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材料进场的验收与管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303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建筑工程材料进场的验收与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建筑工程材料进场的验收与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建筑工程材料进场的验收与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建筑工程材料进场的验收与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建筑工程材料进场的验收与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建筑工程材料进场的验收与管理.docx

《浅谈建筑工程材料进场的验收与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建筑工程材料进场的验收与管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建筑工程材料进场的验收与管理.docx

浅谈建筑工程材料进场的验收与管理

 

毕业论文

(2015届)

 

题目:

浅谈建筑工程材料进场

的验收与管理

所属系部材料工程系

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班级12级环监

姓名李鹏

学号0204120110

指导教师董春艳

 

完成日期:

2015年6月5日

 

 

摘要

在建筑工程中,材料质量是否满足设计或国家产品标准,对工程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脊梁,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若使用到建筑工程上就像缺“钙”的人一样,必将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而且会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实体、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格把控建筑材料的进场验收及现场的堆放,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

本文针对钢材、水泥、砖、砌块材料等主要建筑工程材料的验收进行了介绍,分别阐述了每种材料进行验收时索要检查的内容及验收标准,并且还简单介绍了在工地现场建筑材料的管理方法,以期能够指导相关人员能够严格把控材料关,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

搞好材料管理对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搞好材料价格管理,合理降低成本:

以价廉物美的材料满足施工和生产的需要,并在过程中控制材料的质量和数量,把工程和产品的材料成本控制在最低的区域范围。

 

关键词:

验收成本堆放钢材水泥砖、砌块材料价格管理

 

 

目   录

 

 

绪论

建筑业已发展成为我国的一项支柱产业,它已渗透到其它各领域、各行业,是它们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建筑工程质量至关重要,轻则影响美观、功能,造成用户使用不便,重则与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相关。

工程质量与建筑材料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相当的工程质量事故是因建筑材料质量而导致的,建筑材料的质量低劣成为一些工程质量事故的直接原因:

有相当的工程质量事故是与建筑材料间接相关,即非材料本身直接的质量问题,而是误用或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因此,为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基本保证,必须对建筑工程材料的验收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

建筑企业的材料成本通常占工程实际成本的60%~70%,加强工程材料采购管理工作对于保证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材料采购管理的优与劣关系到了整个项目成本管理的成败。

建筑工程实体、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工程建设中,管好了建筑材料,建筑成品的质量就有了保障,建设成本也就会相应降低。

面对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如何加强风险管理,有效地实现预警、规范和转移风险,已成为摆在建筑企业面前的又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搞好材料管理对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

以价廉物美的(较好的性价比)材料满足施工和生产的需要,并在过程中控制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并把工程和产品的材料成本控制在最低的区域范围。

1建筑工程材料进场的验收与管理的重要性

材料在建筑工程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加强与搞好材料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材料验收与管理工作面广,量大,环节多,性质复杂多变,极易发生问题。

要确保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材料的质量管理是关键之一,搞好材料管理对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建筑材料的进场验收

材料进场验收。

材料必须质量保证资料齐全或基本齐全,复试合格方可进场。

进场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核对材料数量、品种等,注重对相关文件及外观质量的检查。

进场材料分为两类,一类为直接进入施工工地材料,这类材料不易损坏。

受环境影响较小,或立即就要投入使用。

另一类为不直接进入施工工地而进入仓库临时储存的材料,这类材料易诱蚀、变质、遗失,受环境影响较大且不必立即投入使用。

在材料到货进场前,材料员应根据到货时间表安排好件种材料的存放位置,并协助监理人员、试验员等有关人员,作好接货、复试验收准备。

为进一步保证材料质量的可靠性,材料员、试验员、监理工程师仍应充分实行协作,索要、复核材料的有关资料,按适当的方式对各种材料进行检查验收,合格方可进场、入库,材料要分类存放,不能混杂,井就材料名称、数量、到货时间、厂家、验收人、收货人、交货人等作好记录,制订好材料存放的位置图,以备随时查阅、校对。

对于验收中明显不合设计、规范要求的,必须退货或换货,并及时向有关人员反馈,有怀疑的要送有关单位试验,合格方可验收使用。

入库材料要妥善保管,做好防潮、防水、防锈等工作。

3钢材验收

3.1钢材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验报告

3.1.1基本要求和内容

(1)凡结构设计施工图所配各种受力钢筋应有钢筋出厂合格证及力学性能现场抽样检验报告单,出厂合格证备注栏中应由施工单位注明单位工程名称、使用部位和进场数量。

(2)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现象,应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并做出鉴定处理结论。

(3)使用进口钢筋应有商检证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进场后应严格遵守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进行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检验,其各项指标符合国产相应级别钢筋的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后,方可根据其应用范围用于工程。

当进口钢筋的国别及强度级别不明时,可根据检验结果确定钢筋级别,但不应用在主要承重结构的重要部位。

(4)冷拉钢筋、冷拔钢筋、冷轧扭钢筋、冷轧带肋钢筋除应有母材的出厂合格证及力学性能检验报告外,还应有冷拉、冷拔、冷轧后的钢筋出厂合格证及力学性能现场抽样检验报告。

(5)预应力砼工程所用的热处理钢筋、钢绞线、碳素钢丝、冷拔钢丝等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及力学性能现场抽样检验报告,其技术性能和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6)无粘结预应力筋(系指带有专用防腐油脂涂料层和外包层的无粘结预应力筋)现场抽样检验的力学性能技术指标应符合《钢绞线、钢丝束无粘结预应力筋》JG3006的要求。

防腐润滑脂应提供合格证,其有关指标必须符合《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JG3007标准的规定。

(7)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后应按批抽样检验并提供检验报告,其指标应符合标准后方可用于工程。

无合格证时,应按国家标准进行质量检验。

 预应力筋用锚具系统的质量检验和合格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和《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规定。

 

(8)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后应按批抽样检验,并提供检验报告,其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JG/T 3013后方可用于工程。

(9)钢材检验报告应根据有关规定按质控(建)表格式内容填写,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10)钢材进场后的抽样检验的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钢筋砼用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光圆钢筋、余热处理钢筋、低碳钢热轧圆盘条以同一牌号、同一规格不大于60t为一批。

②钢结构工程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以同一牌号、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尺寸、同一交货状态的钢材不大于60t为一批。

③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及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以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工艺不大于60t为一批。

④钢绞线、钢丝束无粘结预应力筋以同一钢号、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工艺生产的钢绞线、钢丝束不大于30t为一批。

⑤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以同一类产品、同一批原材料、用同一种工艺一次投料生产不超过1000套组为一验收批。

外观检查抽取10%,且不少于10套。

对其中有硬度要求的零件,硬度检验抽取5%,且不少于5套。

静载锚固能力检验抽取3套试件的锚具、夹具或连接器。

⑥冷轧带肋钢筋以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外形、同一生产工艺和交货状态的钢筋为一验收批,每批不大于60t。

取样数量:

弯曲试验每批2个,拉伸试验每盘1个。

⑦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每批抽检9件圆管试样(12件扁管试样)。

⑧其它建筑用钢材按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进行组批。

⑨钢材力学性能检验时,如某一项检验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则应根据不同种类钢材的抽样方法从同批钢材中再取双倍数量的试件重做该项目的检验,如仍不合格,则该批钢材即为不合格,不得用于工程,不合格品的钢材必须有处理情况说明,并应归档备查。

(11)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纵向受力钢筋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3.1.2核查办法

(1)按照单位工程结构设计、变更设计文件和单位工程材料用料汇总表(质控(建)表),核查钢材出厂合格证(商检证)与进场检验报告是否一致,有否按批取样,取样所代表的批量之和是否与实际用量相符。

(2)核查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是否按批取样检验,检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规范和规程要求。

(3)核查合格证、检验报告中各项技术数据、信息量是否符合标准规定,检验方法及计算结论是否正确,检验项目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先检验后使用,先鉴定后隐蔽的原则。

(4)核查钢筋代换使用是否有设计签证。

[2]

3.1.3 核定原则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项目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承重构件的受力钢筋(含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无出厂合格证或进场检验报告。

(2)应见证的钢材检验未按规定见证取样送检;见证取样送检的材料种类、数量与规定不符。

(3)当钢材的品种、规格与设计文件不一致时,无钢材代换设计签证书。

(4)钢材力学性能检验项目不齐全、力学性能指标不合格,且未按规定进行复验。

(5)进口钢材技术指标经检验不符合国产相应级别的钢材技术标准,又未作技术鉴定。

3.2水泥、砖、砌块进场验收

3.2.1基本要求和内容

(1)凡建设工程用的水泥均应按厂别、品种提供水泥出厂合格证,合格证备注栏中由施工单位填明单位工程名称及使用部位、进场数量,散装水泥还应提供出厂卡片。

(2)水泥进场使用前必须进行强度、凝结时间和安定性检验。

(3)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进行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验,并提供水泥检验报告单:

水泥出厂时间超过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1个月);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水泥因运输或存放条件不良,有受潮结块等异常现象;使用进口水泥;设计中有特殊要求的水泥。

(4)水泥检验应按批进行,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强度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水泥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水泥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水泥抽样不少于一次,散装水泥取样必须在散装车上,以一辆次为一取样点,每点取样不少于1kg,累积留样不得少于12kg,袋装水泥可以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kg。

(5)水泥检验报告按质控(建)表填写,并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之前提供,检验结论要明确。

(6)当水泥质量合格证或检验报告中的初凝时间或安定性指标不符合有关标准时均为废品,不得用于工程。

终凝时间、细度不符合标准规定或强度低于商品强度等级规定的指标时为不合格品,不合格品经鉴定可由企业技术负责人签章处理。

(7)钢筋砼结构、预应力砼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8)进口水泥除须按国产水泥检验标准做检验外尚应对水泥有害成分含量(氧化镁、三氧化硫)做检验符合规范标准要求后方可使用。

(9)特种水泥(白色硅酸盐水泥、低热水泥、膨胀水泥)也应提供合格证或按

(2)条的要求提供检验报告,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10)水泥检验报告上注明的水泥品种、出厂日期、强度等级、出厂编号等应与水泥合格证相一致。

①砌体工程所用砌墙砖应有出厂合格证,其外观检验、强度检验数据及结论均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要符合《烧结普通砖》GB/T5101、《烧结多孔砖》GB13544、《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GB13545和《普通砼小型空心砌块》GB8239标准的要求。

②进场的砌墙砖应按规定取样检验,并提供强度检验报告。

③砖检验报告应按质控(建)表填写。

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砌墙砖试验方法》GB2542规定,加气砼砌块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总则》GB/T11969规定。

砌墙砖应以同厂家、同规格3.5万~15万为一批,不足3.5万的按一批计算,普通砼小型空心砌块1万块为一批,每批按标准规定抽取一定数量做有关项目的检验。

3.2.2核查办法

(1)核查水泥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的项目(如水泥品种、各项技术性能、编号、出厂日期等)是否填写齐全,检验项目是否完整,数据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2)对照单位工程材料用料汇总表(质控(建)),核对水泥出厂合格证与进场检验报告、砼配合比试配报告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厂别、编号是否一致;核对出厂日期和实际使用的日期是否超期而未做抽样检验;各批量水泥之和是否与单位工程的需用量基本一致。

(3)核查砖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的检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砖的强度等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检验项目是否齐全,检验结论是否正确。

(4)核查合格证或检验报告是否按批提供,批量总数是否和实际用量基本一致。

3.2.3核定原则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项目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无水泥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

应见证的水泥检验未按规定见证取样送检;见证取样送检的材料种类、数量与规定不符。

(2)使用本节1.21

(3)条所列情况的各种水泥,未提供水泥检验报告。

(4)主要的检验项目(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缺项或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

(5)实际使用的水泥与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上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厂家不相一致。

(6)核查砖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的检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砖的强度等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检验项目是否齐全,检验结论是否正确。

(7)核查合格证或检验报告是否按批提供,批量总数是否和实际用量基本一致。

4材料价格管理

4.1掌握市场信息,降低材料价格

掌握市场,就是广泛的收集材料的市场价格。

材料价格收集过程,就是在建筑材料市场、材料产地等进行价格的采集、调查过程。

所采集的价格,必须切合市场的实际情况,能反映材料价格的一般水平。

工程材料价格的调查和采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

对主要材料价格,一般应组织材料管理、施工管理、纪检监察等部门,以及施工单位等人员进行认真的调查。

4.2充分利用市场,合理安排运输

运费支出对材料采购费用也有重要影响。

节约运输费用,可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运输费用的节约问题:

材料订货时考虑运输距离远近的问题,在材料质量、性能都能满足材料采购方案,而材料价格又基本相等的情况下,就应到离施工现场最近的地点采购;材料尽量一次运输到位,减少二次倒运和装卸费用。

[3]

4.3采取合理的采购模式

当前建筑材料的采购供应常见模式有三种:

  一是完全由施工方采购供应。

即企业自主报价。

投标人自行报价时,投标人为了中标往往会选择低档次的产品来报价,而未来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很可能不满意承包商所选择价位的产品,需要新选择,投标人就有了调整自己报价的机会。

这会使建设单位处于被动,如果对产品价格长期争执,会影响工程进度,如果搁置争议,往往会突破预计的工程造价,在决算中一般材料价格只能按信息价计算,不利于工程造价控制。

  二是完全由业主方采购供应。

业主方作为投资主体,能有效地控制材料质量,有利于降低材料价格,存在的问题是材料的采购与保管、使用相分离,特别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业主,自身的询价、招标、采购、支付、保管、出入库管理和过程监督等,程序复杂,需要庞大的机构来操作,采购流程过长,绩效较差,零星、地域性及紧急采购状况难以适应,容易延误工期,甚至会导致施工单位要求工期签证和补偿务工损失。

另外业主方与施工队伍在材料质量的认定的分歧又会造成日后保修和维修的争议。

  三是业主方与施工方共同参与的供应。

施工用主要材料由甲乙双方共同采购,其材料质量由甲乙双方共同控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施工方有权拒收、拒用。

材料的价格主要由业主方依据市场行情确定,承建方、监理单位可广泛参与。

业主方主要以招标的方式确定材料价格。

工程结算时,材料价格以实购价(含运杂费)为基础计算。

这种供材方式是对上述两种常规供材方式的结合,这种方式从本质上材料的供货、保管、使用是一体化的,较少有甲乙双方扯皮的情况,供货的实质主体是校方。

5施工现场材料的堆放

5.1一般要求

(1)建筑材料的堆放应当根据用量大小、使用时间长短、供应与运输情况确定,用量大、使用时间长、供应运输方便的,应当分期分批进场,以减少堆场和仓库面积; 

(2)施工现场各种工具、构件、材料的堆放必须按照总平面图规定的位置放置; 

(3)位置应选择适当,便于运输和装卸,应减少二次搬运;

(4)地势较高、坚实、平坦、回填土应分层夯实,要有排水措施,符合安全、防火的要求; 

(5)应当按照品种、规格堆放,并设明显标牌,标明名称、规格和产地等; 

(6)各种材料物品必须堆放整齐。

 

5.2主要材料半成品的堆放

(1)大型工具,应当一头见齐; 

(2)钢筋应当堆放整齐,用方木垫起,不宜放在潮湿和暴露在外受雨水冲淋; 

(3)砖应丁码成方垛,不准超高并距沟槽坑边不小于0.5m,防止坍塌; 

(4)砂应堆成方,石子应当按不同粒径规格分别堆放成方;

(5)各种模板应当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地面应平整坚实,叠放高度一般不宜超高1.5m;大模板存放应放在经专门设计的存架上,应当采用两块大模板面对面存放,当存放在施工楼层上时,应当满足自稳角度并有可靠的防倾倒措施; 

(6)混凝土构件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按规格、型号堆放,垫木位置要正确,多层构件的垫木要上下对齐,垛位不准超高;混凝土墙板宜设插放架,插放架要焊接或绑扎牢固,防止倒塌。

 

5.3场地清理

(1)作业区及建筑物楼层内,要做到工完场地清,拆模时应当随拆随清理运走,不能马上运走的应码放整齐。

 

(2)各楼层清理的垃圾不得长期堆放在楼层内,应当及时运走,施工现场的垃圾也应分类集中堆放。

 

 

结束语

由于各个工程所在城市不同、地域不同、建筑形式不同,所要求进场的材料不同,使材料来源比较复杂;同时,由于运输差异、包装差异或某些人为原因,致使进场材料质量、数量很可能出现问题。

要确保质量完好、数量准确,必须对进场材料进行认真细致的验收工作。

正确地进行材料验收工作会为材料出入库、保管、使用打下良好基础,是材料建账和贷款支付的前提。

在验收材料时将进场材料实际状况彻底查清,才能剔除残次不合格产品,才能提供准确的数量和质量;任何粗枝大叶、麻痹疏忽、不负责任,都会遗留隐患,造成损失;正确地进行材料验收工作会对进场材料的质量起到监督作用;验收工作实际是对材料产品质量、包装和运输情况的全面考核,验收中发现的一切质量问题,都可以解绝在问题的初始阶段,避免造成重大损失;正确地进行材料验收工作会为及时、准确、真实帐表记录,材料报验等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致谢辞

感谢求学路上一直陪伴在我身边指导我的老师。

与此同时,还要感谢建材学院的领导,让我们有个安心学习和快乐成长的地方,并给我们创造了这次实习锻炼的机会,我深刻理解到了学习的重要性、理解了生活的不容易。

最后,特别感谢一直关心指导我的董春燕老师,感谢老师不厌其烦的提醒与指导。

今后,要遇事多方面考虑,团结他人,认真负责对待每件事。

 

参考文献

[1]《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李福和、张兴野

[2]《材料员》李慧平

[3]《建设工造价管理基础知识》刘伊生、李成栋、倪健

[4]《中建二局物资管理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