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956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名词解释.docx

《三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名词解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名词解释.docx

三名词解释

2014年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1套)

3.德育:

5.教育科学:

4.课外活动:

1.教育:

三、名词解释 

1.教育:

解释之一: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解释之二: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

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

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

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

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简答题

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2014招教考试教师职业道德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2套)

3.美国教育家波斯提出: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请你谈谈对这个教师成长公式的理解。

1.请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做到模范遵守教师职业纪律?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哪些义务?

三、解答题

1.请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做到模范遵守教师职业纪律?

【参考答案】

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

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

(2)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

(3)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

(4)从一点一滴做起;

(5)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哪些义务?

【参考答案】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3.美国教育家波斯提出: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请你谈谈对这个教师成长公式的理解。

【参考答案】

这个公式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为,经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没有反思的经验是封闭的、僵化的和有局限的。

在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以下功能:

(1)反思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

(2)反思使教师隐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

(3)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

四、案例分析题

某校初中二年级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讲话,经老师多次教育仍无改变。

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教。

班主任赵老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

赵老师认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学习,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费某谈话,要其自动退学。

费某在老师的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便于2002年5月20日,未经家长同意,辍学回家。

这位班主任做法是否合理?

请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停止学生上课的做法是不对的,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教师要依法执教。

(2)分析与评论:

停止违反纪律的学生上课,应符合教育活动的价值要求,与对学生教育相一致,同学生违纪程度相适应,有充分客观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班主任老师不得随意不让学生上课,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和感情用事;后进生的转化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偏爱,要讲究教育艺术。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政策法规高分题库(3套)

第一章教育政策与法规

5.教育政策

6.教育法规

1.教育法律权利

3.教育司法

2.行政法律责任

4.不作为侵权为

二、名词解释

1.教育法律权利2.行政法律责任3.教育司法行4.不作为侵权为5.教育政策

6.教育法规

二、名词解释

1.教育法律权利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教育法、法律规范享有的某种权能或利益,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做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也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

2.行政法律责任指行政法律主体因违反行政法律、法规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简称行政责任。

3.教育司法一般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运用教育法律、法规处理案件的诉讼活动。

4.不作为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以一定的不作为致人损害的行为。

5.教育政策是政党和国家为实现教育目标、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教育方针、政策的统称。

6.教育法规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实行怎样的课程管理制度。

5.简述依法执教的意义。

6.简述教育政策评价的标准。

4.简述教师违法(侵权)行为的主要类型及其表现特征。

3.简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违反教育法规的主要情况。

三、简答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实行怎样的课程管理制度。

2.简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任务和管理体制。

3.简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违反教育法规的主要情况。

4.简述教师违法(侵权)行为的主要类型及其表现特征。

5.简述依法执教的意义。

6.简述教育政策评价的标准。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教育的任务: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管理体制: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

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3.一是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行为。

二是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违法行为。

三是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违法行为。

4.

(1)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

(2)侵犯学生的人身权;

(3)侵犯学生的财产权;

(4)侵犯学生的著作权;

(5)不作为违法侵权。

5.

(1)依法执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2)依法执教是依法治教的重要内容;

(3)依法执教是人民教师之必需。

6.

(1)发展性标准;

(2)效益标准;

(3)效率标准;

(4)教育政策回应度。

7.简述教育法适用的基本原则。

8.简述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联系和区别。

9.简述我国教育法规的类型。

7.

(1)尊重事实、依法办案原则;

(2)司法平等原则;

(3)司法独立原则;

8.二者的联系:

(1)二者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共同的目的;

(2)教育法规以教育政策为指导,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受教育法规的规范和制约;

(3)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法规的性质,教育法规的内容体现教育政策;

(4)教育法规是实施教育政策的保证。

二者的区别:

(1)制定主体和约束力不同;

(2)基本属性和表现形式不同;

(3)制定程序与实施方式不同;

(4)稳定程度和调整范围不同;

(5)公布的范围不同。

9.

(1)依据教育法规创制方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2)依据教育法规的效力等级和内容重要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或称之为基本法与单行法;

(3)依据教育法规规定的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4)根据教育法规的适用范围不同,可分为一般法和特殊法。

10.简述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1.简述教育政策与教育路线及方针的关系。

12.简述教育法律的纵向结构层次。

13.简述教育法规的横向结构层次。

11.

(1)教育政策是党和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根据党或国家的总政策、总任务而制定的,体现了政党或国家对一定历史时期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教育路线是社会发展教育事业所采取的基本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指引与规范教育的具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教育路线实质上就是教育政策,是教育政策中的核心政策。

它决定着教育政策总的性质、范围与特征,具有统领教育政策的作用。

(3)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是国家一切教育工作所应遵循、执行的教育基本政策,它同样对具体的教育政策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

12.

(1)《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

(2)教育基本法律;(3)教育单行法律;

(4)教育行政法规;(5)地方性教育法规;(6)教育规章。

13.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横向结构包括:

教育基本法、基础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成人教育或社会教育法、学位法、教师法、教育投入法或教育财政法。

14.简述教育政策的类型。

15.简述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区别。

16.简述教育法的特征。

14.

(1)根据制定政策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政党的教育政策、国家的教育政策、社会团体的教育政策;

(2)根据政策内容与层次的不同,可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3)根据政策效力范围的角度,可分为全局性政策和区域性政策;

(4)根据政策所起作用的角度,可分为鼓励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

15.

(1)制定主体和约束力不同;

(2)基本属性和表现形式不同;

(3)制定程序与实施方式不同;

(4)稳定程度和调整范围不同;

(5)公布的范围不同。

16.

(1)教育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2)教育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3)教育法的实现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

(4)教育法规定了教育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5)教育法以教育关系为特有的调整对象;

(6)教育法的调整方法具有自身的特点。

17.学校因为小弘太淘气,刚上学一个月就在学校打了两次架,影响了学校的秩序开除了13岁的小弘。

请问学校的行为违法吗?

为什么?

17.学校的行为违法,这一做法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关于“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的规定。

四、论述题

1.论述教育法的作用。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教育法的意义有哪些。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

(1)指引。

教育法的指引作用指教育法体现了国家教育发展的目的、政策,指引人们按照国家的目的和要求开展教育活动。

(2)评价。

教育法律作为国家的一种普遍的强制性教育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人们的教育行为的作用。

(3)教育。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国家把人们对教育的普遍要求凝结为稳定的教育行为规范,并向人们灌输这些规范,使其内化为人们的教育思想意识,并借助于人们的教育行为使其得以传播;其二,通过教育法律的实施从正负两方面对人们产生教育作用。

(4)保障。

教育法的保障作用指教育法保证各种教育主体的教育权利得到实现,教育义务得到履行,从而使教育活动有序、有效进行。

(5)规范。

教育法具有在一定区域和时间内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的能力。

(6)强制。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尽管要依靠教育使人们自觉地遵守法律,但仅仅依靠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以强制力为后盾,使其得以坚决贯彻执行。

2.

(1)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的需要;

(2)教育立法的需要;

(3)教育执法的需要;

(4)保障受教育权的需要。

五、案例分析

某中学一学生平时学习成绩较好,处于班级前列,但其母亲仍不满足,经常对其严加训斥,要求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三名。

在2000年寒假前的期末考试中,该生成绩滑落至班级第十名。

其母亲得知后,采取了比往日更为严厉的惩罚。

该生一怒之下,将母亲杀死,并转移尸体,企图毁灭证据。

不久该生被公安机关抓获。

问题:

1.“儿子弑母”现象说明当前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

2.如何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

(1)学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育创新;

(2)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创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3)加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树立大教育观,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2.

(1)“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思想仍在影响学校教育;

(2)重智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3)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4)学生课业负责过程;(5)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错误;(6)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缺乏协调和沟通;(7)社会上的人才观和用人制度仍严重影响学校教育的内容;(8)唯分数论的教育评价模式仍然存在等。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4套)

(第二卷)

三、简答题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尊师爱生。

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

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

(2)民主平等。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

(3)教学相长。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四、论述题

21.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5套)(第三卷)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

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

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包括:

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

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④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6套)(第四卷)

三、简答题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

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具体表现在:

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②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③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7套)(第五卷)

 

三、简答题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A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

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

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B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

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

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

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8套)(第六卷)

 

三、简答题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