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评估讲话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69276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教学评估讲话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本科教学评估讲话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本科教学评估讲话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本科教学评估讲话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本科教学评估讲话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科教学评估讲话稿.docx

《本科教学评估讲话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教学评估讲话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科教学评估讲话稿.docx

本科教学评估讲话稿

本科教学评估讲话稿

本科教学评估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以万洪文教授为组长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即将开始对xx理工学院进行现场考察评估。

这一评估既是对xx理工学院的全面检查与指导,也是对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具体指导与促进,在此,我谨代表xx教育工委、xx省教育厅向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向一贯重视和支持教育工作的岳阳、市政府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为xx理工学院建设发展付出了辛勤努力的学院领导、老同志和全体师生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

xx教育源远流长,具有优良的传统和鲜明的特色。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步伐加快,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和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全省现有普通本科院校26所,形成了各市州至少有1所本科院校和1所高职院校的合理布局。

截止2015年7月,全省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75.49万人,列全国第7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7.78%,迈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在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内涵发展,采取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推进教学改革、加强质量监控、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等一系列措施,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我们省教育厅一直十分重视和关心xx理工学院的建设发展。

xx理工学院合并建院8年来,学院领导班子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在短时间内顺利实现了合校融心,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展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近几年,学院先后被评为xx省先进基层党组织、xx省基层党建示范点、xx省文明单位、xx省第一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先后在全省普通高校教学工作大会、高校党建工作会、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毕业生就业工作会等大会上介绍经验,学院的工作受到、省政府及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与表彰。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爱心育人”的办学经验不仅在省内高校产生良好的辐射作用,而且引起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关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前不久闭幕的xx省第九次党代会描绘了xx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明确提出了建设“教育强省”的奋斗目标。

由人口大省向教育强省迈进,既是建设创新型xx、和-谐xx的内在要求,也是xx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教育工作者为此感到欢欣鼓舞,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

xx作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中部省份,实现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跨越,需要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更加努力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今天,9位来自兄弟省、市名牌大学的学者、专家莅临xx理工学院进行评估指导,就是我们学习求教的极好机会。

希望xx理工学院的同志们,诚恳向专家请教,虚心接受专家的指导,正视专家指出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进一步把学校办好,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推进xx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祝各位专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预祝xx理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满意成绩!

谢谢大家!

本科教学评估讲话稿2016-02-0910:

33|#2楼

校长张文栋在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报告会上的讲话#e#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同志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十分高兴地迎来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

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分四个部分向各位专家汇报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自强不息的办学历程

1941年,伴随着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在太行山革命老区,我校的前身――太行工业学校诞生了,这是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培养了数百名兵工技术人才,为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学校迁至现址,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师生员工怀着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在简陋的平房里自制教学用具、自建简易实验室,开始了新的创业。

1958年学校升格为太原机械学院,随着北京工业学院的常规兵器专业和沈阳工业学院的大学部先后迁入,学校成为当时国防科委八大本科院校之一。

文-革期间学校被-迫停办,1978年复校时,学校满目荒凉,百废待兴。

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发扬太行精神,把在“文-革”中压抑已久的热情,全部释放到重建的各项工作中,学校面貌迅速改观。

1981年学校恢复研究生招生,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1991年,学校获得了山西省高校第一个国家发明二等奖。

1993年学校更名为华北工学院,1999年成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山西省管理为主的高等学校,2004年6月更名为中北大学。

中北大学走过66年办学的风雨历程,经过数代人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已经建设成为一所颇具实力的现代化大学,成为莘莘学子放飞理想的摇篮。

今天的中北大学已经由复校初期仅有数百名学生的“小学堂”,发展成为占地15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4多亿元,全日制在校生25000人的大学;由只能培养本科生的单一的工科院校,发展成为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具有相当硕士、博士培养规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文、经、管、法、教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由一所单一的教学型学校,发展成为年科研经费超过亿元,科研实力居山西高校前茅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由一所地处偏僻、少有人知的学校,发展成为与国内外广泛开展合作交流,具有鲜明特色和广泛影响的现代化大学。

二、与时俱进的办学思路

“十五”期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不平凡的时期。

学校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确立了“适应教育发展形势、适度超前发展”的办学思路。

在适度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学校坚持以本科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道路,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十五”末,在总结学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审时度势,科学谋划未来,及时调整办学思路,提出了“稳定办学规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的发展思路。

全校上下经过反复论证,明确了新时期的办学指导思想:

――坚持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弘扬太行精神,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提高管理水平;

――坚持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努力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

通过“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和更长时间的努力,使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实力等方面获得长足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十一五”办学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体现了对长期办学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反映了中北人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的精神。

建设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我们的战略选择,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信念,是全体中北人的共同追求。

目前,我们正在大力实施“五项工程”,一步一个脚印,向我们既定的目标迈进。

这“五项工程”是:

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科技攀登工程,提升学术水平;实施特色兴校工程,突出办学优势;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加强队伍建设;实施和-谐校园建设工程,优化育人环境。

三、成效显著的评建工作

2002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了优秀成绩。

评估专家组对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也指出了问题和不足。

根据专家组反馈的意见,学校积极整改,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师资队伍,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面,我将重点向各位专家汇报一下我们在“十五”期间,特别是2002年以来,学校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增加投入,加强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十五”期间,学校先后投入12亿多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新增校园建设用地近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4亿元。

新建了一批教学楼和学生公寓,建成了教学主楼和现代化的图书馆,扩充了运动场面积及体育设施,更新了校园网的基础设施。

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改善了实验实习条件。

学校现有校舍面积86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超过17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生均超过8平方米。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亿元,生均8764元。

办学条件的明显改善,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长期以来,学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周边环境较差,条件较为艰苦,吸引和稳定人才的难度很大。

针对2002年教育部评估专家组指出的“师资队伍的总体结构不够合理,中青年教师学历偏低”的问题,学校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稳定与引进并重、培养与使用并举,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吸引、稳定、培养师资的政策措施。

进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山西高校中率先实施了岗位津贴制度,搞活了内部分配机制,稳定了教师队伍;加大教师培养力度,设立了教师教育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学习深造,提高了教师的学历层次;加大教师引进力度,为引进的人才解决住房、家属安置和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创造性地采用了与在读研究生签订定向协议的办法,充实了师资队伍数量,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努力为人才成长提供事业平台,在教学科研创新中锻炼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

通过落实一系列有效措施,历史形成的教师队伍严重断层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

一大批脱产攻读学位的教师学成后又回到了学校,一大批高职称教师和重点大学优秀的博士、硕士毕业生加盟我校,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迅速成长。

学校人才引进工作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充分肯定,2015年被山西省人事厅评为“招才引智先进单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642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7.0%;学历层次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由2002年的46.5%提高到71.7%;学缘结构进一步优化,有校外学习经历的教师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66.3%。

教师中有双聘院士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全国劳动模范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60多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国防科工委和总装备部专家20人,在国家级学会担任理事以上职务的39人,山西省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0人。

3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军为本、服务国防,所设的专业多数服务于军工行业,单一的学科专业布局直接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1999年学校划归山西省地方管理,学校及时调整了服务面向定位:

立足山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国防。

为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学校积极调整专业布局,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尤其是工科类学科,在兵器、仪器、机械、材料、化工、信息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现有1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8个山西省重点学科;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8个硕士点。

相继建成了国家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十五”期间,先后承担国家和地方科研任务1600多项,科研经费近4亿元;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省部级科技奖71项。

富有成效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有力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促进了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截止2015年7月,学校拥有本科专业55个,分布在工、理、文、经、管、法、教七大学科门类,26个专业大类,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

其中,有9个国家管理专业,1个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7个山西省品牌专业。

依托优势学科,大力打造、建成了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等10个优势特色专业。

近年来,学校依托优势学科,增设了一些师资队伍强、教学条件好、生源和就业市场有需求的特色专业,发展了一批对现有工科专业有理论支撑的`理科专业,新增了部分有一定学科基础的人文社科类专业。

在新办专业的建设上予以重点投入,通过对已有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共享、鼓励科研转化、学校重点支持等途径,努力改善新办专业教学条件;通过从相关的优势专业中调整优秀教师充实新办专业教师队伍,积极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等办法,保证了新办专业的教学需要。

管理上对新办专业予以重点监控,有力地保证了新办专业的教学质量。

(二)深化改革,夯实基础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学校根据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开拓创新和艰苦创业精神的应用型和应用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结合2002年教育部专家提出的“要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的意见,在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基础上,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突出专业特色,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

加大对教学研究成果的奖励力度,鼓励基层教学单位和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课程体系,建立基于研究探索的教学模式。

近三年来,取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3项,2015年在山西省的15项教学成果一等奖中我校就获得了5项。

“两课”、大学英语、大学物理、计算机公共课等基础教育课程,积极进行了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专业教育课程不断优化;精心打造文化素质教育优质课程,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体系逐步完善,构建了由心理健康类、教育类、艺术类、经济管理类、文史哲学类等组成的选修课程体系。

系统地开展了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与评估工作,先后建成了山西省精品课程9门、校级精品课程17门、校级优秀课程33门。

2强化实践教学,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致知于行”是我们的校训,开拓创新、勇于实践是其实质内涵。

学校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予以了高度重视。

根据2002年教育部评估专家提出的“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和体系”的意见,学校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宗旨、以基地建设为支撑、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保障,构建了以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各类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为主线,以学生技能竞赛、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等第二课堂为辅助,层次清晰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各专业的实习、实训时间得到充分保证,工科专业4年内集中安排实践教学45周,理、经、管类专业30周,文、法、教类专业25周。

积极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2003年以来共有10项实践教学成果获山西省教学成果奖。

出版了一些具有学校特色的实践教学教材,如《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基础化学实验》等。

将教师成熟的科研成果,如温挤成形技术、精净挤压成型技术、快速成型及精密铸造技术、超重力技术、传爆药性能检测技术等,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保持了实践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不断提高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比例,严格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认定与审核,目前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课程占到实验课程的84.1%。

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保证了每个专业都有稳定的、能满足需要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现有教学实验中心20个,其中省级示范实验室2个,校级示范实验室6个。

有76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教师发扬太行精神,艰苦奋斗,自主开发具有特色的实验设备,开设特色实验,基础力学、机械基础、大学物理、电工电子等实验教学中心均有自行研制的实验装置。

基础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历经十年自行研制的组合试验台,已四次改型升级,并推广至厦门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西华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十多所高校。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自主研制了设计性综合轮系实验台、齿轮轴承组合传动实验装置、凸轮分析实验台和滚动轴承应力分析试验台,丰富了实验教学手段。

学校把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活动纳入实践教学体系,积极为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创造条件,拨专款资助学生参加科技立项、参加学科竞赛、发表论文和申报专利,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年来,学生科技立项172项,平均每年学生参与科技活动达到1.6万人次。

学生创新活动硕果累累,科技创新素质明显提高。

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1278项,学生申报专利和发表论文从无到有,获得专利134项,公开发表论文75篇,应用化学专业两名本科生发表的论文均被sci收录。

(三)强化管理,有效监控

学校坚持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努力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的长效机制。

明确了校院两级党政一把手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建立了高效合理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学校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基本建设、检查评估教学质量提供了基本依据;实行了教学检查、教学督导、领导干部和班主任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制度;建立了以教学管理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实验室评估、教学名师奖评选、优秀教材评选等为主要内容的评估机制;自行开发了教学质量监控网,实现了教学质量的在线监控和公开监督。

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形成了全员参与、全面管理和全过程监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教务处长牵头开展研究的“普通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获得了2015年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充满活力的办学特色

中北大学的发展史,饱含了艰辛曲折,历尽了沧桑磨砺,几易校址,辗转办学,起起落落,兴衰荣辱,学校隶属关系也曾发生过多次变化。

但一代又一代的中北人,凭借一种精神,凭借一种信念,走过艰难困苦,创造了一段又一段光辉的历史,造就了一种伟大而又不朽的精神,这就是太行精神。

这种精神在历史的延续中代代传承,并不断与时俱进,积淀形成了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进取意识。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育人之魂

学校诞生于抗战的烽火硝烟,扛着“人民兵工第一校”的大旗我们走到今天,66年的办学历程,一路洒满“红色记忆”。

彭德怀副总司令发给主席的电文----我们终于有了一所自己的学校----宛如一道永不消逝的电波,穿越时空,震撼心灵。

为民族解放而创办、为国防强盛而兴学的历史,化作一种无形的力量,引领着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的第一任校长刘鼎同志,被誉为“兵工泰斗、统-战功臣”,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兵工事业,在政治方向上堪称楷模。

后来一代又一代的干部、教师和学生沿着先辈们指引的路,自觉将学校、个人的发展与党和人民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前赴后继,薪火相传,自强不息。

几十年间,为祖国培养输送了7万多名合格毕业生。

他们中不乏院士、型号总师一类的拔尖学术人才,也不乏省部级领导干部,但更多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业务骨干和技术中坚。

据不完全统计,在兵工企事业单位中担任业务领导职务的,学校毕业生占到了1/4;在一些条件艰苦的三线企业,1/3的技术骨干来自太机、来自华工、来自中北大学。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校的毕业生“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这样的认知也使学校长期以来保持了稳居山西高校首位的就业率。

政治上的坚定历来是学校的育人之魂,也是人才培养的显著特色,它如春风化雨,融进了龙山汾水,植根于人们的心灵,成为师生的自觉追求,也为社会所普遍认同。

1999年,学校与国防军工的关系由隶属变成了共建,但无法割舍的亲情以及过硬的人才品质,使学校得以继续保留了面向国防系统就业的机会。

截止目前,我校毕业生到国防系统就业的人数、比例依然略高于委属高校的平均水平,国防科工委人教司对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服务国防”的面向定位给予了高度评价。

航天集团一直将学校作为“核心圈学校”,这在地方院校中可以说独此一家。

鉴于学校人才培养上的优良传统和学科专业方面的不可替代性,北京军区、广州军区先后在学校设立了国防生选培办,学校相应地成立了后备军官教育学院,创办了独具特色的“校中军校”,70%以上的国防生在走出校门时已经成为中共-党员,他们中的毕业生很快成长为部队的业务骨干,为学校赢得了不逊于军校培养质量的殊荣。

(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是立校之本

求真务实就是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

在办学上求真务实,就是要尊重高等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科专业规律,自觉按客观规律办学。

学校起家于人民兵工,至今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常规兵器学科与专业。

神圣的使命赋予老一辈中北人以严谨和执著。

做学问一丝不苟,搞研究精益求精,办教育严谨务实。

这些品质作为一种价值标准,成为后来者的自觉追求,融进了教风,融进了学风,融进了校风,形成了求真、求实、求知、研学的传统,影响着教职员工,熏陶着莘莘学子。

太行工业学校时期培养的学生甑荣典,追求真知,致知于行,成长为著名的炮弹大王。

全国优秀教师张景林从无到有组建了安全工程学科,几十年如一日,在传爆药研究方向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主持制定的测试标准被确定为国家军用标准。

学校自行研制的电子储存器,成功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提高师资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靠教学及教学管理,二靠科学研究。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校的科研工作艰难起步,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在应用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

科研促进了学科专业建设,促进了师资水平的提高,为学校向教学研究型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同时,随着学校隶属关系发生变化,学校及时调整了服务面向定位,在巩固国防军工特色的同时,着力提高了服务地方的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办学面临着许多新问题。

如何实现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样需要我们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审时度势,科学谋划,切实将学校引上提高质量、科学发展的轨道。

应该讲,学校在“十五”时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那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紧紧抓住质量这个生命线,求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之真,务特色发展之实。

在办学实践中,做到了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在收入分配上,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在内部管理上,处理好了各种事关全局的重大关系,如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及改善办学条件与提高教职工收入水平的关系等。

“十五”末期,随着学校大规模建设告一段落,我们及时调整了发展思路,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提出了“稳定办学规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的新思路。

这是我们认识上的与时俱进,更是实践上的求真务实。

(三)坚韧不拔的进取意识、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强校之基

学校的发展,书写了一部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创业史。

走过艰苦卓绝,老一辈创业者开创了人民兵工教育的历史先河;历经艰难困苦,一代代建设者知难而进,愈挫弥坚,创造了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世纪之交,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洪流,新一代中北人焕发出空前的活力,“抢抓机遇,趁势而上,适度超前发展”成为共识,成为“十五”学校发展的主旋律。

但困难与机遇同在,面对挑战,学校不等不靠,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办学资金,并将有限的资金集中用在了师资队伍建设上,用在了改善办学条件上,用在了教学质量工程上。

短短几年间,学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成为山西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同比2000年,学校的在校生规模翻了近两番,而教师总量、校园面积、建筑面积、固定资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也得到了同步增长,成为学校历史上发展最快、师生员工受益最大的黄金时期。

但困难始终与学校如影随形。

学校办学资金毕竟有限,增加了教学投入,就要影响教职工的收入水平。

但在关乎学校发展的重要选择面前,全校教职员工只有共识,没有怨言,大家对学校集中财力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表现出高度的统一。

2002年学校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