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六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时1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7744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6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六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时1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六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时1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六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时1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六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时1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六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时1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六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时1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六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时1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六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时1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六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时1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六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时1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

课时1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总特征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政治上

一方面,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逐步加深;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经济上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革。

思想上

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1.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与失败的历程、纲领、特点及评价。

[主干梳理]

考点一 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2.过程

(1)爆发:

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

(2)扩大:

1841年初,英国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3)结束:

1842年8月,英军入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3.结果: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

(1)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3)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4.影响

(1)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2)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点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

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

列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经过

(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

(2)1858年,英法联军进逼天津,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3)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3.结果:

清政府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时间

1858年

1860年

内容

(1)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2)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3)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4)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1)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4.影响

(1)中国丧失更多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设立总理衙门和总税务司。

(3)兴起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中国现代化运动开始起步。

考点三 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1)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激化了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2)直接原因:

自然灾害严重,广西各种矛盾尤其突出。

(3)起义准备: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力量迅速壮大。

2.经过

(1)兴起发展: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

1853年3月定都天京。

(2)达到全盛:

经过北伐与西征,1856年在军事上达到全盛;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3)由盛转衰:

天京变乱。

(4)后期斗争

(5)最终失败:

1864年7月,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意义

(1)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2)《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3)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巧学妙思]

[构图解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概念阐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图解历史]正确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半殖民地是指中国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轻巧识记]“两次鸦片战争”

[构图解史]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与过程

[构图解史]《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关系

[图画证史]中外“联合绞杀”

★英国人戈登的洋枪队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

1.史论概念——片面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权等待遇。

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一般是相互的。

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以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

2.史学争鸣——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观点一,认为是一场旧式农民革命。

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突出的是农民和地主的矛盾”,而“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群众是旧式农民战争中的群众”。

观点二,认为带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具有了迥异于以往单纯农民战争的许多特点,如政治纲领中提出的平等观念,否定专制神权和专制政权的思想,便带有较为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从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3.史学观点——鸦片战争后中国二十年的迟滞

鸦片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略与欺凌,清政府统治的权威受到直接的冲击和挑战。

但是中国的官员们并未从战争失败中吸取教训,他们将《南京条约》看作是“万年和好”之约,因此,鸦片战争的平息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并没有让清政府和中国人民惊醒和奋发图强,天朝的人们仍然生活在“不变”的世界中,错失了崛起的良机。

主题一 “天朝上国”的暮年悲歌——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影响

[史料研读]

史料一 鸦片战争前中英经济的比较

史料二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

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史料三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还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1.史料一图片反映了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远远落后于时代潮流;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于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客观上表明英国要打开封闭的中国市场。

2.史料二信息“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反映出希望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体现了领事裁判权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

3.史料三反映了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

解读史料应抓住关键词“近代文明”印证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

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 本质差异:

西方已经迈进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中国还处于落后的农耕文明时代(或封建社会)。

主要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

答案 1843年;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3.根据史料三分析,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其评价的视角是什么?

答案 改变:

鸦片战争促进中国文明转型,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视角:

近代化史观。

[史论归纳]

1.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原因

(1)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它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结果。

实质上体现了它们以资本主义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它们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列强侵华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武力打开和占领中国市场,攫取侵略权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

这是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决定的。

(3)中国的落后和政府的腐败,也是列强敢于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

2.多元视角理解鸦片战争的影响

(1)政治上:

西方列强的侵略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以及革命的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经济上:

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及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3)思想上:

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美梦,西方民主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过渡。

(4)社会生活上:

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发生重大变化,也产生了相应的社会问题。

主题二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太平天国运动

[史料研读]

史料一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

史料二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

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史料三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

……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马克思《中国纪事》

1.史料一反映了太平天国初期到后期指导思想的转变,揭示了从初期的“毁儒”到后期“尊儒”的变化,说明了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秀全借助尊孔方式维持政权。

2.史料二论述了太平天国“社会革命”的同时也揭示了其存在的局限性。

“然而”一词将文字分成了两层意思——肯定和否定。

肯定了太平天国的革命性,也说明太平天国具有鲜明的阶级局限性。

3.史料三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是落后的农民运动,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仅仅是破坏作用。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拜上帝教在运动初期起了动员组织作用,但随着起义规模的扩大,其难以适应建设农民政权的需要,而农民阶级深受孔孟传统思想影响,运动后期洪秀全不得不借助尊孔方式维持政权。

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

为什么“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答案 

(1)说明: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

(2)原因:

小农经济的存在。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为何会如此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 马克思看到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堕落和蜕变,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

如天京变乱。

[史论归纳]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

(1)促进作用

①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也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②《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③催生了洋务运动的发生,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2)阻碍作用

①《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

②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近代化的进程。

③太平天国运动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国内乱给了外国侵略者以更大的可乘之机。

[真题研析]

考法1 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考查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考题1】(2017·江苏单科,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

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贫富不均B.莠民作乱C.民性懦弱D.吏治败坏

解析 根据材料“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可知,鸦片战争失败主要是官员腐败导致,D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 D

【素养解读】高考命题注重运用历史学科素养考查全面、客观认识历史的能力。

本题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考查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具体解读如下:

考查素养

点拨说明

时空观念

题干信息“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体现了时间和空间信息

史料实证

材料“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体现了官员腐败

考法2 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考题2】(2013·课标全国Ⅱ,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解析 据题干材料表明,清政府从1877年在新加坡设领事馆,此后再在美国、日本等多处设领事馆,这一变化体现出清政府在形式上已经向近代外交转变,但不足以说明出现制度性变化。

故选C项。

答案 C

【素养解读】高考命题注重运用历史学科素养考查全面、客观认识历史的能力。

本题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中国外交的近代化特点。

具体解读如下:

考查素养

点拨说明

时空观念

从题干时间节点“1877年”、“此后”及新加坡、美国、日本及南洋商埠等反映了时空的变化

历史解释

从题干晚清政府在新加坡首设领事馆到此后美国、日本等地设立领事馆,反映了对近代中国外交变化的历史阐释

[连线历史专家]

【命题素材】近代列强侵华的影响

西方人在封建主义中国筑成几个资本主义的界地,由此也打开了若干窗口,使中国人得以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近代向西方追求真理的先进知识分子中不少人如容闳、洪仁玕、王韬、康有为等,正是首先从香港和租界里获得传统以外世界的第一个直观印象。

……由直观而生羡慕,由羡慕而生比较,由比较而生追求,而后才有改革的思潮和实践。

香港和租界里的资本主义,曾给封建制度下的众生以观摩、诱发。

与憎恶夷场的情感一样,这也是事实。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教授:

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大创始人之一。

生前还担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副理事长,代表作《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浮想录》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本土史学的标志性文本”。

【解读观点】作者认为列强侵华给中国社会造成灾难,但客观上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促使中国人逐渐觉醒,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命题预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列强侵华的主观侵略性与客观进步性。

点拨 依据材料,从列强侵华的本质目的及影响角度,联系中国近代化的史实分析说明。

答案 侵略性:

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这是历史的沉沦。

进步性:

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激发了国人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中国的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生活世俗化等缓慢起步。

[高考题组]

1.(2015·山东文综,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这强调的是(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解析 材料“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体现了东西方相互碰撞和融合,故选B项。

答案 B

2.(2015·重庆文综,6)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

“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

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

”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仍B.社会治安混乱

C.土地兼并严重D.官吏贪暴腐败

解析 题干材料“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说明农民起义是因官吏长时间鱼肉百姓、不作为激起民愤所致,故选D项。

答案 D

3.(2014·海南单科,13)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兑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

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解析 依据题干时间“1862年”以及“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财政调度”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的正常运转,故选B项。

答案 B

[模拟题组]

1.(2018·湖南十校联考)有学者认为:

“比鸦片战争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

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相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西方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

”这段话(  )

A.说明了鸦片战争的必然性

B.掩盖了鸦片战争侵略性质

C.贬低了中国经济政治制度

D.脱离了当时具体历史背景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鸦片战争前中西存在三个方面的冲突,中国天下宗主与西方国家主权的冲突,中国朝贡体制与西方外交体制的冲突,中国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与西方对外扩张的工业文明间的对抗,也正是这三方面文明的冲突使鸦片战争必然发生,故选A项。

答案 A

2.(2018·山西名校联考)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乡坤何玉成在其一诗中写道“下以保家室,上以纤国优”。

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  )

A.初具民族主义观念

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

C.饱读儒家经典著作

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上以纤国优”信息,说明当时的一些乡绅具有爱国意识,故选A项;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人民群众自发的,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饱读儒家经典著作,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这些乡绅走在近代化前列,故D项错误。

答案 A

3.(2017·江西第二次联考)美国从1805年开始对华输入鸦片,据不完全统计,1805~1837年的30多年间,共向中国输入鸦片14169箱。

为此美国人丹涅特就曾说过,“鸦片贸易,就像奴隶和酿酒厂一样,成为许多美国大资产的基础”。

这说明美国对华输入鸦片(  )

A.主要是寻找发动对华战争的借口

B.主要目的是扩大在中国的市场

C.主要是为美国经济发展积累资本

D.为美国黑奴贸易提供资金支持

解析 据题干,美国向中国输出大量鸦片,为开展工业革命提供资本,故选C项;美国此时致力于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此时美国对国际市场的需求量不大,故B项错误;早期欧洲殖民者从事黑奴贸易而非美国人,故D项错误。

答案 C

4.(2018·山东淄博模拟)1839年,林则徐起草了一封给英国女王的信,开头原谅她对清帝国近年来禁烟举措不知情,然后劝告她在统治的领土上禁绝鸦片生产。

并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宣明此例。

”这件事表明当时(  )

A.林则徐外交手段过于偏激

B.天朝上国思想根深蒂固

C.清政府腐败无能愚昧无知

D.英国女王支持鸦片生产

解析 据题干“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宣明此例”可以看出,林则徐的外交辞令还是具有相当浓厚的“贵华夏贱夷狄”的天朝上国色彩,故选B项。

答案 B

5.(2017·广东湛江调研)天王洪秀全出宫乘坐的是64人抬的龙凤黄舆,随行的有典天舆一千人、典天马一百人,还有典天锣、典天乐等等共数千人。

天朝朝里朝外文武各级官员31万多人在穿戴装饰上同是华丽奢侈,一冠袍可抵中人之产。

这反映了(  )

A.太平天国领导者的奢华与当初的理想背道而驰

B.太平天国阻碍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C.《天朝田亩制度》的绝对平均主义不可能实现

D.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解析 材料描述了天王出巡的奢华场景,但没有叙述他当初的理想,故无法判断理想与现实的问题,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的反封建性是早期民主革命的先声,故B项错误;材料对天王奢华的描述与绝对平均主义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领袖在取得一点小成果的情况下贪图享受,是小生产者局限性的表现,故D项正确。

答案 D

6.(2018·湖北荆州模拟)1853年5月,马克思撰文指出:

“当西方列强用英、法、美等国的军舰把‘秩序’送到上海、南京和运河口的时候,中国却把动乱送往西方世界。

”马克思在材料中主要说明(  )

A.中国革命将加剧欧洲工商业危机

B.太平天国运动将阻断中外贸易

C.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将落空

D.中国发动自卫战争以抵抗列强

解析 据题干“中国却把动乱送往西方世界”信息,说明当太平军摧毁了当时中国最富饶的长江中下游的经济时,欧洲的商品也就没有了销路,随着中国市场的崩溃,欧洲爆发了经济危机,故选A项。

答案 A

(时间:

45分钟 分值:

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山西五校第三次联考)林则徐在奏折中说:

“若一百分之中仅有一分之人吸食鸦片,则一年之漏卮即不止于万万两,此可核数而见者。

况目下吸食之人,又何止百分中之一。

”其意在说明(  )

 

A.中英战争主要由鸦片引发

B.鸦片走私导致财富外流

C.国人吸食鸦片者占大多数

D.鸦片战争实质是贸易竞争

解析 根据材料“若一百分之中仅有一分之人吸食鸦片,则一年之漏卮即不止于万万两,此可核数而见者。

况目下吸食之人,又何止百分中之一”,可知其意在强调吸食和走私鸦片导致财富大量外流,故选B项。

答案 B

2.(2017·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初期提出“弃大洋,守内河。

以守为战,以逸待劳,诱敌登岸,聚而歼之”的总体策略。

由此判断其(  )

A.在战略准备上重视主动进攻

B.受到传统国防思想的影响

C.在战略方向上海防塞防并重

D.对西方社会认识十分深入

解析 据题干“弃大洋,守内河……诱敌登岸”可知,反映的是中国传统国防中重视边境陆战的塞防思想,故选B项;从材料中“弃大洋,守内河。

以守为战,以逸待劳,诱敌登岸,聚而歼之”可知,其战略方向是重塞防轻海防,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不出林则徐对西方社会的认识程度,故D项错误。

答案 B

3.(2018·山东日照模拟)在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治外法权(英国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约束)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除争执,只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

这表明清政府(  )

A.彻底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

B.夜郎自大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C.国家主权意识处于缺失状态

D.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

解析 据题干清政府眼中只有所谓的通商经济权,而相关的近代司法权和关税贸易权却极为淡薄,这是一种主权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