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梅岭三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7033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毅《梅岭三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陈毅《梅岭三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陈毅《梅岭三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陈毅《梅岭三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陈毅《梅岭三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毅《梅岭三章》.docx

《陈毅《梅岭三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毅《梅岭三章》.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毅《梅岭三章》.docx

陈毅《梅岭三章》

陈毅——《梅岭三章》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

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注释〕梅岭:

即大庾岭。

五岭之一在江西省大庾县和广东省南雄县交界处。

诗前小诗中所谓梅山系岭主要山系之一。

泉台:

同泉下、泉壤、泉路。

迷信传说中的阴曹地府、地狱。

明代黄宗羲《万充宗哀辞》:

岂知此别,便隔泉台!

阎罗:

梵语译音。

佛教称管地狱的神,也叫阎罗王、阎王、阎王爷。

这里比喻国民党、蒋介石。

南国烽烟正十年:

是说在南方坚持武装斗争正好十年(1926年北伐战争时到四川作策动兵运的工作至1936年游击战争)。

南国:

祖国的南方烽烟:

烽火之烟。

古时边防设烽火台,外敌入侵时,举烽火报警。

这里指战争。

姚合《送李廓侍御赴西川行营》诗:

从今嵩州路,无复有烽烟。

此头须向国门悬:

陈毅表示自己即使牺牲,也要头悬国门,眼看国民党反动派的最后灭亡。

据《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春秋时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买通吴国太宰,谗言子胥,夫差赐子胥剑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

抉吾眼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后九年,越国灭吴。

《史记吴太伯世家》亦有记载。

国门:

即城门.取义成仁:

南宋末年丞相文天祥抗击南下元军,兵败被俘,不屈不挠。

死前,写《自赞》诗世藏在衣带中,说: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陈毅诗中借以表现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和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

[史事]赣粤边区游击队在陈毅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像一把利剑插进敌人的心脏。

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消灭游击队,在实行残酷的军事清剿和经济封锁的同时,还到处追捕陈毅和项英,并张贴布告,声称捉到陈毅赏洋三万元。

1936年,两广事变结束后,蒋介石又于八、九月份起调遣其嫡系部队46师对赣粤边游击区发起新的清剿。

该师师长戴嗣夏被蒋介石称为碉堡专家。

他在进攻游击根据地时使出拿手好戏,让碉堡上山口、进山坑,进逼游击根据地。

赣粤边区军民在粉碎国民党军的清剿中取得了胜利,保住了革命根据地,但也付出大量血的代价,许多军民包括游击队和边区的一些主要领导人在战斗中由于叛徒告密而英勇献身。

陈毅自己也多次遭遇不测。

1936年冬天,敌军对陈毅的驻地梅山,大举清剿一个多月。

白天放警犬追踪,晚上用探明灯搜索。

陈毅因腿部负伤又加罹病行动不便,在梅岭被敌人围困于丛莽间达到20天之久,在苦虑不得脱身的生死关头,他慷慨陈辞,写下了《梅岭三章》藏于衣底,作为自已的绝命诗。

诗前的小序是陈毅以后补写的,这段小序简要交代了作诗时的处境。

小序中的旋围解是指:

在他留下绝笔诗的当天,敌人未进山搜剿,第二天山里也很平静。

派人下山打探消息,原来发生了西安事变。

国民党46师急急忙忙从游击区周围撤走了,一些地方武装也龟缩在碉堡里不敢出来,梅山由是而得解围。

[鉴赏]人生之两大端在于生和死。

在生死存亡关头的抉择,最能显出一个人的精神和气节。

有人畏死远难,求生害仁,苟且偷生,遗臭万年;有人视死如归,杀身成仁,尽道取义,流芳百世。

后一种选择,是我国自古以来志士仁人遵行不移的道理。

孔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又说: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孟子曰: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又说:

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孟子尽心上》)。

正是这种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尽到死命的道德理想鼓舞着无数民族英雄为国家、为人民舍生就死,赴汤蹈火,留下了无数惊天动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

苏武渴饮雪,饥吞毡的坚贞气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勤勉精神,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夏明瀚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铮铮铁骨,这一切构成了中华民族浩荡不息的历史河中最为崇高壮美的景观,民族之魂就在这洋洋大观中闪烁出永远灿烂的光辉。

《梅岭三章》也是陈毅在生死存亡之关头所写下的一曲气壮山河的无产阶级正气歌。

这是由三首七言绝句构成的一组诗。

三首诗虽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可单独成篇示人,但在基本题旨上又具有内在统一性,它们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作者坚定革命的信念及甘愿为人类美好事业献身的革命生死观。

二首诗都以小序中虑不得脱四字自然生发出来,以断头为基本意象,但显示出的却无一丝一毫悲切伤感的情调,而是一派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慷慨豪壮之气。

吟咏之际,不觉使人热血沸腾,斗志倍增。

第一章着重表现作者对革命事业生死不渝的坚贞气节。

断头今日意如何?

诗一开篇就径直将死亡问题提了出来,以如何面对断头之危自问,这充分显示出陈毅勇于面对死亡的英雄无畏气概。

生命对于人生只有一次,面临断头的时刻,任是谁也会有一些想法即意涌入头脑之中的。

此时此刻,陈毅想到了什么呢?

他首先想到的是创业艰难百战多。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为了开创革命大业,我已经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的战斗生活,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今日断头也是死得其所,实在没什么可顾虑的。

这一问一答,问得率直明快,答得慷慨豪壮,一下子就将陈毅视死如归,甘于为革命赴汤蹈火的英雄形象矗立在我们的面前,令人怦然为之心动。

面对死亡的危险,诗人想到了革命大业尚未完成,理想未遂,今日断头实在是死不瞑目。

于是他驰骋想象,以富于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续写了豪情四溢、气贯长虹的壮言: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泉台,犹言泉下、地下、泉路、泉壤等。

在古诗文中,泉台一词一般是与悼念、哀挽相联的,如潘岳《寡妇赋》中有句曰:

上瞻兮遗像,下临兮泉壤。

骆宾王《乐大夫挽词》之五有诗为:

忽见泉台路,犹疑水镜悬。

岑参《河南尹岐国公赠工部尚书苏公挽歌》中有夜色何时晓,泉台不是春的诗句,孟郊《悼亡》诗中也有泉下双龙无再期,金蚕玉燕空销化的诗句。

陈毅以泉台比喻蒋介石政府统治下的人间地狱,以阎罗喻指祸国殃民的罪魁蒋介石,表示自已一旦牺牲,就要到黄泉之下去招集先前死难的战友,组织起十万浩浩荡荡的大军,直捣阴间地府,去斩下阎罗的首级。

这两句诗壮怀激烈,笔墨酣畅,惊天地,泣鬼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坚定的革命斗志,豪迈的英雄气概。

真如著名诗人臧克家所说的,堪称意气冲天,拍案叫绝!

胸中有万丈正气,笔下有万钧之力第二章着重写对后死诸君的期待,勉励生者为人民解放的未竞事业继续奋斗下去。

南国烽烟正十年,是诗人参加革命武装斗争历程的概括。

从1926年8月离北京回四川做北伐兵运工作到1936年冬,十年中陈毅一直战斗在烽火连天的南国。

为工农红军的创立、苏区根据地的建立和赣粤边游击区的创立与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此句可与第一章中创业艰难百战多结合起来读解。

创业句着重写斗争的艰难,南国句着重点出斗争的时间地点。

而今,在中央苏区已失,南国大地处于反动派更加凶残统治、蹂躏之下的时候,自己却有可能告别这片十几年为之浴血奋战的南国大地,这不能不使诗人感慨万端,深以为憾。

于是,诗人将满腔激情喷涌笔端,写下了此头须向国门悬的绝生之语。

《史记伍子胥列传》里记载有春秋时期吴国功臣伍子胥受人惨害被吴王夫差赐剑自杀,临死时要求把自已的头颅悬挂在吴国都城(今苏州)阊门上,以便看到越国军队来把吴国灭掉的故事。

中国历代的反动统治阶级在镇压人民反抗运动时,也往往把他们杀害的反抗者的头颅悬挂于城门楼上示众以儆效尤。

国民党反动派在围剿红色根据地和游击区时,也常常采用类似的凶暴手段。

但这种恐慌手段吓不倒真正革命者,对他们来说砍头当风吹帽。

作者借用伍子胥头悬国门的典故,表现了不亲眼看到敌人彻底灭亡而死不瞑目的精神。

一个须字,使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节和为革命殉难的光荣感跃然纸上,撞人心扉。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是前一句诗的自然引申。

诗人暗用了陆放翁《示儿》诗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亡告乃翁的名句,勉励活着的战友努力奋斗,多打胜仗,用频频飞来的捷报当作奠自已的纸钱,以使头悬国门、魂归泉台的自已得到慰藉。

这一期望,同样表现了诗人对革命事业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诗人将活着的战友称为后死诸君,意在提醒战友们要做好牺牲的准备,希望他们能够像先行赴难的十万旧部及行将断头的自己一样,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地战斗下去。

第三章进一步正面抒发自己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和甘愿为之献身的人生理想。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这是说自己从参加革命之日起就把革命事业当作自己的家,并决心为之奋斗终身;虽然一直处于艰难创业之中,眼前祖国大地还处于反动派的血腥残暴之中,但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必会到来。

中国古代积极的人生观素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而国家和家国恨等词也说明家与国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无家不能有国,国破亦难有幸福完美的家。

将革命事业当作自己的家,这是一个年轻时代即怀忧国忧民之情的共产主义战士革命人生观的生动写照,显示出诗人高尚广阔的胸襟。

而血雨腥风总有涯则传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和革命前任的辨证认识,这与他同年稍早所作之《三十五岁生日寄怀》中的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及与《梅岭三章》作于同期的《无题》中的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表达的是同样的信念。

正因为对未来抱着这样的信念,所以诗人不仅处变不惊、临危不惧,而且从容泰然、义无反顾地咏歌道: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为了人类解放的美好未来早一天到来,诗人甘愿将自己和无数烈士的鲜血流入一道,在祖国的大地上浇灌开自由之花。

在这里,诗人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共产主义理想注入中华民族取义成仁的传统美德之中,对全诗起句中所提出的断头今日意如何?

的问题,作了最具体也最完美的回答。

在这雄沉重泰岱,绚烂比彩霞的回答中,凸现出一个革命家崇高博大的胸怀和精神境界,这样的境界是那些蝇营狗苟之徒、苟且偷生之辈永远连想也想不到的。

革命为生不为死,但勇于向死而在,正是生命光辉的另一种闪耀。

人间遍种自由花,这是作者对革命之胜利未来的美好畅想,也是作者甘愿取义成仁、头悬国门的生命追求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梅岭三章》是陈毅临危之际不假雕饰、一气呵成的一组足以流芳千古的黄钟大吕之作。

诗作雄浑豪放,格调高昂,句句璀璨,字字珠玑,情文并茂,铮铮有声是诗人崇高情怀的抒发,也是诗人伟大人格的写照。

将汹涌的激情、崇高的理想注入出人意料的想象之中,是此诗艺术运思上的一个突出特点、那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想象何其雄壮;那头向国门悬、捷报飞来当纸钱的意象何等奇特;那洒血死道义、浇灌人间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