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617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docx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docx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

传统的舆地学孕育历史地理学。

舆地学主要研历代疆域、政区、地名、水的因袭与变异,长期来是历史学的附庸,是治史的四钥匙之一,它的成果往仅被视为为历史研究提供一个空间台而已。

20世纪初,随着西方地学思想和方法的传,逐渐冲破了舆地学的藩,学者们自觉不自觉地运新的方法和视角来研历史时期发生的一切地理现象并探索这些现象发生、展和变化的规律。

这样,现科学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就应运而了。

1934年由顾刚、谭其骧创办的禹贡学会就是有于开创现代历史地理研究的学团体,自费筹办的《贡》半月刊既取得了批学术成果,更培养了一批历地理学人才,但不久因日寇侵华停办。

历史理学得到充分发展并日益受学术界的重视,则是解放后事。

当然,发展的道路并不是坦的。

在”文革”以前,历史自地理因其阶级属性不强而有发展,并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用;与国家经济建设密切关的经济地理(含历史经济理)因受苏联影响而呈一枝独式地畸形发展,某些分支只依附于经济地理而苟延残喘;但文地理长期被视作科学,作为历史地理学重要容的历史人文地理自然遭了殃。

所以,真正运马列主义理论和方法,基础理论研究、新领域开拓、相学科的交流与融合以及结合四建设的专题研究等方面的一系列成,主要还是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最后二十几年里所取得。

关于学科的性质,十年代以来即展开了学术讨论,并主要方面达成了共。

侯仁之最早阐明了历史理学是现代地理学一个组成分的基本观点。

他系统地阐述了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方法和意义,说历史地理学是现代理学的向后延伸部分,其主研究对象是人类历史期地理景观的变化主要工作不仅要复原去的地理景观,而且还要探求发展演变的规律。

谭其骧、史念对此均表示赞同。

谭其骧认为它研究对象与现代地理完全一致,仅仅是时上的不同而已;但同时多次强调运用历史学方法和历史献资料的重要性,指中国的历史地理学不仅能为历史研提供更多的利用成果,时又能从历史文献中汲取富的、无法替代的泉。

史念海认为”以前历史地理学还于历史学的范畴,自然要运用治的方法进行探索”,”既然(历史理学)是地理学的组成部分,就兼用地理学的方法从事究”。

此外,盛璋提出历史地理学是介于史与地理两门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盛叙功认为它属于社会科学范、尹国蔚提出它是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等观点,均成一家之言,呈现出百争鸣的良好局面。

对各分支领域的理论探,八九十年代也有长足的进展黄盛璋对绿洲学、马正对历史城市地理学周振鹤对历史政治地理学、韩光辉对历史地图编制理论、李成对历史民族地理学、王振对历史社会地理、胜生对历史医学地理学、王社教对史农业地理学、雍际春对历史文化理学、赵海军对历史科技地理等面的思考与探索,为各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学科基本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成就。

一历史地图集的编绘,颉刚、章巽合编的《中国历地图集》(古代部分)版于1956年,开我国合性历史地图集之先河作为毛泽东主席1954年交办的任务,由中国社科学院主办、谭其骧主编、历时三余年而于1988年才出的八大册《中国历史地图集》是一切历史地理专题进行入研究的基础与出发点,奠了本学科牢固的基石。

在它的响下,《中国历史地地图集》、《中国史稿地图》、《中国近代史稿地集》以及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太平天国、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一批断代、专题历史图集相继问世;区域历史地图集的编制也形成风气,出版的有北京、广东、西、上海四种。

规模大、门类更全、内容更精的《国家历史大地图集》正出版之中,预计这将大大推动本学的全面发展。

二是历史地工具书的编撰。

三十年代臧励龢等《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远远适应不了需要。

复旦大学历史理研究所编撰的《辞海》历史地理册、《中国历史地名辞典》别于1982年、1988年版,并一再重印。

谭其骧主《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地理卷(1996年出版),是前最权威的历史地名工具书分省的历史地名工具书则有东、浙江、湖南三。

即将出版的史为主编《新编中国历史地名大典》将在这方面取得巨大进步。

是通论性、总结性与区域合性著作的不断涌现。

通性著作目前至少已出版十一,主编或第一编著者分别是史念海、邹逸麟、马正林王育民、施和金、陈昌远、张步、韩滨娜、李恩军、张全明陈代光。

1982年出版谭其骧主编《中国然地理·历史自然理》和2001年初出版邹逸麟主编《中国文地理·历史人文地理》,由多个业单位协作攻关,集众人之长是学术界成果的总结之作,比述通论性著作更具权性。

至于区域性综合研究的,则至少有关于黄淮、河西走廊、荆楚、北、苏北的五部专著问世。

随这门学科的日益兴旺和成,产生了一批颇具影响的学术家,顾颉刚被认为是历史地理学的山祖,谭其骧、侯仁之、史海则为历史地理学三大,他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学继承人,从而围绕他们逐渐形成了海、北京、西安等研究历史地理的心。

二历史自然地理研究的进

作为历地理学一个分支,它从五十年代开始发展来的,谭其骧主编《中国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是这分支领域的前期综合果,侯仁之主编《环境迁研究》在学术界也颇有影响同时又在历史气候、河湖海岸、土壤、植被沙漠、动物等方面均有进展和成果问世。

徐近之自1955起整理和研究了20多个省份的历史气候资料,焕然1959年出版了究秦汉黄河中下游候的专著,竺可桢1972发表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初步研究》是一杰出的经典论文,张家诚、龚法、张丕远、刘昭、满志敏等学者对历气候的研究均取得重要成就。

关于历史上水体变迁的究,成果丰硕,仅有关黄河历史的究专著和论文集便有十余种。

关长江、珠江、海河、河变迁历史均有专著问,谭其骧、张修桂、施雅风、陈余关于洞庭湖、鄱阳湖、青海湖、部海岸历史变迁的研究果均堪称范式,谭其骧对海水系、史念海对运河、邹逸麟黄河、曾昭璇对珠江三角洲水系、汀水对辽河水系、王守春对塔里河、李并成对敦煌绿洲水、傅林祥对黄浦江等河流变历史的研究结论也均成一家言,有关历史上罗布泊、太湖、杭西湖、巢湖、鉴湖、广德湖、白洋、文安洼、梁山泊、延泽、华北平原湖沼与古河道、长三峡工程背景与长水旱灾害、上海与天津成陆过等专题的研究也取了一批重要成果。

因五六十年国家某些政策失当,造成一些地区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甚沙漠化,谭其骧对黄河下河道变迁与中游农牧业更关系、侯仁对西北毛乌素沙地与乌兰和沙漠变迁、史海对黄土高原植被、陈桥驿对兴天然植被的考察与研,都是有针对性的在学术上起着开创作用,少学者如朱震达、希贤、朱士光、赵复、陈育宁、景爱、王尚、邓辉等继踵其后,在研究广度、度上均有所进展,从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以文然、何业恒为主的一批学者在历时期野生动物地理的研究面发表了一连串的论文和专著,论了几十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在地理布上的变迁,得出了其变迁趋势是分布区域由小大、分布范围北界日南缩、有的种属甚濒于灭绝的结论。

之,环境变迁研究是历史然地理学的热门课题今后将长盛不衰,象蓝勇关于清皇木采办对西南地区环的负面影响、龚胜生于两千年来瘴病分布变这样的研,基础扎实而立意新颖,昭了这一领域良好的发展势。

三、史人文地理研究的进展

由于众所知的原因,1949-1979年间人文地理研究在中国实际上被列为禁区,因而历史人文地理也逃厄运。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神州大地,中国的历史人文地研究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谭其指出: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需要并可研究的方面与门类颇广泛,比外国要丰富得多其中相当大一部分中国所特有的,因此他预:

”历史人文地理将是历史地理研中最有希望、最为繁荣分支之一,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程中,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必将作出己的贡献,这是其他学所无法替代的”

近二十年来,历史人文地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因领域众多,宜分八方面加以总结。

1、历代政研究

这传统的舆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1980年出版的王仲荦《周地理志》反映了这一方向。

七年代及其以前的成主要集中在《中国历史地图集》和辞海》历史地理分册中。

1987年出版的周振鹤《西汉政地理》,解决了清代以来许学者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史政区研究的一大突破用”超迈乾嘉”来形容并非过。

以后,相继有研究东汉、明政区的专著(作者李晓杰靳润成)问世。

牛平等编著了明、清两代政区革综表,而以《中国历代政区划》为名的书至少有部,分省历史政区革的著作则有湖北安徽、山西、广西、夏、内蒙古、北京等多部。

这一跃领域里,发表的论文涉及县制、侨州郡县制、州县制、府制、行省制的许多方和行政区划划分原、州县等第变迁、政区改革等内容其中有些是热点问题,些具有突破性进展前者如关于秦郡的考证,乾以来无虑数十家。

汉书·地理志》原秦三十六郡,但清已发现内有后置者,王维《秦郡考》指出南海、桂林、象郡、原四个后置之郡不在十六郡之内,遂据《记》纪传益以陶、河间闽中、黔中四郡;谭其骧《秦郡考》则为应补入陈、广阳、闽中、黔四郡,并指出秦郡必拘泥于某一数目,因为秦统一后郡的建制有所增补关于秦代有无九原郡、是置有鄣郡,学术界也有争论。

者见于周振鹤《自选集》尤多,其县制起源三阶段说》春秋战国县制起源划分为县鄙之、县邑之县、郡县之三个阶段,”由县鄙得县之,由县邑得县之形,由县的长官世袭而得县之实,这或者可以看是县制成立的三部曲”又如,胡阿祥对东晋南朝州郡县、六朝政区增置滥置南朝内地的少数民族政区等问都做了穷尽式的研究,从而使以的同类成果相形见。

2、历代疆域究

放前,关于中国疆域的概念非常糊,往往将中国与中原王朝等量观,因而关于疆域的定义并十分确切。

参加《中国历地图集》的编绘者先遇到了疆域问题上的一连串难。

主编谭其骧深入细致地剖析了个时期的不同情况,经过反琢磨,直到晚年才表了他的论文《历史上的国和中国历代疆域》。

他认为,历史上的中是多民族共同缔造的国家,因而中与中原王朝是两个不同概念:

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任何员在历史上建立的政权,都中国历史上的政权;她所辖和活动的范围,都是历史上中国疆土;中原王朝只是其中的一部;历史上除了清朝以外没有一个政权曾经包括过所有国的领土。

这个观点,现在成了边史地研究的基本理论。

在学术果上,既推出了具有规效应的中国边疆史地研丛书,又出版了一些零散但很有深的学术专著。

论地,这些成果覆盖了西北蒙古、东北、西藏、云南、台湾、南、钓鱼岛、南海诸岛等地,填补不少空白;论时代涉及了夏、商直至明各朝的全部或部分域,分裂朝代也不例外,均取得了所未有的成果;甚至象越国边界、河曲十六州、唐羁縻府州、明代辽都司等这样偏僻但很有意义的专,也有专门的论著问世。

3、历史产业理研究

古代国以农立国,因而历史农业地理成果蔚然可观。

当,”文革”及其以前述性的笼统叙述占绝大多数,二十年来始在学术深度上进展较快史念海《河山集》(1-5集内许多论文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他在八十年代提”历史农业地理”概念后,得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多青年学者纷纷以此为研究方向,而有关成果层出不穷,成为一显学。

迄今为止已出版断代农业理专著3部、分省历史农业地理著近10部。

韩茂莉著《宋代农地理》探讨了自然条对农业的影响、人口土地与业生产的关系、主要经济作的地理分布与轮作方的变化、主要经济作的地理分布和黄河中游、东南、荆湖、西南、岭南五区域的农业生产与土利用特征,是第一部代农业地理专著,具有开意义。

她的近著《辽金业地理》是对学术事业的又一奉。

吴宏歧著《元代农业地》是这方面另一部专著郭声波著《四川历史农业地理是第一部区域历史农业地理专著填补了不少空白,也有开创意义。

资深专家们曾经预言若各地学者均能象著那样以本省为范围作通贯古今的史农业地理研究,则部完整的中国历史业地理当指日可待了。

可喜的是,此后又版了王社教关于明代苏皖浙和龚胜生、周宏伟、耿军、马雪芹、陈国生于清代两湖、两广陕西、河南、云贵等省的历史农地理研究专著,覆盖范围今16省。

这一领域发表论文有上百篇,有宏综合的考察、有断代农区域的综合研究,有对单一物地理分布及其变迁的研究,现一番繁荣的景象其中,史念海对黄河流域、赵永复河西走廊、杜瑜对甘宁黄土高、司徒尚纪对广东等地的农地理研究,均是以地区为单元探索;邹逸麟对蚕桑业、黄盛璋对冶业、赵松乔对种植业、李为对纸业等产业的历史地理讨则属部门地理研究;而华林对唐代粟麦稻、韩茂莉对宋代麦桑、曹树基对清代玉米番薯等作进行断代的历史地理研究,均较以对农作物的笼统研究前迈进了一步。

4、历史人口地理研究

这项研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1986年出版的葛雄著《西汉人口地理》是第一部断历史人口地理专著,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该对西汉人口分布的密度、迁徙、增率以及粮食生产关系等问题了详尽分析研究,为历史人口理研究方法开创了一条新路子具有引导意义。

此后,有关代人口地理的专著仅唐便出版了三部、区域历史人口地理专著一部、动态的历史人地理(移民史)专著至4部,葛剑《自选集》内这方面的辟论述亦复不少,还多种人口史研究专著涉及地问题。

发表的论文也很观,重要的如李仪俊中国人口重心转移的研究,在国尚属独创;司徒尚纪对南、曹树基对明初长江流域、松弟对宋代福建、亦功对金代京津唐地区的历史人口地理分布与变的研究,也都很有份量。

总之这一领域近十几年来取得的成果对现代人口地理学的价是不容低估的。

5、历史市地理研究

据权威学者分析,作为人地理学分支之一的历史城市地理,直到70年代末期才开始有发展。

马正林《丰镐-长安-安》一书出版于1978年,当时内这方面著作还相当少见。

到了80年代初,这种研究有了大的发展,论著数量可观、量也有很大的提高,既有北京、上海、西安、南京、开、洛阳、广州、杭、成都、武汉、沈阳大城市的研究,也有对陵、南阳、绍兴、安阳、承德佛山等中等城市的探索,及唐宋墟集、明清市镇甚至断代市的大量研究,涉了城市起源、类型、分布、能、布局、城市间比较研究等方面其中绝大多数为单一城的研究,但也不乏象傅崇兰杨平林、葛剑雄、王玲、李孝聪等市群研究,取得了一大批成果,从成为历史地理学各分支学科中翘楚。

历史城市地理学的展,在推动整个学科前进脚步上起了重要的作用;马正林编著《中国城历史地理》一书的出版(1998年),标志着这分支的成熟

都是特殊的城市,古都研在历史城市地理研究中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在20年代,学术界将西安、阳、北京、南京、开封列为五大古都;30年加入杭州后,”六大古都”之说行,1983年还出版了桥驿主编的《中国六大古都》一书但谭其骧1982年提”七大古都”的说法,认为邺(安)作为古都的重要性不在杭州之下。

随后,陈桥驿主编了《中国七大古都》一书尽管有的学者对七大都之说提出异议,多次撰文、反复申述,但多位反驳均认为”七大古都”说较为理,学术界的看法渐趋一致。

1983年成立了古都学会,不定期出版论文集《国古都研究》,也取得了令人欣的成绩。

侯之是建国后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历史城市地理的开创者,他对京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至今无其右者。

在他发表的许多论著如《史地理的理论与实践》、《侯之燕园问学集》、《侯之文集》中,论述了北京的地形点、聚落兴起、园林分布的些规律、历代建都过程、都布局的发展演变,以及水源开发宫廷广场的演变等重要问,并为今天首都的造、利用及规划等工作提了许多积极的建议。

以后结合城市规划,他对邯郸、淄博承德等城市兴衰也作全面考察,给后人重要启迪。

1991年,他又倡议北京周围地区进行”区域链”的研,有的论著已开始响应。

6历史军事与交通地理研

历史军事地理围很广,但具有深度的成果不多例如关于长城的研究,论堪称丰富,但以泛泛谈的居多,象张维华《中国城建制考》这样严谨的著毕竟只有少数。

《史方舆纪要》自清末以即被视为军事地理巨著,但研究历史军事地理价值的论文仅有施金《中国古代战争地理分布》一文。

该研究了先秦至明代6192次战争地理分布及其特点,有人补充了清代战争地分布的论述。

郭沫若主编《中国稿地图集》有相当图幅是代战争地图,而在张海鹏编著《中近代史稿地图集》中战争地图占到了百之七八十。

解放前,曾有过论述战国国地理、《通鉴》战争地理、历上的国防区域、历代争与气候等问题的论文。

解放后史念海关于陕西历史军事地理有研究,并发表了关于唐代前关东尚武风气的专文;陈可畏对城濮之战和垓之战作了重新研究;辛德关于刘邦出入汉中、韩信平齐巨鹿之战等楚汉战争中地理题的一系列研究,在很大度上解决了长期未解决的问题。

历史交通地理研集中在丝绸之路、上丝路、大运河等题上,出版了一些有影响论著。

白寿彝《中国通史》及一大批水运史、海史著作尽管侧重点不在地方面,但无疑为历史交通地理究提供了直接资料。

在有成果中,章巽对秦国交通海上交通、黄盛璋对《西路竟》与川陕交通李之勤对秦岭交通、刘希为对代交通、王颋等对元代各行省站、杨正泰对明代驿站等问题的证与研究,均是比有份量的。

最新成有两份,分别是王文楚著《古交通地理丛考》、辛德勇《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代表了目前历史交地理研究的最高水平。

7、历史社文化地理研究

这个领域是新兴的热点虽然起步较晚,成果也不算多,但来势很猛,现出强劲的发展势。

其学术成果,主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某种社会文要素分布的地域背景考察,如振鹤与游汝杰合著《方言中国文化》、卢云著《晋文化地理》和周振关于秦汉宗教地理、风俗地理现代汉语方言地理的史背景、胡阿祥关于中古郡望郡、张桂林关于妈祖信仰起源与播、张伟然关于南北朝佛教地理、成国关于东晋南朝婚姻礼制地差异、王日根关于地域性会馆等专的研究。

《方言与中国化》论述的问题,如方言与民史、方言与民俗、方言与方文化、方言地理与人文理等,多有发明,令人耳目一。

卢云研究西汉、汉、三国西晋时期文化区域与文重心、秦汉滨海方士文的一系列论文,具有很高的识,他的专著《汉晋文化地理研》对汉晋时期精神文化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文化区域其变迁、滨海宗教文化带与晋三次宗教浪潮、婚姻形的地域分布、俗乐区域与雅中心四大问题作了深入究,填补了多方面的学术白,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历史文化理研究的广阔前景。

是某一时期某种人才地理分的综合研究,如史海对两《唐书》人物籍贯地理布、李泉对两汉中高级官吏贯分布、王尚义对汉唐元明清山西文人地分布及其文化特点、萧华忠对宋代才地域分布、胡阿对桐城文派作家地理布、叶忠海对南宋以来江浙成为文源地原因等专题的研究,著则有曾大兴著一。

三是历史区域社会文化地的研究,如司徒尚对广东、张伟然对湖南与湖北、蓝对西南诸省的历史文化地理研专著,是这一领域第一批具开拓性的著作;王子今对秦区域文化、程民生对宋代地域化的研究著作,也均具特色;王振忠《明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堪称是一部历史社会文化地研究的上乘之作。

1997年出版周振鹤主著《中国历史文区域研究》一书,集了语言、宗教、风俗三文化区和人物地理、文化重心区、域文化地理六项专题的研成果,颇具学术深度,为史文化地理相关问题的研究作了成功的示范。

另外卫家雄关于明清闽台风俗、单树模于古代苏北文化地理徐建春关于先秦浙江文化区、刘岩于河北地域文化景观问题的论文,也对历史区域化地理作了有益的讨。

至于历史文化地理的通性著作,目前已有两部,在吸收学术界现有成果、反映学术沿方面并不太理想

8、古代地学家、地理文献与学术史究

这领域成果丰硕,集中体现在关地理学史、郦道元《水注》、徐霞客《游记》、历代地总志与正史地理志、古地等专题的研究上。

侯仁主编《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是理文献研究中的精,而谭其骧主编的三卷本《中国代地理学家评传》则是这方面最威的撰述。

20世出版的通论性地理学史著作有七,作者或主编分别是:

庸、侯仁之、于希、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地学组、鞠继武、王成组、赵荣;文不胜枚举,其中有些论题向约瑟难题子课题进,体现了良好的学术方向。

版中国地名学史专著两(作者分别是孙冬虎和华甫),地质学史也已有专著世,但地貌学史、人文地理学史、史地理学学术史之类的著作迄今未。

20世纪发表《水经注》究专著30来部、论文约270篇、有关徐霞客游的论著约200篇(种),涉及氏、徐氏生平、著作本、地理学(含地学地质学地貌学)、文学、献学、金石学价值的方方面,蔚然形成两门显学--郦学和徐学。

纪初著名的郦学家有杨守敬、熊贞等,而世纪末的郦学家则推陈桥驿,陈氏还倡议编《水经注》新版本、新绘《水经图》。

徐学研究1949年之前是丁文江出来的,此后是侯仁之带出来的,绍唐、吴应寿整理的新版徐霞客游记》(1982)则是徐学史上一项划代的突出贡献,后来又有惠荣校注本问世(1985年)。

者们对《禹贡》、《山海经》、《地志》、《元和郡县志》、《太平宇记》、《舆地纪胜、《资治通鉴》胡注《读史方舆纪要》的研究,均有一专题论著发表。

关于十六部正地理志,也有许多精深的果问世,特别是胡阿祥《南齐志》、赵吕甫《新唐志》、施和金与徐规对《宋·地理志》、冯永谦与张桂对《辽志》的证校补纠都极有贡献,邹逸麟对《汉书·沟志》、周振鹤对《汉书·王子表》的笺正也均系力作。

金毓黻、赵万里两种元一统志》辑本为严谨的辑佚之,任乃强《华阳国志补图注》为作者的精心作,但贺次君辑《括地志辑校》在的问题较多。

古地研究很热门,三巨册《中古代地图集》代表了这方面高的学术水平,关于考古发的放马滩地图(1986年)、马堆地图(1973年)和传世的迹图、华夷图、平江图、静府城图、西夏地形图以及数量可观明清地图,均有大量研究论发表,已有多种古地选集问世,通论性地图学史著已出版四部(作者分别是王、陈正祥、金应春、卢良志),甚有的学者还专门研流散在海外的中文古地图。

四、展望未来

历地理学是一门有用于世的科,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国家建设已经并将继续作出重大献。

谭其骧关于历史人文地理究是最有希望的预言,今已经应验,历史人文地理的研究将持续繁荣下去;而在全球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之下,我的环境变迁研究也将益兴旺起来。

所以,出学科本身发展的需和社会的企盼,历史地学学科在新的世纪里一定会得到更充分、完善、健康的发展,历地理工作者也必将大有可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