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十二五城市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755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株洲市十二五城市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株洲市十二五城市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株洲市十二五城市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株洲市十二五城市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株洲市十二五城市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株洲市十二五城市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

《株洲市十二五城市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株洲市十二五城市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株洲市十二五城市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

株洲市十二五城市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

 

株洲市十二五城市建设规划

(征求意见稿)

——城市道路篇

 

株洲市建设局

二○一○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1

第二章十一•五城市道路建设总体回顾3

2.1道路现状情况3

2.1.1空间发展3

2.1.2十一•五道路建设情况3

2.2城市交通运行情况5

2.2.1机动车使用情况5

2.2.2中心区交通状况5

2.2.3交通管理与设施6

第三章“十二·五”期间城市道路建设面临的形势和要求7

3.1十一·五城市建设概况7

3.2十二·五城市道路建设面临的形势8

3.3十二·五城市道路建设的要求11

第四章“十二·五”期城市道路建设规划基本思路14

4.1规划主导思想14

4.2规划思路15

第五章“十二·五”城市道路建设规划主要目标18

第六章“十二·五”城市道路重点建设项目20

第七章“十二·五”期间城市道路建设具体内容24

第八章规划保障措施27

第一章概述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是整个城市运行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构建良好的道路交通网络,可以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活力,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十一·五期间,株洲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投资力度,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城市交通运行基本保持平稳。

但从总体上看交通形势依然严峻,城市交通面临着城市化、机动化快速增长的考验。

现状城市交通运行状况表明:

目前株洲市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规划考虑不足,发展超出预期。

随着“两型社会”下相关规划的编制完成以及株洲市中心城区“三环七射”骨干道路结构的出炉,同时为了改善建成区交通状况及带动新区开发建设,促进生态宜居株洲的建设,急需编制株洲市十二·五道路建设规划。

规划主要依据有:

Ø《“3+5”城市群发展战略规划》(2009)

Ø《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Ø《株洲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08)》

Ø《株洲市清水塘循环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

Ø《株洲市旧城更新规划》(2009)

Ø《株洲市芦淞区分区规划》(2009)

Ø《株洲市荷塘区分区规划》(2009)

Ø《株洲市欧洲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

《株洲市栗雨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

第二章十一·五城市道路建设总体回顾

2.1道路现状情况

2.1.1空间发展

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来看,株洲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趋势主要是由中心向外围进行阶段性扩张。

现阶段城市空间结构主要为“一江两岸双中心,两主五次七组团”的结构,城市道路由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组成。

快速路形成“一环六射”的结构;河东地区主干道由建设路-枫溪大道、红旗路、向阳路、红港路、新华路、芦淞路等构成;河西地区主干道由长江路、黄河路、珠江路、泰山路、天台路、庐山路等构成。

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这必然会带动区域交通需求的迅速增长,为城市交通发展提出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1.2十一·五道路建设情况

在十一•五期间,道路建设发展迅速,截至2009年底,株洲市区城市道路总长度达1079.21公里,道路总面积1501.68万平方米;建成区道路总长度812.87公里,道路面积为1334.36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8.85平方米/人。

十一•五期间主要道路建设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主要构筑了城市内环,优先解决河东中心城区交通堵塞问题。

建设完成湘江四桥与五桥、建宁大道,初步构成环绕河东、河西中心区的道路内环。

第二,逐渐完善了城市快速环道建设。

相继配套建设建宁大桥匝道桥、石峰大桥匝道桥、田心立交大桥、东环北路、王家坪立交匝道部分等后续工程;东环线B段、南环线、西环线、响石路等辅道系统。

第三,打通内外环和外环与各片区之间的联络通道。

主要新建和改造泰山西路、长江南路、黄河北路、珠江北路、文化路(新线)、株董路、原株渌路、田林路延伸段、新华东路与上瑞高速连接线等城市干道。

第四,拓展城市发展框架,提高道路服务水平。

新建、改扩建枫溪大道、新华东路(向阳广场-四三O)、新塘路、田龙路、芦淞路、杉田路、沿江南路(一桥至一水厂)、人民北路、沿江北路(白石港至三水厂)、星通路、南站西路、南站东路、铁西路南段、沿港路,完善中心城区内的主、次、支三级路网,构筑中心城区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

最后,加大城市背街小巷的建设和整治,疏通“断头路”,改观“老街道”等,缓解了城市一些车辆分流和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2.2城市交通运行情况

2.2.1机动车使用情况

十一•五期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猛,至2009年底,全市(含株洲县、醴陵市、攸县、茶陵县、炎陵县)机动车保有量433208辆,比2006年增加117681辆,增长37.3%,比2008年增加58881辆,较2008年增长率为15.70%。

图2.1机动车保有量变化情况

2.2.2中心区交通状况

中心区是目前株洲市区交通最为拥挤的地区,人口和就业岗位密度大,用地开发强度高,道路设施供应落后于交通需求的增长,导致交通流量集中于有限的城市干道。

南北向交通流主要集中在建设路,沿江路和人民路都因局部路段过窄或商业人流的严重干扰,均不能对建设路起到有效的分流作用;东西向交通流主要集中在新华路,其他东西向道路因与跨越铁路和湘江通道连接弱,或根本没有连接,使除新华路外的其他东西向的道路交通流都比较小,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2.2.3交通管理与设施

十一•五期间,株洲大力发展交通,公交方面,建立了较合理的公交层次,依托快速环道、株洲大道形成跨组团的快速公交干线;以城市主干道为骨架,支路为辅助形成公交主通道,通过公交换乘枢纽,搞好两个层次间的衔接服务;天元区和荷塘区则结合道路建设,新辟必要线路,提高公交的覆盖率,减少服务盲区;加快了公交场站设施建设,增加公交车辆总量,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停车设施建设方面,一是将中心城区现有改作它用的停车场限期恢复,重点整治芦淞区。

二是在部分支路适当划出路边停车场带。

三是对现有公共建筑和居住区的停车场进行扩容改造。

四是加强对新建公共设施和居住区的停车配建标准落实。

第三章十二·五期间城市道路建设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3.1十一·五城市建设概况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

现辖醴陵市、炎陵县、茶陵县、攸县、株洲县五县市和株洲市区,土地总面积11262.2平方公里。

株洲市区位于株洲市域西北部,湘江河畔,交通便利,是长株潭城市群中的主要城市之一,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

目前辖天元、芦淞、荷塘、石峰四个行政区以及云龙示范区,总面积为535.4平方公里。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坚持“目标不变、速度不减、标准不降”,攻坚克难,化危为机,千方百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极其不易的成效。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四个一”目标,城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00万;GDP达1020亿,增长14%;财政收入达100.3亿,增长22.21%。

项目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全年引进内外资项目239个,实际利用外资3.62亿美元,增长20.53%,引进内资94.82亿元,增长29.35%,增幅居全省第一。

城市品位显著提升。

城市面貌的变化,是全市人民感受最直接、影响最深刻的变化。

“四创四化”提升了城市品位,增强了城市活力,对株洲的发展,将起到长远的推动作用。

民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人民群众生活更加殷实,保障更加有力,文化事业和产业不断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社会和谐程度显著提升。

党的建设全面推进。

五年的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如何承上启下,保存“十一•五”建设的硕果,继续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势头将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3.2十二·五城市道路建设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

从交通行业看,“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将对交通运输提出新要求、带来新机遇。

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复杂形势,城市道路建设肩负着更加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尤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实现交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都对城市道路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国家发展战略形势:

交通建设应适度超前、统筹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建议稿,而后将提交2011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付诸实施。

本次制定“十二•五”规划,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具体落实到道路交通建设方面则要求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推进国家运输通道建设,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发展高速铁路,加强省际通道和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积极发展水运,完善港口和机场布局,改革空域管理体制。

二、区域发展战略形势:

融城建设宜交通先行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以后,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试验区初步步入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快车道。

其核心增长极作用进一步显现,2009年,长株潭三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06.7亿元,占全省的42.6%,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长株潭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的第二阶段,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国家发改委调研长株潭试验区的汇报会上提出,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的第二阶段在具体工作部署上,将全力实施“八大工程”和“十个一体化”。

八大工程中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节能减排全覆盖工程、节能减排全覆盖工程、示范区建设推进工程、城乡统筹示范工程、长株潭公交一体化工程”等五个工程与交通建设息息相关,十个一体化中的“范区管理一体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湘江综合治理一体化、能源管理一体化、环保执法一体化”等五个一体化也需要交通发展建设的紧密配合。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富民强省,首在强基。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交通系统必须高速疾行,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行官,为长株潭融城建设提供强大的交通支持。

三、株洲市发展战略形势: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需互动协调

截止2009年底,株洲市已提前一年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确定的目标,未来几年城市建设的工作重点仍然是全力以赴放打好城市提质、园区攻坚、旅游升温“三大战役”。

城市提质战,要围绕建设“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生态宜居城市”,继续深化“四创四化”工程。

园区攻坚战,要围绕打造品牌园区、创新园区、低碳园区的目标,力争在2-5年之内,建成株洲高新区、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2个千亿园区,打造轨道交通、汽车、服饰3个产业集群。

10年内在轨道交通、汽车、航空航天、冶炼化工、服饰、陶瓷等领域打造5个千亿产业集群,引领株洲经济腾飞。

旅游升温战,要围绕品牌升温、规模升温、市场升温,把株洲打造成旅游强市。

随着“三大战役”的打响,欧洲工业园、栗雨工业园、神农城、轨道科技城、枫溪生态城、航空城、金山工业园等城市分区规划、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

在城市规划应当做到用地布局与交通系统的协调一致。

要认真研究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协调关系,通过科学的交通系统规划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实现紧凑型城市发展。

3.3十二·五城市道路建设的要求

1、科学规划、适度超前

城市道路的建设机制与其他用地不同,其他用地可以是逐步扩展的,而道路建设本身是超前的。

因此,阶段目标与长远目标并列、互重,使用功能要有超前性。

道路要留有10年拓宽、可改造的余地,不能满打满算。

道路与桥梁、河道等要互通;与水务、桥梁、管线等衔接好。

道路与河道、水系同步建设。

要与农村城市化规划匹配。

要尽快做资料的储备研究,以免前松后紧。

相关的预算也要同步考虑。

根据市情,科学规划全市路网。

大力构建公汽城铁、地上地下路桥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道路运输不断提升自身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区域协调发展要求道路运输不断提高一体化、均等化水平;产业转移和城市化快速推进要求道路运输不断加快结构调整和布局。

 

2、绿色交通、节能减排

要将“四化两型”理念贯穿于交通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交通发展。

在规划、设计、施工中全面避免高填深切,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突出对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支持。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突出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应用。

相对独立的大型桥梁、隧道的照明、通风等,要求首选太阳能、地热、风能发电。

道路生命要延长,货运、客运的道路可以考虑分开,也可建集装箱专用道。

3、合理安排、分层建设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城市中不同区域交通流量不同。

因此,城市的道路建设规模、时序要合理规划。

快速路主要用来疏导过境交通流,过境主干道应外移,如红旗路原来既是城市主干道又是国道,为缓解城市内部交通的压力,应新建北环路分流红旗路上的过境交通。

受湘江、铁路分隔的城市用地特性,要求未来几年内需做好过江通道,铁路涵洞的改造、建设。

建设资金是有限的,合理确定交通投资的方向和交通建设项目的先后次序是城市交通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的问题。

优先解决尽断路,完善路网结构和基础设施,提升道路网的通行能力;重点支持园区建设和城镇建设,突出重点兼顾全局;集中精力,解决中心广场、响石广场、红旗广场、芦淞市场群等城市交通问题严重的节点、区域;做好城铁、通用机场等重大基础交通设施的配套建设工作。

4、跳出交通,管好交通

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缓解我市道路交通拥堵难题献计出力,搞好配合,形成齐抓共管新局面。

行业可持续发展要求道路运输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引导市民,文明出行。

进一步抓好交通法规的教育和宣传,加大对违章行驶人员的处罚力度,努力提高车辆驾驶人员和行人的遵守交通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意识。

第四章“十二·五”期城市道路建设规划基本思路

4.1主导思想

1、“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环境和资源环境

2010年下半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稿。

作为统领未来5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总体规划,“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富民”的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期间株洲市道路建设规划发展环境和资源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株洲市未来社会发展对城市道路建设规划的需求。

人口增长、三产结构变化、主要农产品、钢铁、煤炭、石油、水泥、工业运量增加和园区的建设等对株洲市道路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株洲市道路建设规划的要求。

十二•五规划纲要建议稿中指出,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向的主攻方向。

道路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城市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交通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重要标志之一。

近20年来,随着株洲市经济高速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城市道路交通得到了长足发展。

“十二•五”期间,人们对城市交通将提出更高要求。

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对株洲市道路建设规划的要求。

十二•五规划纲要建议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一•五”期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株洲市机动车保有量也有着较大幅度的提高,随着城市的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十二•五”期间,人们对城市道路建设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株洲市道路建设规划的要求。

十二•五规划纲要建议中提出“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

”为二三线城市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

五是建设两型社会对株洲市道路建设规划的要求。

十二•五规划纲要建议稿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结合3+5城市群和长株潭各示范区的建设,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2规划思路

牢固树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市发展带动”战略和“东提西拓”城市建设方针,围绕“城市提质、旅游升温、园区攻坚”三大要求,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以建设具有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改善建成区交通状况及带动新区开发建设和促进生态宜居株洲的建设为战略,以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及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等为依据,力争完善“三环七射”的对外辐射通道,以及“四横四纵”的路网主骨架结构,加快城市次干路、支路的建设,完善交通“微循环”系统,基本形成畅通、便捷、高效的道路交通体系。

(二)基本原则

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规划特色及基本思路,结合株洲市现状道路网的结构和所存在问题,株洲市十二•五道路建设计划的基本原则为:

(1)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急市民之所急、打通关键节点和路。

从城市建设实际情况出发,缓解已开发地区的交通压力,优先建设群众反应较多,出行困难的路段。

弥补现状道路网“建而不通、通而不畅”的缺陷。

(2)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原则。

结合现有道路网建设情况,进一步完善各等级道路的分层衔接,利用有限的道路资源发挥对交通最大的疏导作用。

完善路网结构和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总体运行能力。

(3)抓住机遇、加大投入、快速发展原则。

“十二•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主要针对的是我国的二三线城市。

交通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重要标志之一,株洲应利用这一有利的发展机遇,有效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长足发展。

(4)支持园区建设和城镇建设,促进区域发展原则。

伴随千亿产业园、栗雨工业园、欧洲工业园、循环经济工业园、神农城、云龙起步区、湘江风光带、武广新城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启动和建设,必须相应实施交通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引导城市建设按照规划意图发展,为新开发地区提供交通保障。

(5)对接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启动优化相关路网。

第五章十二·五城市道路建设规划主要目标

株洲市十二·五城市道路建设规划将围绕“城市提质、旅游升温、园区攻坚”三大战役的要求,力争十二•五期末,新建道路里程510.39公里,完成投资393.04亿元。

初步完成“三环七射”的远景路网构想,打通中心城区与外界联系的七扇大门。

完善快速环道北环路、东环北路及环路沿线节点,一方面实现中心城区交通流的分流缓解中心城区压力;另一方面,促进过境交通的分流,保障国家干线高速公路网、国家高等级路网在株洲境内的连续性,同时也有益于城市交通分流。

进一步推动神农大道、滨江南路、滨江北路,沿江南路、沿江北路等道路的建设,实现城市品质飞跃的同时更使旅游事业上一个新台阶。

新建铁东路实现南区、北区与中心城区之间的快速联系,同时缓解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建设路的压力,结合铁东路的建设,实现旧城更新“织补城市”的旧城改造更新理念。

完善泰山西路延伸段、长江西路延伸段,实现河西开发成熟区与武广新城的快速衔接,同时,完善栗雨南路、栗合路、湘芸路、西站南路等推动新城的开发和建设。

新建和完善新马工业园内万丰路、新东路延伸段、新马东路、新马西路等,使新马工业园主次道路网络雏形初显。

新建和完善物流西路、环保大道、疏港大道、铜霞路等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提质与改善。

新建南车大道、田林路,北环路延伸段两侧辅道等,实现千亿产业园区路网结构的进一步完善,进而推动和提升园区招商引资进度和力度。

完善云龙大道的建设,实现云龙示范区与中心城区的快速衔接,新建和完善华强路、玉龙路、云水路等,促进示范区路网主骨架的形成。

完成职教园内部规划1、规划2、规划3、规划4、规划5、规划6、规划7路等次干道及支路网的建设,保障职教园区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打通嵩山路、庐山路、东平路、石宋路、文化路等尽端路,改善龙泉路涵洞与芦淞路铁桥梁,新建枫溪大桥、规划七桥等,提高城市路网密度,提高路网的可靠性与可达性,改变和提升居民出行环境。

第六章十二·五城市道路重点建设项目

1、铁东路

株洲市由于铁路和水系对城市发展格局的影响,致使河东老城区南北走向的城市主干道数量偏低,目前仅红旗路与建设路两条主干道。

红旗路在改造提质为双向八车道后,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建设路纵贯株洲市繁华商业区,更是不堪重负,在早晚高峰时段沿线节点交通拥堵极其严重,由此急需加快南北走向的城市主干道铁东路的建设。

十二·五计划建设和完成铁东路从响田路至石宋路路段,在十二·五中期前计划完成核心段(红港路至石宋路路段),十二·五末期完成红港路至响田路路段,铁东路从时代大道至响田路路段以及从芦淞路至株渌路段纳入十三·五城市道路建设计划。

铁东路从响田路至红港路路段总长:

2.33公里,十二·五计划总投资3.5亿元,从红港路至石宋路路段总长4.7公里,十二•五投资8亿元。

2、东环北路、北环路及环线沿线的主要节点

在株洲市三环七射的路网结构中,“内环”由天元大桥、红港大桥、铁东路、长江北路、长江南路等构成,伴随红港大桥的竣工以及铁东路的逐步实施,内环已日趋完善;“中环”由:

石峰大道、响田路、红旗路、东环路、南环路、建宁大桥、西环路、石峰大桥等构成,2009年红旗路高架拆除后,红旗路变更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八车道的红旗路虽仍能够衔接起响田路与东环路,但实质上中环大道已不再完整。

且老320国道交通流直接从城市建成区通过,对城市的发展、城市品质的提升都存在极大的影响,由此急需完善东环北路以及北环路,保障中环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伴随中环全线的实施,沿线的节点也毋须进行完善,以充分发挥快环高效的交通集散功能。

东环北路(从红旗立交至戴家岭)里程:

3公里,总投资3亿元。

北环路(从戴家岭至迎宾大道)里程:

6.4公里,总投资12.5亿元。

3、荷塘大道

目前株洲市除荷塘区外四个方向都有与外界联系的快速通道,都有四扇大门,西有天元区株洲大道、北有石峰区的时代大道、南有芦淞区的枫溪大道,而东向荷塘区荷塘区的门户荷塘大道目前还处于空置状态,急需将荷塘大道的建设提上日程。

荷塘大道起至新华东路末梢,终至上瑞高速,全线里程4.1公里,总投资3.6亿元,十二•五计划完成荷塘大道所有投资。

4、王家坪立交至王十万一级公路

万家坪立交至王十万一级公路是株洲县与中心城区连接的又一快速连接通道,该道路的建设是推进株洲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万家坪立交至王十万一级公路计划总投资10亿元,十二•五计划完成全部投资。

5、龙泉路铁路涵洞、芦淞路铁路桥梁

芦淞路—建宁大道交叉口、芦淞路—铁东路交叉口交通量较大(现状调查显示,芦淞路-建宁大道交叉口、芦淞路-铁西路交叉口高峰小时交通流量分别达到了3994pcu/h、3232pcu/h),并且该区域机非混行,交通组织比较混乱。

与此同时,因芦淞铁桥仅四个车道,不具备拓宽条件,这直接致使出城交通流在铁桥下产生排队,在高峰时段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由此,急需对龙泉铁路涵洞、芦淞路铁路桥梁进行拓宽和改善,十二•五上半段计划完成龙泉路涵洞改善,下半叶计划完成芦淞路铁路桥梁的改造,两节点改造总投资约8千万,十二•五计划一并投资到位。

6、响田立交改造

规划响田立交处于响田路与建设路交叉口,该交叉口现状为一环形交叉口,在早晚高峰时段,该节点服务水平极差,单车平均延误超过了30s,服务水平极差。

2010年迎宾大道实施后,通过该节点上迎宾大道前往长沙中心城区以及长沙黄花机场的交通流明显增加,另一方面该节点也是中环的重要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