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与积累打包16套师生通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875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9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与积累打包16套师生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与积累打包16套师生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与积累打包16套师生通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与积累打包16套师生通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与积累打包16套师生通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与积累打包16套师生通用.docx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与积累打包16套师生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与积累打包16套师生通用.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与积累打包16套师生通用.docx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与积累打包16套师生通用

专题六古诗词欣赏备考精编

一、二月二日出郊(2015·江西)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

呼儿吹笛跨牛归。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首联点明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

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

C.颈联描绘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生机盎然的图景。

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从颔联中的“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可知,云雾并没有完全消散,所以B项错误。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

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最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鉴赏能力。

最后两联的意思为:

村落间到处可以听到黄鹂啼啭,麦垅间看到紫燕在上下翻飞。

谁能像农人一样知道此中乐趣?

他们正招呼儿童骑牛吹笛把家归。

这几句诗是用鸟类逢春之乐正面衬托农人的喜悦之情。

所以C项错误。

二、春光好(2014·江西)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

春光好。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A.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

B.“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象。

C.“笋迸苔钱嫩绿”的意思是春雨之后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迸发出来。

D.词的下片后两句描绘了早春园林夕照的美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的内容的理解。

上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万物竞相生长;下片写园林春色,是特写,是近景。

先写一场春雨,竹林中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里迸发出来,再写花团锦簇,如绰约少女依偎着雪坞,浓香四溢。

黄昏时分春柳嫩叶初萌,色如金线,堪称神来之笔。

A项中恰恰写反了。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首词写景状物色彩鲜明,花团锦簇,柳丝夕阳,构成了一幅幅天然的画卷。

B.词的上片“得意”和“竞”等词语通过拟人的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出了热闹的春意。

C.“花偎雪坞浓香”与“笋迸苔钱嫩绿”对仗,景致互相映衬,香色尽现。

D.这首词托物言志,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作品描绘的是成都的风光和生活。

词中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再抓住关键词“春光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三、社 日

[宋]谢 逸①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②。

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③。

饮不遭田父④,归无遗细君⑤。

东皋⑥农事作,举趾⑦待耕耘。

【注释】①谢逸:

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宋“江西诗派”诗人。

隐居乡里,终身布衣。

②风溪澹澹纹:

微风吹拂,水生细纹。

③羹芹:

煮芹为羹。

④田父:

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

⑤细君:

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

⑥东皋:

水畔高地。

⑦举趾:

举脚,下田。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优美的田园风光。

B.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的早春图画。

C.颔联主要写了诗人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

D.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语中流露出哀伤之情。

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

B.诗歌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

C.全诗紧扣“待”字,表现出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

D.此诗用词精练,用典贴切,用情真挚。

四、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①忽西落,池月②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③卧闲敞④。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⑤无知音赏。

感此⑥怀故人,中宵⑦劳⑧梦想。

【注释】①山光:

傍山的日光。

②池月:

池边的月色。

③开轩:

开窗。

④卧闲敞:

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⑤恨:

遗憾。

⑥感此:

有感于此。

⑦中宵:

半夜。

⑧劳:

苦于。

1.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本诗描绘了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抒发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之情。

B.前四句叙述夕阳西下、素月东升的夏夜,诗人解散头发,打开窗户,在幽静宽敞之处躺卧着乘凉。

C.五、六两句,从嗅觉与听觉的角度写纳凉所得的爽快感受,阵阵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滴滴露水发出清脆的声响。

D.后四句写夏夜南亭纳凉的遗憾与内心的苦楚。

想弹琴,没有知音来欣赏。

良宵美景,老朋友辛大却不能来共享。

2.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前两句写日落月升,写得很有动感,尤其是“忽”“渐”两字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B.三、四两句中的“散”“闲”两字,是顺手拈来的词语,不含言外之意。

C.七、八两句,巧妙地嵌入钟子期与俞伯牙“高山流水”的典故,暗示诗人与朋友辛大之间的知音关系。

D.结尾两句交代作诗缘由,抒发了对辛大的怀念之情,点明了诗歌的主题。

五、金陵驿二首①(其一)

[宋]文天祥

草合②离宫③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④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①本诗是1279年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今南京)时所作,此时南宋已亡,金陵已被攻破四年。

②草合:

草已长满。

③离宫:

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

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

④别却:

离开。

1.本诗中寄托诗人殉国之志的一个意象是(D)

A.孤云  B.芦花  C.燕子  D.啼鹃

2.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A.首联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出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突出诗人的无限悲恨和无尽惆怅。

B.颔联“元无异”和“半已非”形成巨大反差,揭露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表现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

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给人悲凉凄惨的感觉:

诗人在哭,金陵在哭,满地芦花和“我”一样飘零,旧时燕子也无处栖身。

D.尾联与《过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工,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

六、________

春色斗①空花亦休,绿园深锁更谁游。

残枝遗萼②不中看,暮雨霏霏起暗愁。

【注释】①斗:

陡然,突然。

②萼:

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一。

1.此诗为宋代梅尧臣所作,根据你对此诗的理解,你认为这首诗最适合的题目是(D)

A.早春  B.探春  C.赞春  D.惜春

2.诗人“起暗愁”的原因,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D)

A.春色突然就消失,花落,使人愁。

B.残花败枝不可赏,凄凉,使人愁。

C.园林深锁无人游,冷清,使人愁。

D.傍晚时分始思乡,浓烈,使人愁。

七、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这首诗是一首纯粹的咏物诗,通过对画眉鸟的描写,赞扬了画眉鸟的可爱。

B.“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描写了画眉鸟在飞行中尽情鸣叫的场景。

C.这首诗中写了两种画眉鸟,一种是自由自在的鸟儿,一种是不自由受束缚的鸟儿。

D.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其押韵规律是逢双押韵,且首句最后一字也押韵。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诗人写画眉鸟实是写自己,通过对画眉鸟“百啭千声”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想要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情感。

B.“百啭千声”的“啭”字传神地写出了画眉鸟叫声之美。

C.诗歌通过两种鸟儿不同命运的对比,借物喻人,表达了对统治者欺压老百姓,限制老百姓人身自由的强烈不满。

D.“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告诉我们,如果失去了自由,即使锦衣玉食,人生又有多大意义呢?

八、桂枝香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①晚秋,天气初肃②。

千里澄江似练③,翠峰如簇④。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⑤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⑥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①故国:

指金陵(今南京市)。

②初肃:

开始出现肃杀之气。

③练:

白绸。

④簇:

聚集,簇拥。

⑤酒旗:

又称酒帘。

酒店前挂的作为标志的布帘。

⑥星河:

此处指长江。

1.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上片描绘金陵山河的清丽景色,气象宏阔;下片对六朝统治者竞逐繁华,重蹈亡国覆辙的可悲历史发出浩叹。

B.上片最后一句描写了游船映衬着白云蓝天,一群白鹭在洲渚腾空而起的壮美景象。

C.“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写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了,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流露出作者对自己华发早生,壮志未酬的悲叹。

D.词末作者化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借古讽今,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2.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词的开头三句是泛写,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并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

B.“千里澄江似练”写水,“翠峰如簇”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

“征帆”二句是在此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

C.此词景物有虚有实,色彩有浓有淡,远近交错,虚实结合,风格雄浑,用典贴切自然。

D.此词借花言志,抓住桂花不开在春天却绽放于秋季这个特点,写出此花一片高洁心志,满腔似火热忱,实为词人自慨平生,孤高自许。

专题六古诗词欣赏模拟荟萃

一、菩萨蛮

[唐]温庭筠

小山①重叠②金③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④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⑤绣罗襦⑥,双双金鹧鸪。

【注释】①小山:

唐代好女子善画“小山眉”。

②叠:

皱(眉头)。

③金:

指“额黄”。

④花:

簪花。

⑤新帖:

新鲜的“花样子”,贴于绸帛之上,作为刺绣的蓝本。

⑥罗襦:

丝绸短袄。

1.如果为这首词取一个题目,你认为最不恰当的一项是(D)

A.闺怨   B.梳妆   C.相思   D.送别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全词通过“小山、鬓云、香腮、蛾眉、照花、镜、面、罗襦”等意象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B.词中“度”生动地描写了如云鬓发披于白净如雪的脸庞的情状,化动为静,富于联想与想象。

C.“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是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写出了女子容颜的美丽动人。

D.最后两句运用反衬手法,用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二、采桑子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

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释】此词是作者在宋神宗熙宁四年退居颍州后所作。

1.下列对诗歌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上片回忆往事,下片描述现实。

B.上片简洁概括人生复杂曲折的经历,下片融满怀忧愤于豪情之言。

C.上片中的十年是确数,特指他五十三岁以前的一段生活。

D.下片承前片意脉,有如藕断丝连;但感情上骤然转折,又似异军突起。

【解析】 此词开头回忆。

十年以前,是一个概数,泛指欧阳修五十三岁以前的一段生活。

那一时期,欧阳修曾出守滁州,后来移守杨州,特别是仁宗嘉祐中,很顺利地由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迁参知政事,最后又加了上柱国的荣誉称号。

2.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上片“月白风清”四字,色调明朗,既象征处境的顺利,也反映心情的愉悦,给人的想象是美好、广阔的。

B.下片中“鬓华虽改心无改”把一腔忧愤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语言虽豪迈而感情却很沉郁。

C.结尾二句紧承前句。

词人手把酒杯,耳听旧曲,似乎自己仍陶醉在往日的豪情盛慨里。

D.这首词以情取胜,情感充沛,极一唱三叹之致,已颇具婉约派之词风。

【解析】 上片中用“忧患凋零”四字展现十年以后的生活。

时光的流逝,不幸的降临,使得词人容颜渐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于是他豪迈地唱道“鬓华虽改心无改”!

他把一腔忧愤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语言虽豪迈而感情却很沉郁。

“试把金觥”中的“把”字,便显出豪迈的气概。

所以本词已颇具豪放派之词风。

三、送梓州李使君①

[唐]王 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②,树杪③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④,巴人讼芋田。

文翁⑤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①李使君:

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

②一夜雨:

一作“一半雨”。

③树杪(miǎo):

树梢。

④橦(tóng)布:

用橦木花(木棉)织成的布。

⑤文翁:

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力主兴学,成绩斐然。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此诗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在今四川三台县)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B.“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

C.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

D.本诗是一首送别诗,立意重在抒发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

实写眼前送别之地的景物,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

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宛如置身其间。

B.“山中”句承首联“山”字,“树杪”句承首联“树”字,两句又一泻而下,天然工巧。

C.颈联叙写蜀中民风,是记事;尾联用典,以文翁拟李使君,官同事同,是记人。

D.全诗的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是唐代送别佳篇。

四、玉楼春

李清照

红酥①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②几多看,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③憔悴春窗底,闷损④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⑤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注释】①红酥:

指红梅。

②酝藉:

蕴涵。

③道人:

词人自称。

④闷损:

十分烦闷。

⑤小酌:

随便的饮宴。

1.词中写出红梅含苞欲放,花苞美好的句子是(D)

A.红酥肯放琼苞碎

B.探著南枝开遍未

C.但见包藏无限意

D.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

2.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是(C)

A.词人倾心红梅之神韵。

B.词人闲适惬意,自由快乐。

C.词人倾心红梅之神韵,同时流露出内心深处思乡怀人之情。

D.词人忧愁烦闷,无心赏梅。

五、天净沙·秋

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B)

A.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迟暮萧瑟__,__明朗绚丽__。

六、浣溪沙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奈何春”三个字是全词的词眼,表达了作者郁积于心的惆怅之情。

B.首句写游客们驾车驶过那有朱红栏杆的桥梁,来到西湖游赏春光,营造出一种嘈杂的气氛。

C.“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描写了春物留人,人亦恋春的情景。

D.末句里的“日斜归去”四字,说明西湖景色美好,让人流连。

【解析】 首句“湖上朱桥响画轮”,写带有彩绘的豪华马车经过朱红色的桥,车轮的响声在湖上响起,营造出一种喧腾热闹的气氛。

所以“嘈杂的气氛”是不准确的。

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作者把握了云天阳光、花鸟游丝所蕴含的美的特质,并注入自己心灵喜不自禁的情感,创造出幽美的诗情画意。

B.“溶溶春水浸春云”一句里的“浸”字把映照说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子说成是真的云,通过这种“真实感”暗中透露出湖水的清澈程度。

C.“碧琉璃滑净无尘”,用琉璃的光洁平滑来比喻西湖的水面,表现了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形象而有诗意。

D.游丝本无情,欧阳修却说游丝“萦醉客”,这既有游人赏春纵饮,也有游人被美景吸引之意。

【解析】 这首词的结尾用“奈何春”三个字表达了作者郁积于心的惆怅之情,表现了作者由欢快到悲凉两极转换的心理状态,词人的情感并非“喜不自禁”。

七、忆江上吴处士①

贾 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②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注释】①处士:

隐居林泉不仕的人。

②蟾蜍:

虾蟆。

此处是月的代称。

1.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首联中的“蟾蜍亏复圆”句,既表示友人离开已经很长时间了,又暗含怀念之意。

B.颔联写自己居住的长安已是深秋时节。

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落叶遍地,显出一派萧瑟的景象,借以表现友人去后作者寂寞而凄冷的心情。

C.颈联回忆过去与朋友聚会的情景:

在一个雷雨交加、令人感到一阵寒意的夜晚,两人相聚,欢叙友情。

尾联是希望从“海云端”那儿得到朋友的一些消息。

D.尾联中的“兰桡”,指用木兰树做的桨,这里代指船,也形容船的珍贵。

“殊”是特殊、不一般的意思。

2.对这首诗表现手法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D)

A.此诗先叙与朋友的离别情景,再用倒叙写昔日聚会之乐,最后从回忆到现实,写对朋友的一片忆念想望之情,行文曲折而笔势流畅。

B.全诗通过“忆”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字面上虽没直说,但处处是“忆”,将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勒,笔墨厚重而饱满。

C.“渭水”“长安”两句在地域上映衬出“闽国”离长安之远(回应开头);尾联的“海云端”点出获得消息之不易,全诗处处显示诗人行文构思的缜密严谨。

D.全诗极力渲染凄厉萧瑟的气氛,借以反衬诗人想起朋友时的高兴之情,处处都饱含着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八、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①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②。

【注释】①五湖:

这里指太湖。

②白蘋:

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1.对本诗的思想感情把握最准确的一项是(B)

A.怀才不遇的苦闷。

    B.朋友离去的忧伤。

C.期望建功立业。

D.孤寂思乡。

2.下面对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写法独具一格,主要从送别后的景和情落笔。

B.“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这两句诗实虚结合,江面上有鸟儿在飞着,远处有青山,此为实写;友人像云中高飞的鸟儿,飞得越来越远,望不到身影了,只好面对寂寥的青山傻呆呆地想着心事,此为虚写。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采用第二人称写法,作者站在高山顶上远望友人并倾诉着对友人的一片痴情。

D.诗人调动了眼前所见之物、之景,为送别增添了无限的悲愁。

专题六古诗词欣赏原创预测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旅 宿

杜 牧

旅馆无良伴①,凝情自悄然②。

寒灯③思旧事,断雁④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⑤,家书到隔年。

沧江⑥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①良伴:

好朋友。

②悄然:

忧伤的样子。

这里是忧郁的意思。

③寒灯:

昏冷的灯火。

④断雁:

失群之雁。

此为失群孤雁的鸣叫声。

⑤远梦归:

意谓做梦做到侵晓时,才是归家之梦,家远梦亦远,恨梦归之时也甚短暂,与下句“家书到隔年”相对,恨时间之久而增加了烦愁。

侵晓:

破晓。

⑥沧江:

泛指江。

1.下面对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恰当的一项是(B)

A.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B.流离之苦与思乡之情。

C.自我排遣与自得其乐之情。

D.孤独的忧愤之情。

2.对全诗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诗题“旅宿”,显见其为羁旅怀乡之作。

B.“警”字极富情味:

旅人孤灯,长夜难眠,一声雁叫,引孤客愁思惊梦,归思难收。

C.颈联由虚写转实写,亦虚亦实,虚中写实,以虚衬实的特点令人读来荡气回肠。

D.尾联以想象中的故乡美景、闲适生活反衬羁旅的愁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点明主旨。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宿石邑①山中

韩 翃

浮云不共②此山齐,山霭③苍苍④望转迷。

晓月暂⑤飞高树里,秋河⑥隔在数峰西。

【注释】①石邑:

古县名,故城在今河北获鹿东南。

②不共:

不与。

③霭:

雾气。

④苍苍:

形容山色迷蒙的样子。

⑤暂:

时间短。

⑥秋河:

天上的银河。

1.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起句“浮云不共此山齐”以浮云飘在山顶之下衬托山峰直插云天的气势。

B.第一句写的是远眺情景:

山峰高耸;第二句写的是仰望所见:

山色迷蒙。

C.正因为山高云绕,才使入山的游人产生“望转迷”的感觉。

D.后两句写晨起赶路看到的幽静清冷的画面,使人体会到旅人夜宿晓行、奔波不已的艰辛。

2.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宿”字将互不相关的景物联系在一起:

傍晚投宿,目睹“浮云”与“山霭”;晨起上路,才见“晓月”和“秋河”。

B.“迷”字写出了诗人身临其境的感受,描绘出暮色中的群山幽深神秘、变化莫测的气氛。

C.“暂”字告诉我们:

随着山路的曲折回环,明月还会跃出树丛。

D.“隔”字用得贴切生动,是指月亮逐渐西沉又被群峰遮蔽,最后看不到了。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备考精编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

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

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皆赓进,惟藻和篇,众莫能及。

时胡伸亦以文名,人为之语曰:

“江左二宝,胡伸、汪藻。

”时王黼①与藻同舍,素不咸②,投闲凡八年,终黼之世不得用。

高宗践祚③,召试中书舍人④。

时次扬州,藻多论奏,宰相黄潜善恶之,遂假他事,免为集英殿修撰。

明年,复拜翰林学士。

属时多事,诏令类出其手。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

【注释】①王黼(fǔ):

北宋奸臣,祸国殃民,为“六贼”之一。

②咸:

和睦。

③践祚(zuò):

皇帝登基即位。

④中书舍人:

与下文的“集英殿修撰”“翰林学士”,均为文职官员。

1.划分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B)

 时胡伸亦以文名

A.时胡伸/亦以/文名B.时/胡伸/亦以文名

C.时/胡伸亦以/文名D.时胡伸/亦/以文名

【解析】 “时”是句首表示时间的状语可停顿,“胡伸“是这个句子的主语,与后面的谓语之间要停顿。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及(比得上)

(2)假(借)

【解析】 中考中考查到的字词很多是课内学过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徐公何能及君也”一句中“及”就是“比得上”的意思。

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就是借的意思。

3.说说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时王黼与藻同舍,素不咸。

__当时王黼和汪藻同室居住,向来不和睦。

__

【解析】 时:

当时。

素:

向来。

咸:

和睦。

(2)后十年,卒如其策

__过后十年,最终像汪藻的策论说的那样。

__

【解析】 卒:

最终。

策:

策论。

4.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汪藻的哪两个特点?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聪颖有才;有远见。

__

【解析】 从汪藻写的和诗群臣里面无人能及可以看出他聪颖有才;汪藻曾论奏诸大将手中握有重兵会逐渐形成国家内轻外重的局面,并且陈说了“所以待将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