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7533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论文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育论文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育论文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育论文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docx

《教育论文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论文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docx

教育论文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摘要]:

教师专业成长的落脚点在课堂,教学研究工作的目标指向是改进教

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结合一个具体案例详细分析了课堂观察的全过程,从而引出课堂观察的概念,课堂观察的过程和课堂观察的量表设计。

[关键词]课堂观察、教师专业发展、量表设计

课堂是教师专业活动之所在,离开课堂教学,就无从谈起教师专业发展。

因此,课堂成为我们教学研究的最主要关注点。

在日常校本教研活动中,听课和评课是最常见的形式,优点是提供了教师合作交流的机会,缺点是听课记录流程化,评课交流人情化(提几条优点、找几条改进建议)。

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堂研讨呢?

那就是进行课堂观察与研究。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1.具体案例感受

什么是课堂观察,还是先让我们以一个具体案例来感受一下。

课堂教学观察与研究案例——《设计标志》,虽然仅是一个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观摩案例,但各个学科的课堂观察是相通的。

一、活动背景

1.任课教师:

曹鸿,本校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好,学生非常喜欢她的课。

2.授课主题:

《设计标志》

二、课前交流2018年4月26日下午第一节课

(一)曹鸿说课

1.课题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标志构图分析来了解标志的构图及特点,了解自选图形工具,并通过设计标志这一主题掌握WORD自选图形的绘制、设置和组合等操作。

2.学情分析。

由于是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节课,这节课前面还有认识标志和分析

标志,考虑知识与技能的连续性,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有所改动。

先是认识,再是分析,最后才是设计与操作。

在浏览这个案例的时候,请思考这样三个问题:

一是课堂观察有什么样的程序?

二是课堂观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三是课堂观察程序中的每一步骤和平时的听评课有什么不同?

3.学习目标。

(1)通过“认一认”和“说一说”,了解标志的意义及作用;

(2)通过“任务一”典型标志的剖析及师生共同制作,了解自选图形工具组成,掌握自选图形的基本操作;(3)选择“班级标志”这一主题,通过说说、画画、展示交流等环节,拓展标志设计的创作思路;通过自主创作进一步巩固自选图形应用这一重点;通过同伴理解、作者解说和教师指导,进一步突破标志设计的创意难点。

4.教学设计。

详见教学过程的“设计意图”。

(略)

5.本节课的创新之处。

(1)创设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情境,将设计标志分解成若干个环节,每个环节分解为基干个探究问题,力求形成知识与技能的层次性和结构性,又能较好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体验也得到较好落实。

(2)课堂引入部分,通过“认一认、说一说”,虽只有3分钟时间,非常好体现激趣、凝神和点题之功效。

(3)标志制作环节,通过模仿设计“班级标志”和“标志设计师培训三进阶”自学材料,让学生自主尝试并掌握自选图形使用,并且“班级标志”设计有新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6.本节课的困惑之处。

(1)本节课用任务驱动法,设计了认识标志、制作标志和作品评价等环节,由于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理念认识不够,以及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论和实践都很不足,这节课整体性总感觉把握不好。

(2)由于是展示课,又是最后一节课,自选图形认识与使用怎样处理,包括用时多少,也感觉把握不好。

(3)作品评价环节,如何收集学生作品,又怎样评价学生作品(标准),很难把握。

(二)曹老师与观察者交流

1.徐联明:

曹老师,我对你提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很感兴趣。

因为,这节课是本教研月的展示课,必须能较好体现本次“以学定教”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教学理念;另外任务驱动法,是我们信息技术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其基本思想和基本环节需要把握好。

请你谈一下,你是怎样理解的,又是如何在这节课中体现

的?

曹老师:

我本节课用任务驱动法,也就是在教师设计的一个个任务驱动下,通过自主尝试、同伴交流、师生点评等方式进行学习,进而达成教学目标。

因此我的教学想念就是“以生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难点就是怎样有效把握“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度?

2.王纯勇:

曹老师,我认真看了你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定位和写法,能否解读一下。

曹老师:

一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非常忽视教学目标确定这一环节,最简便方法就是到教师用书上参考一下。

我觉得,教学目标不仅要参考,而且要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方针,并能切实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

我在写教学目标时,主要把握好三个关键词:

一是学什么?

二是怎样学?

三是学到什么程度?

但有时,把握起来非常难,比如情感目标。

3.邓丽娜:

曹老师,这节课在任务设计时,我真担心预设能否完成,特别是前两个任务环节,时间分配少,学生掌握就不够,时间分配多,第三任务核心环节就没办法体现?

曹鸿:

夏老师分析的非常有道理,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

第一任务环节,我思考花3分钟点时间,主要是起到引入作用。

第二任务环节,是最难把握的,因此我预先让学生课前对WORD自选图形熟悉一下。

我想其他学科非常强调课前预习,为什么信息技术学科往往忽视呢?

我准备尝试一下,不知效果如何?

三、课中观察2018年4月26日下午第二节课

1.观察位置

徐联明、王纯勇、邓丽娜三人分别座在小组中间略靠后位置。

前门讲台

 

徐联明

 

王纯勇

 

邓丽娜

后门

2.侧重观察点

王纯勇:

教师提问和学生应答方式,教师的讲解度和对学生的指导邓丽娜:

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和教学行为时间分配

徐联明:

教学理念体现、教学目标达成、教学过程优化3.观察过程

上课前:

课前5分钟进入教室,熟悉座位表中呈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并作短暂交流。

上课中:

三位教师根据自己选择的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与记录。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三位教师在座位附近稍作巡视,只作情况了解,不与学生交流和指导。

上课后:

三位老师各自选择一位优秀生、一位中等生和一位困难生,重点了解自选图形操作掌握程度怎样?

自己设计的标志创意自我感觉如何?

对这节课总体是否满意(教师的教和自己的学)?

四、课后研讨2018年4月26日下午第三节课

(一)曹老师课后反思

1.教学目标。

“标志的认识和作用、自选图形的认识”这一知识目标达成度比较高,说明引入有效,课前预习到位。

从学生完成“三进阶”任务来看,“掌握自选图形的基本操作”这一技能目标基本达成。

从课堂最后学生作品展示来看,由于时间关系,只匆忙展示了二位同学作品,因此同学交流和分享还不够,情感目标达成度还不够。

2.教学行为。

这节课设计的任务比较多,引入环节展示的标志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注意力一开始就被吸引到课堂,并且说一说,使学生能积极思考和讨论。

一次认识自选图形、二次自选图形基本操作、三次在设计中灵活、合理应用自选图形,使学生对自选图形在认识、尝试和应用中逐步提升。

但总体来说,如何更好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意,以及教师对作品评价如何讲解更精练等,这也是情感目标达成度不够的根本原因。

3.教学预设与生成。

让学生上台演示认识自选图形环节,教师机因重启后,自

选图形工具栏没有呈现,为节省时间教师直接帮助操作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半分钟时间就够了。

另外,“三进阶”自选图形基本操作环节,因时间

关系,还是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完成,任务的项目和难度可以再适当降些。

(二)观察者简要交流

1.王纯勇:

我的观察是“教师的提问方式和学生的应答方式,教师对学生指导”。

一是“教师提问后,学生一起回答”方式占36%,“教师提问后,举手回答”方式占52%,“教师提问后,学生未回答,或换学生回答”方式占12%,其中学优生回答占41%,中等生回答占38%,学困生回答占21%。

我觉得曹老师还是很关注学困生的学习,但所问的问题难度不是很大,因此学生的回答情况较好,同时也建议提问时适当增加层次性。

二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指导上,环节一设计了“认一认和说一说”,环节二设计了“找一找和说一说”及“三进阶设计师”,说明曹老师对学生的每个环节学习指导是非常重视的,建议“三进阶设计师”将自主学习材料,改变为任务布置和表格练习。

2.邓丽娜:

我的观察是“课堂教学时间分配”。

一是“教学内容的时间分配”,本节课有四个教学环节,“标志的认识”用时6分钟,“标志的制作”用时15分

钟,“标志的设计”用时16分钟,“标志的评价”用时3分钟。

从中可以看出,第二和第三个教学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时间得到了保障。

但引入部分时间还是过多,“标志的制作”环节部分内容以及难度降下来,可以在第三环节设计中渗透,也可以节省出时间,使得设计与制作时间更充分些,也使得有更多时间在作品展示评价中,这对达成情感目标非常有用。

二是“各种教学行为时间分配”,其中“教师提问和讲解”用时9分钟,“学生讲解或交流”用时10分钟,“学生

自主操作或同伴合作交流”用时21分钟。

3.徐联明:

我的观察是“教学理念体现、教学目标达成、教学过程优化”。

一是从时间分配来看,曹老师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教学理念。

二是“了解标志的特点和作用,认识自选图形”这个知识目标达成度还是比较高的;“掌握自选图形的基本操作”这个技能目标,从我观察第二环节任务的8位学生操作来看,有3位同学完成较好,4位同学基本能完成,1位同学只到进阶二,也就是绝大部分同学能完成技能目标,达成度比较高。

由于最后作品展示时间和人数偏少,本该是亮点和高潮部分略显不足。

(三)本次观察形成的结论

1.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领学生思考,通过任务层层递进来引导学生学

习,通过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非常适合这种课型。

2.本节课通过“标志认识”、“标志制作”、“标志设计”和“作品评价”四个环节,有效将标志、自选图形等知识、技能和情感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收到较好教学效果。

3.曹老师有条不紊的教学风格、精简的语言表达和较强的亲和力,是本节课取得教学成功重要原因之一。

4.建议:

(1)引入环节三组标志改为二组标志,重点是还是围绕教学目标“认识标志的特点和作用”,用时3分钟;

(2)标志制作环节,“三进阶设计师”适当

降低难度,采用表格任务形式,提高学生完成度,用时12分钟;(3)设计标志环节,如何承上启下,建议任务分层,学困生模仿教师范例完成,中等生制作完成教师给出的另外例子,学优生自主创作完成(课前在草稿上设计一下),但主题都是班级标志;同时给出标志设计评价要素“简、准、新、美”,用时17分钟;

(4)评价环节,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选择4-6位同学(不同层次学生和不同风格作品),以评价作品是否体现了标志评价要素“简、准、新、美”,在评价时注意分析自选图形应用,用时6分钟;(4)最后2分钟,总结与拓展,包括主题的拓展、以往学生作品思路的拓展、自选图形各种各样组合创意的后展等。

2.课堂观察过程分析

当我们看完案例,并回答清楚本文开头三个问题的时候,对什么是课堂观察,以及课堂观察的具体操作,我们就会有大致的了解。

(1)课前会议

又分两部分,一是上课教师说课,说课的具体内容有: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包括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氛围,提供学优生、学困生分布的座位表,为观察者确定观察点和观察位置提供帮助;学习目标如何达成,重难点如何突破;教学设计包括大致结构是什么?

有哪些创新和困惑,这样做是想让观察者对教学环节和教学流程有个大致的了解,说明创新和困惑之处,以便观察者的观察更有针对性;请特别关注,说课老师还向听课教师提出请求,目的是指向教师行为的改进。

二是听课教师和上课教师的交流过程。

交流的过程实际上是有中心的,即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共同商量每个人具体从哪个具体观察点进行观察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观察者基于对被观察者的说课,根据被观察者要求、教研任务或感兴趣的方面,与被观察者进行简短的交流,被观察者做扼要的解释,目的是让观察者对这节课有更深入的理解,为确定观察点和开发观察量表提供帮助。

这个课前会议不同于我们平时说的磨课,那是为了课上的更好,而这里听课教师并不提出改进意见,只是给参与人员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便于更好地确定观察点和设计观察量表。

从这个课前会议我们还可以看到,进行课堂观察的教师对课堂的观察是有选择的,每个人不会对整节课进行全方位的观察,而是围绕教学目标只就其中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观察点进行深入的观察。

每个人对课堂的观察都是不全面的,但所有的观察者组成一个合作的团队,观察结果将相互补充,相互印证。

课前会议结束后,需留部分时间给听课观察的老师设计出自己的观察量表。

(2)课中观察

这一步环节,案例中看起来篇幅很短,但很关键。

首先,每个观察的人都会在听课前准备好针对自己的观察点设计的量表。

带着量表进课堂,这在普通的听评课中是没有的。

观察者根据观察需要选择合适的位置。

课中观察又可以细分为上课前,上课中,上课后。

上课前。

观察者于上课前3-5分钟进入教室,与学生进行短暂的交流,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上课中。

各位老师根据自己选择或开发的观察表进行记录,有数据的记录,也有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师生对话、现象描述、教学细节、即时反思等的记录。

在学生操作时,可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观察没有提问或指导。

上课后。

观察者通过4-6位学生交流,涉及学困生、学优生和中等生,重点了解了任务完成情况、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对教师教学和自己学习满意情况等。

带着量表进课堂,根据观察需要选择观察的位置,在课堂中进行有选择的观察和记录,这些都和普通听课的情况不一样。

(3)课后会议

课后会议,又分三个小环节:

环节1:

上课教师说课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基于学生的表现。

没有达成的要分析原因。

主要教学行为:

自已的教学行为对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起了什么作用。

课堂预设和生成: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偏离教学预设,按照课堂生成的资源

改变既定的教学程序、教学策略甚至教学内容,是常常出现的,被观察者有必要向观察者说明改变的原因。

环节2:

听课教师报告观察结果。

以邓丽娜老师的报告为例,“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从“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和教学行为时间分配”两个层面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研究,得到“学生主体理念体现”和“教学重点把握”结论。

我们看到,这个观察结果报告,基于观察者对课堂观察记录的分析,有数据,有依据,很有结论。

环节3:

形成本次观察的结论。

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课后会议不同于一般的评课,主要表现在:

(1)并不给教师做量化的评价,比如,给上课教师一个分数。

(2)说话有理有据,避免了普通评课的跟着感觉走,比较随意的情况。

(3)给出中肯的发展性建议,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导向。

为了课后会议的内容更加深刻,在课堂观察之后,还有结论文字化的过程,上课教师撰写反思报告。

听课教师撰写观察报告。

在文字的梳理中,结论更加深刻。

3.什么是课堂观察

看完了这个课堂观察案例,我们来回答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课堂观察,一般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三个阶段。

课堂观察的程序:

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分析。

课堂观察的主要特点:

有准备、有数据、有分析、有建议。

和平时的听课评课有什么不同:

专业的听评课。

二、课堂观察如何操作

1.课前做什么?

上课教师介绍上课班级学生情况,提供包含学优生、学困生的座位表。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

介绍自己的创新和困惑,提出自己的观察请求。

听课教师,根据上课教师的请求、这节课的特点,自已的兴趣等要素确定观察点。

课堂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如何确定观察点将是真正课堂观察的第一个难题,解决这个困难,我们可以借助课堂观察框架。

这是一个课堂观察框架,课堂观察框架将课堂分解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4个维度(这4个维度让课堂观察更有方向感),每个维度

由5个视角(核心的可观察的属性)构成。

例如,学生学习维度包括:

准备、

倾听、互动、自主、达成这5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至5个观察点(指标下的具体行为,课堂是极其复杂的,要将每个指标下的具体行为都罗列出来是不现实的,也没必要,于是,以举例的形式列出了每个视角下的3至5个观察点)组成,合

计68个观察点。

例如,学生学习维度的达成视角就由3个观察点组成,它们分别是:

①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多少人清楚?

②课中有哪些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证明目标的达成?

③课后抽测有多少人达成了目标?

发现了哪些问题?

课堂观察框架的观察点为立足于“点”来思考课堂提供了支持,选择观察点实际上并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当没有明确观察目标时,可以从列举出来的观察点中进行寻找。

当然,课堂观察框架的68个点、20个视角、4个维度的综合让我们从“面”上理解课堂,所以,课堂观察框架以点面结合的形式,引领我们理解课堂、反思课堂、改进课堂。

在确立观察点之后,还有观察量表的制定。

观察量表,顾名思义,应该有量化的特征,观察量表也要方便记录才具有可操作性。

这是一张记录过的观察量表,这张量表看起来简单,却记录了大量的信息。

这是一张记录教师的提问和理答情况的量表,配合下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看出来,这组数据表明:

……这组数据又表明……

大家真正做了课堂观察以后就会发现,量表的设计是课堂观察的另一个难点,很有技术含量。

在起步阶段,可以先用别人的量表,在有了一定的心得之后,就可以改进设计新的量表。

2.课中我们做什么?

在课中观察的时候,强调量化,量化的数据使课堂观察更加客观,更加理性。

但光靠数据不可能真实的还原一个纷繁复杂的课堂,所以一些定性的细节,是对量化的一个有益补充。

记录下典型的行为、自己的思考都是在课堂观察的时候我们该做的事情。

3.课后做什么呢?

刚才看到,课后会议有上课教师自我反思、听课教师观察报告、综合形成观察建议等。

特别是教师如何反思、观察报告如何撰写、以及如何综合形成观察建议,必须经常性反思和提升。

最后,形成一份综合的观察报告,不仅仅是把观察记录、观察会议中的结论重复的放上去,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可以进一步的思考,还可以进一步寻求理论支撑,使我们透过数据,看出一些更本质的东西。

三、课堂观察量表设计举例选

1.学生学习维度,观察点可选择

(1)学生是如何突破难点的;

(2)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3)学生活动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等。

例1:

观察点:

学生是如何突破难点的

观察维度:

学生学习——倾听/互动/自主

研究问题:

学生在突破教学难点中的表现和效果怎样?

 

教学步骤

学生表现

倾听

(倾听/回应)

互动

(回答/提问)

互动

(讨论/交流)

自主

(操作/作品)

2.教师教学维度,观察点选择

(1)课堂教学时间分配

(2)教师任务布置的有效性

(3)教师讲解的行为

(4)教师是如何突破难点的

(5)课件或板书的设计与演示

(6)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监控例2:

观察点:

课堂教学时间分配

观察维度:

教师教学——环节;学生学习——倾听/互动/自主

问题研究:

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如何?

教学内容

时间(分钟)

百分比

研究结论

认识标志

认一认、说一说

 

 

标志制作

认识自选图形

自选图形基本操作

自选图形操作演示

标志设计

任务布置

学生操作

作品评价

作品展示

教师讲解

3.课堂文化维度,观察点选择

(1)学生是如何思考的

(2)学生的思考习惯

(3)学生是否听清师生的声音

(4)教师的站位和目光分配

例3:

观察点:

学生是如何思考的

观察维度:

课堂文化——思考

研究问题:

学生是如何思考的?

观察内容(问题/对象/人数/时间)

讲台

徐联明

王纯勇

邓丽娜

记载说明:

1.在座位表上★为学优生,▲为学困生,没标记的为中等生;

2.观察时,直接记录问题/回答/提问;

3.学生的奇思妙想以“※”表示。

参考资料:

1.《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沈毅崔允漷

2.《课堂观察课例》吴江林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