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卷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2400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卷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卷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卷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卷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卷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卷 含答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卷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卷 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卷 含答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卷含答案

2018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卷(含答案)

班级:

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

题号

知识基础

积累运用

口语交际

阅读

习作

总分

得分

试卷说明:

1、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题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

3、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

1、看拼音,写词语。

2、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心(   )肉()(  )(  )如洗(  )(  )安席   

(   )(  )望重  可见(   )()(  )(  )石出

3、从场合、对象、礼貌三个角度分析,下列语句得体的一项是()。

A、欢迎常来我校参观学习,我想这对你们是很有益的。

B、病人出院了,医生边送边说:

“请走好,欢迎再来。

C、你的成绩虽然差,这次考得还可以,希望少犯老毛病。

D、前面的道路正在施工,给您添麻烦了,请绕道行驶。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昨天的语文课上,刘老师回忆了过去的往事。

新课第一网

B、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C、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D、看了《青铜葵花》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5、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然后按要求写成语。

(1)写与这些成语相关的人物。

卧薪尝胆()破釜沉舟()

纸上谈兵()指鹿为马()

(2)与“小心翼翼”结构相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孔子教育思想有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

1、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下面是根据“马”的比喻义所填的成语,错的两项是()。

①粗略的看(走马观花)②走在前列(一马平川)

③非常危险(盲人瞎马)④随便走走(快马加鞭)

2、根据提示填写诗句、名言警句。

(1)________,闻过则喜。

_________户枢不蠹,

(2)“___________,死亦为鬼雄。

”这是李清照的人生观。

“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是于谦刚正不阿的写照。

(3)什么是春夏秋冬?

古人用诗歌告诉我们:

春,就是高鼎笔下描绘的“_____________,拂堤杨柳醉春烟。

”的烂漫;夏,就是令辛弃疾惊喜的“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的热闹;秋,就是少年王勃吟诵的“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的和谐;冬,就是岑参眼里的“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的纯洁。

一年四季就是这样充满着诗情画意。

3、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1)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     )。

(2)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     )。

(3)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     )。

(4)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

4、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练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桃花心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不得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口语交际(每小题6分,本题共计6分)

1、口语交际。

进入六年级后,学习压力渐渐加大了。

可每次捧起心爱的课外书,沉浸其中,都会让自己收获许多。

但是有的同学过于沉迷,耽误了学业;有的家长认为读闲书作用不大,也极力反对。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你想对沉迷其中的同学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对极力反对的家长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对自己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用上格言警句就更好了。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每小题8分,本题共计24分)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郑板桥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

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庙里,借着佛灯读书。

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突出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

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摹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

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

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潍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因而被罢官。

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

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

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财产),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1.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上打√

①后来中(zhōnɡzhònɡ)了进士②散(sǎnsàn)发

③他身背(bēibèi)一个长口袋④号(háohào)称

2.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3.把文中符合下列意思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①单独打起一面旗号,比喻自成一家。

()

②指充满了美妙的情趣。

()

4.郑板桥特别喜欢画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单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短文用双竖线分成三段,并归纳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与理解。

理想的风筝(节选)

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

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

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

“……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摔丢了腿和胳膊。

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1.这段话先从人物的______、语言这两个方面写出了刘老师的特点,然后通过描写同学们的心情抒发了大家对刘老师______的思想感情。

2.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省略吗?

为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点字“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文欣赏。

伤仲永

<北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

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

“他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

“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行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xuàn)卖之事,母曰:

“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

“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译文>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

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

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

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

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

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

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1.“孟母三迁”这则故事广为流传,它可用一成语来说理,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孟母三迁”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请作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仲永的父亲和孟子的母亲的教育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本题共计30分)

1、习作天地。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曾有过这样的一句话:

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你的经历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围绕把“?

”拉直变成“!

”的思考,写一件发生在你或周围人身上的故事吧!

要求:

1、题目自拟,书写规范整洁

2、语句通顺流畅,内容具体、条理清晰、感情真挚

3、文中勿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不少于400字。

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

1、静谧朦胧毅然魁梧烘烤

2、心惊肉跳碧空如洗寝不安席德高望重可见一斑水落石出

3、D

4、B

5、勾践项羽赵括赵高

逃之夭夭、言之凿凿、神采奕奕等

学而不厌、有教无类、不偏不倚等

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

1、②④

2、知过必改流水不腐

生当作人杰粉骨碎身全不怕

草长莺飞二月天稻花香里说丰年落霞与孤鹜齐飞千树万树梨花开

3、

(1)智多星 

(2)东道主 (3)阶下囚 (4)铁公鸡

4、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这句话通过树自己在地下找水源,独立生长,也告诉我们要学会生存克服依赖心理。

2、“?

”只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

”指不断研究思考解决疑问,就会找到我们身边的真理。

说明真理并不遥远。

三、口语交际(每小题6分,本题共计6分)

1、要点提示:

读书是有利于人的成长和发展;读书可以让人长知识;读书时要注意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每空的回答言之有理,针对性强即可。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每小题8分,本题共计24分)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上打√

①zhònɡ②sàn

③bēi④hào

2.杰出、财富

3.①、独树一帜

②、妙趣横生

4.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5.简单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

郑板桥在潍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因而被罢官。

第二件: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

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6.把短文用双竖线分成三段,并归纳段意。

1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

2、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3、郑板桥当县令时同情穷苦百姓。

2、略

3、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说明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

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

3.能够针对两人不同的教育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语句通顺者即可给分。

五、习作(本题共计30分)

1、习作天地:

一类作文:

27——30分

能用最真实的笔触记叙事情,且语句通顺流畅,内容具体、条理清晰、感情真挚,有一定的启发。

书写规范整洁。

二类作文:

24——26分

能用最真实的笔触记叙事情,内容比较具体,条理比较清楚,表达了一定的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三类作文:

19——23分

能记叙事情,有一定内容,条理还算清楚,能感受到一定的真情,语句比较通顺

四类作文:

18分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