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6地理图形综合判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68622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4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6地理图形综合判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6地理图形综合判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6地理图形综合判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6地理图形综合判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6地理图形综合判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6地理图形综合判读.docx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6地理图形综合判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6地理图形综合判读.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6地理图形综合判读.docx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6地理图形综合判读

【2017年高考题】

(2017•新课标Ⅰ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10.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11.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9.B10.C11.D

10.由上题判断可知,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③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④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

由图可知,①②两曲线上下差异大,③④两曲线上下差异小,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

材料给的是平均气温,不是最低气温。

11.由图表可知,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可以接近-16℃,说明地理位置上较靠北,可能为华北北部、东北或西北;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时左右,而当地时间应为14时左右,且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6℃左右,所以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考点:

影响气温日变化和日较差大小的因素;经度与地方时。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经度的确定,地方时的计算,一天中气温最高一般位于午后2点左右,当地地方时14点,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京时间为16点左右,可知该地与北京的经度差30°,即该地大致位于东经90°,由此可以大致确定该地的地理位置。

(2017•新课标Ⅲ卷)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7~9题。

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D.递增

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

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答案】7.D8.C9.A

9.与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温低,浮游植物总数相对减少,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

因泥沙量变小,河口处水没夏季那么混浊,故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

考点:

海域浮游植物分布规律和成因。

【点睛】该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中浮游植物密度图例信息,判断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规律。

(2017•北京卷)图3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第3~5题。

图3

3.据图可知,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4.该区域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5.芒种至小暑期间,

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长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答案】3.B4.A5.C

5.根据二十四节气先后顺序,芒种→夏至→小暑,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则可知芒种至小暑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夏至前后,我国普遍气温高,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小;塔里木河蒸发量大,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量也大,不会出现断流;北京纬度高于上海,所以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大;此时南极出现极夜,不适合科考。

考点:

二十四节气、我国降水和中国区域地理。

【点睛】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在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反映温度变化的有: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

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则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速记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017•江苏卷)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

图5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

A.甲B.乙C.丙D.丁

10.水库建成后能够

A.改善航运条件B.开发河流水能C.增加径流总量D.消除地质灾害

【答案】9.A10.B

【解析】

考点:

等高线的综合判读。

【点睛】水库大坝的选址:

大坝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其次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

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

【2016年高考题】

(2016•海南卷)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16-18题。

16.该固定沙丘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7.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8.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

【答案】16.C   17.B   18.D 

【解析】

试题分析:

18.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

故选D。

考点:

风沙地貌与生态保护。

【名师点睛】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看懂图中信息,理解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的区别。

固定沙丘是指植物盖度>40%或丘表有薄层粘土结皮、盐结皮,在风力作用下不发生位移的沙丘。

固定、半固定沙丘也不断发生变化。

既可因遭受风蚀而改变形态,也可因接受风积而增高、扩大和延伸。

因条件改变或人类活动的影响,固定、半固定沙丘可转变为流动沙丘;反之亦然。

流动沙丘的特征是:

地表植被稀少,沙丘形态典型,在风力作用下, 容易顺风向移动。

它对交通、工农业建设威胁大。

流动沙丘移动速度与沙丘的高度、风速及其变率、下垫面的状况等有关。

(2016•浙江卷)下图为某河谷地址、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完成第5、6题。

5.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

6.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5.C6.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地质构造判断,地表形态成因分析,外力作用表现。

【名师点睛】从题干和图表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提取地质构造判读依据及地表形态内外力作用的知识原理,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类型,根据“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的提示,对比图中四地的位置和沉积物,推出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地点。

(2016•上海卷)(四)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

m)图。

7.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A.新月形沙丘B.山地梯田C.三角洲平原D.滨海沙滩

8.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答案】7、B8、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考查等高线图判读。

【名师点晴】等高线图判读,先看海拔高度,二看等高线分布特点,再看等高线弯曲变化方向。

图示地区海拔高,等高线分布均匀,判断是山地梯田;新月形沙丘、.三角洲平原、滨海沙滩等高线与梯田不同。

判断地形的起伏,一看海拔,二看等高线弯曲方向。

图示地区海拔西高东低,水渠流向河流;河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河流由北向南流。

(2016•新课标Ⅲ卷)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7-9题。

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7.B8.C9.D

【解析】

试题分析:

9.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

故选D。

考点:

河流、水循环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由文字材料和图片构成,以近年来的热点话题“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考查植被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是教材中“水循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内容的迁移应用,识记植被的生态作用,理清植被破坏或恢复对下渗、蒸发、地表径流等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该组试题的关键。

植被破坏,将导致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同时坡面上地表径流速度加快,区域水体总量减少,蒸发和蒸腾减少,区域降水量减少;反之,则出现相反的结果。

理解上述关系,第7、8小题可迎刃而解。

第9题题干中的“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是重要条件,降水到达地表后,不需再考虑下渗、蒸发的部分。

因此影响河流径流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总量:

降水越多,河流径流量越大;反之越小。

图中岩层(不透水层和透水层)的倾斜是导致甲乙两河径流量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2016•新课标Ⅱ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

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

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

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据此完成9~11题。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B.3-6月C.6-9月D.9-12月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

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答案】9.D10.B11.A

【解析】

试题分析:

11.由上题分析可知,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加重,枯水期潮流沿河口倒入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

大型水闸修建在河口,可以拦截枯水期的的潮流,切断潮流泥沙补给,防止泥沙的沉积,故该题选A项;河口位置的水闸,对河流汛期的洪水下泄会起到减缓作用,B错;水闸拦截潮流,会减弱沖淤作用,C错;在河口拦截河流的入海泥沙,只会增加河口泥沙的淤积,不可能是该工程的主要作用,D错。

考点:

该组题主要考查河流外力与海洋外力的相互作用,具体考查河流的外力作用对河床的影响、水库建设的影响、河口水闸的作用。

【名师点睛】该组题以河口的河床断面图为背景材料,具体考查河流与海洋的相互作用,修建水库的影响,以及工程建设的作用。

试题难度、区分度都较大。

第一题,意在考察学生读图能力、理解材料,获取信息和应用迁移的能力。

从图中可知甲时河床最低,乙时河床抬高,结合材料的叙述“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来判断出:

甲时为汛期或汛期末期,冲刷为主;乙时河床抬高,逐渐进入枯水期,淤积为主;甲到乙,应该是由汛期转为枯水期,结合该地位于我国的浙江,根据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可以判断最佳答案为D项。

第二题关键在于理解水库建设会拦截蓄水,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紧跟这一信息进行判断即可。

水库建设影响是我们应该掌握的知识,能有学以致用,灵活迁移时解题关键。

第三题主要考查工程建设的作用,河口工程建设在水库竣工之后,上题可知水库建设后,下游及河口泥沙淤积更加严重,结合泥沙淤积的原因,根据工程所在的“河口位置”判断主要作用是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网

(2016•江苏卷)图10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21~22题。

2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2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答案】21.AD  22.A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物质循环和能源转换

【名师点睛】地壳物质循环

一.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图及其变式图

地壳物质循环各环节的判断,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

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形成的。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图。

图中的③即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④为固结成岩作用。

凡指向岩浆的箭头,即为高温重熔再生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变质作用。

各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2016•江苏卷)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

图5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A.①B.②C.③D.④

10.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9.C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我国的气候,正午太阳高度角。

 

【名师点睛】

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在某时、某地正午时太阳高度的公式。

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此类问题经常出现,而且许多资料书上其公式的写法也不一样,解释也有差别,有些同学往往不知所从。

一、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H)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太阳位于天顶时,它的高度为90°,称为直射;太阳高度小于90°,而大于0°时为斜射;太阳位于地平线时,它的高度为0°。

在一日内,太阳位于上中天(即当地地方时为12时)时,其高度达到最大值,称为“正午太阳高度”(H)。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

H=90º-|φ±δ|

 (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δ为直射点的纬度,φ、δ永远取正值)

 “±”取法:

同减异加(即φ、δ在同半球时两者相减,在不同半球时两者相加)

   由于公式中遵循的是同减异加,因此对于那些不要定量计算只要定性判断的题目无需通过取点计算进行比较,只需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上观察太阳直射点和某地所在纬线的直线距离的长度变化:

直线距离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直线距离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大;两者相交,距离为零,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当地的全年最大值,为直射(90°)。

                                     图3

三、正午太阳高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倾角

当正午太阳高度与集热板相垂直时,集热效果最好,结合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图,可以得出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倾角是(见下图):

倾角a=90°-∠H=90°-正午太阳高度 

=90°-〔90º-|φ±δ|〕=|φ±δ|

2. 楼间距的推算

  发商欲建两栋南北向、高为h的教学楼,为保证新建楼底楼全年都能照射到正午太阳光,两楼间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要使新楼底楼全年都能照射到正午太阳光,必须保证正午楼影最长时正好与底楼相切。

对于北半球来说,正午物体影子最长出现在冬至日,所以北纬29度冬至日时前楼正午的楼影长就是所求的最短楼间距。

① 求算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H冬至=90°-|29°+23.5°|=37.5°

② 利用三角函数求算冬至日的正午楼影:

L正午楼影=h·ctg37.5°

③最小的楼间距即为h·ctg37.5°

(2016•北京卷)图4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5、6题。

5.图中

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B.②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

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6.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

A.地理按1:

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B.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山脊延伸

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

【答案】5.D6.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河流特征判读

【名师点睛】从图中读取山地、海洋、冰川、陡崖、湖泊、瀑布等信息,结合河流水文特征的判断与分析,进行综合分析。

【2015年高考题】

(2015•新课标II卷)圣劳伦斯河(下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下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

10、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11、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

①加深河道②绿化河堤③分段拦冰④拓宽河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9.C10.B11.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河流水文特征和凌汛的知识。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加拿大圣劳伦斯河为材料抽样考查气候知识,河流水文特征,检测学生的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第一小题河流当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时开始出现结冰期,结合给出的气温变化曲线不难读出蒙特利尔市一年有四个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第二小题要注意调运学过的知识,影响河流结冰的因素除了气温以外还有水流速度、河水盐度等,当水流速度过快,即使在0℃以下,河水也很难结冰;盐度高,谁的结冰温度会降低。

读图可以看出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布局有水电站,说明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河水不易结冰;第三小题要知道河流凌汛危害形成过程是浮冰不断累积,堵塞河道,抬高水位形成洪水,所以应对措施应想办法降低水位或加高堤坝,避免洪水溢出。

(2015•新课标I卷)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

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资源量不足B、破坏环境C、成本过高D、市场需求不足

【答案】7、B8、A9、C

【解析】

试题分析:

9、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目前生产成本过高。

【考点定位】海洋环境。

【名师点睛】该试题情境新颖,重点考查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理原理及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本组试题以一幅等值线图,考查了海冰形成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等。

(2015•上海卷)(七)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

m)图。

15、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部分表示的地形单元是(  )

A、山脊B、陡崖C、断块山脉D、峡谷

16、图中310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

①崩塌堆积物②突出小基岩③河中的沙洲④低矮的山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5、D16、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名师点睛】该题以等高线图为材料,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判断基本的地形类型和地形单元,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解读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等高线图的基本规律。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一般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相对高度是一个定值(等高距);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两条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表示坡度愈缓;反之坡度愈陡。

(2015•浙江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京华平均结果。

完成下列各题。

9、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10、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答案】9、A10、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读图能力,逆温现象及特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