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第十四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第33讲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939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第十四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第33讲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第十四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第33讲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第十四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第33讲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第十四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第33讲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第十四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第33讲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第十四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第33讲及答案.docx

《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第十四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第33讲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第十四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第33讲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第十四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第33讲及答案.docx

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第十四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第33讲及答案

第33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名师导语』

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涉及人文精神的内涵或者苏格拉底等人物的思想主张。

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看,人文精神体现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内涵,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知识点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

1.背景

(1)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经济更加繁荣,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2)平民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个人主义情绪不断高涨。

(3)一些学者把研究方向由“神”转移到“人”。

2.基本思想:

用人的眼光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法律等问题;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

普罗塔哥拉。

4.评价

(1)积极: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率先吹响人类精神觉醒的号角,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源泉。

(2)消极:

造成人类为自身的发展而肆意破坏自然,最终危及自身生存的恶果;为极端个人主义打开方便之门,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知识点二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1.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忽视道德对人的影响。

(2)雅典社会道德沦丧,城邦制度日趋衰颓。

2.代表:

苏格拉底。

3.主要思想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2)提出“美德即知识”,指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3)强调人们应当“认识你自己”,即认识自己的理性。

(4)强调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4.评价

(1)进步性

(2)局限性

苏格拉底的贡献及影响

苏格拉底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这套科学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知识点三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1)著作:

《理想国》。

(2)主张

(3)评价:

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

(1)地位:

古希腊最后一位哲学大师,是当时最博学的人。

(2)贡献

【构图解史】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

信息提取:

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哲学。

自然哲学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智者学派将哲学引入社会领域,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漫画解史】“美德即知识”

信息提取:

“美德即知识”表明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构图解史】孔子与柏拉图思想的比较

信息提取:

孔子和柏拉图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强调等级秩序的合理性,主张德治。

但二者达到上述目的手段不同。

【形象记忆】人文精神的起源

探究1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古希腊人文精神兴起的背景

(1)经济:

希腊工商业得到发展,海外贸易频繁,奴隶制经济繁荣。

(2)政治:

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达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

(3)思想:

公元前7~前5世纪中期,古希腊出现了一批自然哲学家。

到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先哲们由物质世界转向关注人类自身,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1.(2018·河北衡水联合模拟)智者高尔吉亚声称,雄辩者能够说服“议事会”采用他的政策,能够使“顾问委员会”采纳他的财政计划,能够在“审判官法庭”前面成功地非难他的对手。

这说明智者学派兴起的社会条件是(  )

A.民主政治高度发展B.人文精神出现

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D.智者能言善辩

答案 A

2.(2019·天津五校联合模拟)汪太贤在《人文精神与西方法治传统》中说:

西方社会是在“人的发现”时候塑造了它的人文精神,同时又是在“人的发现”过程中“孵化”出了自己的法治。

这段话意在强调(  )

A.“人的发现”的作用B.人文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D.人文和法治的相互影响

解析 从材料中西方社会人文精神和法治出现的过程,可知都突出了“人的发现”的作用,故A项正确。

答案 A

探究2 从“历史解释”角度比较东西方思想

1.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1)相同点:

都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

(2)不同点:

目的

孔子的目的是恢复周礼,为奴隶制度服务;苏格拉底的目的是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制

主张

孔子的主张有“仁”“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苏格拉底的主张有“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影响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苏格拉底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古希腊人文思想与中国先秦儒家思想的比较

(1)相同点

①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如希腊先哲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强调;中国孔子倡导的“仁者爱人”,孟子的“人性善”,荀子的“人性恶”,等等。

②都强调道德的作用。

如苏格拉底主张改善人们的灵魂,培植好公民,以德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主张以德治国。

(2)不同点

①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

古希腊人文思想特别强调“个体”的人;先秦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提倡人伦价值。

②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

古希腊人文思想强调人的平等,反对教育、财产、种族方面的不平等;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高度重视伦理道德。

③对自然科学的态度:

古希腊人文思想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如亚里士多德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

1.(2019·天津南开模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

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这里“许多相通的地方”应包括(  )

A.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B.宣扬理性主义

C.代表新兴工商业者的利益D.强调个人自由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孔子主张“德治”,二者的共同点是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故A项正确。

答案 A

2.(2019·山东日照模拟)中国上古神话中的诸神在形象上“神兽合一”“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平凡人的情欲”;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形象则是神人同形,有人类的七情六欲。

这样的差异源于(  )

A.主流价值观念不同B.经济发展模式差异

C.文化艺术传统不一D.政治运作模式相悖

解析 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多神崇拜,神是凌驾于人之上的绝对权威,而古希腊的宗教则是人神“同形共性”,这是中西主流价值观念不同在宗教领域中的重要表现,故A项正确。

答案 A

探究3 从“史料实证”角度理解东西方人文精神

1.东西方人文精神的不同

核心论点:

《孔子讲学图》中:

孔子坐于高台之上,学生围坐四周,体现了中国式的师道尊严与等级有序的观念;《雅典学院》中:

老师与学生站在一起平等交流,体现了平等的教学氛围与思想自由的观念。

之所以存在这些差别,主要是因为: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古雅典的城邦民主政治制度高度发展及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

2.智者学派的影响

智者学派纵然在哲学争鸣的古希腊时代被苏格拉底的理性论批倒,但其将哲学的思辨注入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肌体;即使他们在思辨的道路上走到另一个极端,但正如一些学者所言,没有智者学派,就很难设想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冉海涛《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

核心论点:

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但智者学派在人文精神的起源上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1.(2016·课标全国Ⅲ,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

“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当时雅典人(  )

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

解析 根据“我憎恨所有的神”反映了雅典强调人的价值,故本题选择D项。

古希腊人崇拜神灵、宗教意识强烈,故A、B两项错误,题干没有反映雅典人重视物质生活,C项排除。

答案 D

2.(2019·新疆乌鲁木齐模拟)伯利克里在比较雅典与斯巴达的差异时说:

“我们爱好智慧,但不会就此变得柔弱;我们热爱艺术,但不做过度的炫耀。

”爱好“智慧”和“艺术”反映出当时的雅典人(  )

A.摆脱了宗教的束缚B.重视人的价值

C.比较关注物质生活D.反对崇拜神灵

解析 伯利克里时期,宗教在雅典仍有很大影响,故A项错误;雅典人爱好智慧、热爱艺术,体现了古代雅典人文主义的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的精神文化领域,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崇拜神灵,故D项错误。

答案 B

考法1 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

【考题1】(2017·课标全国Ⅰ,3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答案 B

★明立意 从西方人文精神诞生的原因角度考查历史解释。

★抓关键 首先,明确材料的时空“公元前9至前8世纪”“希腊”;其次,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

★清误区 本题属于文字信息提取类试题,难度适中。

考生易把神与人的高度一致性错误归结为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理性占主导地位是在启蒙运动,代表人文精神的成熟阶段。

考法2 古代中西方法律观念的比较

【考题2】(2015·课标全国Ⅱ,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问:

“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

”孟子回答:

“抓起来就行了。

”学生又问:

“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

”孟子说:

“舜怎么能阻止呢?

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学生问:

“那舜又该怎么办呢?

”孟子说:

“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

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

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

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

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答案 

(1)孟子:

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苏格拉底:

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2)背景: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

价值:

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

★关键信息

信息1 “孟子说:

‘舜怎么能阻止呢?

法官是按职责办事’”说明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说明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信息2 “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说明守法是正义行为;“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说明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说明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思路点拨

本题属于中外关联类试题。

(1)问从材料一、二中提炼有关孟子、苏格拉底观点的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分别加以概括即可。

(2)问有关社会背景方面,应从孟子、苏格拉底所处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史实来回答;“共同的历史价值”可从对中西法制发展的深远影响和在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等角度考虑。

课时作业

(时间:

45分钟 分值:

85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重庆巴蜀中学月考)据统计《诗经》中有大量描写并赞美爱情的诗歌,例如《关雎》、《蒹葭》等篇。

而同时代的西方,智者学派也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重要命题。

据此可知,轴心时代东西方思想所具有的共性是(  )

A.仁爱至上B.人文关怀

C.强调民本D.批判怀疑

解析 《诗经》赞美爱情,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价值,体现的都是人文关怀,故B项正确。

答案 B

2.(2018·广东五校联考)古希腊早期,法庭审判时不允许代理辩护,而判定罪罚的陪审团是由普通民众组成的。

他们往往受双方在法庭上演说的影响,结果常是善辩的当事人获益,口拙的人吃亏,由此产生了教人辩论、授人辞章的“智者”。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法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过程

B.人文思想产生与民主政治有关

C.城邦经济政治获得高度繁荣

D.民主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答案 B

3.(2019·河南郸城模拟)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

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并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

A.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

B.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

C.民众厌倦平淡的世俗生活

D.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

解析 材料“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体现了人文主义,故B项正确。

答案 B

4.(2018·吉林长春模拟)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灵魂合乎品德的实践活动;幸福不是仅仅拥有品德,而且还要使用品德,将其贯彻到实践中去。

这一思想(  )

A.是对“美德即知识”思想的继承发展

B.主张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

C.体现了幸福标准取决于个人主观感受

D.继承唯心主义理念论原则

解析 题干中“幸福是灵魂合乎品德的实践活动;幸福不是仅仅拥有品德,而且还要使用品德,将其贯彻到实践中去”,强调幸福与品德、使用品德实践及品德紧密相关,继承发展了他的老师的老师苏格拉底的思想,故A正确。

答案 A

5.(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在古希腊的服饰设计中,男女通用的“多利亚”服饰,向外翻折的复式底边与穿着者的肚脐平齐,正好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女式服装“雅典娜”中,腰带的设计使用凸显了上下身的比例关系。

这些设计反映了当时希腊(  )

A.平等自由理念B.崇尚理性之美

C.开放包容精神D.注重功利实用

解析 材料中古希腊的服饰设计中突出比例的安排,是其理性思考的结果,反映出当时希腊崇尚理性之美,故B正确。

答案 B

6.(2019·广东肇庆调研)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

“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

”结果其著作被公焚,普罗泰格拉被控“不敬神”,只好逃离雅典并死于途中。

由此可见,古代雅典(  )

A.人文主义思想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C.人们心中神的地位至高无上

D.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解析 普罗泰格拉的观点不受认同,说明人文主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故A项正确。

答案 A

7.(2019·安徽宣城模拟)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强调的是(  )

A.物质生活B.科学精神

C.自由权利D.理性价值

解析 据材料“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可知,理智是人理性的体现,故D项正确。

答案 D

8.(2018·湖南长郡中学六模)古罗马修建的格罗塞姆竞技场运用希腊古典柱式的实践使他们领悟到层层柱式建筑立面的妙处:

建筑经分割而显得秀巧,它可使人在庞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

材料中古罗马的建筑(  )

A.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广阔和等级森严

B.彰显了古罗马的人文主义精神

C.体现了罗马继承希腊遗产的虔诚

D.说明了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残忍

解析 由材料“建筑经分割而显得秀巧,它可使人在庞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说明古罗马建筑要让人感到亲切,古罗马的建筑力图让人感到亲切,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B项正确。

答案 B

9.(2018·湖北黄冈调研)普罗泰格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他曾经提出:

“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

”普罗泰格拉阐述的核心思想是(  )

A.阐释了制定城邦法律的基本原则

B.客观评价了法律对城邦的重要作用

C.肯定人在城邦体制中的重要地位

D.强调了城邦是人和法律的有机结合

解析 材料“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属于所有的人”“……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肯定了人在城邦体制中的重要地位,故C项正确。

答案 C

10.(2018·河北承德联考)在古希腊智者学派中,普罗狄柯否认神,认为神是想象出来的,并把对人有用的事物视为神。

而克里底亚认为,神不关心人的命运。

这些观点(  )

A.标志着民主政治的起源

B.摆脱了古希腊神话的影响

C.树立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D.使哲学成为研究宗教的学问

答案 C

11.(2018·河南豫北豫南名校联考)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

智者是希腊人的“启蒙者”,是以“智慧、科学、音乐、数学等教人”的教师,对智者哲学中的积极部分给予了肯定。

这主要是针对智者学派(  )

A.向城邦公民传授参政知识

B.肯定人的价值和否定了神

C.将研究对象由神转变为人

D.鼓励雅典公民要积极参政

解析 材料强调“智者是希腊人的‘启蒙者’”,即思想的解放者,通过向人教授“智慧、科学、音乐、数学”等知识,提高希腊人的文化水平,从而认识到人的价值,从而使人从神的阴影中走出来,所以肯定了人的价值,否定了神,故B项正确。

答案 B

12.(2018·安徽“十校”联考)在柏拉图的共和国中,正义原则要求统治者的统治应符合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每个人不可能模仿许多事情,只能从事适合自己天性的职业,各司其职,不能任意更换。

这反映出柏拉图(  )

A.认为国家最佳政体为共和制

B.政治理想具有理性主义色彩

C.痛斥现实政治中非正义行为

D.代表古希腊全体人摇旗呐喊

解析 柏拉图的理想王国中,按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具有理性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子》、《论语》与《韩非子》中关于道德与功利等内容的比较

《墨子》

《论语》

《韩非子》

信鬼神

信亦不信

不信鬼神

兼相爱,交相利

仁爱;由己及人

无爱;利己

信奉天意

信奉天意

不信天,信暴力

反对奢靡

礼;享受与节制

张扬私欲

崇奉圣人

崇奉圣人

反对崇圣

尚贤能

举贤才

不尚贤,以术御臣

崇尚教化

教罚并用

崇尚法治

材料二 古代西方智者的启蒙

人物、学派

主要观点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守法即正义、认识你自己

柏拉图

依智慧、品德分工,贤人治国

亚里士多德

强调理性,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逻辑论证系统

斯多亚学派

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人生而平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家、法家在社会功利方面的主张。

与墨家、法家相比,儒家思想为什么会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16分)

(2)根据材料二,提炼出西方人文精神的要素。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思想的不同点。

(9分)

答案 

(1)主张:

墨家:

俭朴,反对奢靡,谴责战争;法家:

利己,张扬私欲,以法治国。

原因:

①墨家:

强调“兼爱”“非攻”,爱无差等,在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中难以推行。

②法家:

偏重功利,严刑峻法容易激化矛盾(如回答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可适当给分)。

③儒家,既讲德治,也讲功利,又吸收法家思想,是偏于道德的“中庸”政治;经西汉董仲舒改造后更加符合君主专制需要,经汉武帝认可,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

(2)要素:

理性、智慧、求善、守法、人生而平等。

不同点:

价值取向不同。

儒家:

以集体为本位,追求道德完善,主张德治;西方:

关注个人的利益和权利,追求理性,主张法治。

14.(2019·辽宁重点高中协作校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时引起人们思索的问题有:

理想政府的道德基础,社会制度的作用,以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目的,等等。

约公元前6世纪前后,整个文明核心区到处都在提出、探讨以上这样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古典时代伟大的哲学、宗教和社会体系。

这些体系的代言人——中国的孔子、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都是同时代的人,这并非偶然之事。

因为上述地区,都遇上了同样的动乱和挑战,只是各自做出的回答极为不同,从而,各自的发展方向也明显不同。

——整理自《全球通史》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2分)

答案 论题:

公元前6世纪前后,中国和希腊社会主流思想的发展方向有所不同。

阐述:

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出现了“百家争鸣”,其中儒学代表自己阶层的利益,提出“仁政”和“德治”的主张,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力图使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这种思想逐渐发展为古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西方:

古代希腊的一些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得到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越来越关注“人”本身,出现了智者学派,他们以人和人类社会作为探索主题,以人的眼光考察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这种思想成为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