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项分析方案化学学院 王纪学 石墨烯基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839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项分析方案化学学院 王纪学 石墨烯基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结项分析方案化学学院 王纪学 石墨烯基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结项分析方案化学学院 王纪学 石墨烯基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结项分析方案化学学院 王纪学 石墨烯基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结项分析方案化学学院 王纪学 石墨烯基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项分析方案化学学院 王纪学 石墨烯基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ocx

《结项分析方案化学学院 王纪学 石墨烯基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项分析方案化学学院 王纪学 石墨烯基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结项分析方案化学学院 王纪学 石墨烯基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ocx

结项分析方案化学学院王纪学石墨烯基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总编号           

北京师范大学

“本科生科研基金”工程结项报告

项 目 名 称:

石墨烯基纳M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申  请  人:

王纪学

所在(院)系:

化学学院

申请人电话:

申请人电子信箱:

chem3@

导     师:

王科志

导 师 职 称:

教授

导师所在单位:

化学学院

导 师 电 话:

58805476

导师电子信箱:

kzwang@

填 表 日 期:

2011年4月8日

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制表

填表说明

1、工程负责人按要求如实填写《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工程结项报告》(简称《结项报告》),并提供必要的附件材料,作为工程验收和评估的主要依据。

2、填写《结项报告》要求保证内容真实,数据准确。

所有栏目必填,不得有空缺,所填栏目不够用时可加附页。

3、封面总编号由“科研训练领导小组”统一编写。

4、《结项报告》用A4纸打印,原件一份,于左侧装订成册。

各单位可以自行翻印,但格式、内容、大小应与原件相同。

一、总结报告(要求字数在3000-5000字)

工程综述:

当今世界能源危机形势严峻。

世界人口增长,生态环境恶化,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人类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是能源问题。

常规能源储量有限,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太阳能光伏电池可以直接将储量大、分布广、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而且具有无污染、无需燃料运输、使用期限长久和安全的特点,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硅光电池等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高,技术成熟,但受到成本较高,材料纯度和制备工艺的限制,其大规模的普及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低,但与晶体硅太阳电池比较起来,具有以下优点:

一、材料来源广,消耗少,薄膜太阳能电池只需使用纳M级厚度的光电转换材料;二、制造能耗低,薄膜太阳能电池使用化学气相沉积、循环伏安法、物理化学气相沉积等多种技术,与制备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相比较,能耗大大降低;三、质量轻,薄膜太阳能电池结构质量轻、可根据用途使用软性基材制造,易折叠携带、应用空间弹性大[1]。

1991年,瑞士科学家Grätzel等[2]首次利用纳M技术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提高到7.1~7.9%。

从此,对染料敏化纳M晶太阳能电池(DSSC)、有机及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日益深入[3~6]。

目前,薄膜电池的转换效率达到6%~8%,近两年可达到10%~12%。

2004年,英国Manchester大学的Andre·Geim教授和Kostya•Novoselov研究员等首次制备出了石墨烯[7]。

从此,石墨烯凭借自身超大的比表面积、超薄、超硬、超强韧性、超强导电性和相当的透明度引起了全世界的研究热潮[8~9]。

2010年10月,Andre•Geim教授和Kostya•Novoselov研究员因为对石墨烯的“突破性实验”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预计这种材料将在电子学发挥重要作用,瑞典皇家科学院称:

“由于它实质是一种透明的、非常好的导体,石墨烯可以用来生产透明触摸屏、灯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

它是一种完美的原子晶格[10]。

稳定的晶格结构使碳原子具有优秀的导电性,石墨烯中的电子能以恒定的速率移动,还表现出了异常的整数量子霍尔行为。

其霍尔电导等于2e2/h,6e2/h,10e2/h,……,为量子电导的奇数倍,且可以在室温下观测到。

这个行为已被科学家解释为电子在石墨烯里的有效质量为零,这和光子的行为极为相似;不管石墨烯中的电子带有多大的能量,电子的运动速率都约是光子运动速率的1/300。

石墨烯的室温量子霍尔效应,无质量狄拉克费M子型载流子,高达200000cm2/V•s的迁移率等新奇物性相继被发现。

在室温下有微M级的平均自由程和很长的相干长度,石墨烯是纳M电路的理想材料[11]。

氧化石墨烯的结构与石墨烯大体相同,是一种重要的石墨烯基多官能团氧化物,在一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空间无限延伸的基面上连有羰基、羟基、羧基等的官能团(如图1所示)。

这些基团破坏了层面内的π键,大大降低了传导电子的能力。

但同时功能基团的接入,赋予氧化石墨烯一些新的特性,如分散性、亲水性、与聚合物的兼容性等,是一种潜在的制备复合薄膜的良好材料。

当前对氧化石墨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制备[12]、还原[13]和纳M复合材料[14]等方向,对氧化石墨烯薄膜本身的光电化学性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图1石墨烯结构示意图

目前制备石墨烯的主要方法[15~17]有:

化学气相沉积法、微机械剥离法、有机合成法、剥离-再嵌入-扩涨法以及氧化石墨还原法等。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以能量激化气体反应先驱物发生化学反应,在基底表面形成石墨烯薄膜的一种薄膜成长方法。

然而现阶段工艺不成熟及较高的成本限制了其规模应用。

微机械剥离法是采用离子束对物质表面刻蚀,并通过机械力对物质表面进行剥离制备石墨烯。

但由于工艺复杂,制备的石墨烯产率低,不能够满足工业化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规模化生产。

有机合成法可以制备具有确定分子结构且无缺陷的石墨烯纳M带,并可以对石墨烯纳M带进行功能化修饰。

剥离-再嵌入-扩涨法是在用氧化石墨还原法制备石墨烯时,天然石墨难以完全氧化,以致于制备的石墨烯的导电性差。

Li等[18]提出剥离-再嵌入-扩涨法,制备出高质量的石墨烯片。

即在室温下将预处理的石墨用发烟硫酸氧化24h,过滤洗涤后,加入DMF和TBA的混合液中超声5min;再放置3天使TBA完全进入石墨层间,之后在甲氧基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中超声1h,便可得到石墨烯片。

这种石墨烯在有机溶剂中稳定悬浮,室温及低温下表现出极高的导电性,比通常用还原氧化石墨方法获得的石墨烯的电导高两个数量级。

然而在制备单层且具有高导电性能的石墨烯及批量化生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氧化石墨还原法是以鳞片石墨或膨胀石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获得在溶液中分散(超声分散)的氧化石墨,氧化石墨再经水合肼、硼氢化钠或对苯二铵等还原而获得石墨烯的方法。

利用氧化石墨还原法,在不使用化学稳定剂的情况下,可以制备出石墨烯悬浮液。

这种方法可制备出大量廉价的石墨烯,成本较低、产率高,可实现石墨烯的批量生产。

但是氧化石墨还原法制备的石墨烯也存在一定缺陷:

经过强氧化剂氧化过的石墨并不一定能够完全还原,导致其一些物理、化学等性能损失,尤其是导电性。

另一方面,利用石墨烯基物质优良的特性与其它材料复合可赋予材料优异的性质。

功能化后的石墨烯具有良好的水溶性,适用于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

石墨烯/硅复合材料是一种透明的优良导体材料,Watcharotone等[19]利用石墨烯制备透明的导电陶瓷复合材料,溶胶-凝胶法制得的这种导电薄膜厚度薄且表面光滑,添加的石墨烯可以均匀地分布在膜中。

化学还原或加大石墨烯的量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电导率。

这种新颖的材料还有望用于太阳能电池、防静电的衣料、自清洁的玻璃窗等。

Stankovich等[20]成功制备石墨烯/聚苯乙烯纳M复合材料,当添加石墨烯体积分数为0.1%时,就达到渗流阀值,此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发生一个有明显数量级差别的突跃,复合材料常温下的电导率增加到10-6S/m,随着石墨烯添加量的继续加大,电导率迅速上升,添加量为1%体积时,电导率为0.1S/m。

Wang等人利用氧化石墨烯热膨胀后热处理还原的石墨烯制作为透明导电膜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制备的石墨烯透明导电膜的电导率可以达到550S/cm,在1000~3000nm的光波长范围内,透光率可以达到70%以上[21~22]。

陈永胜等用溶液法加工的石墨烯薄膜厚度~20nm,光透过率~80%,可以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阴极[23]。

Wu等人用溶液法制备的石墨烯透明导电膜应用于有机太阳电池中作为阳极,但是由于应用的石墨烯未经有效的还原,所以电阻较大,导致得到的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及填充因数不及氧化铟,如果可以降低石墨烯膜的电阻,得到的结果可能会更好[24]。

Liu等人用溶液法制备的石墨烯与其它贵金属材料复合的电极组装的有机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可以到4.0mA/cm2,开路电压为0.72V,光转化率可以达到1.1%[25]。

Li等人对石墨烯采用剥离-再嵌入-扩张的方法,成功制备了高质量石墨烯,其电阻比通过以氧化石墨为原料制备的石墨烯低100倍,并以DMF为溶剂,成功制备了LB膜,在光电转换上很有应用潜力[26]。

目前关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石墨烯以其独特的结构、性质及潜在的应用,越来越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已成为材料、化学、物理等众多领域研究的热点。

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的成功制备,可以应用在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例如制备透明的电极用于太阳能电池,航天器的机身、电池、超级电容器、催化剂载体等。

综上所述,本课题拟研究石墨烯基物质的光电化学性质,并利用半菁(C3)、钌(Ⅱ)配合物的优异光电性能,采取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尚未见报道的石墨烯基物质的复合薄膜,以期应用于光电转化和传感,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增大对太阳能的利用,为能源的再生提供直接而又清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张中俊,王婷婷,曾和平.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0(11):

75-78.

[2]O'RegnaB,GratzelM.Alow-cost,high-efficiencysolarcellbasedondye-sensitizedcolloidalTiO2films[J].Nature.1991,353(6346):

737-740.

[3]MatsuiJ,AbeK,MitsuishiM,etal.Quasi-Solid-StateOpticalLogicDevicesBasedonRedoxPolymerNanosheetAssembly[J].LANGMUIR.2009,25(18):

11061-11066.

[4]郑立平,周清梅,王飞,等.新型C_(60)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太阳能电池性能[J].化学学报.2004

(1):

88-94.

[5]冯小明,黄先威,黄辉,等.有机染料敏化网状二氧化钛纳M纤维微孔膜太阳能电池研究[J].化学学报.2010(11):

1123-1129.

[6]凡素华,王科志.钌配合物基太阳能电池光敏剂分子设计的最新研究进展[J].无机化学学报.2008(8):

1206-1212.

[7]NovoselovKS,GeimAK,MorozovSV,etal.Electricfieldeffectinatomicallythincarbonfilms.[J].Science(NewYork,N.Y.),2004,306(5696):

666-669.

[8]杨全红,唐致远.新型储能材料——石墨烯的储能特性及其前景展望[J].电源技术,2009,(4):

241-244.

[9]郝青丽,汪信,王华兰,等.氧化石墨烯/聚苯胺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用途[P].101527202,2009/09/09.

[10]2010-10-05

[11]马圣乾,裴立振,康英杰.石墨烯研究进展[J].现代物理知识,2009,(04).

[12]ChangL,WuS,ChenS,etal.Preparationofgrapheneoxide–molecularlyimprintedpolymercompositesviaatomtransferradicalpolymerization[J].JMaterSci.2011,46:

2024-2029.

[13]ZhangX,FengY,TangS,etal.Preparationofagrapheneoxide–phthalocyaninehybridthroughstrongp–pinteractions[J].Carbon.2010,48:

211-216.

[14]YaoH,WuL,CuiC,etal.DirectfabricationofphotoconductivepatternsonLBLassembledgrapheneoxidePDDAtitaniahybridfilmsbyphotothermalandphotocatalyticreduction[J].J.Mater.Chem.2010,20:

5190-5195.

[15]乔峰,朱海涛.石墨烯制备_表征及应用研究最新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0,38(10):

15-17.

[16]黄桂荣,陈建.石墨烯的合成与应用[J].炭素技术.2009(01).

[17]李旭,赵卫峰,陈国华.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研究[J].材料导报.2008(08).

[18]XLI,GZ,X.B.HighlyconductinggraphenesheetsandLangmuir–Blodgettfilms[J].NatureNanotechnology.2008,3:

538-542.

[19]WatcharotoneS,DikinDA,StankovichS.Graphene-silicacompositethinfilmsastransparentconductors[J].NanoLett.2007,7:

1888-1892.

[20]StankovichS,DikinDA,DommettG,etal.Graphene-basedcompositematerials[J].NATURE.2006,442(7100):

282-286.

[21]杨全红,唐致远.新型储能材料——石墨烯的储能特性及其前景展望[J].电源技术,2009,(4):

241-244.

[22]WangX,ZhiL,MuellenK.Transparent,conductivegrapheneelectrodesfordye-sensitizedsolarcells[J].NANOLETTERS,2008,8

(1):

323-327.

[23]WuJ,BecerrilHA,BaoZ,etal.Organicsolarcellswithsolution-processedgraphenetransparentelectrodes[J].APPLIEDPHYSICSLETTERS,2008,92(26).

[24]WuJ,BecerrilHA,BaoZ,etal.Organicsolarcellswithsolution-processedgraphenetransparentelectrodes[J].APPLIEDPHYSICSLETTERS,2008,92(26):

-.

[25]LiuQ,LiuZ,ZhangX,etal.Organicphotovoltaiccellsbasedonanacceptorofsolublegraphene[J].APPLIEDPHYSICSLETTERS,2008,92(22).

[26]LiX,ZhangG,BaiX,etal.HighlyconductinggraphenesheetsandLangmuir-Blodgettfilms[J].NATURENANOTECHNOLOGY,2008,3(9):

538-542.

工程研究计划要点、执行情况、主要进展:

工程研究计划要点:

1.由石墨制备氧化石墨并对其表征;

2.静电组装氧化石墨烯薄膜;

3.氧化石墨烯纳M薄膜光电性能测试及分析;

4.制备半菁(C3)并表征;

5.半菁(C3)与氧化石墨烯静电组装成膜;

6.复合薄膜光电性能测试及分析;

7.氧化石墨烯与半菁(C1)、钌(Ⅱ)配合物等复合膜的光电性能测试及分析。

执行情况与主要进展:

完成了既定计划中的1~6步,正在额外进行第7步。

工程特色、创新点及研究取得的成果:

工程特色:

1.立足当代急需解决的能源问题,致力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2.以新近制备出的石墨烯为研究主体,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创新点:

1.在傅玲等[9]将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分为低温、中温、高温反应三个阶段的基础上,延长中温反应时间至8h;充分超声剥离后,通过脱脂棉抽滤和渗析的方法除去少量沉淀和杂质离子,得到均一稳定的氧化石墨烯水溶胶,放置7个月后无沉淀。

2.当前对氧化石墨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制备[6]、还原[7]和纳M复合材料[8]等方向,对氧化石墨烯薄膜本身的光电化学性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单层膜,并研究了其光电化学性质和光电机理。

3.制备出尚未见文献报道的半菁(C3)与氧化石墨烯复合薄膜,并研究了其光电化学性质和光电机理。

研究取得的成果:

研究论文二篇

成果形式(名称)及合作交流情况:

研究论文《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光电化学性质》(已投稿至化学学报)、《氧化石墨烯与半菁(C3)薄膜的制备与光电化学性质》(已完成中文论文,英译中)

应用前景评价及必要的说明:

本课题拟制备并研究石墨烯基物质及其复合物的光电化学性质,以期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应用于光电转化和传感,增大对太阳能的利用,为能源的再生提供直接而又清洁的途径。

工程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二、经费使用情况:

经费总支出(元)

学校经费支出(元)

部院系经费支出(元)

导师课题经费支出(元)

其它经费支出(元)

3100

2000

0

1100

0

经费支出详细列表(按照工程研究过程中经费支出实际情况,填写工程经费支出明细,对于虚报经费支出或浪费经费的工程,学校将严厉追究工程组责任)

名称

单价

数量

总价

具体事由

实验材料

300

1

300

基本试剂

ITO玻璃板

150

5

750

导电基片

滤光片

300

2

600

实验器材

氙灯

150

3

450

光电测试

光谱测试

600

1

600

材料表征

电镜

100

4

400

形貌表征

注:

名称栏中需填写具体支出明细,不可概括写交通费、住宿费、办公用品等。

工程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三、成员合作情况:

成员

学号

院系专业

实际的任务分工

承担的任务占总任务的百分比

是否为工程开题后新加入人员

本人签字

主持人

王纪学

0810150937

化学

制备与性能测试

45

参加人

黄喆

0810150940

化学

制备与性能测试

20

林浩

0810150054

化学

制备

15

文纪瀛

0810150051

化学

制备

10

沈佳男

0810150042

化学

制备

10

(工程投入情况、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问题、有何建议和意见等)

工程投入情况

本课题组成立于2009年9月,在前期的文献调研中,就得到了王科志老师的悉心指导。

2010年2月,课题组利用寒假时间,按照文献提供方式和改进后的方式进行了多次的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实验,并找到了最佳制备实验方案。

2010年3月,课题组成功申请到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

2010年4月,对氧化石墨烯进行还原,并与半菁(C3)静电组装,紫外测试表明两者难以发生静电组装。

可能是由于经还原处理后,羧基等官能团太少所致。

2010年6月,课题组找到氧化石墨烯的提纯方法,并进行了系列的表征实验,如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

2010年8月,探索对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光谱和光电测试。

2011年1月,批量制备氧化石墨烯,并完成对氧化石墨烯单层膜的光电化学性质测量。

2011年3月,完成对氧化石墨烯与半菁(C3)复合薄膜的制备与光电化学性质测量。

2011年4月,结题汇报。

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解决了哪些问题

综合来看,利用还原后得到的石墨烯水溶液容易沉淀,与阳离子物质进行静电组装的效果不好,难以测量吸光度的增加。

而利用制备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进行静电组装的效果很好。

光谱测量中,吸光度随层数呈线性增加,表明薄膜厚度均匀;光电测量中,氧化石墨烯能形成稳定的自组装薄膜,光电化学性质优异,实验条件下最大光电流密度高达3.72μA/cm2;第4层氧化石墨烯与半菁(C3)复合薄膜的光电流在同样条件下可达10.6μA/cm2。

较我们最近报道的WO3/半菁静电自组装膜的光电信号大得多,达到了实验预期。

表明氧化石墨烯是一种制备应用于光电转换复合薄膜的良好材料。

存在哪些问题、有何建议和意见等

氧化石墨烯表面含有大量功能性基团,如羟基、羧基、环氧基、羰基等。

这些基团破坏了层面内的π键,大大降低了传导电子的能力。

若能适当还原氧化石墨烯而又不至于影响静电组装效果,光电转换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也可以通过对石墨烯的化学修饰,提高静电组装效果,进而增大光电转换效率。

四、工程组对工程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价

五、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对工程的评语:

研究课题既具有重用的理论意义,又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世界上对石墨烯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股热潮,但对氧化石墨烯的研究相对较少。

以王纪学同学为负责人的科研小组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坚持投入实验,潜心钻研,认真负责。

改进并完成了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提纯的方法,完成了对氧化石墨烯光电性能的表征和论文书写工作(现已投到了化学学报,审稿中)。

制备出尚未见文献报道的氧化石墨烯和双极偶半菁衍生物的复合薄膜,并进行了光电化学性质的测试与机理探究,也完成了中文论文的书写工作。

达到了预期目的,成果显著,圆满完成了这一科研工程。

工程完成情况:

V合格□不合格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各成员成绩及评语

姓名

成绩

评语

主持人

王纪学

90

严谨认真,表现良好

参加人

黄喆

80

开始表现良好,后来忙于英语与心理咨询师的考试

林浩

70

开始表现良好,后来忙于其它竞赛,很少进实验室

文纪瀛

60

开始表现良好,后来刚开始还行,很少进实验室

沈佳男

60

开始表现良好,后来忙于其它竞赛,很少进实验室

备注:

由指导教师对所有参加人员在工程中的表现按百分制分别给出成绩以及相应评语。

六、单位意见:

项目所在单位意见

部院系教案部长/院长/系主任签字:

盖章

年月日

签字:

盖章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