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苏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482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苏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江苏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江苏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江苏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江苏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苏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苏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苏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苏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苏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题解析版

江苏扬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

一、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我国皖南山区传统民居为了增加采光通常会修建天井,下图为皖南某地(118E,30N)一处民居天井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一年中,正午阳光如甲所示照射到盆景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约为()

A.3°NB.15°NC.3°SD.15°S

2.正午阳光从甲向乙移动期间,当地()

A.日出时刻推迟B.日落时刻推迟

C.日出东南方位D.日落西北方位

『答案』1.D2.B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标注的数值可以得出正午阳光如甲照射盆景时,正午太阳高度为45°,该地的纬度为30°N,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太阳直射点与当地的纬度差,可以求出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约为15°S。

故选D。

『2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标注的数值可以得出正午阳光如乙照射盆景时,正午太阳高度为约为64°,计算可得,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约为4°N;因此正午阳光从甲向乙移动期间即太阳直射点从15°S移动到4°N,当地昼长逐渐变长,日出时刻提前,日落时刻推迟,A错误,B正确;日出从东南方位变为东北方位,C错误;日落从西南方位变为西北方位,D错误。

故选B。

亚洲某学校的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两组实验(如表所示)。

学生测得实验1结果:

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约3℃;学生利用实验2可以测定O2的浓度变化,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随着日出,植物开始一天的光合作用,正午前后光照过强,植物出现"午休现象",光合作用强度反而减弱。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仪器、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1

两个相同的玻璃箱(甲、乙)、若干土、温度计

(1)甲箱内放入土层,乙箱内不放任何东西

(2)中午将两个箱子放在日光下照射15分钟,并测量两个箱内气温

实验2

玻璃箱丙、一盆植物、氧气传感器

(1)将植物放入丙箱内(左图)

(2)利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当天氧气变化并绘制光合作用强度示意图(右图)

3.推测该学校的经度最接近()

A.75°EB.105°EC.120°ED.135°E

4.实验结果证明了()

A.实验1——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B.实验1——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C.实验2——O2吸收长波辐射具有明显增温效应

D.实验2——O2浓度变化与光合作用强度负相关

『答案』3.C4.B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为06:

15和17:

15,所以当地正午的北京时间为11:

45,此时当地的地方时应为12点,由此可知,该地的经度约为124°E,所以该学校的经度最接近120°E,故选C。

『4题详解』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基础是地面受热不均,实验1中甲乙两玻璃箱分离,各自内部下垫面性质均一,无法演示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但甲箱内放入土层,乙箱内不放任何东西,下垫面性质不同,下垫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地面辐射不同,最终玻璃箱的气温应有所差异,能证明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正确,A错;实验2中并没有具体的测温设备,无法反映O2吸收长波辐射具有明显增温效应。

同时,整体而言(注意看整体趋势,不纠结于“午休现象”这一特殊现象),随着光照的增强,植物光合作用增强,O2的释放量增多,浓度变大,光合作用强度增大;随着光照的减弱,植物光合作用减弱,O2的释放量减少,浓度变小,光合作用强度减小,所以整体上,O2浓度变化与光合作用强度呈正相关,CD错。

故选B。

水冲玛瑙大多呈卵石状,磨圆度高,原岩以喷出岩为主,集中分布于河床与沙滩中。

位于马达加斯加岛的贝齐布卡河口是水冲玛瑙瑞的知名产地,当地水冲玛瑙原石采集集中在每年的5月~10月。

左图为贝齐布卡河口附近简图,右图为岩石圈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右图中与水冲玛瑙原石类型一致的是()

A.甲B.乙C.丙D.丁

6.贝齐布卡河口玛瑙原石采集集中在5~10月份,主要是因为()

A.河流流量小,搬运原石能力强B.河流水位高,河滩泥沙淤积少

C.河流流量大,河滩原石沉积多D.河流水位低,河床裸露面积大

『答案』5.A6.D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水冲玛瑙原石类型主要为喷出岩。

右图中,熔化箭头指向甲和乙,甲乙均属于岩浆岩,其中甲属于表层环境,所以甲为岩浆喷出形成的喷出岩,乙为侵入岩;沉积成岩箭头指向丁,丁为沉积岩,所以丙为变质岩。

故选A。

『6题详解』

为了采集安全以及便于发现河床岩石,河口采集玛瑙原石应选择在河流径流量小,河流水位低的时间段,BC错;贝齐布卡河口地处马达加斯加岛西侧,属热带草原气候,5~10月份大致属于当地的旱季,河流流量小,河流水位低,河床裸露面积大,更易采集,D正确;河流流量小,搬运原石能力弱,A错。

故选D。

下图中①、②、③曲线为某季节全球云量、海平面气压和降水量随纬度的空间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①曲线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判断依据组合正确的是()

A.云量赤道地区云量少于副热带地区B.气压北半球气压总体高于南半球

C.气压赤道地区气压低于副热带地区D.降水量副极地地区降水少于极地地区

8.据图判断()

A.60°N总云量最大B.南半球西风强于北半球

C.60°S降水量最多D.两极地区气压数值相等

『答案』7.C8.B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曲线赤道地区较副热带地区低,可能表示气压,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气压低,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气压高;但南北半球在不同的季节,其气压的整体高低应有所差异,所以不能根据图中①曲线在南北半球数值的大小来判断①曲线为气压曲线,B错,C正确;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降水多,云量多,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降水少,云量少,所以赤道地区云量多于副热带地区,A错;副极地地区受极锋的影响,降水较多,极地地区受极地高气压的影响,降水少,所以副极地地区降水多于极地地区,D错。

故选C。

『8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曲线表示气压。

②曲线在赤道附近最大,在副热带地区很小,表示降水,所以③曲线表示云量。

读图可知,50°S附近云量最大,赤道附近降水量最多,AC错;图示季节,北极地区气压明显远高于南极地区,D错。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云量远大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可推测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海洋面积广阔,水汽含量大。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海洋面积更为广阔,海洋摩擦力小,所以南半球西风强于北半球,B正确,故选B。

下图为2020年3月某日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此时甲地的风向是()

A.西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东北风

10.关于①②③④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④两地气团均主动爬升B.②地寒风呼啸

C.①地降水的概率高于③地D.④地烈日炎炎

『答案』9.D10.C

『解析』

『9题详解』

在甲地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大致指向南方),之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注意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偏转一定角度(大约30°-45°)即为当地近地面的风向,所以甲地此时吹东北风,故选D。

『10题详解』

①④两地为冷锋,暖气团被冷气团被迫抬升,A错;②地处于冷锋锋前,冷锋尚未过境,此时不会寒风呼啸,B错;①地位于冷锋的锋后,冷锋的雨区位置主要在锋后,降水概率较大;③地处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所以①地降水的概率高于③地,C正确;时间为3月,④地纬度相对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且④地即将经历冷锋过境,“烈日炎炎”描述不当,D错。

故选C。

我国某河流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上旬,河道出现"连底冻"现象(从水面到河底全断面冻结成冰)。

下图示意该流域降水、径流量年内分配。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据图判断该河流()

A.位于江淮平原B.出现断流现象

C.10月份水循环活跃D.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12.与7月相比,4月河流径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多补给量大B.地下水补给量较大

C.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强D.积雪融水补给量大

『答案』11.B12.D

『解析』

『11题详解』

该河流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上旬从水面到河底全断面冻结成冰,表明最冷月均温低于0℃,不可能位于江淮平原,A错;1、2月径流量为0,出现断流现象,B正确;10月份月均径流量小,月平均降水量较小,月均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百分比以及月均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百分比均较小,水循环不活跃,C错;月平均径流量季节差异较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大,D错。

故选B。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与7月相比,4月降水量较少,降水补给小,A错;地下水补给较稳定,不会导致4月对河流水的补给使得该月平均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80%,B错;同理,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强,不会导致4月平均径流占年径流量比例如此之高,C错;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河主要依赖积雪融水补给,4月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径流量大;7月积雪早已消融,虽降水相对较多,但该月降水总量有限(注意纵坐标的数值),降水对河流的补给有限,所以与7月相比,4月河流径流量较大,D正确,故选D。

下图为某海域表层海水年均温和洋流分布模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abc洋流()

A.a洋流在性质上属于暖流B.b洋流流向较高纬度海区

C.a、b洋流受信风带影响很大D.a、c洋流属于副热带环流圈

14.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行船时风急浪高B.②处有世界著名渔场

C.③处分布着峡湾地貌D.④处冬季时寒冷干燥

『答案』13.A14.A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图中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主要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洋流流向与海水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所以b为寒流,流向低纬地区,c为暖流,流向高纬度地区,结合陆地形态、洋流分布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a洋流应为北太平洋暖流(b为加利福利亚寒流,c为阿拉斯加暖流),A正确,B错;a洋流受西风的影响,而不是信风带的影响,C错;a、c属于副极地洋流圈,D错。

故选A。

『14题详解』

①处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风急浪高,A正确;②处并非寒暖流交汇,也不是上升流,也缺少大型河流的注入,没有世界著名渔场,B错;峡湾地貌属于冰川侵蚀地貌,③所处纬度较低,无典型峡湾地貌的分布,C错;④处位于40°N-60°N的大陆西岸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D错。

故选A。

农民工是指户籍地在乡村,常住地在城区,进入城区从事非农产业劳动的劳动者。

下图为我国2015-2019年农民工数量及增长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中国农民工数量()

A.2015—2017年增速持续上升B.2017—-2019年增速持续上升

C.2015—2017年每年净增加数量减少D.2017-2019年每年净增加数量减少

16.自2015年起,中国农民工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沿海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内陆城市城市化速度减缓

C.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D.农村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

『答案』15.A16.C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图中增长率信息可知,自2015-2017年,中国农民工增速持续上升,每年净增加数量增加,A正确,C错;2017-2019年增速先下降,后上升,由于增速始终大于0,所以每年净增加数量增加,而不是减少,BD错;故选A。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整体而言,中国农民工增速呈减小趋势,结合材料中关于农民工的定义可推测,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使得农民工外出务工减少,农民工增速呈减小趋势,C正确;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的加速阶段,沿海地区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A错;内陆城市城市化速度应加快,B错;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它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在一定时期内其变化不大,同时,农民工增速呈减小趋势,农民在本地就业,加大了农村地区资源的消耗,但这也不属于中国农民工数量变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D错。

故选C。

(二)双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6小题,每小题3分,共I8分;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澳大利亚红袋鼠多生活在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以下的干燥地区。

图为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简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澳大利亚红袋鼠集中分布的区域有()

A.①-热带雨林带B.④-热带草原带

C.⑤-热带荒漠带D.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8.关于图中自然带分布、更替的叙述,正确有()

A.④→⑤→⑥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②→③→⑥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各自然带分布均呈现南北延伸特征

D.自然带分布总体呈现半环状特征

『答案』17.BC18.BD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红袋鼠多生活在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以下的干燥地区。

①应为热带草原带,A错;④为热带草原带,当地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区域受副高的影响较强,降水少,当地冬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西风带来一定的降水。

总体而言,该区域年降水较少,可能为红袋鼠集中分布的区域,B正确;⑤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少,可能为红袋鼠集中分布区域,C正确;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错。

故选BC。

『18题详解』

④→⑤→⑥自然带自然带变化为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错;②→③→⑥自然带自然带变化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纬度差异较大,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正确;读图可知,自然带分布总体呈现半环状特征,并不是均呈现南北延伸特征,C错,D正确。

故选BD。

在农作物生长季节,0℃以上低温对农作物的损害称为冷害。

读我国东北三省水稻冷害发生频率分布图(下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关于东北三省的冷害,说法正确的有()

A.会造成水稻成熟期推后B.对水稻的危害冬季最严重

C.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D.自南向北冷害频次逐渐减少

20.东北冷害的有效防御措施有()

A.提高复种指数增加总产量B.培育耐寒的农作物优良品种

C.采取地膜覆盖等农业技术措施D.用BDS技术进行灾害的监测和评估

『答案』19.AC20.BC

『解析』

『19题详解』

“在农作物生长季节,0℃以上低温对农作物的损害称为冷害”,可见冷害会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可能会造成水稻成熟期推后,故A正确;东北地区冬季不种植水稻,故B错误;据图可知,纬度越高,冻害发生频率越高,可见东北冷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故C正确;据图可知,自南向北冷害频次逐渐增多,故D错误。

故本题选AC。

『20题详解』

复种指数主要受热量影响,不能通过人类活动增加复种指数,故A错误;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耐寒的农作物优良品种,可以减少冷害对农作物的不良影响,故B正确;在冷害频发的地区和时间段,采取地膜覆盖等农业技术措施,可以减少冷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故C正确;能够对农作物进行监测的是遥感RS,故D错误。

故本题选BC。

图1为俄罗斯圣彼得堡市位置图,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市很少建有地下室。

圣彼得堡城市空间结构遵循了西欧古典城市体系,市内广场、教堂等古迹众多,由中心向外延伸形成多个功能区。

区位熵是用来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空间分布的指标,数值越高说明该区域要素地位和作用越高,图2为2016年圣彼得堡城市土地利用区位熵空间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圣彼得堡市()

A.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西北部地区

B.商业用地从市中心到郊区空间分布差异大

C.住宅用地多集中在东北部和东南部的郊区

D.城市的空间格局深受当地地域文化的影响

22.据材料推测,圣彼得堡市()

A.商业用地的发展带动了住宅用地快速发展

B.城市空间结构围绕多个中心向四周扩展

C.产业转型缓慢导致老城区仍为主要生产中心

D.沼泽地广布导致修筑地下室的难度比较大

『答案』21.BD22.CD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区位熵是用来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空间分布的指标,数值越高说明该区域要素地位和作用越高。

读图可知,工业用地在西北部区位熵较低,表明西北部集中度低,A错;商业用地在市中心和郊区区位熵差异较大,表明商业用地从市中心到郊区空间分布差异大,B正确;居住用地在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区位熵数值较大,东北部区位熵较低,表明东北部住宅用地集中度低,C错;根据材料信息“圣彼得堡城市空间结构遵循了西欧古典城市体系,市内广场、教堂等古迹众多,由中心向外延伸形成多个功能区”可知,城市的空间格局深受当地地域文化的影响,D正确。

故选BD。

『22题详解』

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区位熵数值高低并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如西北部商业用地集中度低,但居住用地集中度较高,所以商业用地的发展与住宅用地快速发展无必然联系,A错;商业用地区位熵大致呈扇形从市区向郊区延伸,并没有显示多个商业中心的分布,可推断城市空间结构并不是围绕多个中心向四周扩展,B错;工业用地在郊区区位熵相对较小,在市区区位熵相对较大,表明该城市产业转型缓慢,老城区仍为主要生产中心,C正确;注意材料信息“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市很少建有地下室”,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区域沼泽地广布,积水严重,修筑地下室的难度比较大,D正确。

故选C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左图为南美洲部分区域简图,下右图为P、Q两城市多年平均降水统计图,下表为P、Q两城市多年平均气温统计表。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P城

20.9

19.9

17.6

14.2

11.1

8.5

8.1

9.5

11.5

14.5

17.3

19.9

Q城

24.5

23.4

21.3

17.6

14.4

11.2

11.0

12.3

14.4

17.2

20.3

23.0

材料二:

Q城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肉类加工业和制革工业,其加工及输出的货物与潘帕斯草原经济腹地的产品密切相关。

潘帕斯草原目前养牛6000多万头,当地生产的牛皮是国际A类牛皮,也是国际顶级男靴品牌"潘帕斯狼牙pAmpAspike"的原料。

(1)描述P—Q铁路沿线地区的地形特征。

(2)补绘P、Q两城市月均温温差折线图。

说明导致两城市气温出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3)与Q城相比,P城降水特征有何差异?

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4)简述Q城发展肉类加工工业和制革工业的区位优势。

『答案』

(1)中西部以高原山地;东部为平原;地势西高东低;起伏较大

(2)

;地形;洋流

(3)年降水量更少,降水季节变化较大;6、7月份降水多,其他月份降水少。

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地带,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多;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长,降水少;受寒流影响降水少

(4)临近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提供了丰富、高品质的原料;有铁路和海港,交通便利,便于原料和产品运输;产品销售市场广阔;劳动力充足且廉价。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理图表的绘制、工业的区位条件等相关知识。

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基本原理,灵活分析作答。

『详解』

(1)地形特征的描述需要注意描述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地势高低及其起伏等,注意图中等高线信息的获取与解读。

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PQ铁路沿线,中西部地区等高线数值大,西部沿海等高线密集,地形以高山为主,中部地区等高线数值大,等高线相对较稀疏,地形以高原为主。

广大的东部地区等高线数值小,海拔多低于200m,等高线稀疏,地形以平原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起伏大。

(2)结合表格两城市的气温信息先计算出两城市各月月均温差,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理的坐标间隔,在图中绘制即可,注意要添加月均温差折线图例,绘制如下:

两城市纬度相当,根据绘图可知,月均温差(Q城-P城)大于0℃,P城气温整体较Q城低。

读图可知,P城海拔相对较高,气温相对较低,Q城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

同时,P城受秘鲁寒流的影响,Q城受巴西暖流的影响,所以P城气温整体较Q城低,主要受地形和洋流的影响。

(3)降水的差异主要从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变化等角度分析。

读图可知,相比而言,P城的降水总量小,降水的季节变化更大。

同时,6、7月份(当地冬季)P城市降水相对较多,其他月份降水量很少。

原因分析:

P城处于30°S-40°S大陆西岸地区,且纬度靠近30°S,一年中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的时间长,降水总量少,且降水少的月份持续时间长;同时,P城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降水总量较少。

6、7月份,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P城受西风的影响,西风从海洋带来水汽,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一定的地形雨,降水相对较多。

(4)Q城发展肉类加工工业和制革工业,需要考虑原料来源、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等条件。

根据材料信息“Q城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肉类加工业和制革工业,其加工及输出的货物与潘帕斯草原经济腹地的产品密切相关”可知,Q城靠近潘帕斯草原,潘帕斯草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典型的大牧场放牧业,潘帕斯草原目前养牛6000多万头,牛肉以及牛皮等资源丰富,为发展肉类加工和皮革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其次,读图可知,Q城为海港城市,且有铁路联系内陆,交通运输条件便利,便于原料的运入(来自潘帕斯草原的牛肉和牛皮等)和肉类加工工业、制革工业产品的运出;再次,当地肉类加工工业和制革工业产品质量优质,消费市场广阔;最后,作为重要的海港城市,劳动力资源丰富,该国为阿根廷,属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所以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生产成本较低。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距今8000万年的地质时期,地处横断山区的三江并流区还是一片海洋;随着板块运动,该地区逐渐形成了"山高谷深、河谷并列、紧密相邻"的地貌景观。

下表为三江并流区地貌演化的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

距今年代/万年

三江并流演化过程

海拔/m

第四纪

248

纵向谷岭发育阶段

>2500

晚第三纪

530

强烈抬升阶段

<2500

800

高原雏形期

<2500

2370

准平原阶段

700-800

材料二:

一般从山谷到山顶垂直自然带呈现为乔木-灌木-草甸的渐变规律,但在三江并流区,不少河谷的谷底是灌丛或荒漠草地,山顶或半山腰是森林,有地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倒置的垂直自然带"。

左图为三江并流区及其周边区域简图,右图为三江并流区甲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

(1)结合材料简述三江并流区"山高谷深、河谷并列"地貌特征的演化过程。

(2)简述三江并流区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3)甲山地①处的自然植被是什么?

分析山地垂直带谱形成的原因。

(4)从地形、热力环流的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