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4420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

实践活动:

我长高了,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

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觉成长的快乐。

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过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

单元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单元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并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并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13课时进行

第1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12页例1及相关的练习。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解决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中的对位和计算顺序问题,由于本节课是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基础上学习的内容,这堂课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位值图,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究、合作学习将新知识转化,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自主的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学习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这些都是以直观形式向学生讲解的口算方法,学生的基础比较扎实。

本节课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方法,是在口算的基础上的提升,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笔算加法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经历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既能自主探究又能合作交流。

3.培养积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数与个位数对齐”的算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观察法、直观演示教学法。

学法:

主动参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自主练习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口算,并说出过程。

10+20=40-30=20+50=50-10=

2.你提问我解答:

学生根据情境图,自由提问,并请学生解答。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从中获取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主题图,寻找画面上的信息。

2.利用获取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举手汇报。

生1:

(1)班的学生比老师多几人?

生2:

(1)班的学生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3.引导学生解答生2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

35+2。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得出求“一共”要用加法,从而列出算式。

4.实物操作:

摆小棒明确过程。

学生小组合作,摆一摆,说一说,小组代表汇报。

生1:

5根小棒加2根小棒等于7根小棒,30根小棒加7根小棒一共37根小棒。

生2:

先用个位上的5与2相加,等于7,再用30加7等于37.

5.质疑:

同学们说的很好,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计算这道题?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列出加法竖式。

6.引导学生讨论笔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

笔算时要注意个位数与个位数对齐。

7.提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

三、巩固练习(必做题)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3.选做题:

花朵后面藏着数字几,请写出来。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

教学内容:

p14页例3及相关的练习.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利用竖式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今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笔算的基础。

教材呈现的例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将小棒或计数器抽象成竖式的经验,那么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困难在于理解进位加法竖式计算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以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而且学生特别容易忘记写进位“1”。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加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理的能力。

4.体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联系密切,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观察法、直观演示教学法。

学法:

主动参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自主练习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1、复习口算

5+34=63+7=9+84=38+50=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

2、复习笔算

32+6=5+43=24+61=43+37=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后交流,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关键把哪个数位对齐?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进位)。

(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呈现主题图,读取主题图中的信息。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学生汇报,提炼问题:

(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4.列出算式:

35+37=

(二)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你想用什么办法算出得数?

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吧!

(三)汇报交流,明确算理

预设一:

用小棒摆

1.学生汇报演示。

2.结合学生的操作,重点交流5根加7根得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再和原来的6捆相加。

预设二:

列竖式计算

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你在列竖式计算时,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为什么要从个位算起?

讨论:

5加7满10后怎么办?

在竖式中怎么表示?

(四)归纳总结,理解算理

1.我们今天学的加法与以前学的加法有什么不同?

2.进位加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算?

3.课堂小结:

笔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教材第14页“做一做”:

学生列竖式计算,巩固算法。

2.教材第15页第5题:

判断改错,进一步理解算理。

3.教材第15页第3题。

选做题: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四、课堂小结

1.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笔算加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五: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练习二第6--12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利用竖式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今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笔算的基础。

所以通过练习要让每个学生都掌握。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方法,本节课是对方法的巩固以及让学生熟练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00以内两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计算等多种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细心计算,不要忘记进位。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预习课本15、16页,6——11题。

你认为哪些题目较难或容易出错,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独立完成15、16页6、7、8题。

2、全班交流

(1)第6、7、8、10题,可指4人说答案,集体讲评。

(2)第9题学生独立连线,集体讲评。

(3)第11题:

找出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思考怎么列式?

列竖式计算要注意哪些问题?

三、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课

 

第四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教学内容:

课本18页例1及相关的练习.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这些计算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借助圆片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减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的能力,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观察法、直观演示教学法。

学法:

主动参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自主练习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演示“奥运金牌榜”情境图。

1.读懂情境图。

(1)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前5名的国家分别是谁呀?

分别获得多少块金牌呢?

(2)谁获得的金牌数最多啊?

(中国)

2.交流情境图。

(二)根据图中信息揭示课题。

1.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减法问题)

2.提取不退位减法的问题,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课件演示其中的三个不退位减法问题:

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

美国比德国多多少枚金牌?

德国比英国少多少枚金牌?

二、探究算法,明确算理

(一)自选问题,分组探究

1.各组选题,尝试列式。

(选三名学生上台板演)

36—23=36—16=19—16=

2.回顾加法,列出竖式

(1)回忆加法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尝试列出竖式。

3.利用圆片,探究算理

(1)理解圆片在不同数位上的含义.

例如:

在个位和十位各摆放四个圆片,说说这个数是几?

这两个圆片代表的含义是否一样?

如果老师现在在个位划去一个圆片、十位划去两个圆片,一共划去的数是多少?

剩下的数是几?

(2)利用圆片摆一摆,算一算。

4.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1)各组摆好后,组内分别说一说。

(2)上台板演,交流做法。

5.竖式计算,交流发现

(1)列竖式计算减法应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2)遇到结果的个位是0时要占位。

(3)遇到结果的十位是0时不用写。

(二)尝试练习,分组比赛

1.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一题,根据数位上的圆片计算。

2.“做一做”第二题,计算结果中的个位和十位有0时的处理。

三、巩固应用,深化理解

(一)教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题。

让学生理解减法竖式的注意事项。

(二)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减法,进一步巩固新知。

(三)练习三的第3题。

图文并茂,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

教学内容:

课本19页例2及相关的练习.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18至19页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

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我力求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创设的生活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在新知识讲授前复习旧知识,从认知上,思维上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出得数。

2.经历自主、独立的探究过程,具有深入思考问题的见识。

3.能主动进行学习,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退位减法的笔算算理。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

学法:

观察分析,感知比较,合作交流,总结反思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教材第19页主题图:

聪聪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

美国比中国少多少金牌?

(学生观察主题图,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列出算式:

51-36。

2.让学生尝试计算51-36的结果。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汇报交流计算方法。

方法1:

先算51-30=21,再算21-6=15。

方法2:

先算51-6=45,再算45-30=15。

方法3:

用摆小棒的方法。

从整捆小棒中打开一捆,与1根小棒合起来是11根,从11根中去掉6根剩5根,再从剩下的4捆中去掉3捆剩1捆,所以51-36=15。

方法4:

用竖式计算。

发现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比减数个位的数小,不够减。

2.引导学生探讨竖式,交流计算过程。

学生探讨竖式,总结方法。

(1)学生板演用竖式计算51-36。

交流计算过程:

个位上1减6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十,加上个位上的1是11,11减6得5,在个位上写5。

十位上的5退1剩4,4减3得1,在十位上写1。

3.学生独立计算50-24,然后汇报计算过程: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上0减去4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十,10和个

位上原有的0和起来是10,10减去4等于6,6写在得数的个位上。

十位上5退1是4,4减去2等于2,2写在得数的十位上。

所以50-24=26。

4.笔算退位减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去,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要注意十位退1后,个位加10再减,十位减1再减。

质疑1:

用竖式计算时,个位1减6不够减怎么办?

质疑2:

为什么不是5减3呢?

说明:

为了记住十位退1,可以在十位数的上面点一个小圆点,叫做退位点。

3.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例3。

4.引导学生小结笔算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

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笔算退位减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去,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要注意十位退1后,个位加10再减,十位减1再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学生先口头说出计算过程,再独立计算结果。

(4名学生板演),全班讲评,订正。

2.完成教材第21页第6题。

学生单独逐题找错,点名汇报发现的问题后,两人板演改错,剩下的同学单独做,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列竖式计算。

56-34=47-26=52-34=43-16=

2.森林医生。

(请把错的改正过来)

4.我会解决问题。

(拓展练习:

你能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上衣:

62元/件裤子:

45元/条鞋子:

29元/双

板书设计: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减1再减。

第六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

(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19页例3及相关的练习.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18至19页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

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我力求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创设的生活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在新知识讲授前复习旧知识,从认知上,思维上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掌握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

学法:

观察分析,感知比较,合作交流,总结反思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并说说是怎么计算的。

47-3375-36

2、出示课本19页例3。

50-24=

(1)这道题可以怎样计算?

(2)从十位退一后,个位要算几减几?

二、探究新知

1、出示50-24

(1)这道题可以怎样计算?

(2)探究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说出计算思路,明确个位上的数0-4不够减怎么办。

(3)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引导总结笔算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4、做一做、想一想:

42-1325+3780-1590-77

5、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

三、过关检测

1、课本第19页“做一做”后两题。

2、课本练习三第7——10题。

拓展题:

.二年级同学去看电影,买了80张票,后来退了6张,二年级有多少名同学去看电影?

四、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

(二)

第七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19页例4及相关的练习

教材分析:

例4主要教学用加减法计算解决包含有“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两种问题其实是同一类问题,后者是已知两个数,求他们的差;前者是知道一个数,并知道另一个数比它多(少)几,求另一个数。

学情分析: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教材创设了情境图,并以文字呈现了用加减法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会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经历观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借助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

学法:

观察分析,感知比较,合作交流,总结反思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一)摆一摆,说一说。

教师在黑板上粘贴一行○,共6个。

1.要求学生摆一行数量一样多的△。

(摆放时指导学生上下行对齐,一一对应。

2.如果要使△比○多2个,该怎么摆?

(让学生上黑板摆,并说一说想法。

3.圈出△和○同样多的部分,再圈出△比○多的部分,△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

4.怎样计算△的数量?

(二)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解决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教材第23页主题图。

(2)交流:

哪一列的班级在评比中荣获第一名?

你还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3)课件出示例4第

(1)小题的条件部分。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理解数量关系。

怎样求出二班得到的小红旗的面数?

(1)根据黑板上的圆片和三角形的对比图,学生模仿着用小棒摆。

(2)同桌互相说一说摆法和算法。

3.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小红旗摆法图,演示画图过程。

(2)学生交流图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3)学生列式、解答。

4.学生交流。

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能会直接分析出数量关系,也可能运用线段图分析。

5.引导学生用减法来检验。

(二)、探究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24页第2小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表示三班和一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

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解法及解题思路,课件同时演示解答过程。

4.口答检验方法。

三、应用提升 

(一)教材第25页练习四的第1题。

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理解解决问题的关键句,再列式计算。

(二)教材第25页练习四的第2题。

(三)教材第24页“做一做”。

1.课件出示图示,生独立解答。

2.比较这两个问,有何不同?

(学生自主交流)

(四)教材第25页练习四的第3题。

拓展题:

小兔离起点28米,离终点64米,帮小兔算一算这条路有多长?

3.教师小结:

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时,关键是要找出哪个数量较大,哪个数量较小。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练习四第4--8题。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能够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计算、等多种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自行提问,自己解答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独立完成25页4题,

2、全班交流:

“开火车”说答案。

二、探究活动

1、完成第25页第3题,。

第26页第5——8题。

独立完成后,交流:

每小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怎么列式?

列竖式计算要注意哪些问题?

三、自我检测:

见课件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练习课

 

第九课时: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课本27页例1-例2及相关的练习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瞬息在一年级已经学过,这里着重教学需要用竖式计算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正确地进行连加、连减的两步式题的计算。

2.通过生活情境的再现,感受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构出连加、连减的模型。

3.在对比练习中,优化出算法,同时感受到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美。

4.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认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

学法:

感知比较,合作交流,总结反思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加、减法笔算。

1.出示计算题。

28+15=94-44=

2.学生独立计算。

3.全班交流。

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谈话引入:

秋天到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小玲和同学们正热火朝天在农家乐参加劳动呢。

你们看他们正在那里干什么呢?

(帮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