中的精华部分。

  四、铜陵牛歌的曲调特征

  《铜陵牛歌》曲调上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曲式结构的复杂性,二是调性对比的鲜明性,三是调式色彩的独特性。

  《铜陵牛歌》的对比段原为标准的起承转合四句体,因为情节的需要,B1段作了发展,变化了尾句,形成了对比段的主段B,此段虽与B1段同一动机,但尾句的拉伸使情趣立即不同。

再现段是呈示段缩减了的再现,较好地完成了情境、意境、乐境的收束。

整个《铜陵牛歌》曲式结构如图:

A + B1+||∶ B ∶||+ A1

《铜陵牛歌》旋律最动听、最值得骄傲的是其对比段的五声角调式。

由于五声角调式的主音缺少属音的支持(五声角调的上方没有纯五度音),无法以分解和弦让旋律行进,所以,角调式欠缺圆满的稳定性,(实践中即或是七声角调,其属音si“变宫”是偏音,实际上也同样起不到属音稳定调性的作用)。

在我国音乐创作中几乎没有采用角调式的,民歌中也十分罕见。

能见到的五声角调式其旋律通常只能围着主音律动,甚至每句都落到主音mi上,很难作出变化,显得单调而拘板。

有些民歌虽然也划入了“角调式”,旋律的行进却可以清楚地显示为其他的调式,只不过曲子的结尾落到mi上,给人以不知所以的感觉。

而《铜陵牛歌》的角调式却不然。

它巧妙地强化了上主音so的作用,克服了缺少属音的弱点,令人耳目一新。

尤其是B1段,顺利地完成了起承转合之后竟出其不意地落到了上主音so上,意犹未尽却又自成一体,但由其内在矛盾性所决定的强烈的动感犹如关不住的洪水,必欲一泄而后快,由此畅利地过渡到正B段,为我辈作曲人敢不拍案叫绝?

!

在整个B段的旋律行进中,上主音so的作用仍不可小视,远远大于下属音la,挑起、过渡、支撑、调节,可谓乐趣横生。

  五、铜陵牛歌的地方属性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礼记·乐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间艺术地方色彩的形成与文化要素密切相关。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悬殊很大,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导致各地在语言、风俗、审美心理上都形成了不同的传统特点,这些文化因素综合作用于各地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民歌形式,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色彩差异。

即使同是汉民族的民歌,黄土高原的高亢和苏浙水乡的柔美自有天壤之别。

  在历年所搜集的铜陵民歌中有不少是与周边地区共有的(如小调类的《手扶栏杆》几乎大江南北各县市都传遍即是一例)。

有的甚至与更远的江西省的民歌相同。

如革命民歌《开小差》、《翻身小唱》就和江西著名民歌《革命道路要认清》、《井冈山小唱》的曲调完全相同,这是革命火种传播中的文化现象。

但典型的铜陵民歌却唯铜陵本地之独有。

如《看灯》、《放绵羊》、《我俩个有心怕什么》、《十字歌》等。

相同的生活内容或劳动形式会产生相同的民间歌唱体裁,如《秧歌》、《打硪号子》,而铜陵的《秧歌》、《打硪号子》就和别地的《秧歌》、《打硪号子》大异。

只要有放牛场,就有放牛歌。

但“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看”,仅大别山区的《慢赶牛》就多达数十种,有的甚至差别相当大。

究其重要根源不能不归结到方言的特殊影响上。

《铜陵牛歌》唯铜陵之特有,只能是铜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铜陵独有的本地土语的敷育,才得以创生。

  在铜陵农村有三类主要方言,除了本地土语外还有流行于胥坝、安平、老洲及少数山区的无为话和流行于大通、董店等地的枞阳话,在现代汉语方言分类上统属北方方言;流行于朱村、顺安、大通的湖北话,属现代汉语八大方言分类的湘方言系。

  方言对民歌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歌词语言美的押韵形式上。

民歌用方言演唱,当然用方言来押韵,洋腔洋调或他腔他调一定唱不出那个“味”。

如《铜陵牛歌》呈示段的歌词以“哦”(铜陵土语发“O”)定韵,其后的“和”、“歌”、“个”都不能唱成“he”、“ge”、“ge”,而应当唱成“huo”、“go”、“go”才自然,再现段中“歌也对完着(zhuo)”才上口,而最后的“我们回家去”所有的演唱者都会在后面加一衬字,唱成“去哟”,这才是铜陵民歌。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人”、“绕”、“肉”、“你”等分别是卷舌音和舌尖音,而铜陵方言全部发成了舌面音,这些在演唱和押韵时都能显示出很强的地方色彩。

铜陵本地土语除了部分“中东辙”字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一样为后鼻韵母外,其余带舌根鼻韵母均以相应的带舌尖鼻韵母代之。

如“唐”和“谈”、“江”和“间”、“英”和“阴”、“耕”和“根”在发音上没有区别。

倒是“言前辙”中以舌面前音〔j〕〔q〕〔x〕为声母的字和其他字常常要分开来押韵才显得自然。

这在《铜陵牛歌》中段对唱的第一段歌词得到充分体现:

“什么团团团上天?

什么团团在水边?

什么团团长街卖?

什么团团姐是姐面前?

  方言对民歌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其调值对旋律走向的制约。

民歌中虽然许多字调是顺从旋律而唱,但由于民歌创作的群众性和传唱的口头性所决定,其语言声调对音乐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腔随字走”。

民歌感人的魅力,往往正是潜藏在这些方言特色之中。

  就《铜陵牛歌》而言,其呈示段和再现段的音域只有6度,显得舒缓、悠扬,对比段虽然达到8度,由于速度和节奏的变化,显得活泼跳跃,但音域也只在8度以内。

通篇旋律的行进除偶然出现5度跳进外,多为3度以内的小跳或级进,体现了铜陵乡民的一种平和、安逸的生活追求和心理状态。

联想到铜陵乡谚“金家银家不如我穷家”、“七十二行,种田为王”、“饿死不讨饭”等,谁能否认地理气候、自然条件、社会变迁、文化传统、方言语音同人们的风俗习惯、性格气质以及审美情趣之间竟有如此紧密的铰结!

  民歌的色彩是地域文化别异的标志,也是体现地方文化之风格神韵差别的物质表现。

从铁器牛耕这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生产工具以来,牛就是中国农民的忠实伙伴,放牛就是农民特别是农家孩子的重要生活内容。

天南地北,牛歌的种类也就多如繁星,而《铜陵牛歌》能产生如此美妙独特的审美效应,源自于它姓“铜”,其古朴厚重的内涵决非区区一篇短文所能包容的。

 

关于铜陵牛歌

蒋乃冰

  应约为某项文艺汇演的业余演出队创作一首歌词。

曲子是定好的,用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铜陵牛歌》曲调,我负责填个词就行了。

  接这个任务时,有些疑惑怎么会用这首曲子填词?

要说地方特色,铜陵民歌的确缺乏影响力,难以拿出一个现成的曲调用在这样比较严肃的场合。

把牛歌与高雅严肃的文化糅在一起,实在有些牵强。

这让我想起了关于牛歌的一些往事。

  我接触牛歌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还不到十岁。

最初从村里的放牛人那里听到哼唱的小调,后来才从放牛娃、牛歌爱好者那里听到一首一首的对唱歌曲。

那时,一人哼唱的叫《放牛歌》,两人或多人对唱的叫《对牛歌》。

而《铜陵牛歌》的称呼,是在上个世纪后期,民间牛歌逐渐消亡,文艺工作者把采集的牛歌艺术化开始的。

 牛歌小调有放牛调和放归调,调式相同,是牛歌的源,后来的牛歌都是由此衍化而来。

歌词分吆喝词(即歌中的叹词,也即歌曲衬词)和呼唤词两部分。

最简单的放牛调大致是这样唱的:

“哦哦哦,哦哦哦,哦那么放牛的也,哦那么放牛去哟。

哦———,哦啊哦哦———”。

其中“放牛的”,也可唱成“看牛的”或某个放牛人的名字。

放归调的词和放牛调的词差不多,大致是这样唱:

“哦哦哦,哦哦哦,哦那么放牛的也,哦那么回家罗。

哦———,哦啊哦哦———”。

放牛调一般都是从村里动身时、凌晨甚至更早时骑在牛背上哼唱,用来呼朋引伴,黑夜里壮壮胆量。

放归调一般在傍晚直至黑夜来临后,放牛人邀伴回家时哼唱。

当然也有壮胆和消除寂寞的意思。

  以上所举例子都是独唱歌词。

其实牛歌以对歌为主,所以应和的人也有相应的调子。

比如和放牛歌相对应的是这样:

“哦哦哦,哦哦哦,哦那么放牛的也,哦那么一阵哟。

哦———哦啊哦哦———”。

同样,“放牛的”也可换成某位伙伴的名字,“一阵”可换成“等我”等等。

一旦两个或几个伙伴对上腔调,又还相距一段路时,也用歌声问答放牛目的地,以及行走的路线等等。

  我从来没放过牛,当初听到的这些小调都是在凌晨梦醒时,夕阳西下后。

夜阑人静时,农人归来后,那声音传得特别远,特别清。

所以,我的印象也特别深刻。

及至稍长,有时便和放牛人一起玩。

奇怪的是,放牛人在牛儿吃草时,是极少唱牛歌的。

如牛放在田边地头,他们要牵好绳以防牛儿吃了庄稼;如牛放在堤埂边坡,要防牛儿跑远。

唯有把牛放在河湖滩涂大草场上时,他们可以尽情地玩耍,或者去砍柴,采藕,摘菱角什么的。

我一直想弄明白:

传说中那么多牛歌是在什么时候唱呢?

大约在十岁左右时,终于耳闻目睹了许多。

  原来,牛歌除了用来呼朋引伴,还有两种歌唱形式:

一是年纪大些的人,放牛时用来消除寂寞,述说心事,像“晓星出山丈把高,出门放牛带把刀。

田边地头砍蒿草,晒得干来当柴烧”等。

如同耘田歌,但唱的人比较少。

二是两个村,或者一村中两个不同群体的少年,有放牛人,也有夹杂其间的闲人,以对唱形式出现,像那首流传甚广的《铜陵牛歌》。

这种唱法如同《刘三姐》上的对歌,比高低,比胜负。

真正以男女对唱形式出现的,我见之极少。

  歌词内容有吆喝呼唤,叙事说人,状物述景,猜谜逗趣,嬉笑怒骂等等。

都很俗,只是独唱词仅平俗而已,而对唱词则有不少是低俗不堪,甚至极其下流的。

不过在那个年代,在普通乡村,人们大都见惯不怪,常用一句“放牛滩上的”,撇嘴了之。

  所以,牛歌在民间音乐形式中,属于下里巴人。

在牛耕时代自然出现,又自然流传。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机器耕作逐渐代替牛耕。

放牛人,放牛场越来越少,而且放牛人的文化程度,文明素质越来越高。

没有了土壤的牛歌也就逐渐消亡。

经记谱记词保存下来的牛歌,因为都经过不同程度艺术加工,格调上有稍许雅致;特别是歌词,已经摒弃了那些低俗不堪的内容。

  再说说那首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铜陵牛歌》。

在当年的申报材料中,对它的源流、特色和影响有比较详尽的介绍。

还有一些热心的研究者专门撰文对它的艺术价值进行了评价。

但都是赞赏的多,批评的少。

笔者在此也无意贬低其艺术成就和影响,只是想对其中的曲调、部分歌词,以及演唱方式提出不同看法,以期更接近民间原创,更有流传意义。

  先说曲。

其实这是两首曲子的合成品:

前后部分是放牛和放归时所哼唱的小调,速度较慢,声调悠扬;中间的对唱则是另一种调式,节奏较快。

  再说词。

第一部分中“放牛小伙子,我们放牛去。

红日当空照,晒得真暖和”与真实生活不符。

放牛都在春夏秋三季的早早晚晚。

牛儿午前午后要耕作,中午都尽可能待在荫凉处,或者被羁于水边。

冬日草儿枯死,人们不用去野外放牛,若逢“红日当空照”时,只各自把牛儿牵到棚外,让其“晒得真暖和”。

所以无论哪个季节,红日当空照时都难以听到牛歌。

  最后说演唱方式。

有些人以为,民歌就要原汁原味,甚至土里土气才好,其实不然。

本人当年听人唱牛歌时,就有声音圆润、嘹亮、悠长的。

那样的牛歌,如果撇开不雅歌词,比如那些呼朋引伴的小调,还是很耐人寻味的。

  另外,《铜陵牛歌》只是牛歌中的一首,不是全部,因此歌名有以偏概全之嫌。

只会这一首歌的人,也难以被称作“铜陵牛歌”的传承人。

  关于铜陵牛歌,或许还有文章可做。

这里仅为一孔之见。

 

Contents

Tongling

Top

>>>

Thisarticleisabouttheprefecture-levelcity.Forthecounty,see.

Tongling(:

铜陵;:

铜陵;:

Tónglíng;:

T'ung-ling;formernames:

Tunglinghsien,Tungkwanshan;literally"CopperHillock")isainsouthern,.Aalongthe,Tonglingborderstotheeast,tothesouthwestandtothewest.

Theasteroidwasnamedafterthecity.

Geography

TonglingislocatedinsouthernAnhuionthesouthern(right)bankofthelowerreachesoftheYangtzeRiver,withlatituderangingfrom30°45'12"to31°07'56"Nandlongituderangingfrom117°42'00"to118°10'06"E;themaximalnorth-southextentis42.5kilometres(26.4mi),andthegreatesteast-westwidthis40.6km(25.2mi).Itborderstothesoutheast,andtothesouth,oftothesouthwest,and,northwestacrosstheYangtze,and.

Administration

TheofTonglingadministers4,including3and1.

∙(铜官山区)

∙(狮子山区)

∙(郊区)

∙(铜陵县)

In2012,theprovincialgovernmentmadeplanstocedefromCitytoTonglingCity,inordertograntthelatterlandacrosstheYangtze.

History

Tonglinghasbeenfamousasabeautifulmountaincitysinceitsoriginsintheover1500yearsago.Owingtoitscopperandtindeposits,itwasanimportantcenterinthepastforbronzeproduction.Thescaleofindustrialactivitygraduallyincreasedthroughthe(1368–1644)and(1644–1911)dynasties,theJapaneseoccupationof1938-45,andespeciallyunderthegovernmentsince1949.

Economy

Todaythecity'sindustrialbasestillrevolvesaroundtheseveralnearbycopperminesandcopperprocessingoperations.Thelocalmineralresourcesalsoinclude:

iron,coal,gold,silver,tin,Ironsulfide,plusmorethantwentyotherraremineralsassociatedwiththemsuchasnickel,cadmium,gallium,molybdenum,germaniumandselenium.Otherimportantindustriesincludechemicalworks,textiles,buildingmaterials,electronics,machineryandfoodprocessing.Longahubofwatertransportation,in1995TonglingbecamethesiteofAnhuiProvince'sfirsthighwaybridgespanningthe.

AlthoughTonglingCityi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