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耐心班主任的素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66182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13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心与耐心班主任的素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爱心与耐心班主任的素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爱心与耐心班主任的素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爱心与耐心班主任的素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爱心与耐心班主任的素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心与耐心班主任的素养.docx

《爱心与耐心班主任的素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心与耐心班主任的素养.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爱心与耐心班主任的素养.docx

爱心与耐心班主任的素养

爱心篇——爱心,使教育更加崇高!

一、班主任爱心的本质与特征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对于班主任而言,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心,就不能称为师。

只有爱学生,班主任工作才有可能勤奋、扎实;只有爱学生,才会具有一颗宽容之心,包容百川;只有爱学生,才会时时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学生的感受,从而积极去探寻更多、更好、更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一)班主任爱心的本质——奉献

爱心是人类交流情感的美好而无形的工具,也同样是特定的人群之间一一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沟通感情的桥梁和纽带,这是爱心的普遍性。

然而,班主任的爱心却不同于一般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即班主任的爱心具有其特殊性。

班主任对学生要有爱心,这是班主任基本素养与技能的核心与本质特征。

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必须明确班主任爱心的本质是奉献,这一点不同于父母之爱、朋友之爱,以及夫妻之爱。

1.班主任的爱与母爱的区别

通常情况下,父母无论怎样打骂孩子,孩子都不会计较,都会认为那是对他好。

可是老师要是过分地批评学生,学生总能记得很长时间。

同样是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截然不同的结果呢?

这就是师爱有别于母爱的地方。

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负责人,有人将班主任定位为学生在学校的“代父母”角色,这充分说明了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

将班主任定位为“代父母”,是对班主任的要求,它要求班主任用对待自己孩子的心胸和情感关注学生的成长。

但“代父母”不能等同于父母,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也不等同于父母对孩子的爱。

母爱仅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爱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母爱是一种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爱,是一种自然情感,不受理论的约束和指导,因此常常表现出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现实中,由于父母对学生的溺爱而导致孩子走上不归路的例子也经常听说,这种爱就是一种不理智的爱。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把子女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对子女的期待或多或少都有点功利性。

相对而言,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则是一种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基础之下的,既有严格要求,又有关爱的、理性的、科学合理的爱。

这种爱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无私的、崇高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在班主任的爱中含有着对学生明确的教育意义。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来是要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公民,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成具有建设祖国未来能力的公民是班主任的职责。

因此,班主任的爱不同于母爱,它具有明确的教育意义,是以祖国事业为自己工作职责的奉献的爱。

2.班主任的爱不同于友爱

友爱是一种需要培养,需要朋友间互相扶持,帮助的情感。

换句话说,友爱是朋友之间是以某种利益关系而联系在一起的。

常言道: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不论这句话是否有理论依据,但是它却反映了友爱是需要回报的,不是无私奉献和不求回报的。

比如,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往往是在彼此认识与沟通中逐步形成的感情,它使同学之间出于共同目的走在一起,加之拥有共同兴趣爱好而走得更近,变得更加亲密和友好。

因此,同学之间在学习上、生活上互相帮助,使得彼此都能从中获益,从而建立朋友之情。

同时,只有双方持续不断地付出,才能让友情地久天长。

可见,友爱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这种相互性就说明友爱是有回报性的。

与友爱相比,班主任的爱则表现为一种奉献。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爱,是不求回报的爱。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永远没有利益关系,是世界上最纯正的关系。

班主任对学生无私的爱源于对教育的爱,源于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也是班主任高尚人格的体现。

因此,班主任的爱体现了爱的最本质意义,它不要求学生的付出,也不向学生索取回报,是班主任自身心甘情愿给予的爱,是对教育信念和教育理想的崇高追求。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赞美教师的诗句:

有把教师比作红烛的,“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有把教师比作春蚕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些都是对班主任爱的最好的诠释。

3.班主任的爱不同于情爱

情爱是一种以男女双方的感情为基础的爱,情爱是一种具有很强占有欲的、专一的、自私的爱。

也就是说,情爱是特定的男女双方彼此吸引,在不断接触、相互了解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

由此,情爱具有对象的特定性、情感的专一性等特点。

与情爱不同的是,班主任的爱是无私的、博大的,它不是一对一的。

班主任的工作特点决定了班主任不可能只面对班级中的某一学生个体,仅仅关注其中的一个学生。

相反,班主任要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关注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差别对待。

班主任的爱应像阳光雨露般时刻沐浴、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让每个学生感觉到学校、班级生活既温馨又充实。

班主任的爱是一种博爱,是班主任班级管理、教育学生的助推器和兴奋剂,也是通向学生心灵的理想驿站。

爱的力量是无限的,在班主任爱的教育下,所有学生都能够循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向着各自的发展目标迈进。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是新时代对班主任素养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班主任爱的博大的体现。

4.班主任爱心的本质

班主任的爱不似母爱般血浓于水,不同友爱般要求回报,不像情爱般占有欲很强,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爱,是一种境界,是所有爱的升华。

无私奉献就是这种爱的本质体现。

母爱、友爱和情爱都体现出一种功利性,他们的付出都是希望得到回报的,而只有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唯一只求“给予”,不求“所得”的爱,是无私奉献的。

也正是班主任的这种大公无私的道德觉悟和精神境界,成就了一个个学生的成功,成就了我国伟大的教育事业。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事业中有着很多的体现。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爱的故事一直久为流传。

冬天到了,育才学校的学生们仍然穿着单薄的衣服,没有袜子,只好赤脚穿草鞋。

看着孩子们忍饥受冻,陶行知心里难过极了。

他身上只穿一件陈旧的学生装,在冷风中东奔西走,把唯一的已发了黄的破呢大衣,让给了孩子们。

白天,大衣总是披在最瘦弱的孩子们身上,晚上又盖在另一个孩子的被上。

在那寒风刺骨的严冬,这件大衣温暖着孩子们的心,被大家称为“爱的大衣”。

有一天,冯玉祥将军请音乐组同学去家里吃饭,见孩子们冷得瑟瑟发抖,就发给每个孩子一件军大衣。

十岁的孩子,瘦骨伶仃的身子裹着又肥又大的军大衣,样子滑稽可笑,但毕竟暖和多了,只是僧多粥少,还有许多孩子在挨冻,陶行知的破呢大衣,仍然在孩子们中间转来转去。

一天下雨,孩子们怕陶先生冷,把大衣还给他,挂在衣架上。

这天半夜,小偷光顾陶行知家,把大衣偷走了。

陶行知没有了大衣,照样顶着寒风在外面四处奔波。

每次回到学校,陶行知冻得脸色青紫,手脚冰凉,孩子们心疼极了。

有个孩子执意要把自己的军大衣给陶行知穿。

陶校长又把军大衣给他披上,坐在孩子中间亲切地聊起来。

一个孩子摸摸陶校长的手惊叫起来:

“老夫子,你的手好冷!

像一块冰。

”陶行知两手互相用力搓了一会儿,握住他的手说:

“这不是热了?

”“那,您在路上一定很冷?

”“不冷,真的不冷,”陶行知乐呵呵地说,“以前,我乘公共汽车最怕人多拥挤。

现在,如果有两辆车同时到达,我却专挑人多的车上,你们知道为什么?

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都回答不出。

陶行知揭开了谜底说:

“人多热气大,许多人挤在一起,不就暖和了吗?

”望着陶行知黑瘦的脸和单薄的衣服,孩子们想起了“爱的大衣”,一个小男孩认真地说:

“陶校长,将来我有了钱,一定给你买一件最好最好的大衣!

”陶行知笑了,冻得青紫的脸上笑得如绽开了一朵花,他说:

“总有这么一天,我们每个人都有暖和的大衣,漂亮的服装。

我们还将拥有整个中国呢!

”(参见:

http:

//www.eicbs.coml2006/Disp.Aspx?

ID一11951&-ClassID=41)

陶行知先生的“爱的大衣”就是爱的本质体现,是一种给予和奉献,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学生,给了伟大的教育事业。

这是在伟大的教育家身上体现得最本质的爱,而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对学生爱的事迹也是不断涌现的。

在上海市省吾中学有一位詹老师,她是学校希望班的班主任。

这个班有几位家境贫寒的学生,他们连一些必需的学习用品都难以备齐。

为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班主任詹老师用自己的工资购买了7只高中生必备的计算机,一个个悄悄地送到他们的手中。

“好好学习,成才成人”,詹老师期许的目光里,充满了爱。

而实际上,詹老师的经济条件也并非特别好,她也犹豫过这样做会不会引起别人的误会。

但她认为她有责任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省吾的温暖。

一件小事,有时能够激励人一生;一个行动,有时能改变一个人。

詹老师用爱,做出了她的奉献。

当人们纷纷赞扬她的爱心时,她说“区区小事,何足道哉。

”当然,詹老师不仅物质上帮助学生,她更多地在行动上感化学生。

这就是伟大的爱,当詹老师在为学生默默付出时,她没有想到过要得到什么,学生的成才成人是她最大的愿望和期盼。

詹老师是我国千千万万班主任中的一员,她用她的行动,用她的情感诠释了爱的本质,同时也代表了我国所有班主任的最基本的素养。

(参见:

陆雪琴,陈佩云《继承传统、直面挑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二)班主任爱心的特征

1.育人性

育人性是班主任爱心的首要特征。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的育人性,即它是以育人为根本宗旨的职业。

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中接触得最多的人,是学生效仿、学习的直接对象,相对于其他教师而言,班主任的工作就更加具有育人的特征和意义。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生动、变化着、有思想的学生个体,班主任的职责就是要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鲜明个性的人才。

这就要求班主任付出极大的爱心、耐心和钻研精神,科学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学生有着强烈的“向师性”,特别是小学生的向师性更强。

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对教师有着特殊依赖感的心理状态,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自己的话,但班主任说什么他都听,这就是学生“向师性”的表现。

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成人、成才。

班主任的育人要充分利用学生“向师性”的特点,不仅通过平时教学活动教育学生,还要发挥班主任的人格魅力等隐形资源,全方位地影响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班主任要善于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相关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

通过讲课的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应手,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以师为范,不断成长进步。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

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多么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力量的作用。

”班主任的人格是班主任在长期的教育事业中逐渐形成的,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

一位自信、睿智、宽容、懂得欣赏别人的班主任,学生在他的影响下,也逐渐地变得自尊、自信、自爱、积极乐观。

因此,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让学生都能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始终起着熏陶作用,学生的向师性影响着学生健康成长。

班主任的言行举止,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要用自己的模范行为、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地培育下一代。

正所谓: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2.无私性

爱心的本质是奉献,班主任的爱是主动地给予,具有利他性和无私性。

因此,无私性是班主任爱的第二大基本特征,这是由班主任爱心的本质决定的。

班主任的爱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而不是个人的恩怨,应是出自社会的需要,出自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正如赞科夫所说:

“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

”可见,无私性的核心是献身精神,具有彻底的无私奉献精神,是班主任爱心的一个基本特征。

班主任关心着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成长,满腔热情地把自己的知识、文化、能力奉献给了学生,给了整个教育事业。

班主任爱的无私性并不是指班主任为了工作不计所得,而是班主任崇高的精神境界。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教师,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是一大典范,他以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现了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

“两袖清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一系列的话语都是对班主任爱的无私性的深刻诠释。

班主任的爱是无私的,班主任的这种爱往往通过对学生的严格教育来体现。

“教不严,师之惰。

”然而在现实中,班主任的这份爱往往不被学生所理解,学生仅仅把这看成是班主任对他们的单纯的管理教育,认为是在某种程度上对他们的束缚限制。

这样,在很多时候,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使班主任处于被动地位,班主任不管付出多少努力,都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这说明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把握住爱和严的度。

班主任既不能对学生爱得太过份,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同时也不能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免学生“谈师色变”。

班主任对学生要爱中有严、严中有情。

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点。

3.全面性

全面性,是班主任爱心的第三个基本特征。

班主任爱心的全面性主要包括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关爱和对所有学生的关爱。

这是指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从多方面关心学生的成长。

从隋唐科举考试开始,我国教育一直处于应试教育的局面,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校的名声、班主任及教师的业绩考核有紧密相关,因此,班主任把全部的关注力放在了学生成绩上。

而对学生成绩的关注导致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欠缺,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祖国未来人才的培养要求。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们的视线逐步从分数转变到了学生的能力方面。

但长达几百年的应试教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升学率仍然是衡量班主任业绩的主要标准之一。

因此,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提出了很多年,可在一些学校中仅处于宣传的层面上,还是没有得到真正实施。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也还是聚焦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及生活等方面缺乏关注。

这种爱是片面的,是不健康的爱。

班主任的爱心应该是全面的,是以不损伤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目的的。

班主任爱的全面性还包括班主任对所有学生的关爱。

爱是没有阶级和层次划分的,不是有条件的。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应该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智力高低、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有所不同。

班主任要对班级上的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对所有的学生付出同等的爱。

由于我国班主任的考核与学生的成绩挂钩,所以要班主任对好学生的爱是很简单的,而且也是自然而然就会发生的。

但要求班主任对成绩不好的学生也给予同样的关爱可能是有一定难度。

曾经听到有的班主任说,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只要不讨厌就可以了,还要求对他们付出与好学生同等的爱,那不是强人所难嘛。

其实这不是强人所难的问题,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

每一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学习成绩不好不是错,也不是班主任不爱学生的借口。

其实,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班主任需要付出更多的爱。

一般而言,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经常会有自卑、孤僻的性格,他们在班级上有时会遭到同学的嘲笑,受人歧视,对老师也会有一种敌对的态度和意识。

但是,这些学生的本质是好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渴望班主任更多的关怀,班主任的一个眼神或举动就可以让他们感觉到被理解和被肯定,会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现实中,有很多班主任担心成绩不好的学生会拖班级的后腿,态度冷淡和讨厌,学生感觉到班主任这种态度后,就会自暴自弃,产生恶性循环。

其实,只要为学生付出爱心,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的信任和关爱,他们同样能够变好。

学生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用途。

也许有的学生发育得比较早,有些学生发育得比较晚;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自古行行出状元”,教师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成功,给每一位学生付出相同的爱。

一位班主任,如果不爱学生,那是她的失职,她不能当班主任,不能当教师;一位班主任,如果不爱学生的各个方面,那她就不是一位合格的班主任;一位班主任,如果不爱所有的学生,那她也不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

4.艺术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有了爱的情感和爱的行动有时候并不代表懂得了爱的艺术。

这就体现了爱心的艺术性特征。

在现实中,好心办坏事情的情形并不是不常见,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没有体现艺术性。

爱的艺术是对爱的情感和爱的行为的超越,是健全学生人格的关键,有了爱的艺术,教育才会越显深沉含蓄,理智高妙。

艺术性也是班主任爱心的基本特征。

教育是一门艺术,班主任的工作也是一门讲求艺术的工作。

班主任爱心的艺术性是指班主任对学生爱要讲求方式方法,既要让学生得到教育,受到启发,又要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在班级中,班主任既是管理者,又是教育者,其工作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一代新人。

这就更加要求班主任深信:

每个行为后面皆有正向的目的;人在有选择余地时皆会为自己做最佳选择。

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运用平等的态度、温和的语调等取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在感受到班主任爱的同时得到教育。

班主任爱心的艺术性首先就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和呵护上。

学生是刚进入社会的新人,他们难免会犯错误,面对学生犯的错误,班主任是大声斥责还是善意的引导,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爱心的艺术就是要与犯错的学生平等的交流,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的自尊,激发他们内心深处改正错误,完善自己的愿望。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就体现着艺术性。

当年,陶先生在育才学校做校长。

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想用砖头砸同学,就将他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

等陶先生回到校长室,看见那个男生已在等候。

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

“这是对你的奖励,因为你按时来了。

”接着又掏出一块来:

“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

”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

陶先生又说:

“我了解过了,你打那个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

”说完,掏出第三块糖给他。

这时,男生哭了:

“陶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该打他。

”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

“你能认错,我再奖励你一块。

现在,我的糖已经分完,我们之间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参见.http:

//www.jsblog.cnlgroup.asp?

gid=lO&-pid=3454)

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有名的“四块糖”的故事。

陶先生在看到男生错误的行为后,并没有立即责备他,而是让他去校长室,自己则去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

陶先生在了解情况后,也没有责骂这位男生,而是在犯错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自己认识错误,让学生体会到体贴入微的人文关怀。

“教师针对学生理智与心灵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激起他们内在的精神力量,促使他们的头脑和心灵产生内在的活动,从而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育小故事给班主任工作以重要启示: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时刻注意手段和方法,以巧妙的言行举止与学生沟通,往往可以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班主任爱心的特征是爱心本质的外在表现,两者是高度统一的。

对爱心的本质和特征的正确理解既是班主任爱心教育的关键,也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

只有理解班主任爱心的深刻内涵,并了解其特征,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把握其实质,充分体现班主任的爱心,让学生深切感受爱心,精心培育自我的爱心。

二、班主任爱心的内容

爱心的本质决定了班主任爱心的内容,无私奉献必然要求尊重、公平、关爱和欣赏,这也是班主任的工作性质所要求的。

爱心是内隐的,在现实中体现在班主任的班级工作中,体现在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上。

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

“教育新人就是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新关系,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建立个人、集体和社会这种实际联系和关系的体系,以保证个人的社会化。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有利于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一)公平

公平,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后就是人们追逐的终极目标之一,一般来说包括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公平是教育要达到的理想状态,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特征。

我国宪法予以规定,并且通过法律形式加以保障,它体现在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与教育结果的公平三个方面。

追求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教育公平不仅要让学生拥有平等的发展权利,而且要保证每个学生获得均等的成功机会。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公平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尤其体现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中。

从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中如何可以看出教育公平的程度如何,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自然也期望班主任公平地对待他们每一个人。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每个孩子从入学的那一天起,就在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精心教导下一步步逐渐成长。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心灵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班主任能否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能够反映出他的师德水平到底如何,同时也是学生产生不公平感的“问题源”。

因此,班主任对待学生必须一视同仁:

班干部和普通学生一个样;成绩优秀生和后进生一个样;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一个样,等等。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公平感,才会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以及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

1.正确看待学生,树立公平意识

公平作为班主任爱心的一项内容,首先,就要求班主任树立公平对待学生的意识,也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班主任的学生观是指班主任在管理班级过程中如何认识学生和对待学生的一种观点与看法。

班主任要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就要把学生看成主体的人、看作发展的人。

(1)把学生看成主体的人

联合国《发展权利宣言》明确指出:

“发展权利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人是发展的主体,因此,人应成为发展权利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由此,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班级管理工作面对的是焕发生命活力的主体,每个主体都享有公平的发展权利。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才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只有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把学生看作发展的人

班主任必须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动态发展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把人的发展作为管理的起点和归宿。

当今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就是把发展人作为根本宗旨,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

班主任必须全面完整地认识和把握班级管理的对象,将其看作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全面发展。

因此,树立公平的意识,就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也就要相信所有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都能获得成功。

班主任要认识到学生在兴趣、性格、智力、生理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而在班级管理中,善于挖掘学生潜能,扬长避短,引导和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2.深入了解学生,关爱学生群体

正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世界上也不存在相同的两个人。

学生在长相、性别、习惯和爱好等方面具有差异性是很正常和普遍的。

因此,无论存在何种有形或无形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管理所必须关注的对象,“一个都不能少”。

班主任要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个性、潜能和价值,充分认识和承认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尊重学生个性。

尽管个体之间有所差异,但每个学生的人格是平等的。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个体,公平对待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个体成长的平等机会,促进每个学生个体的个性获得充分自由地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存在处境优势的学生,也同时存在处境不利的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