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海城市西柳中心小学德育系列校本教材一代金石文化宗师于省吾美德少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767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海城市西柳中心小学德育系列校本教材一代金石文化宗师于省吾美德少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辽宁省海城市西柳中心小学德育系列校本教材一代金石文化宗师于省吾美德少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辽宁省海城市西柳中心小学德育系列校本教材一代金石文化宗师于省吾美德少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辽宁省海城市西柳中心小学德育系列校本教材一代金石文化宗师于省吾美德少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辽宁省海城市西柳中心小学德育系列校本教材一代金石文化宗师于省吾美德少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海城市西柳中心小学德育系列校本教材一代金石文化宗师于省吾美德少年.docx

《辽宁省海城市西柳中心小学德育系列校本教材一代金石文化宗师于省吾美德少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海城市西柳中心小学德育系列校本教材一代金石文化宗师于省吾美德少年.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海城市西柳中心小学德育系列校本教材一代金石文化宗师于省吾美德少年.docx

辽宁省海城市西柳中心小学德育系列校本教材一代金石文化宗师于省吾美德少年

 

西柳中心小学德育系列校本教材

XILIUXIAOXUEDEYUXILIEXIAOBENJIAOCAI

西柳小学校本教材开发办公室

 

第1课铭记师恩尊师重教

“老师”原是宋元时代对地方小学教师的称谓。

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

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后专指学生对教师的尊称,一直沿用至今。

问题:

你了解教师节的由来吗?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教师节,就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

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同意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历史上,凡见有作为的思想家、教育家无不重视教育,尊重教师。

古人云:

“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

”“不敬三师,是为忘恩,何能成道?

”回顾古今先哲贤圣对尊师重教的精辟论述,应对我们有深刻启示。

富民强国教育为本。

教师受到社会普遍尊敬之后,教育才能得到重视,教育得到重视后人们才懂得努力学习。

尊重教师重在行动。

尊重教师的劳动。

教师的辛勤劳动体现在教学上,学生虚心学习,认真听好老师的每堂课,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这是对老师最大的尊重。

 

古人曰: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老师是太阳底下神圣的职业。

人们都说老师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的确如此,对于我们的成长而言,老师是文化的传播者,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老师是我们成长的领路人,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处事;老师是我们的朋友,尊重、理解、关心我们的成长;老师是我们的榜样,言传身教,使我们终身受益。

 

第2课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华夏大地,礼仪之邦,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文明礼仪,是我们的骄傲和财富。

一个人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了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盘点最令人深恶痛绝的四大生活陋习:

一、乱抛垃圾倒污水。

随便乱扔乱倒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劳动量,给路人带来了危险,同时也会破坏周围的环境,长期堆积的垃圾和存留的污水还会腐烂变臭,使其中的致病菌滋生。

二、随地吐痰。

随便吐痰不但欠文明,还会危害人类健康。

研究表明,特别是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的患者,其痰中的致病微生物蒸发到空气中,可使健康人通过呼吸到病菌的空气而受到传染。

三、饭前便后懒洗手。

日常生活中,尽管“饭前便后要洗手”、“病从口入”的道理人人皆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认真遵守。

洗手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和食源性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同时,不勤洗澡和不常换衣,也容易引起皮肤的炎症,降低机体的抵抗力。

四、大声喧哗、干扰他人。

在公共场所高谈阔论、口若悬河,或者大声叫喊他人,与他人争论,是无视他人的反应。

这些行为严重地破坏了他人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一种不尊重他人和不礼貌的行为。

中小学生校园十大礼仪规范:

1、言语要文明,见面问声好。

友善共相处热情礼相待。

2、衣着应端庄,仪态要规范。

3、领物取物,主动排队,相互礼让,井然有序。

4、他人宿舍,非请莫进;他人财物,未准莫取。

5、走道楼梯,人来人往,你谦我让,主动留道。

6、弱小贫困,帮扶资助;残疾病患,文明相待。

7、桌面墙面,莫乱涂画;垃圾杂物,弃置有道。

8、进出校门,主动下车,微笑致意。

9、上课考试,休息时间,尊重他人,保持安静。

10、升旗仪式,庄严肃穆,着装整齐,端正严谨。

1、自习课,老师都在开会,班上同学吵闹,你该怎么办?

2、你做作业时碰到难题,百思不得其解,同学把做好的作业让你抄,你会怎么办?

3、课间你在走廊中吃完橘子,剩下橘子皮,可旁边没有垃圾箱,也没有老师,这时你会怎么办?

 

第3

第4课:

革命烈士赵力耕

 

赵力耕,1917年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市西柳镇西柳村。

少年时代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拥护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思想,拥护平均地权。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力耕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残酷统治,不甘心做亡国奴,离开海城流亡关内,先后辗转于北平、河南、西安等地读书。

1938年考入国民党政府武汉军校第12期电训班受训。

毕业后,赵力耕调到军统重庆电讯总台任报务员。

此间,赵力耕目睹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统治和特务机关反共反人民的罪恶活动,心中十分不满,经常与进步青年张蔚林、冯传庆、杨洸等人交谈国事,积极寻求与共产党组织联系。

1938年10月,党组织派中共党员黎林化名张露萍打入特务系统电讯总台,团结教育有志青年,发展组织,传递情报。

在张露萍的团结、帮助和教育下,1939年10月,赵力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其他进步青年也相继入党,组成了以张露萍为首的党支部,在中共南方局军事组织的领导下,战斗在敌人的心脏。

赵力耕等7名党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国民党的政治、军事情报,转报给中共中央南方局。

这些重要情报,对于了解敌情,揭露敌人阴谋,团结教育全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40年2月初,地下党支部被破获,赵力耕、杨洸、张蔚林、冯传庆、王锡珍、陈国柱、张露萍等7人相继被捕。

这件事对反动当局震动很大,军统头子戴笠亲自审讯,蒋介石听了亦十分震怒,他们将7人处死刑,暂缓执行,监押在贵州“息烽集中营”。

在狱中,赵力耕与难友们互相鼓励,英勇不屈,战胜各种刑讯,同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1945年7月14日,敌人开始了疯狂的屠杀,赵力耕等7人被押赴刑场,一路上他们高唱国际歌,昂首挺胸,带着几十斤重的镣铐,从容不迫,被敌人秘密杀害在息烽的快活岭。

是时,赵力耕年仅28岁。

 

第6课学会合作,体验成功

野雁南飞

每当秋天来临,见到雁群为躲避寒冬而朝着南方,沿途以“人”字队形飞行时,你会想到什么?

当每一只鸟展翅拍打时,会使其他的鸟立刻跟进,于是引起整个鸟群的抬升。

借着“人”字队形,整个鸟群将比每只鸟单飞至少增加了71%的飞升能力。

领队鸟的压力是最大的,消耗也是最大的。

当领队的野雁疲倦了,它会退到侧翼,另一只野雁则接替它飞在队形最前端。

最后而且也是重要的——当一只野雁生病了,或是因枪击而受伤脱

队时,另外两只野雁就会主动脱队跟随它,帮助它并保护它。

它们跟着落下的野雁一起落到地面,直到它能够再次起飞或者死掉。

只有到了那时,另外两只野雁才会飞走或随着另一队野雁来赶上它们自己的队伍。

合作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只有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才能够实现双赢,共享成功的快乐。

当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是一个团体,没有为团体奉献出自己力量的时候,最终往往损害的却是自己的利益。

明白到自己在集体中的角色和责任,并为集体付出自己的力量,才能建设和谐共赢的班集体,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发展。

假如我们能团结互助,找到一位出色的领导者,并且每个同学都有共同的目标,并准备为这个目标各尽所能,全力配合领导的指挥,掌握合作的技巧,那么难事也可以迎刃而解。

团队的合作是靠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撑、配合完成的。

团队的人数再多,如果各顾各、步调不一致、相互扯后腿,那么没有任何力量可言。

相反,只有人人都为班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注意方法和技巧,才能取得成功!

课后小作业:

请发挥集体的力量,完成下面的班级合作公约:

1、

2、

3、

4、

第7课无规不成方圆

有这么个传说:

很久以前,鲁班教他的徒弟做圆台和方台,可徒弟怎么也做不圆、造不方。

于是,去请教师傅。

鲁班笑而不语,拿出两样东西给这个徒弟。

过了一会儿,徒弟就做出两件十分像样的木制圆台和方台。

原来那两样东西就是规和矩。

规是圆规,用来画圆;矩相当于折尺,可画出直线和直角,量取长度。

这就是所谓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来历。

河水与河岸的对话

河水对河岸咆哮:

“你像两堵墙立在我的身边,阻挡我随意流淌,限制我的发展……”

河岸严肃而认真地回答:

“正是由于我的存在,淙淙河流才能汇聚成滔滔巨流!

河水不听劝告,冲毁堤岸,漫野横流……渐渐消失了。

这个故事正印证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当然,我们强调无规矩不成方圆,但并不等于墨守成规,麻木守旧。

我们要配上创新的长剑,突破规矩另成方圆。

因为创新是穿破未知障碍的匕首,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是通想成功彼岸的桥梁,我们只有创新才可能汽笛指挥,探索真知,获得成功。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譬犹巧锤之为规矩准绳以遗后工也”,这是古人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比如就象巧锤自己制作画圆和方形的工具留给后人才使后来的工匠们知道圆应该怎么画,方形该怎么做。

古人也把它叫做规矩绳墨,国不可一日无法,家不可一日无规,校不可一日无纪。

青少年时期,大家都追求个性的发展,追求自由,然而,自由是相对的,英语亦有说:

“Freedomisnotfree.”自由不是免费的。

项羽力能扛鼎,勇冠三军,却因为过分自大而自刎乌江,而越国大夫范蠡深知自我约束的重要性,在灭吴之后,并不邀功请赏,反而急流勇退,告老还乡,经商贩马,以享余年。

由此可见:

人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还要学会自我约束或接受来自外界的约束才能实现双赢。

不仅赢得个性的发展更有智慧上的收获。

 

第8课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

于省吾先生,字思泊,号夙兴叟,斋名双剑誃、泽螺居。

1896年12月23日(光绪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九日)诞生于辽宁省海城县西十五里中央堡。

先生一生致力于古文字学、古籍整理、古代历史、古代文物等方面的研究,治学严谨,成绩卓著。

毕生60余年学术生涯,笔耕不辍,著书14种(未正式出版者不计)、论文近百篇。

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古籍整理专家。

先生少承庭训,学习勤奋。

17岁入海城中学,后入奉天教育会国学专修科,未及结业,就以优异成绩考入沈阳国立高等师范,1919年毕业

于省吾和陈梦家都是在“甲骨学”方面有着突出贡献的文字学家。

“甲骨学”因甲骨文1899年为人发现,逐渐形成了一门国际性学问。

中国学者对甲骨学之贡献最大者,则有“甲骨学之父”“甲骨四堂”“甲骨四老”之说。

“甲骨学之父”是首先发现甲骨文,并第一个将其订为商代文字的王懿荣。

“甲骨四堂”指代表了1949年以前甲骨学成绩的四位中国学者,他们是罗振玉,号雪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王国维,号观堂。

“甲骨四老”指的是1949年以后,为甲骨学研究继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四位学者,他们是:

梦家于省吾、唐兰和胡厚宣。

玩物不能丧志”

正是因为于省吾在学术上的成果显著,他曾先后被聘为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教授或名誉教授,还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

陈梦家与于省吾的初识,正是陈梦家在燕大跟随容庚先生读研究生时。

那时陈梦家如饥似渴地研读有关自己所学专业的前辈学者的著作文章,自然少不了于省吾的著作。

尤其是于省吾经由文学而经学,然后加以融会贯通,自成一家的治学经历,对初入学术之门的陈梦家大有启发,陈梦家对于氏之著作,所见必读。

因于省吾与容庚友善,陈梦家与于省吾得以结识,并执弟子礼。

而后陈梦家留校任教,于省吾曾受聘燕大任教授,陈梦家更是侍应备至,颇得于氏好感。

此时,正值于省吾著述旺季,于氏著作甫一问世,定会赠与容庚,陈梦家定会第一时间捧读。

每遇不解,适于省吾来燕大时,会谦恭讨教。

陈梦家亦时有论文见诸《燕京学报》《禹贡》等刊并预定抽印本若干赠送师长,于省吾对陈梦家的天赋、悟性、才华和努力、勤奋以及思路、行文都颇为欣赏。

于省吾和容庚是一代人,但在陈梦家眼里,于省吾更像兄长,没有代沟,无论谈学问,还是聊家常,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于省吾酷爱收藏,陈梦家每逢进城,只要于省吾在寓所,都要去拜访。

每次陈梦家到来,于省吾会把自己所藏的古器物展示给他,并指导陈梦家辨识铜器的铭文和甲骨上的文字。

当见到于宅所藏吴王夫差剑与少虡错金剑时,陈梦家赞叹不已。

由此,陈梦家对集藏古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陈梦家常到于宅来,与于家老小都熟悉起来,他们都喜欢这位新月派的著名诗人,每当饭口,于家会留陈梦家就餐。

有时,赶上于省吾去商贾或藏有古器物的宅门探访,会让陈梦家跟随。

陈梦家从于氏串古董店、老户人家,不但学到辨识古器物真伪要领,还学到了与商贾周旋的实战经验,为他后来搜集古器物和搜购明式家具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尽管于省吾热衷于收藏古器物,但只是为了研究古器物和铭文,他秉承“玩物不能丧志”的古训,对所藏古器物凡有学界朋友借去或索去,从未流露过难以割舍之情。

坚决不任伪职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陈梦家南渡,不久应聘迁移到长沙的清华大学,而后随校赴云南任教西南联大。

于省吾仍留北平,任辅仁大学国文系教授。

辅仁大学由于罗马教廷和天主教圣言会所在德国和日本的特殊关系(同盟国),尤其是董事会的权利实际由德国人把持,所以北平沦陷后,辅仁大学的校务活动没有受到影响。

在整个抗战时期,辅仁大学是唯一不悬日伪国旗,不读日伪所编的进行奴化教育的课本的高校。

因此,在北平沦陷期间,有些原来执教于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等高校的著名教授,由于客观原因不能随校南迁,也不愿在日伪控制下的学校任教,于是转入不悬日伪旗帜的辅仁大学。

那些想在北平继续学习,又不愿当日本的亡国奴的青年,也转到辅仁大学。

于省吾在北平沦陷期间,曾有任伪职的故旧上门请他出山,被他严词拒绝。

有的被日伪接管的院校请他兼课,亦被他厉声呵斥。

他坚守不为日伪做事,不在挂有日伪旗帜的学校兼课。

他断绝了一切与日伪有勾连的人情关系,秉承校长陈垣先生的学术抗日的爱国主张,专心在辅仁大学讲授古文字学、金文研究、甲骨钟鼎文字等课;在授课的同时,潜心研究著述,著名的《双剑簃殷契骈枝》《双剑簃古器物图录》《双剑簃殷契骈枝续编》《双剑簃殷契骈枝三编》和《论语新证》等重要著作,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陈梦家与于省吾分隔南北,保持书信往来。

得知于省吾拒绝到挂日伪旗帜学校任教的消息,陈梦家和与于省吾熟悉的西南联大教授都极为敬佩。

那时,北平与云南昆明的通邮不畅,于省吾的著作和文章俟一发表,陈梦家一定会想尽办法尽早拜读。

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于省吾十分挂念和关注陈梦家的学术研究动态,对陈梦家在学术上的突飞猛进赞赏不已。

每当见到陈梦家最新论文,他都要仔细研读,并将自己的看法致信陈梦家交流;对陈梦家由普通的助教,几年内升至教授,更是赞赏有加。

1944年秋,陈梦家赴美后,与于省吾鱼雁往来。

于省吾一如既往地关注陈梦家在美的学术情况,支持并帮助陈梦家解决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陈梦家的前辈师长容庚和唐兰,远不如于省吾做得好。

于省吾在学术上对陈梦家的支持,可以说是毫无保留。

对陈梦家取得的学术成就,于省吾从来都是赞赏和肯定。

陈梦家是个知恩图报的君子,在美期间,凡有亲友奉托,他总是不遗余力全力奔走。

1946年春,于省吾之子世正和儿媳翟雅明相继从辅仁大学毕业,于省吾决定送他们去美国继续读书。

恰好陈梦家有信来,求赠《双剑簃古器物图录》,并询容庚等近况。

于省吾当即捡出一部,委托国立北平图书馆留守馆务负责人顾子刚转寄给陈梦家。

1946年4月9日,于省吾致信陈梦家,请他代询有关留学事宜:

(一)留学生每人一年学费、书籍、衣食住行共需美金若干

(二)报考大学或研究院之手续如何(三)芝加哥大学入学简章及大学一览。

”信中,于省吾告诉陈梦家,容庚已然离开北京大学“到广西大学任职;胡厚宣有《甲骨论丛》出版。

”陈梦家接到于省吾手函,自然不能怠慢,马上按于省吾所列三条,一一落实,并快信寄出。

5月初,于省吾接到陈梦家信函,获悉一切。

当即想办法与教育部联系子、媳赴美留学事宜。

但最终的结果是“教育部今年暑假考试官费生名额仅百人,而经济仅数名,是官费已无考取希望,自费优待汇兑办法业经部令取消,惟有自谋出国,而出国护照亦极难领,”“经济力量有限”。

无奈之下,于省吾在复函中,请陈梦家联系旧友顾立雅“商量设法代为声请入学并筹划领取护照办法”。

信末,于省吾还告诉陈梦家“如能在美谋得伪聘书二份(月薪须书百元以上方有效)寄来用以为声请护照之凭证,亦一法也。

”这当然是于省吾打听来的应急办法。

最终于省吾之子世正得以赴美留学。

1947年9月,陈梦家离开他工作了四年的芝加哥,回到北平清华大学任教。

“物有所归,我心泰然”

在回到北平的最初一个月里,陈梦家有空闲会安排到故旧家中拜访。

在京的师长辈,他几乎都走访了。

同行中的前辈学者,容庚已在抗战胜利北大被教育部接管后,让傅斯年轰出了北大,到岭南去了。

唐兰在西南联大解散,北大、清华在北平复校后,继续在北大任教。

于省吾仍然在辅仁大学任教。

陈梦家是专门到东城大佛寺西街37号于宅看望于省吾的。

自1937年分别,已有十个年头。

这一年,于省吾51岁,陈梦家36岁,正是做学问的最好年华。

十年前,在于省吾的眼里,陈梦家是一个刚刚步入古文字和古器物研究的青年才俊。

而十年后的今日,陈梦家已是在甲骨学、殷周铜器研究方面的专家了。

陈梦家向于省吾述说了他在美国四年中所见我国流失欧美青铜器的大致情况。

对于省吾问及的早些年河南某些地区出土的青铜器的下落,凡陈梦家在国外见到过的,并了解流失过程的都一一陈述。

当于省吾向陈梦家问起在美国是否得见将许多中国国宝级的文物贩卖至国外的国际著名的文物贩子、大古董商卢芹斋时,陈梦家告诉他,在欧美观摩调查流散的商周青铜器时,多亏卢氏为其多方周旋打通关节,取得调查的第一手资料。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考察时,他近距离看到被卢芹斋偷运至美国的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

在与卢氏交往的过程中,他看到了卢氏怀念家乡,对盗卖祖国文物有愧疚的一面,这也是卢氏竭诚帮助他完成调查在美公私所藏中国铜器的动因所在。

也是因为看到了卢氏的积极一面,才在回国前夕鼓动卢芹斋向祖国捐赠国宝。

于省吾对于陈梦家赴美四年所取得的成果大加赞扬,鼓励他要抓紧将在欧美搜集到的资料尽快整理出来,以供国内学者研究之用。

陈梦家告诉于省吾已然着手整理编撰。

陈梦家还与于省吾一起到故宫博物院看望马衡先生。

马先生请他们参观并鉴赏德人杨宁史所送的铜器。

陈梦家对铜器器型、名称和断代,铭文的辨识,均极精熟,令马、于两位前辈刮目相看。

自此以后,凡故宫博物院有人捐赠或收购到青铜器,马院长会请陈梦家过来协助鉴定。

“物有所归,我心泰然”。

这是于省吾常说的一句话,对陈梦家的影响至深。

走进新的时代

1949年1月31日,解放军进城,北平解放。

同年2月,在中共辅仁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了辅仁大学教员会。

3月,废除了历年为外国天主教神甫充任的“校务长”,成立了临时校政会议。

6月,学校遵照中央人民政府教育法令,成立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主席由陈垣先生担任。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提请政务院核准将辅仁大学接收。

1950年10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接管辅仁大学,陈垣继续当校长。

接管后的辅仁大学,有的院系开始合并到其他学校。

于省吾继续在保留下来的中文系任教并在北京大学兼课。

同年,于省吾被聘为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

陈梦家调入考古所后,与于省吾接触更方便了,经常到于省吾家吃饭、品茗、畅谈金石文化。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掉队,不落伍,于省吾开始努力阅读马列主义原著,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在学术研究方面,于省吾在文字学的教学实践中,着重对田野考古的新发现和民族学知识方面进行了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他认识到古文字学这一学科应该为研究古代历史服务。

因此他曾集中精力利用古文字数据去研究商周时代的社会制度、阶级斗争、经济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先后发表了有关商代军事联盟、商周的奴隶制、商代的农业和交通、夏商图腾、古代岁时制等一系列研究论文。

仅1955年至1957年,先后在《东北人大人文科学学报》上发表了《殷代的交通工具和驲传制度》(1955年底第2期)《殷代的奚奴》(1956年第1期)《释“蔑历”》(1956年第2期)、《商代的谷类作物》(1957年第1期)、《从甲骨文看商代社会性质》(1957年第2、3期合刊);在《史学集刊》上发表《〈商周金文录遗〉序言》(1956年第1期);在《历史研究》上发表《读赵光贤先生〈释“蔑历”〉》(1957年第4期)。

陈梦家也是硕果累累。

他的《殷墟卜辞综述》和正在编写的《西周铜器断代》都得到了于省吾的鼎立帮助。

于省吾不仅为《殷墟卜辞综述》提供了一些重要参考资料,并在审阅本书部分章节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多次就有关章节与陈梦家进行讨论。

《考古学报》1956年第2期刊出的《西周铜器断代》(四)《康王铜器》系陈梦家1939年春昆明讲稿,1942年秋在龙泉镇据三代拓本曾复写一遍。

1955年,陈梦家在从新审订时,于省吾为他提供了原拓照片,“据之更有所增释与改订。

”1956年,陈梦家对10年前完成的《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重新整理审定,得到于省吾的充分肯定。

同年春,陈梦家着手编辑《中国铜器综录》第二集(美国所藏部分),初稿完成,请于省吾等先生提意见,于省吾阅过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得到陈梦家的首肯。

1984年7月17日,甲骨学一代宗师于省吾病逝于长春,享年88岁。

第9课礼仪花香满校园

“礼者敬人也”。

礼是尊重。

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

“仪”是恰到好处的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形式。

仪就是表达。

没有礼就没有仪。

“礼仪”就是社交场合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规范。

所谓礼仪实际上就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待人接物的标准化做法。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让文明之花常开心中,把文明之美到处传播!

 

礼仪修养是现代人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作为初中生,我们更有必要争做文明标兵,投身于实践中。

讲礼仪的意义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作用是内强素质。

现代人要跟别人打交道也好,恰到好处的展示自己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

言谈话语举止行为,其实是一个人的素质和教养问题。

第二个作用是外塑形象。

在与人交往中,你的形象不但取决于你的相貌衣着等“硬件”,还取决于个人修养品质等“软件”。

在校外,你的形象代表了我们学校,要是在与外国人交往中,个人形象还代表国家形象。

第三个作用是增进交往。

我们都有这样的愿望,要多交朋友,交好朋友。

一个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必然要跟别人打交道,和别人交往,既然要跟别人交往,你就要有交往的艺术,所以学习礼仪有助于交往。

 

文明礼仪是一粒最有生命力的种子,它会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发芽、开花、结果,指导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让我们把文明之花播撒到生活中!

争做文明标兵——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第10课争做美德好少年

--冯子轩拾金不昧的事迹

 

冯子轩,是西柳小学五年级小学生,她在家是一名好孩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在学校她乐于助人是同学们学习的楷模。

2012年的一天中午,冯子轩在上学的路上捡到到了一个钱包,打开一看,里面8000多元现金,还有身份证、银行卡等。

冯子轩想:

失主一定很着急,便立刻将钱包收好,毫不犹豫地来到学校,交给了学校。

学校找到失主,归还了钱,失主很感动当场拿出1000元要答谢冯子轩,但被冯子轩拒绝了。

电视台、报纸、网络纷纷报道冯子轩拾金不昧的事迹,但冯子轩却很平淡,她认为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据为己有。

冯志轩事迹广泛流传,学习冯子轩拾金不昧的精神蔚然成风,同学捡到了钱物都及时交给失主,在冯子轩的影响下,西柳小学涌现了许多好人好事。

 

读了上述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美德少年?

 

第11课从小事做起,以德律己

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

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