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真题精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933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哲学史真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哲学史真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哲学史真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哲学史真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哲学史真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史真题精选.docx

《中国哲学史真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哲学史真题精选.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哲学史真题精选.docx

中国哲学史真题精选

中国哲学史真题精选

[填空题]

1《太一生水》

参考答案:

它是1993年湖北郭店楚墓出土的大量竹书之一种,是早期道家的一篇佚文,其与通行本《老子》既有相近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单项选择题]

2、玄学中思想观念创设者的概念载体是()。

A.直觉

B.无为

C.玄

D.神

参考答案:

C

[填空题]

3简要分析以下命题或材料:

反者道之动。

参考答案:

这是老子所揭示的“道”运动的特征。

这里的“反”有两种含义:

一是相反;二是反复。

依前者,道之动是向自己的反面转化;依后者,“道”之动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

在“相反”和“反复”之间,老子更重视“反复”。

[单项选择题]

4、哲学思维进路的最后环节是()。

A.感觉

B.经验

C.直觉

D.思辨

参考答案:

D

[填空题]

5简要分析以下命题或材料: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参考答案:

这是惠施提出的命题之一。

意思是,太阳正当中午的时候,也就是它正当倾斜的时候;事物正当成长的时候,也就是它正走向死亡的时候。

惠施否定了事物发展过程中质的相对稳定性。

[单项选择题]

6、()首先提出“玄”的概念。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参考答案:

B

[填空题]

7简要分析以下命题或材料:

太虚即气。

参考答案:

这是张载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基本命题。

张载认为,“太虚”是气本来的存在状态,气凝聚时形成有形的万物,万物消散时则回归“太虚”。

[单项选择题]

8、玄学的色彩是()。

A.淡红色

B.深蓝色

C.浅蓝色

D.深黑色

参考答案:

D

[填空题]

9简析孔子“仁学”的特征。

参考答案:

(1)仁的情感性。

(2)仁的普遍性。

(3)仁的族群本位性。

(4)仁的践行。

[单项选择题]

10、玄学派认为,整体世界的无限多样性是由什么生成的()。

A.矛盾

B.力

C.意识

D.玄

参考答案:

D

[填空题]

11简析慧能的“顿悟成佛”论。

参考答案:

(1)所谓“顿悟成佛”,即是使清净本心在瞬间全体呈现而成就佛果。

(2)慧能的“顿悟成佛”论虽然清新活泼,简捷明快,但如果一味强调顿悟,在流传中也会产生诸如轻视修行之类的弊病,甚至变成一种狂禅。

[单项选择题]

12、下列关于玄宗表述正确的是()。

A.《老子》、《庄子》

B.《春秋》

C.《尚书》

D.《论语》

参考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13、事物是现象与()的统一

A.表现

B.抽象

C.具体

D.本质

参考答案:

D

[填空题]

14论王守仁的“致良知”说。

参考答案:

(1)“致良知”说是王守仁晚年学说的根本宗旨。

(2)王守仁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及其发用流行的统一,是以知觉表现的至善之性。

(3)从实然的角度看,良知有被私欲蒙蔽的可能。

因此,“致良知”就成为良知本身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致,就是推致,就是将发于良知之是非好恶推致于事事物物之间。

致良知的过程,也就是以良知统摄人生、统摄事事物物的过程。

(4)王守仁的“致良知”说是本体论与修养论的统一。

[单项选择题]

15、人类用()概念命名事物。

A.物质

B.名称

C.意识

D.抽象

参考答案:

B

[多项选择题]

16、《老子》一书又称为()。

A.《鬼谷子》

B.《道德经》

C.《南华经》

D.《道德真经》

E.《太极图说》

参考答案:

B,D

[单项选择题]

17、玄学认为创生万物的方法是()。

A.四分法

B.三分法

C.五分法

D.六分法

参考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18、王弼的主要哲学观点是()。

A.崇有论

B.独化论

C.贵无论

D.心无论

E.本无论

参考答案:

E

[单项选择题]

19、“玄”是宇宙本源,是哪位学者的观点()。

A.董仲舒

B.司马迁

C.扬雄

D.张骞

参考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20、《崇有论》的作者是()。

A.王弼

B.嵇康

C.阮籍

D.向秀

E.郭象

参考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21、扬雄是()时期著名的玄学家。

A.西汉

B.东汉

C.魏晋

D.北宋

参考答案:

A

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

[多项选择题]

22、佛教哲学的“四谛”是()。

A.真假空中

B.真假空幻

C.苦集灭道

D.贪嗔痴忍

E.地水火风

参考答案:

B,C

[单项选择题]

23、“玄”生阴阳二气,阴阳消长以()创生万物。

A.两分法

B.三分法

C.四分法

D.五分法

参考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24、墨子哲学中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理论是()。

A.学思结合

B.效验

C.格物致知

D.是非无定质

E.三表法

参考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25、隋唐时期的兴盛的时代学问是()。

A.玄学

B.理学

C.儒学

D.佛学

参考答案:

D

[多项选择题]

26、下面这些观点哪些是属于老子的()。

A.仁爱

B.小国寡民

C.柔守弱

D.无为而无不为

E.坐忘

参考答案:

C,D,E

[单项选择题]

27、《酒德颂》的作者是()。

A.王戎

B.山涛

C.刘伶

D.向秀

参考答案:

C

[判断题]

28、天人相分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29、玄学是一个由学历层次的概念复合而成的时代之学,它包括()。

A.动静

B.贵无

C.崇有

D.以上都有

参考答案:

D

[判断题]

30、庄子主张小国寡民。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31、下列关于魏晋玄学表述错误的是()。

A.标榜门第与容貌仪表的风度论

B.反对外戚宦官专政的清议论

C.推进玄佛分离的分离论

D.提出超越儒家的自然论

参考答案:

C

[判断题]

32、王充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33、汉末五斗米道的“三张”不包括()。

A.张陵

B.张健

C.张衡

D.张鲁

参考答案:

B

[判断题]

34、王弼的哲学思想充满了科学的精神。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35、提出超越儒家名教而尚老庄自然的是()。

A.风度论

B.请议论

C.自然论

D.趋合论

参考答案:

C

[判断题]

36、佛教四大皆空的四大是指苦集灭道。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37、中国佛教宗派的产生是在()。

A.魏晋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唐宋时期

D.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

B

[判断题]

38、墨子的三表说对王充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39、()不是我国佛教的宗派。

A.玄宗

B.禅宗

C.华严宗

D.天台宗

参考答案:

A

[判断题]

40、董仲舒坚持天人相分。

参考答案:

[填空题]

41万物皆备于我

参考答案:

孟子提出的思想命题。

认为宇宙万物都存在于我的心中,人与万物从而与天具有共同的本性,能够扩充自己的本心,就能够明白自己的本性,明白了自己的本性,就能够认识天地万物的本性。

[单项选择题]

42、()时期开始捣毁佛教。

A.唐太宗

B.唐高祖

C.唐玄宗

D.唐武宗

参考答案:

D

[填空题]

43制天命而用之

参考答案:

先秦荀子的哲学观点,认为天是自然的存在,其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寻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是,人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自身服务。

[填空题]

44董仲舒天人感应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A.同类所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感应的现象;

B.天与人同类,故可以相互感应;

C.天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嘉奖和处罚,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感应上天,求得天的庇护;

D.君子法天立道,人类社会生活的道德原则、人类的道德都来源于天。

[填空题]

45简述墨子的三表学说。

参考答案:

A.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

B.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C.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人民之利;

D.它是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认识的效用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古代第一个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填空题]

46近代新学

参考答案:

中国近代哲学发展的基本趋向是近代新学的兴起。

人们一般把不同于传统旧学的、包含了西学的内容、具有一种新的面貌和向新的趋向,主张改革,并体现于新式学堂之中的、具有近代学术形态和性质的学说称之为新学。

[填空题]

47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参考答案:

严复认为西方文化的优点之一是以自由作为根本,民主是补充,中国改革也要保障民众的自由,如此才有实际的内容。

[填空题]

48梁启超说:

(1)国家者人格也。

(有人之资格谓之人格。

)凡人必意志然后有行为,无意志而有行为者,必疯疾之人也,否则其梦呓时也。

国家之行为何?

行政是已。

国家之意志何?

立法是已。

(2)凡员颅方趾以生于今日者,皆以国家一分子之资格,而兼有世界人类一分子之资格者也。

(3)以上所论,以使中国进成世界的国家为最大目的。

而保育政策,则期成世界的国家之一手段也;强有力之政府,则实行保育政策之一手段也;政党内阁,则求得强有力政府之一手段也。

而所以能循此种种手段,以贯彻最高之目的者,其事纯系于国民。

夫以兹事泛责诸全体国民,殆茫然无下手之方,伥伥乎若不得要领也。

虽然,民之为性也,其多数平善者,恒受少数秀异者所指导而与为推移。

(4)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

何以故?

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

(5)我国自政体不变以来,国民心理,约可分二种:

其乐观者流,睹专制旧朝摧灭之易也,自咤为冠古今、轶万国之大成功,以谓自今以往,吾事已毕,晏坐以待黄金世界之涌现而已。

其悲观者流,则谓吾国数千年所以维系国家之中心点,从兹断绝,共和之祸,烈于洪水猛兽,自今以往,惟束手以待陆沈。

吾以为两说俱失之者也。

梁启超上述论述的核心主题是什么?

这样的主题是一种什么思想?

梁启超是按照怎样的逻辑关系来展开这一思想的?

参考答案:

梁启超回答了救国和国家富强的主题,这个主题表现了他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民族主义;为了实现民族富强的理想两个主要的要素是政府和民众,而要实现这两点需要新的文化和学术;而其核心问题是国民性问题。

[填空题]

49胡适说:

(1)“哲学的定义从来没有一定的。

我如今也暂下一个定义:

‘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

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

(2)“若有人把种种哲学问题的种种研究法和种种解决方法,都依着年代的先后和学派的系统一一记叙下来,便成了哲学史。

”(3)“生活就是人与环境的交互行为,就是思想的作用指挥一切能力,利用环境,征服他,约束他,支配他,使生活的内容外域永远增加,使生活的能力格外自由,使生活的意味格外浓厚。

”(4)“经验就是生活。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胡适哲学思想的基本逻辑脉络。

参考答案:

胡适把哲学看作是解决人生问题和生活的问题的;而生活他认为就是经验;经验又包括直接的经验和间接的经验,间接的经验具有某种对直接经验的联络作用,真理就成了生活的一种实用的工具。

[填空题]

50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

参考答案:

依据现量、比量和直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说明了意欲的向前、向后和调和折中的运行来说明世界文化。

[填空题]

51在现代中国的西化思潮中,有代表性的文化主张主要有:

陈序经的(),()的充分西化论,张佛泉的()。

参考答案:

全盘西化论;胡适;根本西化论

[填空题]

52我国近代海外留学第一人是指(),他最有影响的著作是()。

参考答案:

容闳;《西学东渐记》

[填空题]

53胡适博士毕业于美国()大学哲学系,师从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他的博士论文题为()。

参考答案:

哥伦比亚;杜威;《先秦名学史》

[填空题]

54金岳霖在对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的《审查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下面这一问题,即所谓“中国哲学史”是()还是()问题。

参考答案:

中国哲学的史;在中国的哲学史

[填空题]

551923年,()在清华学校作()演讲,由此挑起了科玄之争。

参考答案:

张君劢;人生观

[多项选择题]

56、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近代概论》一书中,从文化的三个递进层次十分精辟地概括了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近代中国思想认识的发展进程,这三个层次是:

()。

A.器物

B.制度

C.哲学

D.文化

参考答案:

A,B,D

[单项选择题]

57、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其“体”和“用”各是什么意思?

()

A.体是指中国的封建纲常,用是指西方的科学技术

B.体是本体,用是现象

C.体是形体,用是功用

D.体指中国思想,用指西方思想

参考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58、下列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的是:

()。

A.打倒孔家店

B.宣扬民主与科学

C.文学革命

D.文化革命

参考答案:

D

[单项选择题]

59、梁漱溟“文化三路向说”的基础概念是:

()。

A.意欲

B.调和

C.意识

D.生命

参考答案:

A

[多项选择题]

60、熊十力《新唯识论》从文言本到语体文本的转变标示着熊十力思想发展阶段的转变,关于这种转变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

B.从“新佛家”到“新儒家”

C.从援儒入佛到归宗于儒

D.从推崇儒学到儒佛兼综

参考答案:

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