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机制浅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538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机制浅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机制浅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机制浅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机制浅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机制浅析.docx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机制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机制浅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机制浅析.docx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机制浅析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机制浅析

  摘要:

私募基金是一种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社会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以基金方式运作的集合投资制度。

作为一种重要的民间投资力量,私募基金对我国整个资本市场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主要从私募股权基金的资金来源、目标客户选择、主要盈利模式以及退出渠道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机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通过以上的总结分析后,文章最后提出四点了对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建议。

  关键词:

私募股权基金资金来源组织形式退出机制

  1.私募股权基金的概述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Equlty简称PE)是指通过非公开募集的形式募集机构投资者或个人的资金,对非上市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通过控制或管理所投资公司使企业实现价值增值。

投资者按照其出资额分享投资收益,承担投资风险,并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

广义的私募股权投资涵盖了企业首次IPO前所有阶段的权益投资,包括从种子期到成熟期的各个阶段,也包括投资扩张期企业的直接投资和参与管理层收购在内的并购投资。

投资于过渡期企业或上市前企业的过桥基金也属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范畴。

狭义私募股权投资是指对己经形成一定规模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的投资。

它伴随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和发展过程培育公开上市的企业资源,在企业的种子期、成长期和扩张期都发挥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私募股权基金的资金来源

  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者通常为机构投资者。

主要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养老基金和捐助基金等。

由于私募股权投资时间长,与其它金融资产相比流动性较差,对于投入资金的性质有着特殊的要求。

目前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募集的主要对象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来源于政府单位

  在我国的各地省市级高新技术园区都有财政拨款,直接经营私募股权业务或投资到私募的产业投资基金中,但这一类型的投资者皆肩负着一定的政策目的。

在投资区位上有一定的限制。

经营或决策不同地方的政府资金很难投到同一基金中,但部分政府的资金已经开始了运营机制的转型—即从直接投资人变为出资人或有限合伙人,开始扮演基金的角色。

  

(2)来源于在我国的跨国公司及本土的上市公司

  在我国的部分跨国公司因有较高的人民币积累或看重我国经济的未来潜力,都纷纷表现出以人民币或美元投资设立私募股权基金的兴趣。

由跨国公司来收购那些私募股权基金所投资的中小企业,这减少了跨国公司直接寻找项目和直接投资的风险和成本。

即使跨国公司最后没有收购那些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也推动了跨国公司所主导行业的产业链的发展,间接地为跨国公司创造了价值。

  (3)来源于国外投资者

  近年来,国外资金对我国风险投资市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据《亚洲风险投资杂志》报道,自1985年以来,己先后有50多家国外风险资金进入中国,基金资本额从1991年的亿美元上升到2003年的亿美元。

对这些数量可观的资金,应当加以充分利用。

为此,我国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制定、修改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私募股权基金的目标客户的选择

  在目标客户的选择方面,私募基金倾向于选择拥有资金在100一2000万之间的客户。

通过私募基金的推出,基金管理人能更好地拓展这个层次的客户。

此外,私募基金这种形式更便于基金管理人吸引投资者。

另外,由于私募基金的客户数量很少,私募基金更有可能针对客户的具体需求设计投资策略,客户也因此能得到更好的服务。

   私募股权基金的主要盈利模式

  私募在赚钱的情况下才能收管理费。

当然,同样的盈利比例,规模越大,私募赚的钱越多,准确地说,私募是业绩、规模都追求,如果客户赚不到钱,私募一分也别想拿到。

国际、国内通行的私募盈利提取比例是盈利部分的20%。

打个比方,如果客户资金总盈利是40%,私募公司会提走40%x20%=8%。

提取的方式有的公司按月提取,有的是按季度提取。

提取的前提是,必须在每次利润结算周期内盈利,私募公司才能提取业绩,如果亏损则一直计算到下一个周期出现盈利后才能提。

除此之外,客户还需承担2%一3%左右的银行托管费、发行费。

为保护投资者,对客户提成还约定,留出一定的盈利空间不提,以防在以后周期因系统风险而出现亏损。

  2006年国内开放式基金的最高收益率约160%,这在很多人看来几乎是一个投资界的天文数字,但如果和私募基金的收益率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

据了解,不少私募基金去年的收益率都远超过200%,300%-400%也是常见的业绩。

由于私募基金面对的是少数资金大户,监管相对宽松,不需要严格的信息披露,投资股票的比例也没有限制,因此获得高收益回报的机会也更大。

  私募基金的收费标准一般是收取2%的固定费用和赚取利润的15%-20%。

这一方面是要远高于公募基金,基本上与国际对冲基金相同。

  在收入分配方面,国内私募基金管理人主要从年终基金分红中按约定的比例提取。

具体分红比例各家私募基金都是按照跟不同的客户签订的合约来定。

如果出现亏损,则没有收入,有的可能是营业部给的佣金。

可以说私募基金与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完全捆在一起。

  当然,高收益自然也有高风险。

由于私募基金都是由私人创办,自有资本少,且人数不多,投资者委托理财后,收益完全是靠私募基金经理的个人表现甚至道德水准,面临的市场、操作、法律和信誉等方面风险都很大。

   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渠道分析

  

(1)私募股权投资的目的就是最终通过退出实现价值增值或盈利,因此通畅的私募股权资本退出机制对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乃至对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培育都至关重要。

根据被投资公司股权出售的对象和股权出售的比例可把退出机制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IPO、收购退出、二次售出、回购以及破产清算。

  

(2)IPO。

在IPO中,公司的股份将通过证券交易所出售给公众投资者。

但是,私募股权基金经理人并未在上市时就将其持有的股份全部售出,而是在上市后的一段时期内逐步售出,最终实现完全退出,收回投资。

IPO被公认为是最佳的退出方式,可以使被投资公司的股权充分实现社会化和公众化。

在中国,IPO包括在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以及境外市场实现直接、间接上市,近期有望开通的创业板市场将成为私募股权投资IPO退出的另一重要舞台。

  (3)收购退出。

在收购退出中,整个公司的资产(或股权)将出售给第三方,第三方通常为战略收购者,在规模上比被投资企业大得多。

收购完成后,鉴于原有企业管理层的出色表现,买方(战略收购者)可能会将被投资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子公司,留住原有的管理团队;另一方面,买方也有可能将被投资企业的资产并入自己公司内部。

总之,收购退出中的买方多是为了合并被投资公司的资产、人才或者技术,以获得协同效应。

收购退出的实现,可能是因为被投资企业与私募股权基金之间的协议:

如果被投资企业在一个约定的期限内没有上市,私募股权投资者将有权要求原有股东和自己一起向第三方转让股份,原有股东必须按私募股权投资者与第三方谈好的价格和条件向第三方转让股份。

  (4)二次售出。

在二次售出中,私募股权投资者将其持有的股份出售给第三方,第三方通常也是战略收购者,有时则是另一家VC/PE。

因为资本对接职能是VC/PE的主要职能之一,在种子期、起步期、成长期、扩张期,甚至到成熟期的各个阶段中,都会有不同投资主体的介入。

因为不同VC用E的特长和关注阶段不同,一方比较擅长投资的初期运作,另一方则比较擅长投资的后期运作;也有可能是因为不同VC/PE对被投资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存在不同的看法。

二次售出与收购退出的区别在于:

二次售出仅将私募股权投资者所持的股份出售给第三方,被投资企业的其他投资者(所有者)并未出售其所持股份。

收购退出则是将整个公司的股权出售给第三方.

  (5)回购。

在回购中,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层将私募股权投资者持有的股份重新购回。

回购的发生多是由于被投资企业无法达到合约中的特定条款:

(1)如果被投资企业在约定的期限内没有上市,其管理层将被迫以约定的价格买回私募股权投资者所持的全部或部分股权;

(2)虽然在约定的期限内被投资企业可以上市,但是由于其盈利不够,以至于它上市后的市值没有达到一个约定的数值,即没有达到一个合格IPO的条件,回购也可能发生。

  (6)破产清算。

由于私募股权投资是一种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方式,部分或完全的失败是很普遍的。

当私募股权基金经理人意识到所投资的企业不能产生盈利,并且不具有发展潜力,无法获取预期的回报时,他就应该果断退出,进行破产清算。

因为与其浪费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在一个没有前途的项目上,还不如将退出的资金和富余的人力投入到下一个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中,实现资本增值,同时避免更大的损失。

因此,虽然清算退出预示着私募股权投资在这个项目上的失败,但是及时有效的清理失败项目仍然是非常明智和重要的。

  6.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建议

  我国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进程中,必须将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走向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发展符合中国特色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这样才能促进了中国的产业升级,拓宽居民资金运用渠道,又能为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提供资金支持。

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

  

(1)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私募股权投资机制。

稳定、规范、繁荣、公平、公开、公正的证券市场对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必须也有责任全力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

  

(2)构建诚信体系,加强信用建设。

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证券市场需要诚信的维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在走向阳光化过程中更需要诚信赢得管理层、投资者的信任。

重视诚信体系建设,使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真正能经得住市场波动的考验。

  (3)扩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来源。

根据我国的国情,借鉴国外经验,建立起一个包含政府、企业、社保基金和社会闲散资金的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体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私募基金行业逐步产生,它的产生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无论是国际的大趋势还是我国的现实状况,都要求我国发展私募基金。

目前由于受到我国国情的约束,我国私募基金与国外私募基金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区别,我们必须从国内经济发展、金融市场发展实际情况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来分析我国私募基金运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吸收国际相关经验教训,构建良好的运作机制,保证私募基金在我国的顺利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以实现发展基金与保持金融稳定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盛立军,私募股权与资本市场[M].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何小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理论与操作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王霞,中国私募基金发展前景和当前问题研究.深圳:

深圳证券交易所,深证综研字第0145号,2006.

  夏斌,中国私募基金报告.北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2001.

  巴曙松,中国私募基金生存报告.大众理财顾问,2007.

  德珍,中国非公募资产(基金)营运和管理研究.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巴曙松,王超.日本对冲基金发展路径新财富.2006年第九期.

  郭雳,台湾地区证券私募法律规范的最新发展、评析及启示.中外法学.2003年巧卷4期.

  崔凯着,私募股权投资操作实务.第一版.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10月.

  [10]陈青波,创业投资契约安排的理论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3月.

  [11]李安方,美国私募基金的运行机制.中国金融在线.2001年第6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