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成本核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377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质量成本核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企业质量成本核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企业质量成本核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企业质量成本核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质量成本核算.docx

《企业质量成本核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质量成本核算.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质量成本核算.docx

企业质量成本核算

企业质量成本核算

  一、质量成本及其构成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这两方面费用的总和构成了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国内质量成本科目一般均设立四个大科目,下设有二十几个明细科目,具体内容如下:

  1.预防成本。

是指用于预防产生不合格品与故障等所需的各项费用。

包括:

1质量工作费:

企业质量体系中为预防、保证和控制产品质量,开展质量管理所发生的办公费,宣传收集情报,制定质量标准,编制质量计划,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工序能力研究,组织质量信得过活动等所支付的费用。

2质量培训费:

为达到质量要求,提高人员素质,对有关人员进行质量意识、质量管理、检测技术、操作水平等的培训费用。

3质量奖励费:

为改进和保证产品质量而支付的各种奖励,如QC小组成果奖、产品升等创优奖、质量信得过集体和个人奖、有关质量的合理化建议奖等。

4产品评审费:

设计方案评价、试制产品质量的评审等所发生的费用。

5质量改进措施费:

为建立质量体系,提高产品及工作质量,改变产品设计,调整工艺,开展工序控制,进行技术改进的措施费用。

6工资及附加费:

质量管理科室和车间从事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工资及附加费。

  2.鉴定成本。

指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需的费用。

包括:

1检测试验费:

对进厂的材料,外购、外协件,配套件,工量具,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在制品及产成品,按质量标准进行检查、测试,设备的维修、校正所发生的费用。

2工资及附加费:

指专职检验、计量人员的工资及附加费。

3办公费:

为检验、试验所发生的办公费用。

4检测设备折旧费:

用于质量检测的设备折旧及大修理费用。

  3.内部损失成本。

是指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支付的费用。

包括:

1废品损失:

无法修复或在经济上不值得修复的制品、半成品及产成品报废而造成的净损失。

2返修损失:

对不合格的产成品、半成品及在制品进行返修所耗用的材料、人工费。

3停工损失:

由于质量事故引起的停工损失。

4事故分析处理费:

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处理所发生的直接损失。

5产品降级损失:

产品因外表或局部的质量问题,达不到质量标准,又不影响主要性能而降级处理的损失。

  4.外部损失成本。

指产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而支付的费用。

包括:

1索赔费用:

产品出厂后,由于质量缺陷而赔偿用户的费用。

2退货损失:

产品出厂后,由于质量问题,而造成的退货、换货所发生的损失。

3保修费:

根据合同规定或在保修期内为用户提供修理服务所发生的费用。

4诉讼费:

用户认为产品质量低劣,要求索赔,提出申诉,企业为处理申诉所支付的费用。

5产品降价损失:

产品出厂后,因低于质量标准,进行降价造成的损失。

  二、质量成本核算的意义

  质量成本核算工作,就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达不到质量标准所造成的损失费用,进行归集、整理、核算、汇总、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或建议,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目的在于用货币形式,综合反映企业质量管理活动及其结果,为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数据。

其实际意义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反映和监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各项费用支出,以及各种质量损失,使企业更有效地推行质量管理工作,减少质量损失。

通过质量成本核算,揭示技术、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揭示企业各部门、各单位以至个人在质量职能上存在的薄弱环节。

  2正确归集和分配各项质量费用,计算产品的总质量成本和单位质量成本,为编制质量成本计划,进行质量成本分析和考核,实施质量成本控制,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资料。

  3通过质量成本核算,探求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管理条件下,最经济的质量水平,找出质量的合格程度和质量成本间的变化关系,以改善质量成本结构,降低质量成本,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经济性。

  三、如何开展开企业质量成本核算

  1、企业开展质量成本核算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要明确并遵守产品质量成本开支范围。

1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所耗用的材料、辅料、办公费、差旅费和劳动保护费。

2用于对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外购件进行质量检测的仪器仪表、工量具的购置费。

3产品、半成品及其外购件试验、评审费。

4质量管理人员工资、附加费及奖金。

5产品出厂前由于质量缺陷造成的材料损失和人工损失。

6包修、包换、包退费用及其各种赔偿。

7用于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奖励支出,QC小组活动经费。

8其他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费用。

  其次,划分科目,进行分工。

企业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分工时,可按企业现有部门进行分工,把开展质量成本核算的各项工作,如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和计算等,分别纳入到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和责任制中去。

一般应按照“职能部门归口统计、分级管理、集中核算,财务部门统一汇总”的原则进行。

具体分工如下:

  1内部损失成本。

由各单位的质量核算员或统计员,根据废次品报告单、返修品报告单、生产工作票和有关的原始记录及统计材料,采集质量成本数据,填写“质量成本信息单”。

  2外部损失成本。

由销售服务部门根据售出产品的外部反馈信息和凭证进行统计,并填写质量成本统计报表。

  3鉴别成本。

由检验和产品开发部门,根据产品检验和试验所用材料和工时等凭单进行统计,并填写质量鉴别费用统计报表。

  4预防成本。

由质量管理、产品开发、工艺和检验等有关部门,根据费用支出凭证进行统计,并填写质量费用统计报表。

  5由财务部门负责质量成本的统一汇总,并填写产品质量成本核算汇总表。

  最后,补充完善原始凭单。

企业除进行传统成本核算外,一般应对以下凭单进一步予以完善。

如:

废品通知单、返修品通知单、材料领用单、工时记录单、停工报告单、“三包”费用单、差旅费报销单。

为了便于统计,在使用上述凭单时,应在凭单上加盖“内部损失”、“外部损失”、“鉴别”、“预防”的红色印章,以便于进行识别,或采用别的便于统计归集的方法。

  2、企业开展质量成本核算,要按照以下程序:

  1收集数据。

为准确计算质量成本,各有关部门在进行生产和管理活动时,应按质量成本分级科目要求对所耗用的经费做好记录,收集计算质量成本所需的各种数据,这些数据一般来源于上述经过补充完善的原始凭单、工资费用分配表、折旧费用分配表等。

  2做好质量成本核算的统计工作。

质量管理、产品开发、工艺、检验、销售服务部门和各生产车间,应按规定的分工,统计收集数据资料,并填写质量成本信息单,根据信息单按月填报质量成本汇总表。

  3由财务部门汇总各部门的质量成本表,编制月份产品质量成本统计汇总表。

  4编写质量成本报告。

质量成本报告是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制定质量政策的依据,是企业制订质量改进计划的有力凭证。

由于报送对象不同,使用报告的目的不同,其报告内容的详细程度也是不同的。

一般说来,整个企业的质量成本报告可以分为两级进行编制。

报送部门或车间的报告,要提供详细的质量分析数据,帮助部门或车间找到正确的改进措施。

  四、进行成本控制

  质量成本核算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控制质量成本发生及各类质量成本的配置。

要根据质量成本原理进行质量成本控制。

质量成本原理包括两方面:

  1质量成本特性曲线——质量成本及其四个项目和产品的合格质量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就是质量成本特性曲线。

其基本模式为:

  其中:

C1表示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之和,它随产品合格质量水平增高而增加;C2表示内部、外部损失成本之和,它随着产品合格率增加而减少;C是上述二项成本之和,即为质量成本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C曲线有一极小值M点,M点所对应的合格率Qm,是企业生产中应控制的最经济的制造质量水平,而所对应的质量成本也是最佳质量成本,这也是企业应该追求的目标。

在此目标前后,即质量水平太差,合格率极低;或质量水平很高,合格率100%,都不是最佳质量成本。

在质量改进区域内,即内、外损失成本>70%,预防成本<10%,在这种情况下,应着手改进质量,采取预防措施,加强检验工作,寻求降低总质量成本途径。

在质量成本最佳区域内,即内、外损失成本≈50%,预防成本≈10%,应保持目前比较适宜的质量成本状态。

  2质量成本项目之间的关系:

质量成本项目之间有明显的相互影响关系。

如果在设计阶段花一元钱就能解决的问题,不予处理任其实施生产可能要支出十元钱才能纠正;假如产品已经生产出来,则修正缺陷所花的代价也许是一百元;如果不合格品流入市场,则为弥补失败损失的支出会高达一千元。

其规律为按照一定顺序排列不同项目,可使前面项目有少量增加即可导致后面项目大幅度减少。

根据国外经验,一个企业如果适当增加预防成本,可使总的质量成本下降,并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所以质量成本控制的重心应该向上游倾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质量成本控制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即事前、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置。

1事前确定质量成本控制的标准。

2事中控制监督质量成本的形成过程,这是控制的重点。

3事后处置查明造成实际质量成本偏离目标质量成本的原因。

  由于质量成本涉及面广,必须建立质量成本控制系统,以保证质量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企业应按产品质量形成过程、责任部门作为质量成本控制对象,并做到日常控制和定期检查相结合,一般和重点控制相结合,专业与群众控制相结合,单项与综合控制相结合,使质量成本控制经常化、系统化、制度化。

  质量成本控制的重点对象一般是内部损失,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损失可能来自废次品或返工等不同情况。

因此,要结合工序质量控制,分清正常和不正常损耗,加强废次品、不合格品管理和控制。

  质量成本管理是从与质量有关的成本方面对质量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

进行质量成本的数据统计、核算和分析,可以及时掌握产品质量情况、质量改进情况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同时,可以分清质量体系内部各单位应承担的质量责任和经济责任等。

通过质量成本控制,可以使质量成本处于适宜区域及优化状态,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企业质量成本核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