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7630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2.docx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2.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2.docx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2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初三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本试卷总分值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襁褓(qiǎng)恻隐廓然无累(lěi)周道如砥

B.攫取(jué)锦幛断壁残垣(yuán)一泄千里

C.荣膺(yīn)荫庇引颈受戮(lù)断章取义

D.刽子手(guì)恣雎吹毛求疵(cī)重峦叠嶂

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B.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C.他喜欢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D.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

B.为了避免校运动会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我校政教处及各班主任都加大了校园安全工作力度。

C.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代文学界一大盛事,是中华文化软实力走向世界的鲜明标志。

D.通过日新月异的技术,使体育迷无须紧盯电视屏幕也能观看到各种体育盛事。

4.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2分)

A.原句:

这家商城出台的新规使得不少小店主被逼上了绝路。

改句:

这家商城出台的新规把不少小店主逼上了绝路。

B.原句:

教育者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怎么能够轻视教育工作?

改句:

教育者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绝对不能轻视教育工作。

C.原句:

马布里的加盟,让北京金隅队夺得联赛冠军。

改句:

北京金隅队夺得联赛冠军,与马布里的加盟密不可分。

D.原句:

日本将发射第六颗间谍卫星,相机分辨率世界最高。

改句:

第六颗相机分辨率世界最高的间谍卫星将在日本发射。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需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创作就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遵循论证,无须想象。

A.①⑥②④⑤③ B.①⑥④②③⑤ C.④①⑥②⑤③ D.④②①⑥⑤③

6.阅读下面的文字,给这则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网络作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课余消遣、精神寄托的首选途径,其中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侵袭尤其难以防范。

鼠标的一次误击,随意的一次搜索,都有可能把成人世界中的东西完全裸示在孩子面前。

网络中有一条著名的游戏规则,便是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于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网络的隐蔽性和无约束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他们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

于是人们开始高呼“积点网德”,网络道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A.网络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侵袭难以防范

B.网络成为青少年课余消遣、精神寄托的首选途径

C.网络道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D.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

(4分)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①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妖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②粉黛临窗懒,梁广③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释〗①携觞:

带着美酒。

②莫愁:

战国末期楚国歌舞家。

貌美如仙,爱好歌舞。

③梁广:

唐代因善画海棠而出名的画家。

7.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描写了赏花的兴奋,诗人目睹丽花,情不自禁饮酒赋诗。

B.颔联刻画了海棠的娇艳,海棠涌动春的气息,萌动生命活力。

C.颈联刻画了海棠的风韵,就像美人上妆,就像画家笔下美景。

D.尾联抒发了诗人的倾慕,流连忘返,竟对蝴蝶顿生艳羡之情。

8.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运用拟人手法:

春风善解人意,特别眷顾海棠,为海棠花“匀”上了一层迷人的色彩,摄人魂魄。

B.颔联正面描摹:

海棠新沾水珠,尘垢涤尽,花色十分光洁鲜艳,盛开的花朵,看上去犹如刚出浴的美人,娇媚动人,含情脉脉。

C.这首诗托物抒情:

全诗通过对海棠自然美姿的热情歌颂,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D.这首诗情与物相交流,人与花相默契,不愧是一首咏海棠的佳作。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

(10分)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

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

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

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

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

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

世忠忧之。

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

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

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

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释】①由基:

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

②却行:

倒退而行。

③保安军德清砦:

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

④清涧都虞侯:

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

⑤擢:

提拔。

⑥鹘击:

像鹘一样猛击。

鹘:

鸷鸟。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敌骑数千四面集

A.敌骑/数千四面集B.敌骑数千/四面集

C.敌骑数千四面/集D.敌/骑数千四面集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3分)

(1)忧(  )

(2)遁(  )

11.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

(2分)

12.《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

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2分)

 

13.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三)古诗文积累。

(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每空1分)

(1)蒹葭萋萋,。

(2)?

雪拥蓝关马不前。

(3)欲为圣明除弊事,。

(4),铁骑绕东城。

(5)我们通常用“,”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填《<孟子>两章》中的句子)

(6)2016年是“九一八”事变85周年,居安思危,我们仍需保持“   ,

     ”的忧患意识,警惕历史重演。

(填《<孟子>两章》中的句子)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

(17分)

问菊

夏立群

①江水是菊黄色的,那江水里流动着的莫不真是晋朝的菊花?

②已经不是菊花季节,陶公祠院中那两厢曾经盛开的菊花都已败萎了,只偶尔还露出残的黄色。

祠在江边,就在这段被称为菊江的长江边。

这地方真个与菊有缘,有“菊江”、“菊邑”,还有个乡叫“黄菊乡”。

我依然走在菊花的意韵之中,初冬那菊黄色的阳光和身边那座被菊黄色历史装帧的古建筑,以及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和风中飘荡的在大朵大朵菊花般的幻想,都让我陶然如醉。

③陶渊明,曾在这里种菊,种出了一大片他认为应该存传后世的文人们的自珍和清高之气。

我知道他其实很想做官,少时就有猛志: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到幽州。

”而且,他也做官,只是受不了官场那种腐气,那般骄奢淫逸。

他的腰椎骨似乎很硬,不愿为五斗米而弯。

他就把大印挂在彭泽县的大堂上,然后走出来,走到风和阳光之中,走到那片贫寒却诚实的土地之上。

他耕种的姿势或许可笑,腰弓着,整个上身几乎与土地平行。

人们并不知道,他是一边耕种,一边在泥土中寻他的诗句。

④陶公祠中有一尊陶公像,高丈余,乌石所镌,给人一股子凛凛不可侵犯的傲然。

真正的陶渊明当然不会是这个样子,他后来穷得没饭吃,没酒喝,甚至乞讨过,那样子一准佝偻,哪能有如此威风?

但我懂得塑者的匠心:

他并不只是雕塑东晋的那个人,而是塑他冷傲的气质。

仰望陶公塑像,几分崇敬,几缕亲近。

他似乎有话要说,却是欲说还休。

1600年了,他要说的话,都变成大朵大朵的菊花了吧?

⑤在史书上,他所在的那个时代,官场腐败,社会奢靡,石崇、王恺斗富,让侈浊之风登峰造极。

陶公就只好种些菊花,很想让菊花的清气影响一下他厌恶之极的世风,然而菊花太小,那一星半点清菊之气又怎能荡涤一个奢腐王朝的浊臭呢?

出乎陶公意料的是那菊花的清气后来却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

⑥苏东坡曰:

“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

如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又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

如大匠远斤,无斧凿痕。

”东坡大抵是闻过陶渊明的菊花味的,不仅闻过,而且深深地闻过,他在《水龙吟》中言道: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常在。

”陶公或真未死,若真未死,当在菊花之间,以一种清傲之气面对滔滔菊江和无期无尽的岁月。

⑦祠不大,却修葺得很好,在江边一块高地上。

祠后有塔,曰“秀峰塔”,另有一塔在不远处,叫“天然塔”,被称为“江流双塔”。

祠与塔构成了一种沉重而冷肃的气氛,在江边,在永远盛开的菊花之中。

⑧陶公安在?

问菊,菊却隐去了笑容,独向寒风。

15.本文从表面看是写菊花,实则写陶渊明,作者是怎样通过菊花写陶渊明的?

(3分)

 

16.章第⑤段“出乎陶公意料的是那菊花的清气后来却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17.第⑤段说陶公菊花的清气“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根据文意,这种影响实际表现在两个方面,请加以概括。

(4分)

 

18.如何理解第②段中“我依然走在菊花的意韵之中”的“依然”一词?

(3分)

 

19.陶渊明因爱菊而留名后世,林逋因爱梅和鹤而留下梅妻鹤子的称号,卫懿公爱鹤却导致国灭家亡。

看来,喜欢一件事物本身没有问题,关键是怎样对待自己喜爱的事物。

请你说说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喜好。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

(13分)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曾学文

①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要“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内容的教育教学”的要求,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是中国戏曲传承千年之后,第一次由政府部门正式提出在学校推广戏曲的通识教育。

②为什么要在大中小学校普及中国戏曲教育?

因为我们的孩子已经很少了解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有时甚至对它们视而不见。

假如你问你身边的孩子什么是中国戏曲,看过家乡的戏曲演出吗?

许多孩子一定一脸茫然。

城市的孩子很多已不会说自己的家乡话,何谈看家乡戏!

③也许有人不屑,不就是听听戏,至于吗?

孩子们读书都来不及,哪有闲工夫去听戏?

这是社会普遍的心理,有人甚至宁愿逼着孩子去学钢琴,也不愿意让孩子去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

原因之一是,许多人瞧不起戏曲,觉得它没有钢琴高雅。

这也说明我们对自己的传统艺术宣传得不够。

身为中国人,许多人并不了解中国戏曲的文化价值和魅力,不了解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得最为集中的艺术形式。

中国戏曲包含了活泼生动的语言、朗朗上口的民歌民谣,集中了中国文化各要素,如诗歌、音乐、舞蹈、武术、服饰、化妆、美术等,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昆曲《牡丹亭》里有一句台词: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如果我们不领着孩子走进中国戏曲这座大观园,怎么能够让孩子看到中国文化还有这等姹紫嫣红?

④艺术兴趣是需要引导和培育的。

我曾经带着戏曲进校园,原以为小孩子会坐不住,但情况恰恰相反。

我们特地编排了一些适合孩子年龄和天性的戏曲片段,表演之前,让演员给孩子讲解如马鞭代表什么,船的摇动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一张桌子可以代表什么,戏曲的服装美在哪里……孩子们不但看得津津有味,还不时随着演员的表演手舞足蹈,他们看懂了,看明白了,他们跟着我们走进了戏曲美妙的世界。

⑤可见,不是孩子不喜欢,而是我们没有用心以本民族最宝贵的文化去引领,没有让这些文化走进孩子好奇的世界。

长期以来,我们学校的艺术教育有唱歌、跳舞、画画,唯独缺少了中国文化艺术中最集大成的传统戏曲的欣赏。

做家长、当老师的首先就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缺乏自豪感,缺乏感情,何来孩子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

今天,我们大力倡导传统戏曲的保护与传承,开展戏曲的通识教育,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⑥教育家蔡元培说过,美育是人类打开心灵窗户不可缺少的工程。

戏曲作为美育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我特别高兴现在出台政策,推动戏曲进校园,支持戏曲表演团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演出,鼓励大中小学生走进剧场。

开展戏曲通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习得一门才艺,而在于让他们熟悉民族文化,感知中国戏曲的魅力,记住自己的文化根脉。

⑦戏曲进学校不是小事,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也让乡愁有了确实的记忆。

20.题目“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拟得好,好在哪里?

(3分)

 

21.文章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来谈论?

其中心论点是什么?

(4分)

 

22.文章划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23.有的人认为,现在孩子功课紧,没有时间去学戏曲。

针对这种观点,作者又持怎样的看法呢?

(3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4.综合性学习(6分)

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孔子都具有无比崇高的地位。

孟子则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历史上一向以“孔孟”著称。

孔子和孟子离我们的时代已十分久远,然而他们那杰出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仍然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某班正在开展以“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对联】同学们以对联的形式为本次活动拟写了一个主题,请补写下联。

(2分)

  走进千古圣贤,                                  。

(2)【句式仿写】宋代赵普说:

“半部《论语》治天下”,请你仿写一句对《孟子》作出评价。

(2分)

                 。

(3)【品读名言】分别写出一句你对孔子和孟子某一句名言的思考,要求注出人名。

(2分)

                 。

26.写作(50分)

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耳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初三语文

参考答案

一、1、.A2、D3、C4、D5、C6.A 

二、7.C(没有刻画海棠的风韵,而是通过莫愁的自惭形秽和梁广不肯动笔侧面烘托了海棠的风韵。

8.B(应是欲开的花苞,而非盛开的花朵)

9.B

10.

(1)以……为忧,感到担忧(1分)

(2)逃跑(1分)

11.(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

(2分)

12.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

(2分)

13.力大无比,本领高强(1分);智勇双全,战功卓著(1分)。

14.(每空1分,共8分)

(1)白露未晞

(2)云横秦岭家何在(3)肯将衰朽惜残年(4)牙璋辞凤阙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或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

15.先有江水引出菊花,由菊花引出陶渊明本人,然后写陶公祠,再写后人对陶渊明诗词的评价,最后谈感想。

(3分)

16.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菊花不能荡涤污浊的世风,引起下文可以影响文学史。

(3分)

17.陶渊明的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的风格影响了后辈诗人;陶渊明的诗“凛然正气”“清傲之气”的思想影响了后辈诗人。

(4分)

18.“依然”是指人和事物在某些方面发生了变化的前提下,依旧故我,没有变化。

在文中指时值严冬,已是菊花败萎时节,本不应该有菊花的“意韵”,但我却在周边的环境中感受到了菊花的“意韵”,所以用“依然”。

(3分)

19.示例:

喜欢某一事物是用来陶冶性情的,而不是用来沉迷的,一旦沉迷不能自拔,为物所累,就成了物的奴隶了,就丧失了最起码的理智,就不能称其为爱好了。

陶渊明之所以因爱菊而成名,是因为他用菊花来表达自己清高的志向,并没有沉迷其中。

(4分)

20.

好在采用引用手法,引用昆曲《牡丹亭》里的一句台词为题,与本文要谈论的主题完全一致;②好在表达了本文要谈论的主题:

戏曲进校园,引导孩子进入戏曲天地,才能让孩子领略戏曲的魅力;

好在采用比喻、反问修辞,形象生动,把园林比作戏曲,把春色比作戏曲的魅力,“怎知”反问,告诉我们要从现在起开展戏曲教育,让传统文化根植入孩子的心灵;

好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至少答出两点)(3分)

21.问题:

为什么要普及中国戏曲教育(2分)

中心论点:

开展戏曲通识教育,不在于让孩子习得一种才艺,而在于让他们熟悉民族文化,感知中国戏曲的魅力,记住自己的文化根脉。

(2分)

22.采用事实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戏曲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关键是我们要开展戏曲艺术教育,引导和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

(3分)

23.作者认为这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许多人瞧不起戏曲,这也说明我们对传统艺术宣传得不够,许多人不了解中国戏曲的文化价值和魅力,不了解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得最为集中的艺术形式,所以,学校要开展戏曲通识教育,引领孩子走进戏曲世界。

(3分)

四、

24.

(1)敬仰百世智慧(学习儒家文化)等(2分)

(2)一部《孟子》耀中华(一部《孟子》重民生)等(2分)

(3)如:

孔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为人要光明磊落。

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推动力。

如:

孟子: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对书本知识辩证分析接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做人要有忧患意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凡事要有规则约束。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