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体的运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69400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物体的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三章物体的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三章物体的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三章物体的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三章物体的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物体的运动.docx

《第三章物体的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物体的运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物体的运动.docx

第三章物体的运动

第三章第一节《运动与静止》教案

灵宝市第二初级中学张雁审验人:

阳旭升

【自学提示】

1、看课文P39上回答:

一切物质都在永不停息地着。

2、自学课文“参照物”部分,回答: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与什么有关?

(3)对照课本图3-3,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自学课文“运动的分类”部分,回答:

什么是直线运动?

什么是曲线运动?

举例说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3)知道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视听参与让学生了解运动相对在各个领域的运用

(2)从运动欣赏的角度引导学生加深对参照物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列举运动相对性在生活、科技、文学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对这一课题及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并引导学生把简单的现象上升到知识的高度.

(3)从物理上对参照物的选取问题来启发学生:

看待事物应从多个角度去分析.

【重点难点】

参照物的选取问题与判断问题

运动相对性的理解.

【教学时数】1课时

【教  具】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带细线的小球

【教  法】讲授;讨论;观看图片等与提问想结合.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创设情景:

请学生看几组运动画面和动画,发现: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

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

(学生举例,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了解他们眼中的运动是什么)

二.引出课题:

运动与静止

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如: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请听我国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

三.进行新课

A.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

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1)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2)设疑提问讨论

a)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

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b)小王骑自行车上街。

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c)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分析

上面的三个场景中有不少的物体,我们看

书包对李明位置不变

小王对自行车位置不变静止

坐椅对汽车位置不变

李明对学校位置改变

自行车对树木位置改变运动

汽车对电线杆位置改变

(4)概括

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参照物:

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被选定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静止: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B.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有关参照物的问题

课本图3-3

相对于大树小男孩-------运动,

相对于小女孩小男孩------静止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原则:

任意性;根据需要和方便。

思考: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令他吃惊的是:

当他抓到这个小东西发现竟然是颗子弹.你们认为这种事情有可能发生吗?

为什么?

C.运动相对性应用举例,加深理解。

(应用举例)空中受油机和加油机;并排跑步的同学等.例1:

同学们坐在教室里上课,以教室为参照物,你们是的,以太阳为参照物,你们是的;以窗外飞过的小鸟为参照物,你们是的;

例2: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在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风和地面

D.机械运动分类

演示1让一小车从斜面上自由滑下.(直线运动)

演示2用一细绳系一小球,让小球做圆周运动.(曲线运动)

看动画加深理解:

直线运动: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

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四.课堂小结

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与大家讨论,提出新的运动事例与大家交流等.

五.课堂练习

1.利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可以为人类服务,航天飞机在飞行中航天员可以用机械臂对运行的行天器进行维修,这是因为航天飞机相对于航天器是。

2.观察不同时刻拍摄的A、B两组照片(如图2),其中能判断是飞机还是汽车在运动的是组。

3.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功实现两次载入航天飞行。

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

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C.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D.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

【布置作业】:

P40123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参照物:

事先被选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静止: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机械运动分类

直线运动: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

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第三章第二节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

灵宝市第二初级中学白建翔审验人:

阳旭升

教师寄语:

观察和实验是学好物理的一把钥匙!

【预习提示】

1.学生阅读教材P41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2.阅读课本P42前两自然段,完成下列习题。

①物体在的路程叫做速度。

②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③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常用的还有。

④1m/s=km/h1km/h=m/s

⑤3m/s的物理意义是。

3.自学课本P42

⑴如果物体,并且速度,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⑵观察P42图像请回答:

①物体运动5s所通过的路程?

②物体运动20m所用的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

(2)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3)会用公式计算物体的速度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4)能够根据图像说明物体的运动情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建立速度概念,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控制变量法。

(2)指导速度图像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1)学会并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路程--时间图像的理解

【教学时数】1课时

【教  具】电脑多媒体、玩具汽车、斜面(长木板)、刻度尺、钟表等

【教  法】讲授、探究实验、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知道物质都在不停的运动着。

比如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我们怎样看出他们谁快谁慢?

同是百米运动员,我们是怎样比较他们运动快慢的?

百米短跑同万米冠军的长跑比一比,要知道谁快谁慢,应该怎么办?

实验探究

问题1:

如何定性比较小车A和小球B的运动快慢?

可以有哪些方法?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让小车A和小球B分别在木板上运动,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

思考讨论判断A、B运动快慢的依据是什么?

交流讨论:

你可以和其它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判断A、B运动快慢的依据和条件是什么?

问题2:

如何定量比较小车A和小球B的运动快慢?

(1)在轨道上标出m,让A、B先后分别运动,记录所用的时间并填表,比较A、B运动的快慢。

(2)让A、B分别都运动s,量出A、B通过的路程并填表,比较A、B运动的快慢。

数据记录表一

物体

路程(cm)

时间(s)

物体A

60

物体B

60

数据记录表二

物体

路程(cm)

时间(s)

物体A

0.5

物体B

0.5

数据记录表三

物体

路程(cm)

时间(s)

物体A

100

2

物体B

200

5

(3)小组内或小组之间交流实验情况,讨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依据和条件。

通过以上探究,得到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

1、路程相同,比时间

2、时间相同,比路程

二、速度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要用到路程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

如果A、B来两物体的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我们还能否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例如:

小车A运动1m,所用时间2s,小球B运动2m所用时间5s。

大家讨论能否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如果可以,应如何比较?

我们物理上有一个专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

阅读课本P42前两自然段,自学“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单位换算、计算。

请你试一试

例题:

2004年第28届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刘翔以12、91s的成绩,夺得男子110m栏金牌。

他跨栏的速度是多少?

(时间可取13s)

规范解题格式和单位换算

当堂检测:

(见附:

练习)

三、匀速直线运动

师:

生活中有没有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也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举例并讨论得出结论

师:

有没有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

如:

在自动扶梯上的人运动;正常行驶的列车和平直公路上平稳行驶的汽车

教师板书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我们可以用图线形象、直观地描述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观察图像请回答:

1.体运动5s所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体运动20m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3.体的速度怎样计算?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知道几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布置作业】P431、2

【课后反思】

附:

板书设计

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一、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1)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2)有几种方法

2.猜想与假设

3.定性探究

4.定量探究实验方案

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5.分析论证

二、速度

定义: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

V=S/t

单位:

国际制m/s常用Km/h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三、匀速直线运动

附:

练习:

1.一架飞机匀速飞行,它在5min内飞过的路程是72km,

它的速度是多少km/h?

(答案:

864km/h)

2.发射的无线电波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用时间2.56s。

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

3.84×108km

 

第三节(第一课时)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

②初步会用平均速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③了解瞬时速度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会实际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过程,建立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解题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平均速度的学习养成把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重点难点】理解并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速度?

速度的公式是什么?

2、物体的运动可如何来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变速曲线运动是最常见的运动,变速曲线运动、匀速曲线运动也是较为常见的运动,物理学中是如何来描述这些运动呢?

二、学习新课

1、参考自学提纲自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自学提纲:

(1)、平均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快慢程度,通常用____表示总路程,____表示总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为________。

(2)、瞬时速度是指与动物体在______________的速度。

(3)、通常所说的某物体的速度,一般指的是___________,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280m/s,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平均速度与路程或时间相对应,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相对应;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3)当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或所用的时间短到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可以忽略的时候,平均速度就转化为了瞬时速度;反之,瞬时速度也可以看成是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学习例题:

(要求学会:

找准已知条件,做好必要的单位变换,做好每一步解题步骤准确计算出结果)

三、课堂练习:

(1)、说出图中运动物体速度表示的含义;

(2)、课后作业第一题;

(3)、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____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_速度快。

四、作业:

1、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总共运动了60m,其中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用了15s,则该物体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

2、甲地到乙地的高速公路全长是197Km,一辆客车8点从甲地开上高速公路,10点到达乙地,途中曾在高速公路服务区休息10min,这辆客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

3、基础训练:

基础巩固积累1-9题

 

第三节(第二课时)

平均速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目标】

1、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V=

及其变形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掌握几种常见的平均速度计算问题。

2、通过计算掌握平均速度计算问题的解题方法。

3、通过计算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掌握几种常见的平均速度计算题

【教学过程】

一、典例示范

例1:

(过桥问题)

长200m的火车行驶在九江线上,当它以72Km/h的速度匀速穿越1000m长的桥梁时,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总结规律:

过桥问题中路程等于桥长加车长

变式:

长300m的火车行驶在九江线上,当它以108Km/h的速度通过3Km的隧道时,所需时间是多少?

拓展:

以铁路桥长400m,一个人在桥上行走,当人走到距前方桥头190m处时,发现迎面驶来一列火车,火车车速为40m/s,火车距前方桥头800m,问这个人至少以多大速度跑步才能安全离开铁路桥?

(提示:

行人有几种方法离开桥面?

例2:

(平均速度的特殊情况)

(1)做变速运动的小车,前两小时的速度为80Km/h,后两小时的速度为90Km/h,那么这辆小车在4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变式(一般情况):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前一半时间的速度是V

,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

,则该物体在全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维多少?

总结规律:

V=

(t

=t

(2)做变速运动的一辆小车,上山时的速度为40Km/h,返回时的速度为60Km/h,则该车在往返途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变式(一般情况):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V

,在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V

,那么该物体在全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总结规律:

V=

(s

=s

二、作业:

基础训练:

综合理解运用1-8题

 

第四节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用秒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②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设计实验方案、使用停表测量跑步的时间

【教具】

皮卷尺、电子停表、发令小旗

【教学方法】操场上实地测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体育课上同学们进行赛跑,大家做的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

你知道你在赛跑时的平均速度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测量赛跑时的平均速度。

二、学习新课

1、实验准备:

实际生活中没有专用的测量平均速度的仪器,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间接地测量平均速度。

同学们请想一下,我们应该测出那些物理量?

应该准备那些测量工具?

测量应该分哪些步骤来进行?

记录是测量数据的表格应该如何设计?

电子停表如何使用?

2、实验过程:

每8名同学一个实验小组

(1)在操场上测出30m的路程,每隔10m做一个记号;

(2)选出3位同学作计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处;

(3)选一名发令员以小旗的下落来表示开始;

(4)选手可以分别采用步行、竞走或跑步的形式完成30m的路程,三名计时员分别记下选手经过10m、20m、30m线时的时间,并填入表格;

(5)组内互相交换较色,重复试验;

(6)根据每次实验记录的数据计算出选手步行、竞走、跑步时的平均速度。

3、组内互相讨论总结实验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实验的方案。

三、作业:

基础训练中相关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