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 开创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工作新局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6293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科学发展观 开创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工作新局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坚持科学发展观 开创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工作新局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坚持科学发展观 开创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工作新局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坚持科学发展观 开创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工作新局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坚持科学发展观 开创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工作新局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坚持科学发展观 开创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工作新局面.docx

《坚持科学发展观 开创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工作新局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科学发展观 开创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工作新局面.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坚持科学发展观 开创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工作新局面.docx

坚持科学发展观开创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工作新局面

坚持科学发展观 开创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工作新局面

  

  一、深刻认识蓬勃发展的教育技术给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十五”期间,我国教育技术得以蓬勃发展。

在进入“十五”之时,我国基础教育开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逐步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改需要教育技术,素质教育也需要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作为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在教育界形成广泛共识。

  2001年10月,陈至立同志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

并部署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五年过去了,第一次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提出的三项任务得到良好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

  “十五”期间,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实施(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开始有步骤地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这两项工程进一步推进了我国教育技术工作的深入发展。

缩小东西部或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用常规的方式是难以得到解决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亨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就是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文化,送到边远的山区、牧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切实解决广大大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等问题,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促进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

现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经在20个中西部省份顺利开展,建成近8万个教学光盘播放点、近5万个卫星教学接收点和7000多个计算机教室。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目标是,重点向偏远农村的小学教学点中510万名小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基本满足中西部农村小学中8000多万小学生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普遍提高约占全国小学生人数67%的农利小学的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使3000多万农村初中在校生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接受基础的信息技术教育。

要达到这一目标,大面积地应用和应用效益问题越来越突出。

这当中,既有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问题,又有教育教学方法的变革问题;既有制度建设、经费投入的问题,又有队伍建设、技术保障的问题。

今后,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将是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的重点。

从事教育技术研究工作的同志应当高度重视并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应用问题。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效益如何,核心是应用,不仅要高质量地建设好,还要高效益地应用好,真正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与效益上见到实效。

  2004年,教育部成立了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的规划和协调工作;收集并发布基础教育资源需求信息;组织基础教育资源征集,引进、开发和整合工作等。

在现代教育资源建设和服务方面,全国电教馆系统付出厂极大的努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广大中小学校依然感到:

满足教学需要的,实用、好用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还是太少。

因此,在资源建设和应用方面还的确有许多问题需要去研究,资源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对广大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为此,教育部师范司制定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

目前,《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已正式颁布,并已根据《培训大纲》开始实施培训教材,培训基地的建设及系统的培训工作。

教学人员(中级、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大纲》也下在修订中。

今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培训任务将更加繁重,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十五”期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着力推进的重要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都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到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陈至立同志多次强调要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周济部长经常深入到偏远农村中小学校指导教育信息化工作,并多次强调要重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效果,重视“三种模式”的教学应用,要研究并总结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教学应用模式和应用效果。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各地中小学以及电教馆系统在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初步形成了“西部地区的学校开展‘三种模式’的教学应用;中部地区的中小学积极开展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应用;东部地区的学校广泛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实践活动”的良好态势。

  为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效果和质量,各地相继开展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评优活动。

从这些评优活动的组织。

过程和结果来看,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效果和质量,对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我们必须把握发展机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推进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从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是教育技术研究工作的重要课题,是各地电教馆系统需要常抓不懈并努力推进的工作。

  综观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山,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教育技术发展的最活跃因素。

“十五”期间,我国教育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是其中一个很重要也是最活跃的因素。

技术特别是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在相当程度上也推动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十五”期间、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实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现代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我们看到卫星电视通讯、互联网通讯等等所有这些新技术及新产品,在教育中的应用相当广泛,也相当活跃。

技术发展是不会停滞的,新技术不断取代旧技术,新产品不断淘汰旧产品,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如同长江的波浪,后浪推前浪。

由衷地期望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教育技术研究的同志,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技术的发展和产品的更新,努力把握好技术发展的趋势和产品更新的周期,了确看待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对我国教育技术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我们要支持高科技企业,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我们要努力研究、学习、掌握和应用新技术,这是教育技术工作者的职责。

当前。

我国中小学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从整体规模,水平上相对而言,在世界范围还是处于前列的。

但我们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教育技术的应用上也还是在努力追赶发达国家,在创新和应用上,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肩负的责任,把握发展的机遇。

  

  二、“十五”期间,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工作的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工作非常活跃,也卓有成效。

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类型、课题研究的效果、课题研究的规模,在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工作的历史上是空前的。

  

  

(一)“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与应用研究”取得新进展

  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过程中,各地同志开展了农村远程教白―工程“三种模式”的研究、资源建设与资源传送的研究,教学应用模式的研究、工程支持服务体系的研究及西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研究等,取得了一批成果,初步形成了“三种模式”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应用模式,构建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标准、评价的标准和传送的平台。

  

  

(二)“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取得新突破

  “十五”初期,数字化学习的理念风靡全球,许多教育工作者和中小学校积极开展了数字化学习的研究。

许多专家和学者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开展了混合学习法的研究。

经过大量实验,许多学校在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中取得突破,在混合学习环境建设、资源利用、学习模式的研究等方面有所建树,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三)“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绩斐然

  “十五”期间,中央电教馆在全国教育技术实验校开展了《网络环境卜的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从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人才的培养,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校际间的合作学习、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优秀教合资源的远程传送与共享、中外信息技术教育的比较、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评价研究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构建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基本框架,形成一批专著、网站、课件、教学应用案例等研究成果,对推动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现代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取得实效

  教育技术研究促进了现代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全国电教馆系统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和实际,研究开发并推动应用了一大批适合各地中小学教育教学需求的现代信息媒体教育资源。

目前,一批关注并着力研究中小学校和广人教师、学生需求的教育软件企业,开发了相当数量的教育教学软件或产品,也深受中小学校的青睐。

还有许多优秀的教学软件、学习软件、管理软件,网络课件、网络课程、学习网站都是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成果。

面向农村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教学资源应用的课题研究也取得了实效。

许多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成果,特别是资源类的成果呈现出良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事实证明:

“十五”期间的教育技术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并有效地推进厂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但毋庸讳言,在教育技术研究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课题研究不够深入,课题研究目标和效果不明确。

课题研究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形式主义和形而上学现象等等。

这些是需要认真加以改进的。

  

  三、科学规划,坚持创新,认真做好“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工作

  

  如何做好“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工作,我站在中央电教馆的角度谈几点想法。

  

  

(一)发挥电教馆系统整体优势,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我国电教馆系统机构建设相对是比较健全的,电教馆系统的优势十分明显。

电教馆系统是能够组织力量,发挥系统优势干事业的。

“十五”期间,参与中央电教馆组织的课题研究的学校有5000所。

“十一五”期间。

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还会继续增加。

我们已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联系,并征得他们同意,尝试建设在一个系统内开展课题研究的组织模式。

按照这些设想,拟订了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中央电教馆和省市电教馆设立课题领导小组以及办公室,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提高中央电教馆“立项课题研究”在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权威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影响力,增强电教馆系统教育技术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全国各地电教馆系统的整体优势,营造以电教馆系统为主体的教育技术研究立项课题的晶牌和形象。

  

  

(二)依靠专家力量,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教育技术的研究与成功应用需要理论的支持,离不开专家的指导。

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技术研究工作得到来自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一大批专家、学者,教授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果。

我们诚恳欢迎扦积极倡导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教授承担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关注和指导中小学开展教育技术研究。

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中小学教育技术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现在,有一大批高校的教授、科研院所的专家,经常深入到中小学,贴近实际指导中小学的教学和科研,取得了实效,深受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爱戴。

  

  (三)认真抓好一批重点课题,推动教育技术研究工作广泛开展

  在《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里,我们列出了重点课题、专项课题和青年课题。

“十一五”期间,将坚持加强基础研究;重视远教工程;倡导教学应用;开拓攻关项目:

关注中外比较;抓好重点课题的总体发展思路,进一步推动教育技术研究广泛开展。

  

  1.大力加强教育技术基础性理论的研究

  在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开展我国教育技术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这些方面的研究包括: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基础状况的调查研究、教育信息化发展理论研究、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等。

基础研究的成果可以直接为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提供有效、科学的决策依据,为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决策服务,为中小学的教育现代化服务、为社会各界支持基础教育教学服务。

  

  2.重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研究

  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技术优势,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均衡配置和有效传播,积极探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科学管理、技术支持和服务体系,研究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保障体系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体系等方面问题。

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是当前研究工作的重点。

要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并开发“三种模式”下的典型教学应用案例。

我们要从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和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大意义,用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为推进工程健康发展竭尽力量。

  

  3.积极倡导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的研究

  围绕基础教育改革的总体部署和目标要求,结合新课程标准,教育技术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走进课堂、面向学生、注重发展”的方针。

深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创新研究,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改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视实际效果,始终是教育技术研究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在中小学大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新技术知识不仅仅是中小学生的学习对象,更重要的是要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工具。

用信息技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已成为一个发展趋势,正在改变着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传统模式,其重要作用和意义日显彰著。

要认真探讨在不同年级,不同课程中系统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尤其要重视能够体现课程特点和重点的深层次整合研究;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研究有助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与发展模式;探讨有助于课程改革和发展学牛高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

  

  4.集中力量开展攻关性研究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各地在中小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丰硕的成果。

在新形势下,需要不断研究新问题,要有推进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要有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要重视引进和吸收,更要注重不断开拓和创新;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

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并获取最佳效益,在资源共建,共享和开发等方面,要集中力量并且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攻关性研究。

  

  5.关注中外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比较研究

  教育信息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潮流。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需要了解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追踪世界范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轨迹和趋势,关注国际上教育技术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影响和作用,积极开展中外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方法、教育技术的比较研究。

只有了解世界,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在这方面要切实下工夫。

  

  (四)重视队伍建设,保证科研质量

  课题研究能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实施“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之初,应该设计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的基础培训。

要准备实用的培训教材,要总结成功的研究案例,要制定不同时期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

培训要有日的、有针对性,要讲求质量和效果。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就要重视对教师科研队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保证科研的质量。

“十一五”期间,要争取出一批有影响、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五)坚持开拓创新,总结推广成果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

教育技术研究内容需要创新。

研究的机制也需要创新。

教育技术研究的机制不变革、不创新,不会有更新的出路,也不会有更好的前途。

“十一五”期间,要对许多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需认真研究的内容进行总结,要切实注意对研究成果的总结推广工作。

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推广也需要创新,过去有许多很好的课题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了,原因虽然有多种,但实际上这也反映了我们对科研成果的淡漠,也是一种责任感的缺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对“十五”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推广。

  

  四、扎实工作,讲求实效,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和全国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示范和辐射效应

  

  

(一)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和全国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已取得的成绩

  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是教育部在“十五”期间启动实施的。

目的是要更好地推进“校校通”工程的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进一步发挥区域优势并能体现出整体效益,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几年来,现有的91个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在现代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校校通”工程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等方面取得了―些成绩,在区域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过程实施.成果提炼和推广等方面成效更为显著。

  全国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是教育部在“九五”期间就开始实施的一项旨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战略举措。

八年来,961所经正式批准的全国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按照项目实施的预期目标开展工作,主要在制定全国实验校发展目标,建设数字化教学环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积极开展教育科学实验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全国实验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对国家级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和全国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的一些思考

  首先,充分认识设立国家级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和全国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重要意义,实验区和实验校工作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认识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巨大促进作用,特别是农村远程教育上程的实施,必将促进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数字鸿沟。

实验区、实验校工作要有发展的新思路和紧迫感。

  再次,实验区和实验学校应该建立滚动发展的评估机制,有竞争才能更好地促进发展。

已经确认的国家级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和全国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在新的发展时期要有机遇感和危机感。

  最后,实验区和实验学校应勇于站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制高点上,成为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和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排头兵,在新的发展时期再上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如何开展实验区,实验校工作,需要我们探索和思考。

现在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需要实实在在抓工作、出成效的关键时期,如果沿着以往套路走下去,继续以名气为重,以荣誉为重、以表彰为重,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

我们应该勇于换一种思路想问题。

实验区、实验校的发展也要以人为本,要体现为这些地区、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服务,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教育信息化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发展变化;要体现科学发展观,建设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在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上做文章,把实验区,实验校工作推向新阶段。

  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工作在“十五”期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和累累硕果。

未来的五年,我国教育技术将进入一个更新、更快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问题。

我们要齐心协力,把注意力聚焦到“十一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上,坚持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技术研究工作,用更加辉煌的成绩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