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计划及记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4815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计划及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计划及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计划及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计划及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计划及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计划及记录.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计划及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计划及记录.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计划及记录.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计划及记录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备课组计划及活动记录

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备课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主阵地,本学期我们要以学校教学精神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转变教学观念。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投身课堂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教研组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加强教学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通过理论学习、备课与说课、听课与评课、作业批改与学生辅导等活动,把工作落到实处,提高教学质量。

二、备课目标

1、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确保课堂40分钟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精选、精讲、精练”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2、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在教研组指导下,做好校本教研,提高教学实效。

4、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语文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5、规范和加强教学常规工作。

(做到没有教案不进课堂。

备课应注意备学生,做到目中有人,留有一定弹性。

作业练习要基础性跟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合理搭配。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五认真,规范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

1、形成集体备课常规

提前制定好集体备课计划表,安排好集体备课的时间、内容,使每人对每次的集体备课任务做到心中有数。

集体备课前每位组员都必须潜心钻研教材,按照要求准备发言材料,集体备课时能针对所备内容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记录者记录下修改意见,结合大家的观点对教案进行修改形成共案,并及时将原稿及修改案存档,并争取由一名组员以研讨后的教案进行公开教学,然后进行二次研讨。

使集体备课的效能发挥更充分。

2、加强课堂常规

课堂上要努力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习惯、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特别要重视按时完成作业、审题、阅读、写字等习惯的养成,采取切实的措施经常抓,反复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课改学习,质量监控。

规范备课组活动,提高教研实效。

1、更新教育理念,加强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交流。

(1)利用课余时间努力学习课改理论文章,做好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对于感触特别深的文章可复印人手一份,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集中交流、学习。

(2)结合教学实践,交流取得的点滴经验或者是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商讨解决办法,以便更好的以理论指导实践、将经验上升为理论。

2、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要将语文教学质量追求分解到每一课每一单元的评价上,减少或消除错误积累。

特别重视提优补差工作,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三)扎实开展教育科研,深入课题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1、加强教育科研方法的学习,提高教育科研基本素质。

2、认真学习课题组其他参与者的研究经验,取长补短,开拓思路。

3、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做文章,真正把教研与提高课堂效率结合起来,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教师的成长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4、组织教师认真制定好活动计划,根据学科特点,深入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坚持少而精,专题化,研训一体原则,既有教研课的观摩研讨,又有专题性的理论学习。

每次活动都要事先定内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确保活动不走过场。

5、每一单元由备课组统一命题、统一时间、集中评卷。

力争做到有测试、有反馈、有矫正。

四、主要活动安排表

时间

活动内容

中心发言人

第一周

制定并学习备课组计划

李老师

第二周

集体备课:

《燕子》

李老师

第三周

集体备课:

《昆虫备忘录》

冯老师

第四周

集体备课:

《陶罐和铁罐》

王老师

第五周

集体备课:

《纸的发明》

李老师

第六周

集体备课:

《赵州桥》

冯老师

第八周

集体备课:

《花钟》

王老师

第九周

集体备课:

《小虾》

李老师

第十周

集体备课:

《小真的长头发》

冯老师

第十一周

集体备课:

《童年的水墨画》

王老师

第十二周

集体备课:

《肥皂泡》

李老师

第十四周

集体备课:

《我们奇妙的世界》

冯老师

第十六周

集体备课:

《火烧云》

王老师

第十八周

学期工作总结

李老师

说明

第1次集体备课

备课时间:

2.27备课地点:

三年级办公室

活动内容:

集体备课《燕子》

出席人:

三年级语文老师

主持人:

王老师记录人:

冯老师中心发言人:

李老师

中心发言要点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认读“伶俐、横掠、倦了、闲散”等词语。

强调多音字散和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3—5自然段。

3、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积累好词佳句。

4、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着重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2、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成语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小小姑娘穿黑袄,尾巴像把小剪刀。

屋子造在房梁上,捕捉虫子本领高。

(打一动物)

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眼中的燕子什么样?

看到燕子你联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

谜语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突出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学生自由回答,可能会联想到有关燕子的词句,也可能想到有关春天的词语等。

2.板书课题。

“燕”是个象形字,“廿”表示燕子的头,“口”表示燕子的身子,“北”表示燕子的翅膀,“灬”表示尾巴。

书写时各部分要紧凑。

3.介绍作者郑振铎。

二、检查预习,巩固基础

1.检查生词认读情况

(出示词语:

似的、聚拢、伶俐、横掠、倦了、闲散、纤细)

2.检查生字识与写

(1)学生找出容易读错的生字。

预设点:

a“似的”的“似”,“横掠”的“掠”易读错。

b多音字“散”和“杆”。

“几支木杆”,读“ɡān”,旗杆(ɡān),它还有一个音念“ɡǎn”,枪杆(ɡǎn)。

(2)展示难写的生字。

“拂”,笔顺是:

横、竖钩、提、横折、横、竖折折钩、撇、竖。

【设计意图:

此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强调课文中容易读错的生字,展示难写生字的书写。

3.检查课文正确、流利的朗读情况。

第二课时

一、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外形美)

(1)生读第一自然段。

找出课文中描写了燕子的哪些部分?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燕子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事物要抓住主要特点。

可要求学生课下观察一个小动物,通过抓住特点的方法,描写外形。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一段,感受燕子的外形美。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春之美)

(1)小燕子看到春天里的哪些美景?

强调重点句子“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平添”就是更近一层,原本已经很有生趣了,而燕子的到来,使春天更加生趣盎然了。

(2)如何理解“赶集似的”?

(3)练习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三、四自然段(感受飞行美)

(1)出示自学指导:

读三、四自然段。

你感觉到哪一个词,哪一个句子描写的美是独特的。

画下来。

(2)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指导自学。

(3)指名汇报:

预设:

(1)预设一:

“‘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从“唧”可以体会出,燕子飞得速度很快,好像一眨眼就飞过去了。

(2)预设二:

“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沾”字可以感受到燕子飞得轻而快。

“小圆晕”很美,一圈一圈,闪着彩色的光。

(4)练习读背三、四两自然段。

4.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停歇美)

  

(1)出示自学指导:

读第五自然段。

画下你认为好的句子或词语

  

(2)指导自学,指名汇报。

  (3)练习读背第五节。

二、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小练笔:

仿照《燕子》中的写作特点,运用拟人或者比喻的手法,动静结合,让你笔下的小动物更加灵动起来吧。

板书设计:

2燕子

外形美

春之美

飞行美

停歇美

补充发言:

王老师:

三四环节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燕子无论是飞行时,还是停歇时,都是那么美丽可爱。

这篇课文就是抓住了特点,用恰当而优美的词语来描述燕子,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这里要留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当堂背诵。

 

第2次集体备课

备课时间:

3.6备课地点:

三年级语文办公室

活动内容:

集体备课:

《昆虫备忘录》

出席人:

三年级语文教师

主持人:

王老师记录人:

李老师中心发言人:

冯老师

【导语】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介绍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这几种昆虫的特点,体现了作者善于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0个生字,学习积累本课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昆虫的特点。

 2.品味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来将这些特点表达出来的,学习作者活泼生动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自然万物的好奇心与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品味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来将这些特点表达出来的,学习作者活泼生动的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教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一定都很熟悉昆虫吧!

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碰见它们。

谁能说说你最了解或最喜欢的一种昆虫吗?

(学生交流)  看来同学们都对昆虫有所了解,不过,昆虫世界博大精彩,还有很多大家所不知道的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昆虫的文章--《昆虫备忘录》,相信我们会有新的收获。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中的生字。

重点指导翘舌音“绸”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巨-距(距离)-拒(拒绝)-矩(规矩)  周-绸(丝绸)-调(调整)-稠(黏稠)  莫-膜(隔膜)-模(模糊)-摸(摸黑)-馍(馍馍)  

(2)多音字。

  蚂mǎ:

蚂蚁 蚂蟥mà:

蚂蚱mā:

蚂螂  辨析:

“蚂”在组成“蚂蚁”“蚂蟥”时读mǎ;在组成“蚂蚱”(蝗虫的俗称)时读mà;在组成“蚂螂”(蜻蜓的俗称)时读mā。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课文用生动有趣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等昆虫,表达了对大自然和自然万物的好奇与热爱。

  2.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

课文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每个部分的小标题就是它的主要内容,即作者在每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复眼、花大姐(瓢虫)、独角仙和蚂蚱。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复眼”部分。

  

(1)这部分小标题叫“复眼”,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复眼是什么意思。

  明确:

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2)补充介绍关于复眼的知识。

  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视觉器官,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等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同样结构的器官亦有在双壳纲身上出现。

复眼中的小眼面一般呈六角形。

复眼是相对于单眼而言的,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通常在昆虫的头部占有突出的位置。

多数昆虫的复眼呈圆形、卵圆形或肾形。

  (3)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复眼对昆虫有什么作用。

  明确:

复眼能让昆虫的视觉更灵敏。

  (4)文中提到了哪些有复眼的昆虫?

  明确:

蜻蜓、苍蝇。

  2.学习“花大姐”部分。

  

(1)在北京方言中为什么会把瓢虫叫作“花大姐”?

  明确:

因为多数瓢虫外壳的颜色艳丽,而且鞘翅上面有美丽的斑点,形成一种别有情趣的美丽图案,所以被俗称为“花大姐”。

  

(2)“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

运用了比喻(暗喻)的修辞手法,把瓢虫的膜翅比作“黑绸衬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膜翅的颜色和质地,以及薄而透明的特点。

  

教师点拨:

  暗喻的特征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有时不用比喻词。

  (3)补充介绍关于膜翅的知识。

  膜翅为昆虫中最常见的一类翅,膜质翅,其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

如蜂类、草蛉、蝉和蜻蜓的前后翅,蝇类的前翅,甲虫、蝗虫和蝽的后翅等。

  (4)这部分还有一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明确:

“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把瓢虫的硬翅比作“瓷漆”。

  (5)瓢虫是害虫还是益虫?

  明确:

根据圆点数不同,瓢虫的益害属性是不同的。

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如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如十一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

  3.学习“独角仙”部分。

  

(1)这部分第1自然段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

“它摔得很重,摔晕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幽默地写出了独角仙的动作。

  

(2)独角仙为什么被称作“昆虫中的霸王”?

  明确:

因为它在甲虫里可能算是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

  (3)“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的”一句中,“可能”一词能否删掉?

为什么?

  明确:

不能删掉。

“可能”表示独角仙是甲虫中的是作者的推测,不一定是事实;如果去掉,就表示独角仙在甲虫中一定是的,不符合作者的原意和客观事实。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中“据说”一词能否删掉?

为什么?

  明确:

不能删掉。

“据说”表示甲虫会拉泥制的小车只是作者听来的,不一定是事实;如果去掉,就表示甲虫一定会拉车,不符合原意。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学习“蚂蚱”部分。

  

(1)文中提到了蚂蚱的哪些种类?

分别找出描写这些种类的段落。

  明确:

①尖头蚂蚱。

提到它的地方在第1、2自然段。

  ②“土蚂蚱”。

提到它的地方在第4自然段。

  

(2)第3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呢?

  明确:

写蚂蚱飞行时的声音和膜翅的颜色。

  (3)“土蚂蚱”有哪些特点?

  明确:

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一被抓住就会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课文第一部分介绍“复眼”,提到了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昆虫;第二、三、四部分分别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几种昆虫。

  明确:

蜻蜓 苍蝇 花大姐 独角仙 蚂蚱  

(2)课后,用你喜欢的方式,如表格、配有文字说明的图片,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2.总结。

  这篇课文以有趣的方式、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了多种昆虫的相关知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学们一定也有其他自己喜欢的昆虫,可以学习这种方式写一写。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补充发言

对于文中运用了比喻(暗喻)的修辞手法,把瓢虫的膜翅比作“黑绸衬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膜翅的颜色和质地,以及薄而透明的特点,告诉学生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就行了,不必把什么是暗喻的知识告诉学生。

  

第3次集体备课

备课时间:

3.13备课地点:

三年级办公室

活动内容:

集体备课《陶罐和铁罐》

出席人:

三年级语文老师

主持人:

李老师记录人:

冯老师中心发言人:

老师

中心发言要点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寓言。

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化为泥土。

故事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对方特长、和睦共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突破:

1、引导学生通过大胆质疑,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

2、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抓住重点词句,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

3、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道理。

4、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理解。

教学思路:

《陶罐和铁罐》是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

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四大板块: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二)进入文本,品读理解;

(三)深入文本,研究感悟;

(四)表达感受,深化感悟,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具体教程如下:

第一教时

一、生字入手,导入新课

1.师板书“缶”字。

(出示缶的图片)

(1)大家想一想,这节课中哪几个字带有缶?

(2)教师随机板书。

2.大家见过陶罐吗?

3.这节课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词语画出来,多读几遍。

(1)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2)出示词语,个别检查。

2.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

(2)出示课件,补充课文内容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铁罐仗着坚硬,常常()陶罐。

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而铁罐却()。

三、再读课文,画出对话

1.找一找,陶罐和铁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对话?

2.生找到对话画出来,读一读。

3.将画出的对话多读几遍,尝试画出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四、指导书写回归文本

1.学生随机交流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2.指导“骄傲谦虚懦弱”的书写。

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

3.把词语送回到对话中读一读。

第二教时

一、复习巩固品读对话

1.(出示图片),经过上节课的学习,请你观察人物的表情和神态,说说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出示对话

“你敢碰我吗?

陶罐子!

“不敢,铁罐兄弟。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小组分工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语气。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

(3)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二、随堂练笔整体感悟

1.出示对话

“何必这样说呢?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

”“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1)这里并没有写出陶罐和铁罐的神态,你能不能想象一下陶罐和铁罐当时说话的神态?

出示:

“陶罐(  )地说”

“铁罐(   )地说”

(2)在书本上写写,读读

指名同学分别说说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说好后读一读。

同桌两人,也分别加上神态,再来练习一遍。

2.出示完整对话整体感悟

(1)同桌自由练习对话

(2)全班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3)个别展示朗读(戴头饰)

三、以读代讲总结寓意

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

(1)齐读后点红“流逝”,

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

(2)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2.生快速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内容。

(1)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2)连铁罐的影子都没见到。

3.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呢?

四、链接阅读

1.读通课本20页《北风和太阳》

2.说说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补充发言:

李老师:

本课内容生动有趣,适合自主阅读。

因此,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作适当的指导,指导课文思想内容的交流和有感情朗读的交流。

教师要引导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

(1)要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

(2)要从陶罐和铁罐的变化中,体会课文所说的道理;(3)分角色朗读课文。

另外学生自读课文时,不再提示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而在学生自读后检查。

在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可再问一问:

你是怎么概括出主要内容的?

以巩固学生对方法的掌握,进而体现从扶到放的过程。

让学生再把课文读一读,说说陶罐和铁罐的变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交流对课文所说明的道理的认识,老师在语言表达上不要统得过死,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如,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

这些见解都要予以肯定。

钟兰芬:

在学生能够说出本文所要说明的道理后,再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理解,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可以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更多的见解,比如,时间在变,事物也在发生变化等。

冯老师:

分角色朗读课文,主要是指课文的前半部分。

可要求学生再读课文,画出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

有的话没点出说话时的神态,可引导学生从话语中体会该用什么语气读。

高利平:

铁罐“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陶罐却自始至终谦虚和自尊。

分角色朗读,要把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可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也可走出座位,自找好朋友分角色朗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或者表演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孩子自己来明白故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第4次集体备课

备课时间:

3.20备课地点:

三年级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