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预防新冠肺炎疫情消毒技术指南1.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009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预防新冠肺炎疫情消毒技术指南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校预防新冠肺炎疫情消毒技术指南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校预防新冠肺炎疫情消毒技术指南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校预防新冠肺炎疫情消毒技术指南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校预防新冠肺炎疫情消毒技术指南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预防新冠肺炎疫情消毒技术指南1.docx

《学校预防新冠肺炎疫情消毒技术指南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预防新冠肺炎疫情消毒技术指南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预防新冠肺炎疫情消毒技术指南1.docx

学校预防新冠肺炎疫情消毒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学校(含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消毒的管理要求、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各类学校及托幼机构,校外培训、辅导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193-2015《疫源地消毒总则》;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

《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学校school

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

学校教育主要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目前学校类型主要包括:

幼儿园、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普通高等院校(含独立学院)。

3.2消毒disinfection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3预防性消毒preventivedisinfection

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3.4疫源地消毒disinfectionofepidemicfocus

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3.5终末消毒terminaldisinfection

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3.6消毒剂disinfectant

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3.7有效氯availablechlorine

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其含量用mg/L或%浓度表示。

4学校消毒的技术要求

4.1消毒的原则

科学消毒,主要针对师生员工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处理,对师生员工接触不到的墙面、窗户及天花板等不需要消毒;严禁对操场、绿化带、跑道、水池、汽车轮胎等物体进行消毒,防止过度消毒对环境造成污染。

4.2消毒人员的个人防护

4.2.1从事擦拭消毒时,需佩戴一次性口罩和乳胶手套。

4.2.2从事喷雾消毒时,需穿戴乳胶手套、工作服、工作帽,必要时佩戴防护眼镜,如无防护眼镜可用游泳镜代替。

4.3消毒剂使用浓度

4.3.1一般物体表面

学校桌椅、楼梯扶手、门把手、宿舍床围栏、水龙头、健身器材、玩具等一般物体表面均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

4.3.2厕所、医务室、隔离室等物体表面

厕所便池、便池周围地面、墙面(1米以下)及医务室、隔离室、病人接触的场所等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

4.4预防性消毒对象、方法和频次

4.4.1一般物体表面

4.4.1.1教室、宿舍、图书馆的课桌、板凳、餐桌椅、讲台台面、门把手、电源开关、窗框把手、教室墙裙、宿舍床围栏、水龙头、洗手池、洗手池台面、门帘、楼梯扶手、走廊栏杆等物体表面:

使用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或喷雾消毒,每日1〜2次。

4.4.1.2对于接触频率较高的物体表面如厕所冲水按钮、水龙头等,可适当增加消毒频次。

4.4.1.3为避免消毒剂对人体呼吸道造成损害及防止地面潮湿,有人员的场所应尽量使用擦拭消毒,避免使用喷雾消毒。

4.4.2厕所

厕所便池、厕所冲水按钮、便池周围地面、便池周围墙面(1米以下)所等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每日2〜3次

4.4.3地面

教室、宿舍、办公室、走廊等地面:

主要以湿式清洁为主,保持清洁卫生,为避免灰尘飞扬,禁止用扫帚干扫,必要时可使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对地面进行拖拭消毒。

4.4.4不耐腐蚀的物体表面

电脑键盘、鼠标、多媒体设备、电梯按钮等手部经常接触的地方,用纸巾蘸取75%的酒精进行擦拭,或用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电梯按钮每日3〜5次,其余物体在使用后进行。

4.4.5餐(饮)具

公用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方式消毒;或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4.4.6手部

4.4.6.1以流水和洗手液洗手进行手部清洁为主,师生员工在餐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学校电脑、接触公用书籍等公用物品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需进行手部清洁。

4.4.6.2必要时可使用75%的酒精或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注意消毒后不要立即擦干,应自然晾干;勿使用主要成份为氯己定(洗必泰)的手消毒剂。

4.4.6.3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洗手,然后再消毒。

4.4.7衣服、被褥

4.4.7.1健康学生单独使用的衣物、被褥、床单、枕巾、毛巾等纺织物应保持清洁,常规清洗即可;

4.4.7.2医务室、值班室及托幼机构的被褥、毛巾等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至少30分钟后再常规清洗。

4.4.8托幼机构的玩具

4.4.8.1耐湿的玩具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疫情期间暂停毛绒玩具的使用。

4.4.8.2确需使用的毛绒玩具等可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常规清洗。

4.4.9呕吐物

4.4.9.1使用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有效氯5000~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分钟以上,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理。

4.4.9.2清理呕吐物后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对污染物体表面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

4.4.10垃圾

4.4.10.1应分类管理,及时收集清运。

4.4.10.2垃圾盛装容器,可用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每日1〜2次。

4.4.10.3废弃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应统一收集处理。

健康师生员工使用过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处理即可;发热、咳嗽等有症状人员佩戴的口罩,需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流程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4.4.10.4医务室和隔离室的医疗垃圾,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流程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4.4.11医务室、隔离室

4.4.11.1医务室、隔离室的桌椅、诊台、门把手等物体表面,可用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医务室每日消毒1〜2次,隔离室在隔离人员使用离开后进行。

4.4.11.2血压计、听诊器等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至少5分钟,体温计、外用的剪刀、镶子等用75%酒精浸泡30分钟。

4.4.12校车或定制公交等交通工具

4.4.12.1应保持开窗通风及环境清洁卫生,对内部物体表面(如车身内壁、司机方向盘、车内扶手、座椅等),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每日1〜2次。

4.4.12.2座椅套等纺织物应保持清洁,并定期清洗、消毒处理。

4.4.13空气

4.4.13.1一般情况不需要消毒,主要以开窗通风换气为主。

4.4.13.2特殊密闭场所可采用机械排风或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安装的数量为平均1.5W/m\每次至少30分钟)。

4.4.13.3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4.5疫源地消毒

学校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后,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及《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进行疫源地终末消毒。

4.6消毒液配制方法

4.6.1所用消毒剂量(g或ml)=拟配制浓度(mg/L):

所用消毒剂浓度(%)X需配制的体积(L):

1000

4.6.2用84消毒液配制500mg/L的含氯消毒液的方法:

4.6.2.1少量使用时:

5.5ml84消毒液(约农夫山泉矿泉水瓶盖1盖)+550ml水(农夫山泉矿泉水1瓶)。

4.6.2.2使用16升(或20升)喷雾器进行喷雾消毒时:

用160ml(或200ml)的84消毒液加水至16升(或20升)。

4.6.3用含氯消毒片(有效率50%,1g/片)配制500mg/L的含氯消毒液的方法:

4.6.3.1少量使用时:

1片加1升水(约2瓶矿泉水)。

4.6.3.2使用16升(或20升)喷雾器进行喷雾消毒时:

用16片(或20片)消毒片加水16升(或20升)。

5消毒注意事项

5.1学校应建立健全新冠肺炎防控消毒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5.2所有进行消毒的操作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了解消毒剂配制、消毒方法、个人防护和注意事项等。

5.3妥善保管消毒剂,专人管理,避免误食或灼伤;使用酒精时应避免接触火源,禁止使用酒精进行大面积喷雾消毒。

5.4消毒剂应标识明确,有国家批准的消准字号并在有效期内。

消毒剂配制后应密闭保存,尽快使用。

5.5下雨天不宜做室外场所消毒,不能直接使用消毒剂对人员进行喷洒消毒;有人在室内时,不能使用紫外线灯或其它化学消毒剂对空气进行消毒。

5.6消毒后需填写消毒工作记录表。

附录A消毒工作记录表

日期

消毒时间

消毒液原药

消毒剂使用浓度

消毒场所及对象

消毒人员

名称

含量

有效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