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模拟试题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0484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理论模拟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政治理论模拟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政治理论模拟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政治理论模拟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政治理论模拟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理论模拟试题1.docx

《政治理论模拟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理论模拟试题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理论模拟试题1.docx

政治理论模拟试题1

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范畴是

A.意识范畴B.实践范畴C.物质范畴D.认识范畴(B)

2.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体现了

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交往理论D.社会有机体思想(D)

3(l).张载在《正蒙动物篇》中所说的“物无孤立之理”、“不有两则无一”、“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B.实用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关系(A)

(2).“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着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哲学论断体现了

A.必然性比偶然性重要B.偶然性比必然性重要

C.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重要作用D.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C)

4(l).“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

这是

A.一切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形势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一切唯心主义观点(B)

(2).“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己又是别的东西”,这是

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D)

5.(l)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生产工具B.物质资料C.具体劳动D.社会劳动(C)

(2).如果社会或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C.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D.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时间内的商品价值总量增加(A)

6.(l).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的特殊性在于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劳动力商品最重要的特征是

A.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B.随着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

C.劳动力商品价值原封不动地转移到产品中去

D.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A)

(2).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价值中,既是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又是生产成本部分的是:

A.c+vB.v+mC.vD.m(C)

7.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购买债券、股票和在银行存款所取得的利息、股息等收入,属于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B.经营收入C.风险收入D.资产收入(D)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人是

A.按劳分配收入B.经营收入C.个体私有制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D.劳动力价值收入(A)

8.基本明确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在毛泽东撰写的

A.《反对本本主义》B.《新民主主义论》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共产党人〉发刊词》(A)

9.中国新民主主义性质,就是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D.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A)

10.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者是

A.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B.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C.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D.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B)

11.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或,最显著的成就/最突出的标志)是

A.改革开放B.快速发展C.与时俱进D.开拓创新(A)(或B/C)

12.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或,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是

A.统筹兼顾B.发展C.以人为本D.全面协调可持续(A)(或B/C/D)

I3.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

A.和谐文化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C.马克思主义D.社会主义荣辱观(B)

14

(1).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A)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最大的亮点和创新就是明确提出

A.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B.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C.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D.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D)

15.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

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D.我们党和国家到二○二○年的奋斗目标(B)

16.胡锦涛在2007年12月与布什通电话时指出,确保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是

A.加强两国经贸合作B.和平解决朝核问题

C.妥善处理台湾问题D.和平解决达尔富尔问题(C)

二、多项选择题:

(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l).“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但也。

”这段话提示了(ABC)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客观性C.矛盾的永恒性D.矛盾的暂时性

(2).“在表面上是偶然性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藏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

”这段话说明(BCD)

A.偶然性和必然性是完全相同的B.偶然性要受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约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D.要通过偶然性认识和掌握必然性

18.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中强调行比知更重要的观点是(CD)

A.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B.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C.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现其行D.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19.由于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条件的复杂性,矛盾解决形式是多样的,主要的有(ABC)

A.矛盾一方克服一方B.矛盾双方同归于尽

C.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D矛盾双方获得调和

20.

(1).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其中“和谐”的哲学涵义是(ABC)

A.体现了不同事物矛盾的统一性B.体现了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协调

C.体现了不同事物之间的互补、互利D.体现了不同事物之间的互斗、互害联网

(2).“和而不同”这一名言中的“和”所含哲理及其意义是(AB)

A.不同事物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B.通过各种方法手段使事物达到协调和谐

C.不同事物矛盾的斗争D.不同事物的直接同一性

21.(l).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内容和要求是(ABC)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C.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统一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ABC)

A.价格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保障机制

22.

(1)利息率受平均利润率和资本供求的影响,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影响利息率的因素还有(ABCD)

A.借贷风险的大小B.借贷时间的长短

C.价格变动的预期D.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及宏观经济走势

(2)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主要是(BD)

A.对物价水平的调节B.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

C.对市场商品流通量的调节D.对利息率的调节

23(l).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国际化的条件,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ACD)

A.以跨国公司为载体B.以国家资本输出为主

C.生产(产业)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D.发达国家互相输出为主要流向

(2)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是采取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BCD)

A.成本B.利润C.利息D.地租

24.(l)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是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产权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归属清晰B.权责明确C.保护严格D.流转顺畅(ABCD)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ABCD)

A.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与公有经济可以并存D.与公有经济共同推动生产力发展

2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ABCD)

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B.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

C.把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D.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2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有(ABC)

A.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针

C.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D.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7.毛泽东在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要提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

A.有的放矢的态度B.实事求是的态度

C.党性的表现D.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作风(ABCD)

28.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ABD)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如何建设和谐世界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包括(BCD)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30.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最重要的依据是(BD)

A.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B.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C.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D.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31.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主题的重要内容是(ABCD)

A.解放思想B.改革开放C.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2

(1)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的伟大历史转折是(AB)

A.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

C.从以政治建设为中心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从粗放型发展到集约型发展

(2)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有(ACD)

A.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B.以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目标

C.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D.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

33(l)2006年12月、2007年5月和2007年12月先后举行了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是胡锦涛主席和布什总统达成的重要共识。

这一对话成功举办的意义是

A.有利于增信释疑

B.有利于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和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

C.既加深了相互了解,也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双方提供一个好的合作平台和机遇

D.对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必将产生积极影响(ABCD)

(2).2007年10月24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嫦娥1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11月5日顺利进人环月轨道,成为在太空中第一颗中国制造的月球卫星。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成功实施的意义(出自胡锦涛在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是(ABCD)

A.进一步显示和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B.极大地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C.进一步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D.是我国改革开放29年来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谱写的壮丽篇章节

三、分析题:

(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34

(1).材料1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

摘自《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

材料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摘自胡锦涛它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材料3会议认为,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请回答:

(1)用矛盾学说分析我国历史上有关社会和谐思想的合理性与片面性。

(2)用马克思哲学有关原理分析论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

(3)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的矛盾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哲学意义。

(1)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就是斗争性.统一就是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

矛盾学说,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我国历史上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着重强调矛盾双方的和谐统一,百姓安居乐业,这对促进社会安定,国家统一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这一思想掩盖阶级对立.在奴隶社会和封建主义制度下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

(2)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及发展过程的无限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受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因此,认识的发展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

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我们的认识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加上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充分说明对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两次飞跃的多次反复才能更加深入和全面。

(3)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转化而实现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防止有些矛盾激化而引发的政治冲突和社会动乱,促成事物向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方向转化。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34

(2)材料l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

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

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玻“大锅饭”,现在看来这个路子是对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155页

材料2对这个政策有一些人感到不那么顺眼,我们的做法是允许不同观点存在,拿事实来说话。

农村改革开始的一两年里有些地区根本不理睬,他们不相信这条路,就是不搞。

观望了一年,有的观望了两年,看到凡是执行改革政策的都好起来了,他们就跟着走了。

这里指的不是农民群众,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

所以,改革的政策,人们一开始并不是都能理解的,要通过事实的证明才能被普遍接受。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155页

请回答:

(1)结合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分析为什么“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

(2)结合材料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有关原理分析“拿事实来说话”的依据;当一些人对党的政策开始不理解时,“允许不同观点存在”。

(3)“拿事实来说话”这一观点对我们有何启示。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平均主义是一种产品的分配关系。

在我国改革之前,产品分配领域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生产、工作效率十分低下,严重阻碍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对发展生产力的阻碍。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既是绝对的又互是相对的。

“拿事实来说话”,就是用实践的结果即事实来证明党的政策的正确与价值,所以这一名言的依据就是实践标准。

实践检验真理和价值是一个过程,实践对政策的真理性和价值的检验同样是一个过程,人们对政策的理解同样是一个过程,所以应当允许对政策的不同观点的存在。

(3)“拿事实来说话”是对实践标准的深刻、生动的表述。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唯一标准,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一切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标准;求真务实,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35.材料从1997年到2003年,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是经济过剩,总供给大于总需求,通货紧缩。

国家主要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

但是,从2003年后期开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导致煤、电、油、运和建材等主要生产资料供给紧张和价格上涨。

货币发行量和贷款规模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进入2007年以来,物价总水平进一步上涨,11月底,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6.9%,创下10年来的新高。

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通货膨胀风险进一步明显加大,为此,2007年12月3~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1)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的货币和货币流通理论,分析论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及国家自觉调节货币流通量、稳定物价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两题的材料一样),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主要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供给不足对社会再生产影响及应采取政策。

(1)马克思的货币和货币流通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货币产生的理论。

价值形式发展表明:

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第二,货币流通理论。

首先,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货币流通为商品流通服务。

其次,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待售商品数量和价格水平成正比。

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所需金属货币量为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货币流通进行计划管理与调节,必须自觉遵循货币流通规律,防范和消除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

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引起社会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再分配,扰乱价格体系,扭曲资源配置,使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出现混乱。

严重的通货紧缩会使可利用资源闲置浪费,经济萎缩,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引发社会和政治问题。

因此,遵循货币流通规律,对货币流通进行有计划的管理与调节,保持币值和物价总水平的大体稳定,是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保证。

(2)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认为,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社会再生产要正常运行,社会总产品不仅要在价值上实现补偿,更重要的是要在实物上实现补偿。

主要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供给不足、价格上涨,导致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实物补偿不能完全实现,影响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

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认为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要求按比例协调发展;生产资料的供给和需求之间、消费资料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均应保持平衡。

才能保证整个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上述原理,应对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一方面,控制信贷投资规模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控制价格上涨的势头。

另一方面,加快工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主要生产资料的有效供给。

同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减少农民负担,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控制农用地向非农建设用地转移,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和有效供给。

实现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

36(l)毛泽东指出:

“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请回答: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2.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必须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3.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关联。

1.(l)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其基本特点有:

①新的时代条件,即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不再属于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范围。

②新的领导阶级,即由无产阶级(通过它的政党)来领导,不再由资产阶级领导。

③新的革命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思想的指导。

④新的革命前途,即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而达到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不再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这就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和最根本的区别是“主要的革命者”(即领导阶级)的不同。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方面两者在革命任务与性质等方面各不相同,不能混为一谈,只有完成了第一个革命,才能进行后一个革命;但另一方面,两者是有紧密联系的,它们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不能人为地把它们割裂开来。

只有认清两者的区别,同时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共党内存在右的和“左”的两种错误倾向,即陈独秀的“两次革命论”和王明的“一次革命论”。

他们不是割裂两者的联系,就是混淆两者的区别。

毛泽东就是在批判这两种错误倾向的过程中正确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辩证统一关系。

(4)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思想,凝聚了中国革命的深刻经验,反映了当时的世界形势和时代特点,同时也融进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推动历史前进的意志和力量;它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学说。

2.

(1)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十分软弱,没有能力在中国建立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国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不希望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国际环境不允许中国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因此,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另一方面,中国当时还不具备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

(2)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它既有资本主义因素,又有社会主义因素,其中社会主义因素占主导地位,决定了它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1952年时,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经济、政治、国际条件均已具备: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执政的党,这是决定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力量,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保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出现勃兴的局面,特别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苏联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支援,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国际因素。

因此,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这是历史的必然。

1952年毛泽东及时地提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