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9891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找次品课标分析

找次品这节课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天平的使用经验,对可能性有了一定的了解,逐渐掌握一定的猜想、验证的探索方法,学会了进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学习的。

通过找次品这一探索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等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时进一步体会随机事件,(如2个零件中有一个较重的次品,那么放在天平两盘内,天平一定不平衡,3个零件中有一个较重的次品,任意两个放在天平两盘内,可能平衡,可能不平衡。

9个零件,天平两边一边4个,如果天平平衡,那么剩余的一个是次品,这种情况只是一种可能的随机情况,并不能保证找到次品。

通过4个中找次品的习题,来体会和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如有的同学一个一个的称,有的按2,2然后再1,1的方法称,两次找到次品,有的同学按1,1,2的方法也是两次找到。

通过8个、9个中找次品体验优化的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思维的能力,并学习如何直观、清晰、简洁、条理的表示逻辑推理的过程。

通过规律的总结使学生学会归纳,学会去寻找规律,构建数学模型。

找次品教材分析

找次品为一节新授课,课时安排两课时,一课时新授,一课时练习。

1、找次品这节课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天平的使用经验,对可能性有了一定的了解,逐渐掌握一定的猜想、验证的探索方法,学会了进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学习的。

2、通过学生的独立操作,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本节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有简单到复杂,通过对题意的理解和分析,“至少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

”进一步理解可能性和操作中的随机事件。

4、通过对8个、9个中找次品的习题,在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猜想”“验证”“结论”这三大法宝下,进一步体会优化的数学思想,你的方法不是能找到就行,还要最好,还要符合“至少”的要求。

通过4个,5个等习题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多样性不是重点,重点是优化,优化是验证的继续。

是继验证之后有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法宝。

5、通过寻找规律建立数学模型,这个规律并没有很普遍的应用,但是建立模型的思想是重点。

找次品学情分析

1、找次品这节课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天平的使用经验,对可能性有了一定的了解,逐渐掌握一定的猜想、验证的探索方法,学会了进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学习的。

2、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同,有的同学在生活中很少有称量的经验。

有的同学对题意理解起来很困难。

有的同学对分组称量难以理解,另外不同的同学对猜想,验证还不能熟练的应用。

3、基于以上分析,课前让同学们回家进行实际称量的实践。

并准备相同大小的物体9个,其中有一个是特殊的,以便于分组和模拟称量寻找。

课题

找次品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猜测、验证等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优化思想,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测、分析、推理的能力。

2、学习用图形、符号等直观方式清晰、简明地表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借助实物、画图等活动理解并解决找次品的问题。

2、通过从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归纳最优分组策略。

3、理解被测物体数量与保证找到次品至少需要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

天平、3瓶口香糖、课件。

学生:

9个相同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都使用过天平,天平在什么情况下平衡?

二、认真审题,探究新知

有81个形状完全相同的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次品比其他的零件重,利用一个没有砝码的天平最少称几次可以保证找到那一个次品?

1、学生思考,猜想,交流、汇报。

2、视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可以分别探讨“最少”“保证”的含义。

或者引出从简到繁的探究方法。

三、由简入繁,理清题意

两瓶口香糖,一瓶比较重,称几次可以保证找到较重的?

3瓶哪?

1、学生思考,使用实物模拟验证,然后小组内交流,汇报。

在汇报中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如果”“那么”。

2、看到以上两个结论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两个盘子和三个盘子的问题。

3、9块口香糖,其中1块比其他的重,至少称几次保证找到他?

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并汇报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通过本设计解决平均分的最优分法,初步解决分几组的问题。

因为9到81都是奇数是不好分两组的,只能分三组,所以本问题对解决分三组的意义不大。

4、27块~81块(练习)

四、猜想验证,对比优化

1、有8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比较轻,至少称几次可以保证找到次品?

2、学生猜想:

2次,3次

3、动手验证,然后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验证过程。

4、汇报交流,组1:

3次,分两组,每组4个零件~~。

组2:

分三组,按3,3,2分组。

5、对比优化,如何分组更合理?

分三组更合理,

为什么分三组更合理?

教师讲解:

可以把天平看做三个盘子,左盘,右盘还有剩下的装一盘。

所以分三盘更有效率。

5、小结,找次品时,应该分几组?

每组分几个?

不能平均分怎么办?

五、建立模型,一劳永逸

3个31次

9个3*32次

273*3*33次

813*3*3*34次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3?

4~9?

10~?

等等

六、推理练兵,畅谈收获

练习课本112页的练习,并说说今天你有何收获?

板书设计

找次品

3块()次4块()次

9块()次8块()次

27

81

243

如何分?

分几组?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

数学广角——《找次品》评测练习

 一、填空。

1、三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爸爸今年43岁,女儿今年()岁。

2、3千克香蕉与2千克梨的价钱相等,那么买24千克梨的钱可以买()千克香蕉。

3、有一批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零件(重量略轻一些),现用天平进行称量,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这个次品零件来?

 

 

(1)3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至少称()次一定能找出这个次品零件。

 

 

(2)5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至少称()次一定能找出这个次品零件。

(3)6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至少称()次一定能找出这个次品零件。

(4)9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至少称()次一定能找出这个次品零件。

 (5)10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至少称()次一定能找出这个次品零件。

(6)27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 至少称()次一定能找出这个次品零件。

 (7)28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至少称()次一定能找出这个次品零件。

(8)81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至少称()次一定能找出这个次品零件。

二、选一选。

(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9件物品,其中一件是次品(略重些),用天平称()次,就能找出次品。

A、2B、1C、3

  

(2)、36、180、130这3个数都是()的倍数。

A、3B、2C、5

(3)、小红要从11个同一种型号的零件中找出一个质量不一样的次品,伟伟要从26个这样的零件中找出一个不一样的次品,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伟伟用的次数一定比明明多

B、伟伟用的次数一定比明明少

C、伟伟用的次数不一定比明明多

三、一箱橙子有15袋,其中有14袋质量相同,另外有1袋质量不足,轻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袋橙子来?

(请你试着用图表示称的过程)

 

四、小明和爸爸现在年龄的和是34岁,3年后爸爸比小明大24岁。

今年小明和爸爸各多少岁?

 

五、1箱糖果有12袋,其中有11袋质量相同,另有一袋质量不足,轻一些。

如何找出这袋糖果来?

找次品效果分析

1、三年前爸爸的年龄比女儿的大24岁,今年他们共44岁,女儿今年()岁。

四、小明和爸爸现在年龄的和是34岁,3年后爸爸比小明大24岁。

今年小明和爸爸各多少岁?

这两道题学生错误率在50%,两未知数,学生在不使用方程的情况下,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原因是还不能把天平除了左右两盘之外,剩下的装一盘,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

(7)28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至少称()次一定能找出这个次品零件。

(5)10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至少称()次一定能找出这个次品零件。

这两道题学生主要遇到的是分组的问题,1、还是分两组。

2、不知道分三组应该如何分。

3、直接使用规律的对规律还不够清晰。

找次品课后反思

找次品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基本上就是按照1、提出问题。

2、分析题意。

3学生动手独立操作进行验证。

4、小组交流汇报。

5、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优化。

6得出结论。

这样六个步骤来进行的。

总体上学生在动手操作验证的过程中,都能理解好题意,知道了“至少”“保证”的意义。

并能够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带动了班里面理解较慢的学生。

通过优化后再来操作一次,提高了学生对优化的认识,也能够促进学生对优化方案的理解。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在讲分三组的问题时,在9个零件中找次品时,提出来是不够合理的,因为9个不可能分2组。

只能分三组,体现不出分三组的优越性,在这里最好只提出来分三组,怎么分好。

优化如何分的问题。

2、分三组的问题最好是在8个零件中找次品时提出来,8个能平均分两组,但是要三次。

分三组只要两次,在这样的对比中去讲分三组。

但是分三组不是平均分,在这样的冲突中最好让学生去发现这个问题而不是老师去提出来。

3、时间的分配上不够合理,前面的进程有些慢,起码可以加快5分钟,这样后面的建模和小结就会更充分。

也可以再加一道练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