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821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4.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docx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docx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地毯式”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

要识记、过关的内容

熟练程度

(易错

处)

单元首页

人文主题

★乡村生活。

本单元共编排四篇课文,包括《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分别从不同角度描写乡村生活的多彩。

语文要素

★抓住关键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般文章中的过渡句和最后一句往往会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想法。

习作要求

★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乐趣,并通过关键语句表达出自己的快乐感受。

1《古诗词三首》

一、会背、会默《宿新市徐公店》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读准音径(jìng)

宿:

Sù住宿 xiǔ一宿 Xiù星宿

2.看注释

疏疏:

稀疏。

阴:

树荫。

3.解诗意

稀稀疏疏的篱笆旁,一条乡间小路伸向远方。

客店旁的树还未形成浓密的绿荫。

树枝上绽出嫩绿的新叶,迎着春光生长。

忽有几个儿童嬉笑着跑来追捕两三只翩飞的黄蝴蝶,却见蝴蝶飞入黄灿灿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4.知诗人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5.悟诗情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

从“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我知道因为菜花颜色和蝴蝶颜色很像,所以孩子们找不到蝴蝶了。

二、会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读准音

“兴”(xìng)

2.认清形

“蜓”的右部为“廷”

3.看注释

杂兴:

随兴而写的诗。

蛱蝶:

蝴蝶的一种。

4.解诗意

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格外诱人。

田里麦花已雪白,油菜花却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变长了,路边的篱笆在夏日映照下,没有行人经过,一切都是那样安静,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5.知诗人

范成大(1126—1193),晚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南宋名臣、文学家。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6.悟诗情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

本诗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表现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从“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我知道了农民们辛勤的劳作。

三、会背《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读准音

“亡”这里读wú“剥”这里读bō

2.看注释

清平乐(yuè):

词牌名。

村居:

词题。

翁媪(wēngǎo):

老翁老妇。

亡赖:

同“无赖”。

这里指顽皮淘气。

3.知诗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4.解诗意

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

那是谁家的老两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儿,喝酒逗乐,真是其乐融融。

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除草;二儿手巧,正在编织鸡笼;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自由自在。

5.悟诗情

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从“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我感受到作者对乡下朴素生活的喜爱之情。

四、课后习题

1.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①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儿童奔跑着去追蝴蝶,黄蝴蝶却飞入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中失去了踪影。

我仿佛听到了孩子们嬉笑声和纷乱的脚步声以及好奇的惊呼声,似乎看到了孩子们找蝴蝶时四处张望却找不到的失落可爱的样子。

②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白天变长了,路边的篱笆在夏日映照下,没有行人经过,一切都是那样安静,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无人过”的宁静和“蜻蜓蛱蝶飞”的灵动对比,让我似乎看到了农村生活的忙碌与祥和。

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我能想象出大儿子在勤劳的锄地,二儿子心灵手巧,正在编织鸡笼。

从“剥”字我可以想象出小孩儿剥莲蓬时,时而仰卧,时而侧卧,时而俯卧,一副顽皮天真的可爱模样。

2《乡下人家》

一、课文主要内容

作者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季节顺序交叉描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乡间画卷,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二、重点字词解释:

①向晚:

临近晚上的时候。

②和谐:

和睦协调。

③朴素:

质朴;也指俭朴,不奢侈,比喻不加修饰。

④天高地阔:

天空高远,大地辽阔,形容空间大。

三、易错音、易错词1.字形:

“谐”的右下部分是“白”“饰”的右边短撇要盖住横“序”是广字头住予

2.字音:

倘(tǎng)若 和谐(xié) 照例(lì)

四、多音字

冠:

guān(鸡冠花)guàn(冠军)率:

lǜ(效率)shuài(率领)

五、短语积累

长长的藤 绿绿的叶 别有风趣的装饰独特的农家 风光 青的笋 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天边的红霞自然的田园风景画

六、关键句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句话是全文的关键句,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七、课后习题

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

如果给课文配图,你觉得可以画几幅?

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

参考答案:

我可以给课文配六幅图,分别是:

①瓜藤攀架图;②花开三季图;③雨后春笋图;④鸡鸭觅食图;

⑤门前晚餐图 ;⑥秋虫夜吟图。

2.你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

和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

我对课文中描写乡下人家傍晚在门前吃饭的情景最感兴趣。

人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的吃起来。

多么豪爽啊!

傍晚时刻,红霞辉映,倦鸟归巢,奇妙的大自然和晚餐的人们构成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晚餐图。

3.读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像这样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参考答案:

①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②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

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

“织,织,织,织啊!

织,织,织,织啊!

4.选做:

你眼里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

用一段话写下来。

参考范例:

金黄的稻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耀眼的光芒,饱满的谷粒结成长长的穗子,喜滋滋地挂在梢头,压弯了稻秆的腰。

秋风习习,掀起层层金浪,飘来阵阵稻谷的香味。

轰隆隆,一台雄狮般的收割机开始收割了,在雄狮般的大嘴巴地吞吐中,谷粒填满了它腹中的存储仓。

3.《天窗》

一、课文主要内容

文章选取乡下孩子童年生活的两个场景,写了孩子们想在雨天和夜晚玩,却不得不呆在家里时,从小小的天窗中获得的乐趣和慰藉。

二、重点字词解释

①慰藉:

安慰。

②猛厉:

猛烈,气势大,力量大。

③奇幻:

奇异而虚幻。

④锐利:

尖锐锋利、敏锐。

三、易错音、易错词

1.字音:

慰藉(wèijiè) 卜落(bǔluò)

2.字形:

慰(上下结构) 鹰(广字头的竖撇稍写长)

四、多音字

藉:

jiè慰藉jí狼藉

五、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课文情感的方法

①阅读全文,通过关键句把握每段内容。

②把每段内容联系起来,明白课文主要表达什么。

③看结尾,读过渡段,体会文章的情感。

六、关键句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从中可以体会到乡下孩子从天窗中获得的心理安慰和快乐。

七、课后习题

1.默读课文。

说说天窗在哪,为什么要开天窗。

天窗开在屋顶。

之所以要开天窗,是因为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的冬天,门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像黑洞似的。

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2.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找出相关句子体会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参考答案:

①下雨天:

夏天降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

“到屋里来啊!

”跟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②睡觉前: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

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从中体会到孩子们被管束时的不满和失落,以及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安慰、无穷的想象和快乐。

3.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的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参考答案:

文章中“扫荡”有彻底清除之意,它给人一种气势惊人的感觉。

因为透过天窗,孩子们可以自由想象暴风雨雷电的威力。

②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结合课文说说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参考答案:

这里的“无”和“虚”指透过天窗仅能看见和听见的屋外世界,“有”和“实”指想象的情景。

孩子们在下雨时透过天窗看见闪电,听到风声、雨声、雷声,可以想象风雨雷电的情景;透过天窗看见一颗星、一片云,可以想象满天繁星云彩的情景。

4三月桃花水

一、课文内容

课文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动画面,展现了乡村生机盎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重点字词解释

①绮丽:

鲜艳美丽

②纤细:

纤柔,细小。

三、多音字

和:

hè应和 hé和谐 huó和面 huò和稀泥

四、自主阅读赏析范文示例:

《三月桃花水》是著名诗人、词人、翻译家、评论家刘湛秋的一篇散文。

文章描写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赞颂了春天的美丽。

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作竖琴、明镜,揭示了春水的可贵和春天已经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的信息,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

全文由9个段落组成,形散神聚。

开篇作者用充满好奇的疑问句作为总起——“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两个疑问句,两个比喻句,激发了读者对于三月桃花水的兴趣。

接下来,用“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分别抓住了三月桃花水的声音和光芒进行细致描写,既不露痕迹地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