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7456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7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

《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

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试题

九年级化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答题时,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案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

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初次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倒出一部分液体,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8mL。

这位同学实际取出液体的体积

A.等于10mL

B.大于10mL

C.小于10mL

D.无法判断

2.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菜刀生锈B.

冲开胶塞

C.

硫在氧气中燃烧D.

电解水

3.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下列歇后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客家话)灯草做牙签—口硬心软B.(潮汕话)竹叶包沙—粽(壮)

C.(粤语)火烧城隍庙—急死鬼D.(五邑话)铜板切豆腐—两面靓

4.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砝码放左盘

C.倾倒液体时,试剂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最多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5.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A.1/3B.1/2C.2/3D.3/4

6.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是混合物

B.②可能是金属

C.③中的粒子可构成两种物质

D.④是纯净物

7.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氦气、二氧化碳B.空气、氧化汞C.冰水混合物、澄清石灰水D.雨水、氧化铁

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灌南汤沟酒

B.淮牌加碘盐

C.致冷剂干冰

D.汪恕有滴醋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结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B.氯化钠晶体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C.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10.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通常由质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的体积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的质量

A.①⑤B.②⑦C.③④D.②⑥⑦

11.下列事实对应

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

D.物质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12.建立宏观与微观

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

不断运动

C.氧气和氢气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20mL水与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

1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分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性质,而原子不能

14.下列化学符号正确的是

A.氩气:

Ar2B.1个二氧化碳分子:

CO2

C.3个亚铁离子:

3Fe2-D.2个氢原子:

2H2

15.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

A.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实验室制取氧气必须使用含氧物质,所以含氧物质一定能制取氧气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只有分子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16.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过滤

B.称量固体

C.倾倒液体

D.点燃酒精灯

17.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明矾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

B.过滤可除去水中杂质离子

C.活性炭可长期使用无需更换

D.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是纯水

18.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生产无毒、高效

新型农药B.“神舟十一号”飞天轨道的设定

C.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D.培育新品种提高粮食产量

19.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有许多发明创造。

在我国古代的许多发明中不属于化学工艺的是()

A.酿酒B.黑火药C.指南针D.烧制陶瓷

20.在测定锌、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A.杨振宁B.张青莲C.钟南山D.屠呦呦

21.为了保证化学实验安全,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学校实验室规定如下要求,其中错误的是

A.不用手接触药品、不品尝药品,不直接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

B.如不慎将浓酸溅到皮肤上,要立即涂上碳酸氢钠溶液,再用大量水冲洗

C.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

D.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22.《物质构成的奥秘》告诉我们:

元素的种类、化学性质分别与下列粒子数密切相关。

它们分别是

A.质子数、中子数B.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

C.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D.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23.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

A.

B.

C.

D.

24.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2H②H2O③

A.①表示两个氢原子

B.②可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③④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D.⑤中硒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

2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A.2H——表示两个氢分子

B.Mg——既可表示镁元素,又可表示镁单质

C.Fe3+——表示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

D.H2O2——表示一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

26.正确的使用化学仪器、规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前提。

请回答:

(1)准确量取8.0mL的硫酸,应选用_____mL的量筒和_____(填一种仪器名称);如果在量取8.0mL的硫酸时仰视,则量取的实际液体体积_____8.0mL(填“>”“<”或“=”)

(2)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必须先给试管_____,再用_____(填“外焰”“内焰”或“焰心”)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3)熄灭燃烧的酒精灯,应用_____盖灭;

(4)试管内壁的水_____,说明试管已洗干净。

27.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问题

(1)对这两个反应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集气瓶底的水主要作用都是为了防止空气污染

B.都是化合反应

C.硫和铁都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反应都放出热量

(2)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现象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3)能产生刺激性气味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28.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素养,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写出图2中由A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图1中的元素与图2中C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其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_。

(3)图2中B元素在参加发生化学变化时容易_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形成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实验证明:

氢气可以与图2中D的单质发生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根据以下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9.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试以水为例,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水的粒子可表示为_______(填序号)。

(2)从宏观上看,水是由_______元素组成。

(3)在水的蒸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B.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D.水分子变大了

(4)天然水多为硬水,生活中可通过____方法使其软化;区分硬水和软水

方法可加入_____进行鉴别。

(5)保护水环境,珍惜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下列做法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填序号)

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B.将废旧电池埋入土壤中

C.畜禽养殖场用水直接排入江河中D.在水资源保护区内植树造林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30.为了更好地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某课外活动学习小组的同学分为正方与反方两组进行辩论。

请你也搜集一些信息、资料,加入其中的一方。

你愿加入__,你的观点是:

①___; ②___; ③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

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初次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倒出一部分液体,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8mL。

这位同学实际取出液体的体积

A.等于10mL

B.大于10mL

C.小于10mL

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某同学初次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正确,液体体积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8mL,其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小,则实际体积大于8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10mL;

故选C。

2.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菜刀生锈B.

冲开胶塞

C.

硫在氧气中燃烧D.

电解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A、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冲开胶塞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C、硫在氧气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硫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气、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3.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下列歇后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客家话)灯草做牙签—口硬心软B.(潮汕话)竹叶包沙—粽(壮)

C.(粤语)火烧城隍庙—急死鬼D.(五邑话)铜板切豆腐—两面靓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

、灯草做牙签,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竹叶包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火烧城隍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D、铜板切豆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砝码放左盘

C.倾倒液体时,试剂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最多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答案】C

【解析】

【详解】A、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操作错误;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物体放左盘,砝码放右盘,操作错误;C、向试管中倾倒少量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操作正确;D、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操作错误。

故选C。

5.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A.1/3B.1/2C.2/3D.3/4

【答案】A

【解析】

【详解】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防止液体溅出伤人;

故选A。

6.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是混合物

B.②可能是金属

C.③中的粒子可构成两种物质

D.④是纯净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①中物质是由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②中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每个分子是由2个原子构成的,不可能是金属,这是因为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③中含有两种分子,可构成两种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D、④中物质是由两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7.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氦气、二氧化碳B.空气、氧化汞C.冰水混合物、澄清石灰水D.雨水、氧化铁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氦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氧化汞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冰水共存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澄清石灰水含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D、雨水中含有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氧化铁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灌南汤沟酒

B.淮牌加碘盐

C.致冷剂干冰

D.汪恕有滴醋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酒中含有酒精和水等不同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加碘盐中含有氯化钠、碘酸钾等不同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干冰为固态的二氧化碳,只含有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C选项符合题意;

D、食醋中含有醋酸和水等不同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结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B.氯化钠晶体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C.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A、由于一切微粒都是运动的,所以冰中的水分子也在不断的运动,冰与水的区别主要是分子间大小的不同;B、氯化钠是由氯离子与钠离子构成的,所以氯化钠中不存在氯化钠分子;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应该是水分子;D、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所以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的微粒性.

10.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通常由质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的体积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的质量

A.①⑤B.②⑦C.③④D.②⑥⑦

【答案】B

【解析】

【详解】原子核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带正电荷,可以再分,体积不相当于原子的体积,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的质量,故②⑦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

11.下列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

D.物质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从而花香四溢,不符合题意;

B、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的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D、物质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分子的大小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12.建立宏观与微观

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氧气和氢气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20mL水与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通直流电分解,既是化学反应,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新的分子,正确;

B、分子在不断运动,因此能闻到深巷子的酒香,正确;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因此氧气和氢气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正确

D、20mL水与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间间隙减小,错误;

故选D。

1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分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性质,而原子不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子、原子都可直接构成物质,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分子的质量一定比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是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所有原子大,如氢分子的质量小于铁原子的质量,不符合题意;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符合题意;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下列化学符号正确的是

A.氩气:

Ar2B.1个二氧化碳分子:

CO2

C.3个亚铁离子:

3Fe2-D.2个氢原子:

2H2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氩气由氩原子构成,化学式为Ar,不符合题意;

B、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1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为:

CO2,符合题意;

C、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亚铁离子表示为:

3Fe2+,不符合题意;

D、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

2H,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

A.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实验室制取氧气必须使用含氧物质,所以含氧物质一定能制取氧气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只有分子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不符合题意;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符合题意;

C、实验室制取氧气必须使用含氧物质,但

含氧物质不一定能制取氧气,如一氧化碳含氧元素,不能用于制取氧气,不符合题意;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过滤

B.称量固体

C.倾倒液体

D.点燃酒精灯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洒出,错误;

B、托盘天平使用要左物右码,错误;

C、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管要倾斜,正确;

D、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绝对不可以用一个燃着

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错误。

故选C。

17.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明矾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

B.过滤可除去水中杂质离子

C

活性炭可长期使用无需更换

D.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是纯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A、沉降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明矾作絮凝剂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吸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符合题意;

B、过滤可除去水中的难溶性物质,杂质离子是溶解在水中的,过滤的方式不能除去,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长期使用,它的吸附能力会下降,所以一定时候应该更换,不符合题意

D、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不是纯水,此时水中还含有可溶性的钙、镁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生产无毒、高效的新型农药B.“神舟十一号”飞天轨道的设定

C.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D.培育新品种提高粮食产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生产无毒、高效的新型农药,农药生产属于化学领域的研究范畴,符合题意;

B、“神舟十一号”飞天轨道的设定,属于物理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C、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属于物理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D、培育新品种提高粮食产量,属于生物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有许多发明创造。

在我国古代的许多发明中不属于化学工艺的是()

A.酿酒B.黑火药C.指南针D.烧制陶瓷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酿酒生成了酒精,属于化学反应的应用;

B、火药的原理利用了硝石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和硫、碳作用分别产生二氧化硫及二氧化碳,还有氮气、硫酸钾等产物,属于化学反应的应用;

C、指南针的应用原理指南针在地球的磁场中受磁场力的作用,所以会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物理性质的应用;

D、陶瓷的原理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属于化学反应的应用;

故选C。

【点睛】化学发明对应的是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所以本题的本质还是让判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0.在测定锌、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A.杨振宁B.张青莲C.钟南山D.屠呦呦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此选项符合题意;

C、钟南山在非典疫情、武汉疫情时,做出了巨大贡献,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屠呦呦是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为了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